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地理 >> 中国青年阿尔巴尼亚,已经把中国彻底遗忘
人物背景:方赋睿(FredFang),中国青年,墨尔本大学硕士(M.ArchfromUniversityofMelbourne),专职建筑师(Devotedarchitect)。在上个世纪,中国与阿尔巴尼亚曾经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友谊,然而今天,在阿尔巴尼亚,几乎已经寻找不到中国的印记了。方赋睿说,“阿尔巴尼亚,已经把中国彻底遗忘”。以下是方赋睿的谈话实录。
我三十岁出头,年去过阿尔巴尼亚,对这个国家知之甚少。幸好我和父亲还有他的朋友在一起,他们都是五十出头受过高等教育并且很成功的中国人。在旅游车上,老人们开始讨论当时中国和阿尔巴尼亚的亲密关系时的情景。甚至有一首歌是关于这种亲密关系的,他们开始唱“北京地拉那,中国阿尔巴尼亚……”他们那一代人当然对阿尔巴尼亚怀旧,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依恋。
我想,原因在于当时中国处于极度贫困之中,本国人民营养不良,而中国却极大地帮助阿尔巴尼亚,换来阿尔巴尼亚在国际事务中的支持,它们似乎是当时最好的朋友,然后事情很快就结束了。这是一种表达他们如何看到变化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方式,历史的车轮向前滚动,而不关心个人,但这是另一个故事。
当我们到达地拉那时,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寻找或阿尔巴尼亚与中国的关系的证据,尤其是我的父亲。令他失望的是,我们看到欧盟、美国、德国的国旗悬挂在阿尔巴尼亚的商店前沿,但是从来没有看到过中国。令我们惊讶的是,我们住的酒店房间的电视机里有几个频道播放着莫名其妙的影片。看到这个曾经是姊妹的国家变成这样,我爸爸很伤心。
在地拉那街上,一只狗跟着我们的旅游团,对着靠近我们的任何人或车吠叫,好像在试图保护这个奇怪的中国旅游团。街上似乎没有人在乎我们是谁,只有一位路过的建筑工人用英语问我们来自哪里,当我们说中国时,他平静地回答:“中国是个好国家。”
我们还参观了地拉那郊外一个小镇的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斯肯德伯博物馆。在那里,是我们来到阿尔巴尼亚之行的重点。当导游告诉我们斯堪德伯的英雄故事是如何被翻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多种语言时,我父亲不禁要问导游,阿尔巴尼亚人如何看待它与中国的关系。导游大概30多岁了,他犹豫了一下,然后说人们对中国几乎没有任何印象。
博物馆馆长当时也和我们在一起,他是五十多岁的老人。注意到我父亲的好奇心,他开始用阿尔巴尼亚语告诉我们,他童年时常想起一位中国女工程师来他们家,给他带来从中国带来的小玩具。那时,中国派工程师到这个镇子建电厂,他们今天使用的电力仍然来自它。
他继续说,这位女士还给他们带来了一些油,一些你用手指在额头上摩擦的东西,这有助于缓解头痛……谈话是在4个人之间进行的,在阿尔巴尼亚语、英语和中文之间切换,所以我们迷失在翻译中,因为翻译人员无法理解它是什么。是万金油!“我父亲兴奋地用中文大喊大叫,只有他理解馆长的意思。那是一个美好的时刻。然而,仅此而已。
阿尔巴尼亚,已经把中国彻底遗忘,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