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地理 >> 学百年党史筑信仰之基第十八期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HUST研工小站推出“学百年党史筑信仰之基”特别栏目,利用天时间,以党的发展历程为顺序,以党的重大事件为线索,以党史故事和党史人物为主干,全景式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和辉煌成就。
今天,离党的百年华诞还剩83天。让我们继续学习百年党史,用党史故事和党史人物筑牢信仰之基,传承红色基因,用昂扬姿态迎接党的百年华诞。
01月
1月2日 全欧华侨抗日救国会联合会在巴黎召开新年演讲大会,吴玉章在会上讲述中国抗战形势。9日,该会又在巴黎召开第二次演讲会,大会通过决议:慰问祖国前方抗敌将士和殉国将士家属;请求国民政府立即对日绝交,肃清汉奸,没收日本及汉奸在华一切财产,武装民众,加紧扩大国际宣传,改善民生,建立国防工业;号召全欧华侨抵制日货,踊跃认购救国公债。1月10日 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在冀西阜平召开。到会代表人,经民主选举成立了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宋劭文为主任。这是敌后第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它的中心区域在平绥、平汉、同蒲、正太四条铁路之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02-03月
2月 为加强国共两党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合作,经中共中央同意,周恩来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他正确地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同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反共政策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同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郭沫若,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团结和组织进步文化界人士,作了大量的抗日宣传工作。2月-3月 新四军第四支队在高敬亭率领下,分别从湖北黄安县七里坪、河南确山县竹沟出发,到达安徽霍山以西流波疃地区集中。3月至4月,新四军第一、二、三支队先后到达皖南岩寺集中,军部也从南昌移至岩寺。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新四军应立即深入敌后、创建根据地的指示,粟裕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于4月向苏南敌后挺进,并取得了韦岗初战的胜利。5月至7月,新四军第一、二支队在陈毅、张鼎丞率领下相继进入苏南敌后,发展抗日游击战争,开辟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第三支队在张云逸、谭震林领导下,策应第一、二支队挺进苏南,进抵皖南长江沿线对日作战。江北的第四支队5月间东进到舒城、桐城、庐江、无为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并于巢县蒋家河口伏击日军首战告捷。7月,新四军军部从岩寺迁到泾县云岭。
3月15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指出:“为了担负起扩大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彻底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神圣的任务,强大的党的组织是必要的。”大量的发展党员,是党目前迫切与严重的任务。3月21日 中央书记处发出《中央关于目前时局与党的任务给刘晓的指示》,强调“在敌人占领的中心城市中,应以长期积蓄力量保存力量隐藏力量,准备将来的决战为主”。3月 加拿大共产党员诺尔曼·白求恩率领的加拿大-美国援华医疗队到达延安,受到毛泽东等的热情接待。4月,白求恩转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为八路军和敌后群众服务。后因在医治伤员时手指感染中毒,白求恩于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毛泽东撰文高度赞扬白求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为救活这个八路军连长,白求恩整整守护28天
04-05月
4月初 日军三万余人,分九路向晋东南地区大举围攻,企图围歼刚到太行山区的八路军主力。八路军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一一五师三四四旅的第六八九团和山西新军决死队一、三纵队在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分路打击、袭扰敌军,使敌陷入疲惫恐慌境地,最后撤退。我军又乘胜追击,收复辽县、黎城等18座县城,先后歼敌四千余人。国民党军队在日军进攻面前,有一部分进行了抵抗,有些部队则转移到豫北和中条山地区。这次战役,为巩固和扩大晋冀豫边区创造了有利条件。4月21日 中共中央发出《对平原游击战的指示》,指出:抗战以来的经验证明,在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争也是可能的;党和八路军在河北、山东的平原地区,应坚决采取广泛发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方针,尽量发动最广大的群众进行公开的武装斗争,组织游击队和不脱离生产的自卫军,尽快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创立和发展根据地。4月下旬 为开展平原抗日游击战争,并配合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徐州会战,中共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决定,由徐向前率一二九师七六九团、一一五师的六八九团、第五支队挺进冀南,消灭大量日、伪军和土匪武装,收复一些县城,并于8月将冀南军政委员会改为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杨秀峰任主任。
