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地理 >> 我被ldquo熊孩子rdquo欺
时钟一圈圈走的这么快,不会因为任何人停下匆匆的脚步。曾经也是“熊孩子”的我们,现在也长大了。
我们也曾因为儿时的淘气沾沾自喜,可能也给别人带来过困扰与麻烦。因为当我们变成大人,面对现在的小孩,却怎么也喜欢不起来。
我们之所以不会变成一个“坏人”,原因可能只有记忆深刻的“男女混合双打”吧。
网络配图
现在的小孩却比儿时的我们可怕的多,不用说陌生的孩子,相信你我都会有过自己的电脑资料被自家的小侄子删除,好好的照片被小外甥撕掉玩耍的“恐怖经历”。
面对他们,我们也充满着无奈,作为在这个社会上独立的生物,抛开年龄和体积,其实我们才算是“弱势群体”。
有一次国外一个著名交响乐团来哈尔滨音乐厅演出,我早早地买了票。到了演出那天,满心欢喜地等待聆听交响乐。
演出很精彩,一首首世界名曲让我沉浸在古典音乐的魅力当中。正当我欣赏的时候,身后座位动了一下,起初我没在意,继续欣赏音乐;“咚咚”,座位又动了,我扭头一看,是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旁边坐着男孩的妈妈,原来是小孩踢我的椅子。
我有点生气,好好地踢我椅子干吗,影响了我听音乐。我对小孩说:“小朋友,可不可以安静坐着,不要踢我椅子了?”,小男孩没说话,低下头。我以为他知道错了,就转过头继续欣赏音乐。“咚咚”,这绝对是故意的,我再一次扭过头,还没等我说话呢,男孩旁边的妈妈说话了:“哎呀,小孩子年纪小,动也正常,你一个大人还和孩子计较干啥?”
考虑到音乐厅里很安静,台上还正在进行着演出,要是和他们争吵影响太大了,让国外这些艺术家看笑话。在公共场所控制说话音量,注意公共秩序,这是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小孩的妈妈却没有教给小孩。我于是换了个座位。
好吧,我一个成年人被“熊孩子”欺负了。
这些年“熊孩子”闯祸的新闻屡上热搜,“熊孩子”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社会对“熊孩子”的讨论也非常激烈,有的人观点非常极端,有一些人面对“熊孩子”的时候,出现了“以暴制暴”受到争议的行为。
图片来源:新浪
图片来源:安徽卫视
孩子本来都是天真、可爱、阳光、充满希望的,孩子代表着一切的美好,代表着国家的未来。现在为什么孩子会变成“熊孩子”,变成了社会不喜欢的一个群体?这背后的原因值得全社会思考。
“家庭教育”缺失
现在的时间过得太快,不经意间周一变成了周日,去年变成了今年,你都看不到时间的影。家长也是如此,有的家长还没做好成为一个合格家长的准备,他就已经变成了一个家长。
一些家长把对孩子的教育一股脑的推给了学校,认为学校教得好,孩子就能学得好,疏于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殊不知家庭教育的重要程度不亚于学校教育,甚至更甚。
家长忙于工作忙于应酬,缺少对孩子的陪伴,造成了孩子心灵的空虚。一些孩子通过闯祸发泄缺少被父母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dl/18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