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地理 >> 安徽民间小调姐夫娶小姨
手指上面 原生态《鲜花调》的音域从低音la到高音duo只十度。加工整理后的《茉莉花》从低音suo到高音mi,拓展了三个音,共十三度,因而使歌曲的表现力大大丰富。尤其是第三段结尾处“又怕来年不发芽”的翻高八度拖腔处理,把歌曲的情绪推向了高潮,然后又戛然而止。有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奇妙感觉,顿使观众心潮澎湃而热烈鼓掌致谢! 由《鲜花调》衍变成为《茉莉花》的还有一个版本。一位曾任驻华公使秘书的英 国人在清?乾隆年间于广州听人演唱时记录过一种《鲜花调》,后来他在公元年(清?嘉庆九年)出版的《中国旅行记》一书中收录了这首中国民间小调。这本书在世界上影响很大,英、美、德、丹麦的音乐家都把这个《鲜花调》以《茉莉花》为名收入他们的歌曲集中。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创作歌剧《图兰朵》的时候,也引用了这首中国民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开头两句完全一样,依然是《双叠翠》的旋律。和原生态的《鲜花调》相比,音域下移了一点,从低音suo到高音duo共十一度,旋律仍然是中国特色,但歌曲内容完全洋化了。中国江苏民歌《茉莉花》三段词是东方民族想采而始终未采的心态,而洋版本《茉莉花》则是毫无顾忌,说采就采,到手后一点也不珍惜,还自说自话“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国情不同,感觉相异,前者含蓄,后者直露,国人与洋人性格迥然不同,差别泾渭分明。 年,中国江苏民歌《茉莉花》被收进亚太地区音乐教材,成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向世界各国人民推荐的优秀歌曲。 年6月30日香港回归及年12月澳门回归交接仪式上,中方乐队所奏的三首乐曲中都有一首曲目是《茉莉花》。现在,世界上无论哪个地方,只要有中国领导人在场,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外,奏得最多的中国乐曲便是这首江苏民歌《茉莉花》,故而它有“第二国歌”之美称。 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年出访时,当肯尼亚内罗毕孔子学院的学生演唱《茉莉花》时,尽管那是《图兰朵》的洋版本,但其源头仍然是江苏的《鲜花调》,所以胡主席当场即兴演讲“你们刚才唱的《茉莉花》是我家乡的民歌……” 由《鲜花调》而《茉莉花》,从民间小调到世界经典,《茉莉花》加工整理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但是加工整理的“手术”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大手笔精雕细琢,才能磨出传世的精品佳作;而且还需要目光敏锐的伯乐及时相中,使之推出,从而流传于世!
赞赏
长按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好北京白癜风治疗一般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dl/13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