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德军ldquo闪电战rdquo神

发布时间:2021/5/12 15:47:24   点击数:

年莫斯科保卫战阵亡者纪念碑。本报记者戴天放/摄

本报记者金学耕张继业发自莫斯科

  周末,距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以北约60公里处的克林小镇车水马龙,众多的历史古迹、繁华的商铺和密布在小镇四周的河湖森林深深地吸引着南来北往的过客。早在年,这里就形成了城郭并被载入俄国历史文献。到了16世纪,它已经是莫斯科公国的属地。年,俄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就从这里穿过。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在这个小镇上度过了8年半的时光,创作了不朽的作品《第六交响乐》以及芭蕾舞剧《睡美人》和《胡桃夹子》。谁承想到,70多年前,这一带发生过一场关系到一个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会战。

红色波良纳

  年,德军以闪电战的进攻方式突入苏联腹地公里至公里,此时已推进到莫斯科郊区,莫斯科保卫战到了关键时刻。

  11月7日,是苏联十月革命24周年纪念日。上午8点,莫斯科大雪纷飞,一个盛大的阅兵式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参加阅兵式的坦克、大炮、汽车和每一个苏联军人的双肩和后背都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所有的人都意识到在即将来临的殊死搏斗时刻举行这次阅兵的特殊意义,所有的人都屏声静气倾听着斯大林在列宁墓上用沙哑的声音,向每一名苏军将士所发出的号召:“全世界都在注视着你们,伟大的解放使命已经落在你们身上。你们还要辜负这一崇高使命?!让伟大的列宁胜利的旗帜引导你们,彻底粉碎德国侵略者!”

  与以往阅兵不同的是,这次接受检阅的苏军将士走过红场后,直接奔赴近在咫尺的战场。而在此之前的一天,希特勒召开了参谋会议,开始部署庆祝占领莫斯科事宜。

  从红场直接开上战场的苏军部队开始在每一寸的土地上同德军拼死作战,常常战斗到整营、整团不剩一个人为止,使德军每前进半步都必须付出无数血的代价。

  此时的克林小镇已完全被德军占领并遭受着摧残。在克林南面不远,距克里姆林宫西北32公里处有一个名叫红色波良纳的地方,今天它已改名为希姆基。12月3日,德军第4坦克集团军在遭受重大损失后,攻占了红色波良纳,这里是德国军队推进到莫斯科市最近的地方,他们甚至从德国运来了建造胜利纪念碑用的石料。

  德国陆军元帅博克及时赶到了红色波良纳,他登上一座塔楼,从望远镜中极目远眺,整个莫斯科郊区的大地尽收眼底。突然,他激动得喃喃自语:“看到了,我终于看到了……”原来,在他的望远镜中出现了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尖顶的红星。博克迅速赶回指挥部将此消息电告希特勒。然而博克怎么也想不到,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梦想中的克里姆林宫。

  就在博克离开红色波良纳镇一个多小时后,苏军就集中部队发动猛烈反击,甚至工厂的工人们也举着生产工具投入了战斗。由于德军立足未稳,后续部队又跟不上来,加之一夜之间突然降至零下40摄氏度严寒的折磨,经过近一天的惨烈血战,突入的德军终于被赶出了红色波良纳。此后,德军再也无法接近莫斯科。

德军庆功石如今成俄大楼基座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本报记者从莫斯科红场经过特维尔大街北行,沿着列宁格勒公路一直来到克林小镇。

  在莫斯科环城公路北面,希姆基区通往谢列梅捷沃机场道路旁边,有一个土丘,据说就是当年博克元帅通过望远镜看到克里姆林宫尖顶上红星的地方,目前土丘的周边已成为一片繁华的商业区。土丘上立着三个巨型反坦克障碍铁架,纪念当年红色波良纳战斗的胜利。铁架下面的石碑上写着:“最后一刻,德军兵败莫斯科城下。”而在另外一块纪念碑上镌刻着一行大字:“在敌人面前绝不屈服。”

