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地理 >> 随心而行24天使的天堂巴尔干半岛
读书的女孩是一道美丽的城市风景线,在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广场读书的女孩。一路走来,有许多国家的女孩在广场中央,在中心花园,在教堂,孜孜不倦的阅读,形成了这个城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而在我们国家严重缺乏这一道优美的风景线!今天是六月三号,行走巴尔干半岛的第八天,现在前往前南斯拉夫的另一个联盟国家……马其顿,预计下午两点才有中饭吃,阿尔巴尼亚平穷落后,道路崎岖不平,酒店设施破旧不堪,昨晚我们是在凌晨一点才到达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的。早上起来后,我一个人独自坐在路傍的石头边缘上望着来来往往,匆匆而过的行人,我喜欢端上一杯咖啡静静地感受这个城市喧嚣和宁静,慢慢品味那些精美的瞬间;我喜欢独自一人身处异乡,让自己永远是个异乡人;我为世界杯,NBA,CBA而发狂;我会执着追逐美景美人,体味泥土草木美女们散发出来的迷人芳香;由此我又喜欢身处其中,时时感受自己的年轻态!这个东欧实在是让人流连忘返!
科托尔有两个地方最吸引人,一是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市格局;二是完整的、从海边到山顶的城墙和堡垒。走在弯曲的街道和纠缠的小巷里,你会感觉到城区面积似乎比实际大,漫步10分钟,也许会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科托尔最好的观光方式的莫过于漫无边际的散步。
城门建于年前,顶部本是威尼斯狮子造型的雕塑,后改成象征哈布斯堡王室的双头鹰,现在则是前南斯拉夫铁托时代的标志,下面的石匾刻着年11月21日的字样,这是铁托领导的军队把古城从纳粹军手中解救出来的日子。石匾与城徽之间的长条石上能清楚看到铁托的语录:“不要拿走我们的东西,我们不会拿走你们的”。
城门内是军队广场(SquareofArms),面积不大,但在城里已是最大的广场。科托尔的市镇格局具有典型的中世纪城镇特点,即整座城市由若干广场构成,每个广场四周环绕着建筑物,广场之间由街或巷连接。这样的布局在无公共交通的时代较好处理了市民活动空间的问题,广场既是休闲场所又是贸易集市,甚至还有教堂和学校,普通市民无须远走就能解决日常生活所需。
我们到了St.Tryphon广场,这是科托尔著名的大教堂–St.TryphonChurch。这个教堂是为纪念殉道者Tryphon而建的,传说公元年威尼斯商人从土耳其返航,船上装着3世纪殉道者St.Trphon的遗物,途中遇风暴而进入海湾,暂避岸边,商人们感到困惑的是每当他们欲启程回航都因恶劣天气无法成行,后来他们中的一位在梦中见到St.Trphon,圣人告诉他们应留在科托尔,于是他们放弃回归念头,在此安居乐业。为表达对圣人的感恩,商人们建起了一座罗马式的小教堂,这是St.TryphonChurch的前身。
12世纪教堂重建,年6月19日竣工,3中殿哥特式结构,石材来自Korcula岛。年大地震摧毁了科托尔四分之三的建筑,接着一场大火又焚烧了整座城市,腐烂的尸体引发了鼠疫,这是科托尔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灾后教堂又一次重建,然而并不顺利,从两座不同的塔身可以看到,据说在第二座塔身建到一半时钱已用完,塔身顶部只能草草完工。St.Trphon大教堂是黑山共和国仅有2座双塔教堂中的一座,公认的亚得里亚海沿岸最老和最漂亮的宗教建筑,教堂内收藏的艺术纪念品多过其它著名的欧洲教堂,有珍贵的金银祭器、出自MarinLovraDobricevic、TripoKokolj、PaoloVeroveza和HieronimSantaCroce等14世纪画家之手的画作。教堂内最重要的是主祭坛上罗马哥特式的雕塑,还有14世纪上半期制作的St.Trphon等16个圣人的金银雕像。
