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杜布罗夫尼克ldquo君临城rdq

发布时间:2020/11/11 20:16:06   点击数:

《重游巴尔干》往期:之前游历

希贝尼克:亚得里亚海东岸最古老的克罗地亚原生城镇

斯普利特:海风吹拂下的古罗马遗风(上)

斯普利特:海风吹拂下的古罗马遗风(下)

特罗吉尔:城市历史连续性的著名范例

据说还在19世纪早期,诗人拜伦就将“亚得里亚海的珍珠”之称号送给了杜布罗夫尼克;英国大文豪萧伯纳也声称,要看到人间天堂美景就要去杜布罗夫尼克……年,杜布罗夫尼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遗产名录。嗯,后来还是热门美剧《权力的游戏》的一个主要取景地——“君临城”。

杜布罗夫尼克(Dubrovnik,斯拉夫语意为“橡树林”)是克罗地亚东南部的港口城市,也是最大的旅游中心和疗养胜地。位于风景绮丽、气候宜人的达尔马提亚海岸南部石灰岩半岛上,倚山傍海,林木茂盛,是一座具有中世纪风貌的古城,以风景优美闻名。

01依山傍海,沿着一路风光奔来

4月26日我们告别特罗吉尔。沿着亚得里亚海东岸一路向南,直奔杜布罗夫尼克。

公元7世纪成立拉古萨(Ragusa)共和国,杜布罗夫尼克古城为其首都,故杜布罗夫尼克古称“拉古萨”。

年称杜布罗夫尼克共和国。

-年被威尼斯共和国统治。国人熟知的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年),其实就出生在杜布罗夫尼克,因当时在威尼斯的统治下,故一直认为其是意大利人。

15-16世纪的杜布罗夫尼克,在亚得里亚海和东西方贸易中起过重要的中转站的作用,作为一座贸易城市逐渐繁荣起来。

年经受了毁灭性的大地震。

年拿破仑军队占领该城,杜布罗夫尼克共和国时代结束。

年被奥匈帝国占领。

年归属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

年成为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的一部分。

年6月正式成为克罗地亚共和国的城市。

风光在路上!旅行中,风光不只是在景区景点,更多的往往是在路上。那些个所见所闻与体验、感受,甚至可能永远只有一次,可遇而不可求……我们一路瞪大眼睛,面对那山那水那云,相机手机拍个不停。可惜车窗玻璃有防晒膜,车里拍出去的照片都有些偏绿。

基本上左边是山,右边是海。大巴依山傍海,山色翠绿,海水蔚蓝,天上飘荡着大朵的白云……一路都是那样的秀美。心旷神怡之间,甚至闪现出一些恍惚。

沙滩,小岛,红屋顶……巴尔干地区前南斯拉夫各国,尤其是亚得里亚海沿海各地,历史上旅游业就很发达。如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黑山等,旅游业一直是重要的经济支柱。

又想起年的那个日子,也是4月26日,怎么就这么巧呢?!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发生爆炸,污染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消息出来以后,电视电台一直不间断地提醒公众:封闭门窗,待在家里,减少外出……说不害怕那不是真的。当年南斯拉夫的旅游经济损失严重,那段时间又是旅游旺季,欧洲游客大量减少,酒店里、沙滩上几乎没几个人影……当地盛产的又大又甜的草莓,也一下子价格跌落千丈。

上图,沿海的山腰上,那是我们大巴将要走去的路;下图,还是沿海山腰上,是我们已经走过的路……

我们离开的特罗吉尔和要去的杜布罗夫尼克,在南斯拉夫解体之后都归属给了克罗地亚。可是沿着亚得里亚海在这个国家“国内游”,途中却要出境一次,进入波黑地界;然后又从波黑出境,半小时不用,再入境克罗地亚……

这个地方叫涅姆。看地图可以发现,它是波黑唯一的出海口。17世纪的时候,为了在奥斯曼帝国与威尼斯人的战争中保全自己,杜布罗夫尼克不得不将这里卖给了土耳其人。在克罗地亚和波黑都同属南斯拉夫的年代,这当然不是什么问题;当它们各自成为独立国家的时候……我们也觉得不是什么问题,只是多了两次出境入境体验而已。手续倒是简单便利,有些像我们常见的公路收费站。

沿着海岸线,不时可以看到这边山下、海边,一路的小镇、沙滩、酒店和度假区;还不时可以看到在大海的对面,那些绿色覆盖着的陆地、岛屿……不过那可不是意大利,意大利还在更远的海那边。我们看到的还是克罗地亚。不信?打开地图看看。

快到杜布罗夫尼克的时候,会有一个观景台(ViwpointovrDubrovnik)。有些像国内的公路休息区,但又不像——明显没有统一的规划,规模也小很多……停着大车小车,游人、车主下来,可到购物点买点饮料小吃,活络一下腿脚。

