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娃娃鱼ldquo不再孤单rdquo

发布时间:2020/8/11 12:15:50   点击数:
防"亚健康"于未然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m/13342.html

责编丨迦溆

中国大鲵(Andrias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为中国特有珍稀野生动物,也是世界现存两栖类中体型最大的物种,体长可以达到2米。中国大鲵与日本大鲵及美洲大鲵,共同组成了两栖类中的隐鳃鲵科(Cryptobrachidae)。该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侏罗纪时代(Mya)。因而,中国大鲵具有极高的进化独特性(Evolutionarydistinctive),在全球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堪称“水中大熊猫”。

中国大鲵生活照(RobertMurphy摄)

然而,由于缺乏显著的外部性状差异,中国大鲵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个物种。目前我国实施的保护是基于“中国大鲵是一个物种”的保护措施和市场化的人工养殖、放流增殖,并未对不同地方的种群加以区别对待。之前的研究(Murphyetal.,)首次在遗传学水平发现中国大鲵的黄山种群发生了独特的分化。考虑到两栖类的习性,容易隔离分化,而中国大鲵分布范围广泛,又经历了较长的演化历史,中国大鲵不同地方的种群是否存在显著的分化?目前的保护策略是否得当、有效?

日前,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动物进化与遗传前沿交叉卓越创新中心车静研究员、张亚平院士及RobertMurphy教授团队领衔的多个国、内外研究人员参与的合作成果解答了以上问题,相关成果以“TheChinesegiantsalamanderexemplifiesthehiddenextinctionofcrypticspecies”为题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urrentBiology上。该研究基于基因组水平数据揭示中国大鲵至少由5个物种(有可能为8个)组成。研究结果对中国大鲵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中国大鲵保护措施面临着重大调整,亟需进一步评估和改进。

研究团队自年开始,经过10年左右的考察和走访,与国内外多个科研单位和林业部门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到70个野生和个来自养殖场的中国大鲵样品(多为皮肤脱落和口腔刮取组织样品),进而对其野生和养殖种群遗传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中国大鲵的基因组达到50G,研究组首次使用了简化基因组的方法,在基因组水平对中国大鲵的野生种群开展了群体遗传学分析。结合线粒体基因等的多项分析结果意外发现,中国大鲵并非单一物种,目前研究数据支持至少5个物种的划分。这5个物种(包括陕西种,四川种,广西种,贵州种,安徽种)分布地与水系分布紧密相关,大致对应黄河,长江,珠江,钱塘江等水系流域。各物种间分化时间保守估计约为4.71-10.25百万年以前,属于有较长分化历史的典型物种。另外,在养殖场种群中还意外地发现了另外两个独特的支系,加之记录分布于海拔米的青藏高原种群,推测中国大鲵有可能包括高达8个物种,但这一结论亟待进一步考察研究确定。在这样一个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fz/1782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