徐州会战
5月4日 毛泽东电示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书记项英,新四军应在广德、苏州、镇江、南京、芜湖之间的广大地区,进行游击战争组织和武装群众,创造根据地。
5月22日 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徐州失守后华中工作的指示》,要求动员大批学生、工人、革命分子到乡村中去,组织与领导群众,发动游击战争,建立游击区。为此,武汉城市工作即使受到部分损失,也不应顾惜。周恩来、叶剑英接到指示后,当即向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朱理治、省委军事部长彭雪枫等作了传达,要求河南省委立即贯彻执行。7月,中共河南省委派萧望东率抗日先遣大队从竹沟东进豫东。5月 毛泽东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全面地分析中日战争所处的时代以及敌我双方的基本特点,阐明持久抗战的总方针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以及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对抗日战争的发展过程作出科学的预测,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以及轻视游击战争的错误思想。这两篇著作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决抗日战争问题的典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科学。在此前后,朱德、张闻天、刘少奇、彭德怀等也相继发表文章,论述持久战问题。
06-07月
6月 宋庆龄在香港创建“保卫中国同盟”,向各国人民和海外华侨宣传中国人民的抗日运动,募集医药和其他物资,介绍国际友人组织的医疗队到敌后抗日根据地参加战时救护工作。
宋庆龄在香港创建“保卫中国同盟”
7月5日 中国共产党参政员毛泽东、陈绍禹、秦邦宪、林祖涵、吴玉章、董必武、邓颖超在《新华日报》发表《我们对于国民参政会的意见》,指出,国民参政会在产生方法和职权规定上还不是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但它的召开显示着,团结全国抗战力量和走向民主化初步开端的作用与意义。中共参政员还就动员全国军民、普遍组织民众、扩大民主和改革政治机构等问题提出建议。
7月29日 李井泉率领新组建的八路军一二〇师大青山支队,从晋西北出发挺进绥远,会同中共地方组织开展游击战争。到年底,初步建成包括绥西、绥南和绥中的大青山游击根据地。7月 中共冀热边特委在八路军第四纵队配合下,发动了冀东二十余县和唐山矿区广大工农群众的抗日武装起义,控制了冀东广大农村。但不久,在日军增援反攻下,起义部队遭到严重损失,第四纵队撤回平西,李运昌率二千余人留原地坚持斗争。
08-09月
8月20日 国民党当局以武汉卫戍总司令部政治部名义下令解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三个团体――青年救国团、民族解放先锋队、蚁社。21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提出抗议。9月1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王稼祥传达共产国际的决定和季米特洛夫的意见。认为中共一年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路线是正确的,中共在复杂的环境和困难的条件下真正运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在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中要以毛泽东为首解决统一领导问题,中央领导机关要有亲密团结的空气。9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再次举行会议,决定六中全会的主要议程为:一、张闻天主持开幕式;二、王稼祥传达共产国际指示;三、毛泽东作政治报告。9月29日-11月6日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上,王稼祥传达共产国际的指示。毛泽东作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和会议总结,要求全党同志认真地负起领导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责任。全会通过《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批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的路线。全会确定,要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用长期合作来支持长期战争。同时,批判了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只讲联合不讲斗争的迁就主义和那种把抗战胜利的希望寄托于国民党军队、把人民的命运寄托于国民党统治区合法运动的错误。9月 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从竹沟出发,东进豫东敌后,会合吴芝圃领导的豫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和萧望东领导的先遣大队,执行开辟豫皖苏根据地的任务。
10月-12月
10月21日和25日 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全国抗日战争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抗战初期,国民党抗日比较积极,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了平津、淞沪、晋北、徐州以及保卫武汉等战役,并取得了消灭日军一万余人的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但是,从年7月至年10月的一年零三个月时间,国民党军队丢失了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国土。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中国丧失一些地方虽属不可避免,然而日军能如此迅速地推进,是由于蒋介石集团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造成的。
