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大师陨落90岁著名书法家李铎94岁著

发布时间:2020/10/2 19:00:02   点击数:
白癜风的治疗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aladdin

9月18日傍晚,曾书写《新闻联播》片头行楷的著名书法家李铎之子李少青发布消息:李铎因病久治不愈,于9月17日上午9时56分在北京医院抢救无效,不幸与世长辞,享年90岁。另据中国摄影家协会网消息:9月16日17时30分,曾拍摄传世之作《东方红》的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德高望重的摄影家、摄影理论家袁毅平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著名书法家李铎9月18日傍晚,著名书法家李铎之子李少青发布消息:李铎因病久治不愈,于9月17日上午9时56分在北京医院抢救无效,不幸与世长辞,享年90岁。李铎年4月生于湖南醴陵贫苦农民家庭,毕业于信阳步兵学校,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工作、生活近六十年。醴陵籍书法家李铎所写福字亮相央视春晚李铎自幼习书,遍临历代名家碑帖,广集博采,兼收并蓄。创出古拙沉雄、苍劲挺拔、雍容大度而又舒展流畅的独特书风,形成了“李铎书体”。其书法作品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如上世纪七十年代,北京各个地铁站入口顶端的金色大字“地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片头的四个行楷大字,以及人民大会堂巨幅书法作品苏东坡词《水调歌头》等。李铎书写的《新闻联播》片头行楷李铎生前任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馆员、解放军书法创作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历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文联委员,第三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第四、五、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他曾获“中国书法艺术特别贡献奖”“兰亭奖·终身成就奖”“第八届造型艺术成就奖”。李铎书法作品年、年和年,李铎分三次向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捐献作品、收藏品共计多套件,其中包括其个人书法作品、习练书法草稿、收藏书画作品、拓片、自用印章等,开创了建馆以来个人无偿捐赠藏品最高纪录。李铎认为唯有如此才能物尽其用,让这些作品、藏品得到最好的归宿。著名摄影家袁毅平

据中国摄影家协会网消息,00年9月16日17时30分,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德高望重的摄影家、摄影理论家袁毅平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袁毅平,年出生于江苏常熟鹿苑镇(现属张家港市)。我国著名摄影家、摄影理论家、摄影活动家。袁毅平代表作品:《东方红》,1年年在上海开始摄影生涯,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新华日报》摄影记者,《人民日报》摄影记者,《大众摄影》杂志编辑组长,《中国摄影》杂志编辑组长、主编,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副主席等职。他的摄影代表作有《东方红》《振我国威》《拔地擎天》《70年代村干部》《马路“天使”》等。年,袁毅平口述采访视频袁毅平曾获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中国文联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杰出摄影活动家”等称号,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文联第十届荣誉委员。他的摄影作品歌颂时代、记录历史,许多作品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视觉形象代表,成为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他为新中国摄影事业的发展和中国摄影家协会的组织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袁毅平肖像,年拍摄于百乐摄影室,是袁毅平打光,另一个练习生(即学徒)拍摄的袁毅平在四川青川时的工作照袁毅平在美国访问期间,年年,广州,袁毅平参加摄影活动时的工作照

袁毅平自述

我自年跨入摄影之门,追光蹑影,迄今已有70多个年头了。悠悠岁月,我与摄影相随相伴,形影不离。期间,先后干过10年人像摄影,10年新闻摄影;从年调到中国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前身)后,直至年我离岗,长期从事摄影刊物的编辑工作和摄影理论工作,从此我拍照片都成为“业余”的了。也就是说没有指定性拍摄任务。这在选材、立意和表现等方面,相对来说要自由得多,然而其局限性也正在于此。一些地方,一些场合,一些事件,乃至一些生活角落,都没有条件亲自面临和拍摄了。所以我后来拍摄的一些照片,大多是在出差或者出访的时间“顺手牵羊”地牵来的。其题材内容的选择,也往往是跟着自己的摄影感觉而随景随取的。这种现象从这个影展的作品中可以略见一斑。不过,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既然我拍照片要受到上述的一些局限,那我就把镜头主要对向老百姓,对向平民百姓日常的普通生活,对向老百姓憨厚的性格。尽管我做得还很不理想,但我这样做了。摄影,具有一个独特的重要功能——纪实功能。它能把特定时间、特定场合、特定事件真实地、形象地纪录下来,永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但愿我这个展览中的一些纪录往事的照片,能够起到上述作用的哪怕万分之几,我就高兴了;更多的是我愿听到批评的声音。袁毅平年5月袁毅平摄影作品

