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巫师”伏地魔曾多次藏匿于此,到处是未被开发的绝美仙境,保留着原汁原味的阿尔巴尼亚风情,绝对值得你为它多做停留!
这里就是----阿尔巴尼亚
培拉特-最不像古都的古都
培拉特,拥有着上千间依山而建的白色小屋,也被称作千窗之城(Qytetiinj?mbinj?dritareve),是阿尔巴尼亚著名的旅游胜地。在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去过这么多个古都,阿尔巴尼亚的培拉特是最不像古都的地方,没有琳琅满目的特色商品,没有昂贵不实的餐厅,喧嚣的叫喊声不见了,摩肩接踵的游客不见了,山坡上古老的房屋错落有致,蜿蜒石路旁当地人神情淡然地在聊天。
培拉特到底有多少扇窗呢?我们两个数了一下午,一共是个,如果你有时间,也可以数数看。
培拉特的房屋密密麻麻,深街小巷更是错落有致。当我们为了找寻当地排名第一的餐厅时,导航把我们引导了古城里。走在这百年石路上,远处亦是这样的奥斯曼建筑,仿佛走在几百年前的故事里。
千窗之城的魅力,不只是在于层层叠叠的窗户,不只是那屹立百年的墙壁,更是奥曼斯风格建筑的保留,东西方文化,传统和习俗在这里的完美结合。最有趣的是可以看到13世纪拜占庭教堂、15世纪奥斯曼清真寺的建筑风格在这里融合,还有一座公元4世纪的著名城堡。本以为会人山人海,可是当我们到了那里,游客却寥寥无几。
行人桥-将整座城尽收眼底的绝佳位置
在这座鲜为人知的古都,没有比站在人行桥上观赏整个城市面貌更好的地方了。从这个角度看,几百座奥斯曼风格的白色房屋密密麻麻的坐落在山坡上,一个个矩形的窗户像千只眼睛一样注视着你,在灯光中默默分享着古城悠久的历史和故事。
人行桥下河流穿过,傍晚时分,放牧人把羊群从岸的这头赶到了岸的另一头。
城堡-俯视古都的必去之处
除了在地上仰望千窗之城,在山顶的城堡俯视整个古城别有一番风情。我们赶在夕阳落山之前来到城堡,一路上是陡峭笔直的鹅卵石路,道路两旁依稀坐落着不少千年前保存下来的老房子,老妇人倚在门口看来往的行人。
到达城堡脚下只剩天边的一点微光,我们就在这样朦胧的环境下穿梭在这个破旧的城墙上。眼下是万家灯火通明,背后是夕阳余晖殆尽,我们像是闯进桃花源的迷路人,不知不觉走进了画中,一种十分奇异的享受。
幽静自在的慢生活
海浪声盖住了喧嚣,让人忘记时间
海滩-媲美希腊的绝美海滩
希玛拉是阿尔巴尼亚临近亚得里亚海的一个小镇。拥有清澈透蓝的海滩,当我们用无人机去拍着这个海滩的时候被震惊到了,第一个看到这样一片未被污染的海滩。
当地居民的房子都自带小院子,庭院里种满了藤蔓和绿植,不少人家还有桃树和南瓜,我们的旅店也不例外。刚入住房东就摘了三个自种的桃子送给我们,没想到在欧洲能收到这么亲切的见面礼。
这儿的物价比阿姆斯特丹低多了,平常在荷兰生活一个星期的费用足够在这儿生活一个月。一推开门就是蓝天大海,附近还有一片媲美希腊的清澈海滩。日常爬爬山,游个泳,这样的生活实在太美好。
希玛拉-车、马、行人都慢的海边小镇
在希玛拉的旅行时光,晚上枕着蝉声入眠,早晨迎着海风醒来,下午去海边的咖啡厅点一杯最爱的热巧克力,旅行又慢了下来。
在希玛拉所遇到的人身上都有一个特性,就是时间在他们身上走得特别慢。经常看到一两个欧美人坐在路边看书或睡觉,当地人三三两两在茶馆喝茶打牌,商店中午才营业,马路上车辆稀少。海浪把城市的喧嚣声都盖住了,听见大海欢笑的声音,每天都是如此,身处这样的景象让人忘记了时间。
傍晚是希玛拉最美的时候,每一天的晚霞都是轰轰烈烈的,持续燃烧将近一个小时,我们就坐在海边看着落日一点点殆尽,不仅承包了一大片海滩还有整个天空。
科尔察-阿尔巴尼亚南部的文艺小镇
科尔察是阿尔巴尼亚南部的小镇,坐落在莫拉瓦山脉的一个盆地中。十分有趣的是,在科尔察除了阿尔巴尼亚人,也有相当数量的罗马尼亚人和斯拉夫人居住于此,一同享受着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
相比于其他著名的旅游城市,科尔察就显得小众许多,这里拥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时常在剧院上演着阿尔巴尼亚最好的表演戏剧。
东正教大教堂-科尔察最大的教堂
在科尔察最热闹的步行街,广场与重建的东正教大教堂连接起来,成为当地人最喜欢的活动场所,附近满是香味浓郁的咖啡店和小餐馆。
当我们走进科尔察最大的教堂时里面空无一人,得知可以拍照后咔嚓几张,正好记录下夕阳从窗户倾泻的场景,连椅子都自带仙气。
地下堡垒博物馆-上世纪中阿友好建交的见证
地拉那是阿尔巴尼亚的首都,也是阿尔巴尼亚最大的城市,曾经为了对抗外敌,凭借和中国友好的关系,拿着中国援助的物资建立了70多万个像大蘑菇模样的地下堡垒,却没有起到一定作用,这些价值不菲的堡垒慢慢地被废弃掉了,其中有不少堡垒完全的保存了下来,有的甚至被当做了博物馆,换了另一种方式在这个城市里生存。