St.Trphon大教堂是黑山共和国仅有2座双塔教堂中的一座,公认的亚得里亚海沿岸最老和最漂亮的宗教建筑,教堂内收藏的艺术纪念品多过其它著名的欧洲教堂,有珍贵的金银祭器、出自MarinLovraDobricevic、TripoKokolj、PaoloVeroveza和HieronimSantaCroce等14世纪画家之手的画作。教堂内最重要的是主祭坛上罗马哥特式的雕塑,还有14世纪上半期制作的St.Trphon等16个圣人的金银雕像。
首都地拉那,阿尔巴尼亚第一大城市,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国土中西部的伊什米河畔,西距亚得里亚海岸40公里。地处克鲁亚山西侧盆地,东、南、北三面环山,西距亚得里亚海岸线27公里,正处在肥沃的阿尔巴尼亚中部平原的末端。冬季温湿,夏季干热。平均气温最高23度,最低6.8度。居民大部分是穆斯林。15世纪成为居民点。年形成城镇。年被定为首都。二战期间被意、德法西斯占领。年解放后,经济和人口成倍增长,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工业产值占全国的1/5,主要有机械、纺织、化工、木材加工、食品和印刷等部门。市郊有水电站和煤矿。市区的西部为新建工业区。全国交通枢纽,有公路通往全国各主要城市,铁路通外港都拉斯和爱尔巴桑、费里、拉奇等城镇,市郊有国际航空站和水电站。有地拉那大学等高等院校和国家科学院、图书馆、文化宫、电视台、博物馆、剧院和音乐厅等。城市东部和北部的主要部分为旧城区,多传统建筑。有斯坎德培广场和列宁纪念碑、游击队纪念碑等。斯坎德培广场位于市中心,附近有清真寺。多公园和街心花园。全国一半人口依然从事农业种植,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国外工作。国家面临的严重经济问题包括了高失业率、政府官员的腐败,以及有组织犯罪。虽然依赖农业,但从事农业的人大多是在用过时的设备及方法来耕作。贪污的严重使外资却步,阻碍经济发展。主要援助国有希腊和意大利。出口较少,进口主要来自希腊和意大利。进口货品的资金主要来自于经济援助和在国外工作的难民所带回的收入。希腊政府也通过非正式地向阿尔巴尼亚公民贩卖希腊签证,阿尔巴尼亚公民没有自由出入境的权利。正因如此,两国在阿尔巴尼亚的主要城市都设有签证机构,并在阿尔巴尼亚公民自由出入欧盟的问题上经常发生非正面冲突。主要人口(97%)是阿尔巴尼亚族,古伊利里亚人后裔,因受奥斯曼帝国统治多年,与土耳其在文化上有很深的渊源。此外还有少量希腊族。一些地区希腊语也通用。
自奥斯曼帝国入侵起,大多数阿尔巴尼亚人是穆斯林,但宗教信仰于共产党统治时期遭到官方查禁,当时阿尔巴尼亚宣称其为世界第一个,也是唯一的无神论国家。如今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境内容许各种宗教教派流传,然而无信仰者仍占国家总人口的75%。世界上几个主要宗教都在阿尔巴尼亚有分支机构,但所有宗教的信徒都能和平相处,从未有宗教狂热的问题。跨宗教的联姻十分常见,归功于对阿尔巴尼亚强大的国家认同感,令不同信仰的阿人都能团结在一起。地拉那最早在17世纪初期由一个土耳其将军所建,他为了吸引移民,建立了清真寺、面包点心店和浴池。随着交通发展和商队来往的增多,逐渐变成了一个商业中心。年卢什涅会议决定把地拉那定为首都。至年佐格一世王朝统治时期,曾雇请意大利建筑师重新规划了城市建设。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于年1月11日在地拉那宣告成立。战后,地拉那在苏联和中国的援助下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年建成了水电和热电站等。年阿尔巴尼亚发生剧变,地拉那街头的列宁和斯大林雕像、霍查的巨型铜像从此消失,国家历史博物馆壁画上的红五星也不见了。