重要的是,这里是个观景的好地方!!!往右边看,我们从那里一路过来……

拍摄角度稍有不同,海天便会展现出不同的色调。

山下挨着海边,有公路向两边延伸,把景观、旅游设施、餐馆酒店等一路串联起来。

往左边看,那就是杜布罗夫尼克了!这是连接杜布罗夫尼克河(还是海峡,抑或峡湾)两岸的弗拉尼奥·图季曼大桥。据说还要再建一座跨海大桥,中国公司中标承建。

杜布罗夫尼克市区分为老城和新城。现在还看不到老城,我们面对的是新城。新城建于滨海缓坡,有现代化的剧院、富丽堂皇的酒店和各色餐馆,以及海边浴场等等旅游设施。岛屿星罗棋布,林木茂盛,海水清澈,阳光充足,海岸风光旖旎。这里旅游业发展很成熟,是各国游客都很向往的旅游胜地。

车子开过弗拉尼奥·图季曼大桥,很快进了市区。

杜布罗夫尼克素以艺术珍藏丰富和文化发达驰名,并有“斯拉夫的雅典”之称。在一年一度45天的“杜布罗夫尼克之夏”戏剧节期间,有40多个露天剧场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建筑为布景,上演国内外众多的古典戏剧等精彩节目。

这边就是杜布罗夫尼克的老城!旁边一处广场,靠海也有观景台。

从观景台看见海水在湾口聚集。海浪汹涌呼啸而来,惊涛拍岸,发出巨大的声响……

左边是杜布罗夫尼克城墙,圆形的波卡尔堡垒(ThTowrBokar)突出在礁石上。

右边,也是老城西面,是建于16世纪的罗维里耶纳克(Lovrijnac)要塞。它独自矗立在37米高的岩礁上,与城墙城堡一起防御海上外敌入侵和陆地的攻击。

广场旁边有餐饮售卖。你可以坐室外享受阳光、海风,也有室内的。

广场靠街边有一尊大理石雕塑喷泉。它建于年,讲述的是古希腊美狄亚盗取金羊毛(GoldnFlc)的故事。

金羊毛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稀世珍宝,许多英雄和君王都想得到它。不仅象征着财富,还象征着冒险和不屈不挠的意志,理想和对幸福的追求。

02喧嚣的古城街头

杜布罗夫尼克依山傍海,是欧洲中世纪建筑中保存比较完好的城市。老城保留着14-16世纪期间建造的古城堡,分别体现了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等不同建筑风格。墙外护城河环绕,是从8-17世纪逐步修建起来的,以保护城市的平安与繁荣。

我们从杜布罗夫尼克老城西部入口皮莱城门(VrataodPila)进入古城。皮莱城门建于年,历史上也主要是一般市民的通道。在杜布罗夫尼克共和国时期,每天晚上要用铁索拉起城门前吊桥,关闭城门不让进出,钥匙还得交到大主教手中。

皮莱城门上刻有杜布罗夫尼克的守护神圣布莱斯(StBlais)。雕像嵌在突出的拱门上,或许是为了让市民更容易看到守护神,心里更有安全感吧。

早在10世纪时,杜布罗夫尼克人就把圣布莱斯尊为守护神,还专门在城里修建教堂、供奉雕像。当时的国旗、国家印章和硬币上,都有圣布莱斯的肖像。

从圣布莱斯雕像下进入,发现这个西部入口其实像一个我们称之“瓮城”的存在,里面还有第二道门。两道城门之间,进来先要右拐,经过一长段缓缓下坡,转弯左拐又同样一长段缓缓上坡……当然也可直接上下阶梯,进入第二道城门。

进入第二道城门,迎面就是杜布罗夫尼克古城的主街。这条连接东西两座城门的普拉察(Placa)大街也叫斯特拉顿(Stradun)大街,长多米,修建于年的大地震之后……让人眼睛一亮的,是那些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磨得光亮无比的大理石路面。

这条街道东西走向,贯穿两边城门,也把古城一分为二。老城原是一座岛屿,普拉察大街所在的地方隔开了岛屿与陆地的水道,年填平之后开始建设。街道两边呈现巴洛克式的石屋,形成古城的大动脉。两边布满酒楼、咖啡馆和各种纪念品商店。

从皮勒城门进来,往往首先看到右边这个圆形的大水池,那可是著名的大奥诺夫里奥喷水池(VlikaOnofrijvaFontana)!它是老城的地标之一,建于年,其水引自12公里外的杜布罗夫尼克河。最早水池有两层,上面装饰着许多雕刻,如今只剩下16个出水口面具雕刻了。