在市区,我们就找到了一个巨大的蘑菇,它是一个地下堡垒博物馆,如果不注意看,还以为天上掉下的巨大头盔,随时有一双眼睛从这个神秘的窗口注视着路过的行人。
开口处变成了大门,一进到地堡发现别有洞天,头顶一条条像电影底片的画面一直通向顶部,仔细一看,原来每个图案都是一张人脸,原来纪念的是当时被迫害的人们。
在地拉那至今还保留着一个十分神秘的堡垒,就在离市区不远的山上。
马赛克壁画-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街景
除了令人震惊的地堡,古老的斯坎德培广场风格也像极了我国的天安门广场,尽管没有那么宏伟,但却是当地人日常聚集的地方。斯坎德培是阿尔巴尼亚的民主英雄,人们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在广场建立起一尊11米高的青铜像。
而在广场不远的历史博物馆门前,带有浓重的社会主义风格的马赛克壁画横跨在天际,壁画上彰显着阿尔巴尼亚人民自信自强的姿态。
当我们走过那些被重新改造过的色彩斑斓的建筑,无时无刻不充斥着曾经社会主义留下的气息。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油然而生,街景和建筑似曾相识,好像在某个时候来过这里。
这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地拉那的街景也充满了慢慢的生活气息,社会主义的建筑仍在,欧洲小资的生活情调也随处藏觅。
biloku区咖啡馆-一杯热可可,拯救一整个下午
biloku区是地拉那最繁华的地段,酒吧咖啡馆林立,繁华的大型商场人来人往,给这个城市增添了许多活力。如果你来到地拉那,不可错过的便是当地的咖啡馆。在地拉那的两天时光,我最喜欢的事就是来到一家咖啡馆,点上一杯香醇浓郁的热巧克力,悠哉的度过旅行时光。
不仅是热巧克力,咖啡馆的甜点是很好的搭配,价格还十分便宜,一个芝士蛋糕5元10元之间,其他的法式面包也十分可口,在这样的环境下虚度光阴简直太爽了。
角落上有一块彩色的玻璃,阳光洒下的时候是截然不同的色调。柜架上陈列着瓷杯和咖啡豆,连空气中都夹杂着可可香气。
刺青店-具有异域风情的街边小店
当我路过一家小店的时候被店门口的机车吸引住了,偷偷瞄进店里发现原始是一家刺青店,按耐不住好奇心走进去,一个身材雄壮的男人正在作画,看到我们便停止工作,微笑的问我们是哪个国家的?我回应说是中国。他一听来自中国的游客乐了,双手给中国点赞,说:Chinagood。
环顾小店的时候,我注意到有一张特别的画作,一个身穿黑t的强悍男人正在开一辆十分酷炫的机车,看完就觉得十分熟悉,总觉得在哪里见过。再看到刺青老板,焕然大悟,原来上面的人就是刺青老板,那辆机车正是摆在店门口的机车。
金字塔-青少年的冒险乐园
在地拉那比较特殊的一个景点是曾经的独裁者霍查女儿设计的金字塔,耗时两年建成,重金打造,成为当时阿尔巴尼亚花费最高昂的建筑,只为彰显政绩。在年,还被作为霍查博物馆,自从霍查被推翻之后,这个地方变成了无人管理之地,墙面被画满了涂鸦,晚上偶尔举行戏剧演出活动。
金字塔的特质,让这里成为青少年的娱乐场所,他们把金字塔作为一个巨大的滑坡体,在夕阳时分跑到顶端再滑下来,我们也学着他们跑上去,而真正站在顶端看地下的时候竟然觉得这么高,滑下来的时候惊险刺激,这是来到地拉那必体验的活动。
山鹰是阿尔巴尼亚的标志,在阿尔巴尼亚深红色的国旗中央就绘有一只黑色的双头雄鹰,雄鹰被认为是15世纪抵抗奥斯曼帝国入侵的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的象征。不仅是在国旗上,雄鹰标志也流行在民间,我们在地拉那地那拉就发现了很多当地人拍照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用双手比出雄鹰的模样,这成为了阿尔巴尼亚十分有趣的现象之一。
艺术铁架-拍照打卡地
在去往广场的路上,我们发现了一座十分有趣的异形艺术铁架,用无数个正方的小铁架拼接而成,中间镂空,像一座桥一样,在顶端还摆放着圆形的亚克力,尽管到走的时候都不知道这个什么艺术,但却是个拍照的好地方。
我们像幽灵般穿梭在铁架之间,在夜晚时候灯光亮起给这个架空造型增添了空灵的色彩。
站着这个奇异的造型里,仿佛去到了另一个异世界。
金字塔后的小旅馆-充斥着慢慢的社会主义气息的老旧建筑
不仅是在路过的风景和人物里,就连入住的旅店也充满了慢慢的社会主义气息。
旅店在金字塔的背后,周围满是老旧的建筑。但楼下却开了一家风格独特的咖啡书馆,前厅书架上摆满了书,院子是餐厅座椅。
(*图文内容整理自网络,侵删)
赞赏
长按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公益爱心援助定点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dl/15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