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年猪是我孩童时的梦想,对于已过不惑之年的我来说,更是今生最美好的回忆。
孩童时,最渴望见到的是漫山遍野粉红的樱桃花和房前屋后雪白的臭草花。大人们说,这两种花开的时候,杀猪过年的日子就到了。在那温饱都难以解决的年代,孩子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过年,因为只有那时才可以解馋,才有新衣服穿……杀猪就是这些愿望中最强烈的。
寨子杀猪是在农历二十八、二十九,杀猪的日子将要到来的时候,老人们会给肥猪加喂包谷面,喂的时候念叨着:“多吃点!好好吃!”有时候一面念叨一面流泪……不懂事的我们经常会笑话这场景。在农村,人们杀猪前还会进深山老林找野菜。男人们去砍董棕心、籐蔑心、挖山药,妇女们会去采摘芭蕉花,砍芭蕉心,摘野豌豆尖、野细苦菜、筏板叶、螃蟹眼睛菜和许多叫不上名的各种野菜。印象中,寨子周围都是原始森林,不用走太远就可以找到野菜,山上的董棕树、籐蔑树很多,大人们教我们:“董棕树、籐蔑树都是生长很慢的植物,尽管好吃,也不能一见就砍光,要把小的留着来年再砍。山药也一样,根茎太小不能挖。”说到撇岔河,就是改变小河原来走向,等到水干了,大家就可以蜂拥而上了,这是祖辈留下来的不影响生态的拿鱼方式。河里有红尾巴、大头鱼、小白鱼、青蛙、小虾……大自然给了我们丰盛的资源,让我们享受到了大自然的馈赠,也使大山的子民们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祖祖辈辈都这么沿袭了下来。但是,近几年来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人心思变,森林已不是原来的模样,进山找菜这样的事情只能在童年的记忆中找寻了。
杀年猪是农民一年一度的隆重大事,必须提前告知亲朋好友,特别是那些远嫁他乡和在外工作的亲人。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通知外面的亲人必须提前十来天,通常是托人捎口信,实在没有人外出就只能自己去通知了。记得小时候,父亲经常带我走上一、两个小时的路排队去办事处用手摇电话机打电话,当时对两根线就能联通两地的通讯方式感觉特别神奇。实在没法联系上的,唯一办法就是进城通知,那是下下策。但对孩子来说,能进城是最高兴、最值得在村里炫耀的事了。现在回味起来,记忆中只留下城里那些新鲜事,全然忘了在路途中的所有苦事,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啊!亲人相聚总是喜悦而短暂的,离别的痛苦却是刻骨铭心的。过完年后,在外亲人陆续返家,村口成了离别的“站台”。人们在这里依依惜别,再三叮嘱明年再来,年纪大些的老人则相拥而泣,开始“哭唱”(一边哭一边唱)。印象最深的是老人们经常唱的“人家有人团团坐,我家无人蹲半边;人家有女常欢笑,我们无儿泪涟涟”,表达亲人走后的惆怅心情,现在每每想起这个情景,总让我百感交集、肝肠欲断。
杀猪当日,鸡叫头遍,女主人就起床生火煨水,煨水是第一道工序。农村有个习惯,必须在日出前把猪按叫(杀倒),否则,别人会笑话这家女主人懒惰。天朦朦亮的时候,男人们起床,开始磨刀,他们会把当天用的杀猪刀、菜刀、剁骨头刀、刮猪毛刀等十几把刀磨个锃亮,后来读书时学《花木兰》,每次读到“阿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就会想起男人们磨刀的身影。当其他人陆续起床忙活起来的时候,孩子们经常会被指使到村里亲戚家来帮忙,大人们则按照各自的分工砍芭蕉叶,磨豆腐,舂草果、八角、花椒、辣椒等佐料,菜地拔青菜、摘豆荚……
栓猪是妇女的事情,农村的猪都是放养的,早上喂完食后放到山上觅食,黄昏时候又从四面八方赶回,每天下午各家各户妇女们喊着“路来!路来……”的声音此起彼伏,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放养的山猪性子比较刚烈且力气十足,平时不管喂猪的男人们根本进不了猪圈,只有当妇女哄着并给猪栓好绳子赶出猪圈后,男人们才开始登场。杀猪的过程全是男人的活计,一群汉子提猪耳朵、拉猪尾巴、抓着猪脚、抬着猪身体把两三百斤肥猪抬上案板,用清水洗净脖子,就等着操刀手动手。杀猪刀那不用说,杀的技艺是最讲究的,杀的方位和深浅都重要,方位不对肯定不行,深浅得拿捏到位,技艺高超的杀猪手既可以将其杀死,又可以杀出猪血来,而技术不到位的杀猪手要么一刀毙命,一滴猪血都不流出来,要么把猪捅成马蜂窝,血流干也不见猪毛翻起来(这意味着猪已经死亡)。关于杀猪技术问题还成了村子里男人们相互调侃的笑料……
悠久的边疆民族饮食文化把猪的各个部位作了“分工”,肋骨是作腊肉的,风干后埋在谷堆里,一年的肉就靠它了;里脊肉是猪肉中最嫩的一部分,通常用来剁生———与各种佐料和橄榄皮细细剁制而成,味道鲜美;猪头皮和一些猪皮切成条形腌成酸杂;猪大排和小排剁成骨头生,用东果玉叶子包扎好挂晒,等来年4、5月煮芭蕉做菜,那味道绝对无以伦比;后腿肉和农村陈年腌菜爆炒,那是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菜,直到现在我们这些从农村出来的“城里人”还把它作为家里的日常菜;在记忆中还有一道下酒菜———烤猪肝,这是老少爷们的专利菜,把带胆的猪肝烤熟,戳破苦胆倒进酒里,据说有消炎明目之功效;鲜美的猪肉加上从山上采摘来的野菜、董棕心、藤萝心、野山药、芭蕉花、芭蕉心、野豌豆尖、野细苦菜、筏板叶、螃蟹眼睛菜和菜园里青菜、萝卜、白菜苔……一餐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味出炉了。
品着美味佳肴,饮着醇香米酒,聊着生活生产中的那些事,唱着民族节庆才唱的民歌,纯朴的村里人可以将这一年一度的杀猪饭吃到深夜,尽情享受着乡村无忧无虑的日子。
杀猪过年的童年,无法忘怀!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监制:黄臻
总编:王正聪
主编:杨华
编辑:秦小懿
长按白殿疯的原因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dl/15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