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写小说拿诺奖拍电影进戛纳,她是新一代

发布时间:2024/4/7 14:11:05   点击数:
关爱白癜风儿童 http://nb.ifeng.com/a/20190603/7484284_0.shtml
<

原创深焦艺文志深焦艺文志

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荣誉,给予了安妮·埃尔诺文学上的肯定,而她与影像也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的成名作《位置》便将影像记忆放置于其中;近年来改编自她作品的电影层出不穷;由她与儿子大卫·埃尔诺共同执导的家庭纪录片《超8岁月》甚至入围了今年的戛纳电影节。我们今天从影像出发,通过人物稿+采访的方式,一同来领略这位诺奖得主的影像思考。

影像内外的安妮·埃尔诺

作者:科西嘉

对写作的执迷浪费过他的生活

安妮·埃尔诺《悠悠岁月》(LesAnnées)的第一句话是“所有的图像都会消失”(Touteslesimagesdispara?tront),在这一部以图像为主要记忆载体的书里一上来就抛出了一个图像持存性的问题。法国演员兼导演亚历克斯·鲁茨(AlexLutz)在他年的伪传记电影《居伊》(Guy)结尾让人生暮年的主人公也说出了这句话,可见它的一时传诵。

事实上,这不是埃尔诺第一次把影像记忆放置在作品中了,从她的成名作《位置》(LaPlace)开始,她就借助于家庭照片来回忆自己童年与父母在一起相处的时光。再比如年和当时的情人四手联弹的作品《照片的使用》(L’Usagedelaphoto)也是根据照片,那些他们欢爱后散落在地板、椅子、凌乱床单上的衣服鞋子的照片,来记述一个正身患乳腺癌的女子在爱情与死亡之间的身心感受。她特别擅于捕捉罗兰·巴尓特意义上的“刺点”来找到自我和他人生命中的还是巴尓特所说的“传记素”(biographèmes),这些都表明她虽然质疑图像的效果和持存,但强调影像对于她写作和生活的重要性。

安妮·埃尔诺《位置》

这不是一个单独的现象,比如作家艾尔维·吉贝尔(HervéGuibert)也是把自己的写作和照片进行一个互证,特别是记录他身患艾滋病后走向死亡的感受。关于法国当代社会的集体记忆,对于战后的几代人来说,文字都在和包括照片在内的其他影像媒介进行对话,时而合作,时而竞争。

这些文字并非是对照片的简单说明,而是通过照片引发的记忆和思考,借由照片去完成自我书写(L’écrituredesoi)或者自我虚构(L’Autofiction),和“照片小说”(roman-photo)有亲近性,只不过埃尔诺除了七十年代的三本小说,往后虚构的书写是很少甚至没有的。当广大的法国读者阅读到这些文字和图像互渗的作品时,“大叙述”破产引发的“集体记忆”危机在埃尔诺的作品中得到感性十足的分享和近乎怀旧的共鸣。

年的纪录片《我在商业购物中心的周末》(Monweek-endaucentre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dl/251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