台儿庄民众观看台儿庄战役参战部队操练
10月-12月 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挺进山东,第一二〇师主力挺进冀中,第一二九师主力一部挺进冀南和鲁西北地区。这是针对相持阶段到来后,日军把进攻重点转向敌后解放区,以及国民党顽固派在敌后设立了鲁苏、冀察两个战区司令部以压迫、限制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发展的新情况而确定的战略部署。
10月-12月 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后,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在县城建立了以王作尧为队长的东莞模范壮丁队;年元旦,组成东宝惠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同时,中共增城党组织于年10月中旬建立了广东民众自卫团增城县第三区常备队,伏击日军船只。12月初,中共惠宝工作委员会建立了由曾生任总队长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12月,长期战斗在海南岛、由冯白驹领导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中共广东地方组织积极发动人民群众,在广九铁路两侧、珠江三角洲和海南岛创建和发展抗日民主根据地,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和依靠汉、黎、苗等各族人民,坚持长期艰苦的游击战争,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开辟了华南敌后战场。
刑场上的婚礼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这是共产党员周文雍被捕后在监狱墙壁上写的一首不朽诗篇。年2月6日,周文雍与在革命斗争中建立爱情的女共产党员陈铁军一起,在广州红花岗刑场举行了悲壮的婚礼,从容就义。
周文雍陈铁军夫妇合影
周文雍,广东开平人,年8月生。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广东区委工委委员、广州工人纠察队总队长、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部长兼市委工委书记等职。
陈铁军,原名陈燮君,广东佛山人,生于年3月。年秋,考入广东大学文学院预科。求学期间,为追求进步,铁心跟共产党走,她将原名改为铁军。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年10月,周文雍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投入广州起义准备工作。陈铁军受党的派遣,装扮成周文雍的妻子,参与准备广州起义。
年12月11日凌晨,在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杨殷、周文雍、聂荣臻等领导下,震撼中外的广州武装起义爆发。广州起义给背叛革命的国民党新军阀以沉重打击,在激烈的战火中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周文雍被选为广州苏维埃政府人民劳动委员兼教育部部长。因力量悬殊,寡不敌众,广州起义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各派反革命力量的联合进攻下,最终失败。周文雍率领部分起义武装,与10多倍于自己的敌人短兵相接,顽强拼搏,不怕牺牲,奋勇死战,最后杀出一条血路,突围撤离广州,辗转到香港,负责联络和安置撤到香港的同志。
年1月,周文雍当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常务委员兼广州市委常务委员,再次与陈铁军回到广州,重建党的机关。1月27日,由于叛徒出卖,周文雍与陈铁军同时被敌人逮捕。
在狱中,他们备受酷刑,坚贞不屈。敌人无计可施,决定判处他们死刑。在共同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周文雍和陈铁军产生了爱情。但为了革命事业,他们将爱情一直埋藏在心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决定将埋藏在心底的爱情公布于众,在敌人的刑场上举行了革命者的婚礼,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江门市为了纪念周文雍和陈铁军,在百合镇茅岗村修建了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陵园占地面积两万平方米,坐南向北,建有牌坊、纪念碑、纪念馆、纪念亭、塑像、悼念广场等纪念设施。
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
陵园内,在20多米高的平台上建有高31.6米的纪念碑,碑上镌刻叶选平的题词“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碑”,碑座正面镌刻的碑文上记录着两位烈士的革命事迹。左面刻着陈铁军烈士的箴言:“一个革命者应该学习古今中外伟大人物的高贵品质和英雄气概。”右面刻着周文雍烈士就义前写的著名诗句:“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施洋:心系劳苦大众的“劳工律师”
施洋是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中国首位“劳工律师”,曾领导了汉阳钢铁厂工人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第一个地方总工会——武汉工团联合会的主要发起人与实际组织者,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被北洋军阀逮捕杀害,牺牲时年仅34岁。毛泽东曾高度评价施洋:“施洋同志的牺牲,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自己的政党,是最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
“挣了一些钱都接济穷苦工人、车马夫们了”