此后的几年,市内新建的楼房不断增多,私人汽车也增加很快,商店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交通等基础设施还很落后。全市树木掩映,有公园和街心花园多处,数条林荫大道从市中心的斯坎德培广场向四周辐射。年,在共和国成立23周年纪念日之际,为民族英雄斯坎德培树立的铜像在斯坎德培广场落成。广场附近有清真寺(年建成)、索古王朝的王宫、民族解放战争博物馆、俄罗斯式建筑文化宫和国立地拉那大学。市内有剧院、博物馆和音乐厅。市东郊的达埃蒂山,高米,建有占地3公顷的达埃地民族公园,周围建有人工湖、露天剧场和休养所等。
在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清晨的早上,看美女交警指挥交通
我的旅行线路是离开杜布罗夫尼克——布德瓦吃中饭停留游玩六个小时——科托尔!科托尔位于亚得里亚海最南端的海湾科托尔湾边,四周群山环抱,是天然的避风港。小城历史悠久,公元前3世纪伊利里亚人就定居这里,公元前年到公元年为东罗马帝国的附属国,后归属拜占庭帝国。公元年到年由塞尔维亚Nemanjic王朝统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被称为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之后匈牙利和波斯尼亚王国短暂统治,年土耳其人入主,到年又归并威尼斯帝国,此后战争不断,奥地利、保加利亚、法国和塞尔维亚等先后入侵,写下了科托尔史上最为黑暗和困难的一页,年二战结束,科托尔成为南斯拉夫联盟的城市,6年起归属黑山共和国。小城面积不大,老城人口约5,人,78%的居民信奉东正教,13%信奉天主教。
今天是六月四号,我现在在马其顿的首都斯科普里。马其顿6年脱离南斯拉夫。这个城市曾有着辉煌的历史,亚历山大大帝曾领兵打到埃及,土耳其,印度,波斯,希腊,波斯波利斯就毁与他手,打到巴基斯坦进入南疆,当时秦国派出近20万军队才阻止了亚历山大的五万军队,所以至今伊朗人不知道中国,只知道有个秦!斯科普里广场有很多宏伟的亚历山大大帝雕像,广场傍边一个古城,几乎都是奥斯曼大帝的后裔!傍晚我看到很多全副武装的武装警察,早上才发觉漂亮的凯旋门被涂鸦,看来这里很不平静,不过他们倒是用友好微笑大气迎接我的到来!
亚历山大的爷爷在最上面,中间是亚历山大父亲,最下面是亚历山大的父母和亚历山大?
这是科托尔的一个进门,门上有铁托的一句名言:别人的我不要,我的你也不能拿走!?
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的,是一座70万人口的城市。瓦尔达尔河贯穿整个城市,四周高山环绕.市中心广场矗立着腓力二世铜像,是他将马其顿由一个内乱不止的小国崛起,并在军事、经济上积累巨大潜力.显然,每一个民族都希望自己对外争夺中是胜利者,都喜欢建造一个凯旋门来炫耀自己的成功。马其顿北部是斯拉夫人、南部多与希腊人有血缘关系,西北部还有大量穆斯林的阿尔巴尼亚族人,因此,多万人口的小小马其顿,也是一个民族比较混杂的国家.马其顿语南部邻国希腊一直不睦,原因就是希腊反对斯拉夫人的国家,使用希腊北部地区马其顿的名字为国名。不过,这与人民没有什么关系,希腊不承认马其顿就不承认好了,但这丝毫不妨碍马其顿人吃喝拉撒睡.斯科普里的老城,曾经有罗马人、希腊人、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等附近民族分别占领过的痕迹。当然,还有阿尔巴尼亚族人,清真寺就证明了这一点。吉普赛人也是马其顿社会的边缘群体,她们躲在树荫下乘凉,正好契合了她们生活在阴影中的现实写照。
赞赏
长按北京有专治白癜风的吗用什么方法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dl/14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