  当年德军运来的石料没有如愿建造胜利纪念碑,却给苏联的战后建设提供了方便。俄罗斯同行伊琳娜·巴甫洛娃向《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介绍说,这些石料战后被运到离克里姆林宫不远的特维尔大街上(当时叫高尔基大街,年恢复现名),建造了若干栋居民楼。

  根据伊琳娜的指点,记者饶有兴致地来到了位于特维尔大街19号的楼前。这是一栋带有拱门的双子座8层高楼,楼的基座是用一块块两米见方的石头砌成,看上去坚硬无比。墙面上刻着一些名人头像和文字说明,有荣获“苏联英雄”称号的军人,也有知名艺术家和科学家,他们都在这栋楼里居住过。目前这栋楼除了一层为商用外,其余楼层依然住着人家,拱门一层的左侧是两家咖啡馆和莫斯科市贸易服务局,右侧是一家时装店,店里的顾客是一些打扮入时的年轻人。时光流逝,战争的硝烟已经远离人们的视野,也或许用于建筑材料的石头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当记者问起当地人的时候,他们已经说不清楚这些石料的来历。

特维尔大街19号楼的楼基及雕像。本报记者戴天放/摄

英烈纪念碑沿途而建

  在希姆基通往克林小镇的公路旁,记者看到多处阵亡者墓地,其中矗立在一个山岗顶端的纪念碑显得格外醒目。这座由三把利剑形状组成的方尖碑高约20米,碑座上的铭文写道:“年,在这里为祖国而战的莫斯科保卫者们永垂不朽。”纪念碑的左下方,卧放着一个用青铜铸造的巨大花圈,花圈的内侧镶嵌着一根用红铜做成的橡树枝图案——生命永存的象征,外侧刻着一行字:“祖国母亲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儿子。”这里安葬着名莫斯科保卫战中无名烈士的骨灰。

  山岗的四周没有居民点,记者到来的时候正赶上阴雨天,山岗上空无一人,但青铜花圈上摆放着两支鲜艳的玫瑰花,显然刚刚有人祭奠过,令记者感到肃然起敬。

  距山岗北面大约两公里处的公路旁,立着一块3米高的纪念碑,纪念碑前燃着长明火,纪念碑的左前侧有三个用大理石砌成的墓茔,分别葬着三名莫斯科保卫战中阵亡的士兵,其中的一个墓茔上还扣放着一顶锈迹斑斑的钢盔,应该是亡者生前的随身之物。根据墓碑石上刻写的亡者姓名和生卒年月看,有两人阵亡时刚满20岁,另一名阵亡时已过40岁。纪念碑上刻写着:“光荣永远属于年冬天为保卫莫斯科与德国法西斯战斗而阵亡的英烈们。”一名路过此处名叫阿列克谢的老人告诉记者说,在这附近立有类似纪念碑的墓地共有20多处。

  莫斯科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争中的一次重要会战,从年9月30日开始,到年4月20日结束,历时近7个月。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为保卫莫斯科并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苏军以重大代价在莫斯科城下粉碎了德军的进攻,德军遭遇二战以来首次惨败,伤亡达50万人(其中冻死冻伤10万余人)。德国陆军不可战胜的“闪电战”神话在莫斯科城下破灭。

  参加过年红场阅兵、现年93岁的莫斯科保卫战老兵马克·伊万尼欣回忆起那场惨烈的战役时候感慨万千,他说:“当时我才19岁,在莫斯科保卫战中指挥着‘喀秋莎’营,我们全营的战士没有一人设想过会让德国法西斯占领莫斯科。我们誓死守卫在莫斯科城下,我们没有放过一个敌人进入祖国的心脏。”

  他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采访的时候说:“胜利来之不易,我们全团人如今只剩下我一人。我希望隆重庆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以此祭奠那些为国捐躯的亡灵。”他同时说:“庆贺胜利和祭奠亡者是为了不再出现新的战争。但若有人还要挑起战争制造流血,我们将勇敢面对并坚决制止!”■

分享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dl/2044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