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相机一支笔留作日后的回味之
北马其顿行之二
我们从北马其顿的边境古城前往首都斯科普里,多公里车程,大约得跑3个小时。
导游一再嘱咐大家系好安全带,在多山地区行驶,必须注意安全。
山路崎岖,大巴车跑不快,又赶上修路必须单侧通行,只能慢慢来。
途中,导游一直用手机联系斯科普里的中餐馆,一家一家的不太顺畅。好像中餐馆不多且规模小,没接待过团队餐。
看来巴尔干这条旅游线路还没形成完整服务链。
北马其顿共和国是位于巴尔干半岛南部的内陆国家,人口万。
官方语言是马其顿语。货币是代纳尔。
将近17点半钟,我们抵达斯科普里这个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我们首先来到特蕾莎纪念馆。
特蕾莎修女纪念馆出生于斯科普里的特蕾莎修女(.8.27~.9.5),又称德兰修女、特里莎修女、泰瑞莎修女,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
她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
特蕾莎修女塑像
她是阿尔巴尼亚裔人,出生于天主教家庭,家中说阿尔巴尼亚语。
她是小女儿,上有哥哥和姐姐。父亲是一个地方的杂货承包商。
从12岁起至87岁去世,她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从来不为自己,把一切都献给穷人、病人、孤儿、无家可归的人和垂死临终者。
特蕾莎手稿
纪念馆二楼,有她使用过的餐桌、衣柜、床铺等生活用品。
房间正中是她的彩色玻璃像。
年,在贝鲁特难民营遭围攻的紧要关头,她从一医院中成功救出37名孩童。
因她一生致力于消除贫困,于年得到诺贝尔和平奖。
到挪威领奖时,她希望主管方取消为她准备的国宴,并把奖金和出席这次活动募集来的钱,全部捐给她创办的仁爱传教修女会。
纪念馆3楼,有她与各国首脑政要的合影。
与展室相连,还有一个洁净明亮的会议室。
年美国人民投票选20世纪最受尊敬的人物,特蕾莎修女位列榜单之首,排在她后面的是马丁·路德·金、肯尼迪。
离开纪念馆,我们看到旁边是一座在建的教堂。
北马其顿的主要民族是斯拉夫马其顿人、阿尔巴尼亚人,主要宗教是东正教。
我们沿大街往老城区走去。
有乐队在临时搭建的露天舞台上表演。
来这里,我预习了北马其顿的大概历史。
10世纪下半叶至年,萨莫伊洛建了第一个马其顿国。此后该地区长期受拜占庭和土耳其统治。
年被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希腊军队占领。
年遭3国瓜分,分称为瓦尔达尔马其顿、皮林马其顿和爱琴马其顿。
一战后,瓦尔达尔马其顿并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二战后成为南斯拉夫联邦的组成共和国之一,称马其顿共和国。
年南斯拉夫解体,马其顿宣布独立,定都斯科普里。
年10月12日与中国建交。
我们沿街走着,感觉纪念雕塑特别多,也不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
9年2月12日,这个国家正式更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
马其顿这个国名一直存有争议。
年,马其顿脱离南斯拉夫独立,定宪法国名为“马其顿共和国”。
希腊方面认为,这一国名暗示马其顿对希腊的马其顿省有领土和文化遗产要求。
因国名争议,希腊反对马其顿加入欧盟和北约。
直到8年6月在联合国调停下,马其顿与希腊两国政府达成协议,以马其顿更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作为希腊同意其加入欧盟和北约的条件。
9年1月11日,马其顿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同意按照协议更改国名。
1月25日,希腊议会批准该协议。
2月12日,斯科普里当局在政府总部前正式升起北约旗帜。
我们来的途中,导游一直用手机联系中餐馆,却没能如愿。
现在,我们进了一家离住宿酒店不太远的餐馆,与当地居民一样,吃烤肉串、炖豆豆、蔬菜沙拉等,还喝了本地啤酒。
酒足饭饱后,步行回酒店。
酒店在市中心一条挺繁忙的马路后面。
接连住了两天,我被夜里疯狂飙车的摩托车、轿车的噪音骚扰着,心烦意乱。
住在临街那侧的人,根本无法入睡。
靠院里这边的,也没好到哪里去——恰逢周末,大分贝的音乐声冲出房间,直接灌进我们耳朵里。
是歌房?舞厅?还是夜店……沉闷的低音炮声,有节奏地捶打着我敏感脆弱的神经。
斯科普里在用这种特殊方式欢迎我们吗?
祈愿白天能看到好光景。
文/摇滚老太图/黄海土豆阳光之城奥赫里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地拉那,你还好吗?《桥》——啊!朋友再见石头城,科托尔流行全世界的领带发源于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