工业生产及水利建设

-0年

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人民“鼓足干劲”投身到新中国建设中。袁毅平的影像记录了早期工业进程中的汽车工业、水利建设、交通运输等。他的影像既展现了社会主义劳动的群体面貌,也将目光投向了普通人。

年,修建十三陵水库

年,修建密云水库

六十年代初,北京汽车修配厂

年,修建十三陵水库

飞奔

年,成渝铁路通车以后

北京面貌

-年代

自年到北京以来,袁毅平对新中国首都的记录就未曾停止。他曾以《人民日报》的记者身份对一场场文艺展演进行“标准框取”,还曾“顺手牵羊”地抓取北京城除旧换新的瞬间片段,抑或驻足于庙会或动物园之中、透过取景器凝神细看……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北京有过春意盎然,也有过暗潮汹涌,但袁毅平眼里的北京是平和的,所以,他的北京影像也如此平和。

白云观游

0世纪50年代,外国《天鹅湖》芭蕾舞团访问北京时拍摄电影,摄于中国新闻电影制片厂

列车员

乒乓球比赛

大熊猫

北京三里河附近

水乡秋收·江苏苏州甪直地区

3年夏秋之交,袁毅平响应国家号召,进行农村调查。经杨恩璞介绍,苏州甪直一带的农村工作搞得较好,袁毅平就前往那里“蹲”了两个星期,他跟随农民上工下工,“随时随景”地拍摄了这组照片。

摇船妇女

打谷场

水乡农民种的地离家很远,需要坐船往返去上工

身穿小作裙,头系兜头布的妇女田间休息

清晨出工

用船运稻子到这个地方脱粒

“四清运动”·山东曲阜焦河大队

4-5年

4年至5年间,袁毅平于在山东曲阜孔村焦河大队参与“四清”工作,其职责是访贫问苦、发动群众、按照上级指示开展活动,保证农业生产正常有序。

按规定,“四清”工作组不能带照相机下乡,而袁毅平幸运地被批准可以随身携带照相机。他并无报道任务,因此可以将镜头对准他想要留存的点滴瞬间。

访贫问苦

拾稻穗

村民

抽水

机械化

妇女劳动

阿尔巴尼亚

6年

阿尔巴尼亚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西岸,首都地拉那。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尔巴尼亚共和国于年11月3日建交,两国于年互派大使。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阿尔巴尼亚是中国最好的朋友之一,当时毛主席曾盛赞阿尔巴尼亚是“欧洲的一盏明灯”,又说中阿友谊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年春,阿方向我国提出一个要求,希望派几位摄影师到他国去帮助拍摄一套反映他们国家生产建设、人民生活和风土人情的照片,作为向其他国家宣传和文化交流之用。当时中国摄影学会派袁毅平,《解放军画报》总编、中国摄影学会常务理事高帆,新华社记者唐茂林三人前去帮助拍摄。阿方很重视此事,最高领导人霍查、谢胡先后亲自接见了袁毅平等三人。

此次拍摄原打算两个星期结束,后来时间不断延长,从6年4月8日开始一共拍了将近一个半月,阿方提供了许多拍摄对象,连一向保密的军港与军事设施也请袁毅平等拍摄。袁毅平等6月6日回国,他们所拍摄的资料经过遴选,为阿尔巴尼亚举办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影展提供图片。

战士

青少年

收割

水利工程

机器试运转

三农妇

天安门广场

-年

一幅《东方红》让袁毅平广为人知,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他的刻板标签。不管怎样,五十年里,袁毅平在特定时期对于天安门的记录已将“天安门”这一象征符号与中国的历史节点牢牢地嵌在了一起:五十年代的五一劳动节及天安门广场扩建,六十年代的“东方朝霞”,七十年代悼念毛泽东的肃穆广场,还有年香港回归之夜的天安门城楼。作为建筑,天安门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老去;而作为符号,它留存于袁毅平的影像中,静默地等待今人的重新解读。

朝辉赞,5年拍摄,发表于《中国摄影》6年4月号封面

年,五一劳动节

五一劳动节

在天安门城楼上拍摄的人民大会堂

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前

年7月1日,庆祝香港回归

东方红,年全国摄影艺术展展出效果

大师陨落,一路走好!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北京日报客户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fz/1837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