施洋,字伯高,年6月13日生于湖北省竹山县施家湾一个书香世家。他早期并非专门学习法律,18岁时考入郧阳府立农业学堂学习蚕科,3年后又转入郧阳农业中学继续学习。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因学校停办被迫中止学业。年回乡后创办了国民学校和农务会,并分别担任校长和会长。由于同情广大劳动人民深受剥削压迫、毫无公平正义的悲惨境地,施洋毅然决定由学农转为学法,立志维护劳苦大众的切身利益。于是他于年考入湖北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法律,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便开始在武昌从事律师职业,年加入武汉法政学会并被推荐担任副会长,年担任武汉工团联合会(后改为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的法律顾问,年担任京汉铁路总工会法律顾问。
作为一名律师,施洋凭借自己的职业身份、社会地位以及不菲收入,完全可以过上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他并没有贪图安逸和享乐,而是一心专注保障劳工人权,为广大劳工伸张正义。他心系劳工,与劳工打成一片,不仅免费为他们打官司,还无偿对贫苦劳工进行资助。施洋在被捕入狱后写给妻子的信中说道:你问我,“你一个有名的律师为啥还这么穷?”我说,“挣了一些钱都接济穷苦工人、车马夫们了。”施洋也因此被大家称为“劳工律师”。
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一切”
年6月,施洋经中共二大代表、工运领袖许白昊和党的早期领导人项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自己的入党申请书上写道:“我愿为工人运动,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一切乃至牺牲宝贵的生命。”施洋不仅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在未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前,就一直在积极支援、组织工人和学生的爱国主义运动。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施洋不遗余力地支持学生运动、开展救援活动、组织并援助工人斗争。他利用时任武汉律师公会副会长身份将被军警杀害的学生送法庭检验,召开紧急会议向律师公会建议提起公诉并要求严惩凶手,连夜起草宣言传单,组织商民罢市,支持学生爱国行动。年,施洋在武汉参加了我党早期组织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有机会接触和阅读了《共产党宣言》,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经常深入工人群众,了解工人困难和疾苦,倾听他们的主张与诉求。他发起组织“平民教育社”,参与创办平民学校,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从事有计划的工人运动。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施洋先后组织或参与领导了汉阳钢铁厂工人罢工、英美烟厂工人罢工、汉口人力车夫罢工等数十次工人运动。特别是年施洋参与领导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成为我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由于北洋军阀的疯狂镇压,罢工最后以失败告终。年2月7日,施洋被北洋军阀以“煽动工潮”的罪名逮捕入狱。在法庭上,施洋怒斥北洋军阀的滔天罪行,揭露北洋军阀的反动本质。年2月15日,他被押上刑场。面对军阀的枪口,施洋慷慨激昂、大声疾呼:“我只希望中国的劳动者早些起来,把军阀、官僚、资本家和你们这般替他们作走狗的人,一起都食肉寝皮”“你们杀了一个施洋,还有千万个施洋”,他在高呼“劳工万岁”中英勇就义。
“让下一代都能继承烈士的遗志”
施洋牺牲一年后,李大钊在《追悼列宁并纪念二七》一文中写道:“施洋同志的死,在我尤为伤心”,“他们的精神,还是像车轮——京汉火车的车轮,不息的(地)在工友方面转,好像指导我们后死者要不断的(地)前进”。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的林育南为了纪念和缅怀施洋,于年2月写下《伯高死的含义》,指出:“伯高死了,他留给我们的革命精神是教我们永远不会消失的”,我们“编印成这本纪念录,以纪念他的革命精神,并序(叙)述他死的意义,以告国人”。
施洋烈士陵园
林育南提到的这种“革命精神”,就是施洋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共产主义事业甘愿牺牲一切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施洋一心为民,全心全意为劳苦大众服务,组织领导罢工时不顾个人安危、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赢得了广大工人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他表示“为劳动阶级的利益,奔走呼号,这是我的职责”。施洋有着一颗真挚和强烈爱国之心,在敌人押送他的过程中,他也不忘向反动军警宣传爱国救亡的革命道理;面对敌人“为什么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的审讯时,他义正词严地回答:“我为国民一分子,爱国是国民天职”;在刑场上面对敌人执法官“要不要写家信”的询问时,他正义凛然地回答:“中华民国就是我的家”。施洋有着甘愿为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一切的革命精神,他曾经在狱中说:“斗争总是要流血的,这没有什么可怕,不过这些人为什么要流血?要一代一代地讲下去,让下一代都能继承烈士的遗志,争取革命的最后胜利。”
往期精彩
学百年党史筑信仰之基:
第十五期:年
学百年党史筑信仰之基:
第十六期:年
学百年党史筑信仰之基:
第十七期:年
HUST研工小站
文字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湖北党史人民日报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网络
编辑/冯婷婷
审核/谷宗洪孔庆迪冷迪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