在大奥诺夫里奥喷水池的对面,也是皮莱城门的左边,除了可以登上城墙的石阶,还有一座不太起眼、极易被忽视的建筑——圣萨维尔(Crkvicasv.Spasa)教堂。所以,我们也没有拍到它的全景。

圣萨维尔教堂具有典型的中世纪特征,是为了纪念年地震的遇难者而兴建。据说当时全城的女性不论贵族、贫民都参与了,他们搬运石块,捐出牛奶、鸡蛋掺入石灰浆中,从而使这座教堂特别坚固。年的大地震导致全城四分之三的建筑倒塌,它却依然完好无损。年教堂落成时,著名画家彼得罗·安东尼奥·达乌尔比诺画的装饰画保留至今。

在圣萨维尔教堂的旁边,那高高的钟楼建筑为方济各会修道院(FranciscanchurchonthStraduninDubrovnik)和博物馆。也是少数年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建筑。

圣方济各会修道院建于14世纪。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喜欢在它美丽的巴洛克式回廊中徜徉,欣赏珍贵的绘画和音乐档案、图书馆,以及金银器皿上的画作。修道院里还有欧洲最古老的建于年的药房,也是世界上第三古老的药房。在修道院的博物馆里,可以看到14世纪如何用工具蒸馏水,药品处方的手稿,如何精确测量等展览。

回头,复习一下。正对着的远处是皮莱城门和城墙,右手边隐约可见的是圣萨维尔教堂,然后是圣方济各会修道院和博物馆。左手边也是古建筑,如今是游客信息中心和商店。

喧闹的古城街头,游客如云,来去匆匆,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当中也有貌似本地居民者,或古城旅游业的从业人员……领队安排午餐去了,我们来上几张街拍。

一对中年夫妻,男才女貌,手扣着手边看边走……风格细腻,看似不经意间秀出了恩爱。

哦哦,克罗地亚的雪糕还是很好吃的耶……我们在斯普利特就实践过了。

也是一对中年夫妻。同样是内敛与恩爱,表现形式和风格却不一样,更为随性的流派。

普拉察大街的两边,尽是各种特色商铺、咖啡馆和餐厅。又是午餐时分,一阵阵的喧嚣如热浪迎面扑来。

我们选在了这条巷子里午餐。因为没有预定,小店的生产能力有限,需要分批次。我们也是坐在室外的阳伞下用餐的。

披萨,就这个了,没错,一人一个,那份量确实是太大了……可人家就是这样子的。怪不得我们的足球上不去,有吃也吃不过人家。

一对男生女生,都是店里的服务生。这位彪形大汉,绝不油腻的个头,看上去很有安全感的样子。和他说上两句话,那笑容中居然带着些许的腼腆。

服务生小妹就大方多了。来,上一张开心的合影照。

我们由西往东,继续沿着普拉察大街前行。

东西走向的普拉察大街两边,有多条南北走向的狭窄小巷。它们与普拉察大街纵横交错,各自向两边伸展,若有时间探究,那也是别有洞天。

继续往东。看见了吗,那是著名的杜布罗夫尼克钟楼(也有称“奥兰多钟楼”),建于年,高31米。也是古城的一个象征与地标,仿佛在老城里每个地方都可看到。特色是塔顶有两尊机械人——昵称为马罗(Maro)和巴罗(Baro),整点时间会拿手上铁鎚敲钟报时。在钟楼正面,还有一面章鱼状的指针显示时间——你走近了再看。

在钟楼的左边,大幅宣传画的下面有一道拱门,那是杜布罗夫尼克古城的东面入口,直接通往海边和码头的普洛切城门(VrataodPloca)。再往城门左边,是建于年的斯邦扎宫(SponzaPalac),也是年大地震中少数幸存下来的建筑。

斯邦扎宫的地面一层是文艺复兴式的敞廊,二楼是威尼斯哥特式直立花格窗,三楼窗户又恢复为晚期的文艺复兴式,并嵌着一尊圣布莱斯的雕像。

一对年轻人正以斯邦扎宫为背景。他向她表白着,应该是可以描述、激动人心的内容;她一脸幸福的笑着……年轻人秀恩爱总是充满了创意,风格很是浪漫也很是虐狗。我们远远地给他们作着见证,心里默默地祝福他们。

斯邦扎宫于年开始建造,由当时杜布罗夫尼克的工程师PaskojMilicvic主持设计,融合了哥特式和文艺复兴的风格。它以无以伦比的美丽,展现了独特的建筑特色,成功实现了多种不同的风格和谐地融为一体。如今的斯邦扎宫犹如静止在时间的长河中,优美而端庄的守卫着馆藏珍贵的历史文献。

斯邦扎宫最初作为海关大楼,世界各地运来的货物在此等待收税。中间庭院被拱廊所包围,全国各地商人在此集会。建筑的一个侧翼是建于14世纪的铸币厂。16世纪末期斯邦扎宫变为共和国的文化中心,受过良好教育的市民成立专门的学院,围坐一起讨论文学、艺术和科学成就。杜布罗夫尼克的第一所学校就是在斯邦扎宫成立的。

斯邦扎宫前面的卢扎广场(TrgLuza),也是杜布罗夫尼克夏季盛典开幕式的举办地。年建成的圣布莱斯教堂矗立在那里,因为18世纪初曾有重建,外观属巴洛克式。

圣布莱斯在杜布罗夫尼克的意义,就像圣马可之于威尼斯。所以每年的2月3日守护神之日,教堂和市民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

这座供奉杜布罗夫尼克守护神的教堂,顶端祭坛上有一尊15世纪的镀金银制的圣布莱斯雕像,左手持有地震前杜布罗夫尼克城市的模型。它避过了地震,还躲过了大火,很多人都相信这是神迹。

卢扎广场也是老城里最大的公共广场。过去官方在此公告命令、裁决宣判,许多节庆活动也在这里举办。请注意了!年耸立至今的奥兰多石柱(Orlando’sColumn)就在广场中央,是杜布罗夫尼克最美丽的艺术作品之一。

石柱上雕刻着中世纪最著名的骑士奥兰多,手持盾牌与剑。他是杜布罗夫尼克人心目中的英雄。

游人过客在卢扎广场来来往往。各有各的乐趣,也各有各的玩法……

沿着卢扎广场向南拐去,前面大街的左边,有凉棚的是餐馆,悬挂旗帜的是市政厅,再过去就是总督宫(Rctor’sPalac)。看似尽头的地方,圆顶的是圣母升天大教堂。

总督宫也称大公府、行政长官官邸,据说是亚得里亚海地区非常出名的一座非宗教性建筑。它结合了哥特和文艺复兴的风格,外表十分协调、完整,年建好时就被形容为达尔马提亚海岸最美丽的建筑。

总督宫的精华之处,在于一楼和中庭的柱廊。每根柱子的柱头上,雕饰着崇尚古典精神的雕刻。

圣母升天大教堂是一座罗马天主教教堂,也是天主教在杜布罗夫尼克教区的主教座堂。是在很多不同世纪的教堂的基础上,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由意大利建筑师设计、修建而成圣母升天大教堂,里面藏有很多珍贵画作和遗迹。在南斯拉夫内战期间教堂遭到损坏,现已修复。

我们也得“打卡”,表示来过这里……

杜布罗夫尼克圣母升天大教堂的原址,7世纪时是一座拜占庭式教堂。12世纪改为仿罗马式教堂,传说扩建是当年英王理查一世的礼物。他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时,于这里的外海发生船难获救,在他上岸的地方盖了一座教堂,以表对上帝的感谢。

杜布罗夫尼克圣母升天大教堂里有提香(Titian)的画,宝物室收藏有圣布莱斯遗骨,还有真十字架的碎片。传说3世纪时,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圣海伦在耶路撒冷挖掘到了钉死耶稣的十字架,运回君士坦丁堡保存。后来拜占庭皇帝把一部分碎片送给巴尔干国王,于是流传到了这座教堂。

围着圣母升天大教堂周边看过,我们随着人流往回走,再次经过总督宫和市政厅。

在总督宫与市政厅之间,有了刚才未注意到的发现!那里一座坐姿的雕塑。原来,这里是马林德兹故居(HousofMarinDrzic)……铜像鼻子锃亮,据说摸了会有福气。但不清楚马林德兹的生平与事迹,看模样是学者或诗人。

从普洛切城门出去,就是杜布罗夫尼克老城的港口了。昔日,巨型船只从这里驶往世界各地;如今人们在这里搭乘游船,浏览海湾……留意前面右侧的建筑,那是圣依万堡垒(FortSt.Ivana)。里面有一个海事博物馆,还有一座水族馆。

普洛切城门建造于年,也有内外两道大门。门楼上是用于防卫的普洛切塔台。

《重游巴尔干》往期:之后游历

莫斯塔尔:一座石桥的古老传说(上)

莫斯塔尔:一座石桥的古老传说(下)

萨拉热窝:有宫殿的平地(上)

萨拉热窝:有宫殿的平地(下)

杜米托尔:“黑色高地”上的国家公园(上)

杜米托尔:“黑色高地”上的国家公园(下)

波德戈里察:黑山首都,这里也曾叫过“铁托格勒”

科托尔:黑山脚下,那座迷宫般的中世纪小城

布德瓦:古城、沙滩、阳光,那里海边美女如云

地拉那:“山鹰之国”首都,记忆中那盏“欧洲的明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dl/1876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