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发展 >> 东帝国的末日年拜占庭内
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堡在奥斯曼帝国两个月的围城之后被攻陷,标志着延续两千年的罗马帝国的彻底覆灭。但是,这已经是一个奇迹。不仅仅在于君士坦丁十一世(ConstantineXIDragasesPalaiologos)在绝望之中坚守了城池两个月之久,更在于这个早在一百年前就毫无希望存活的帝国竟然顽强的坚持到了年。而毁灭一切希望的是年的一场内战。
年的拜占庭帝国(红/浅红),年的局势也是一样的1、背景(-年6月)回到14世纪中期,形式对于东罗马帝国来说似乎并没有那么绝望。虽然自从米海尔八世(MichaelVIIIPalaiologos)死后,突厥人就在不断入侵安纳托利亚,在安德洛尼卡二世(AndronikosIIPalaiologos)昏庸的五十年统治中(他居然解散了海军和陆军),他们夺取了大半个西安纳托利亚。
有罗马,有内海,有军区,为什么安德洛尼卡二世才有四千兵?到安德洛尼卡三世(AndronikosIIIPalaiologos)之时,东罗马帝国除了零散的几个港口已经失去了安纳托利亚的控制;同时我们的这位罗马皇帝陛下热衷于打猎等业余爱好(欧陆风云4玩家敏感中)。但是拜占庭帝国还是在其统治下得以收复了希腊北部和阿尔巴尼亚,并且在年彻底灭掉了割据的伊庇鲁斯专制国。这些都要归功于安德洛尼卡三世和手下的将领约翰·坎塔库泽努斯(JohnKantakouzenos)的合作,此人曾是安德洛尼卡三世作为皇储时的部下,并帮助安德洛尼卡三世在与其祖父安德洛尼卡二世的夺权战争中胜出,由此深得皇帝的信任成为首席大臣,在年时已经掌控了帝国的大部分军权。另外,一改其祖父依赖雇佣兵的情况,安德洛尼卡三世和约翰重建了海军,并且收回了一些爱琴海的岛屿(如希俄斯(Chios));同时把剩余的欧洲领土划分成两个军区以保证人的常备军——至少把帝国的架子保住了。
在收复领土的同时,坎塔库泽努斯还顺便提携了一个人——阿莱克修斯·阿坡考库斯(AlexiosApokaukos),此人出身税官,安德洛尼卡三世继位后接任了坎塔库泽努斯原来管理帝国财政的职务,顺便“理所当然的”成为帝国最富有的人之一。年初更是被任命为海军司令,负责重建衰败的拜占庭海军,包括自掏腰包赞助金币以更新装备(欧陆风云.jpg)。此时两人还算合作愉快,但是这位阿坡考库斯在几个月之后就会成为其伯乐最大的敌人。
安德洛尼卡三世交给他儿子的,也不全是烂摊子(其实安纳托利亚仍然有部分沿海地区在帝国手中,图片上没有显示)2、安德洛尼卡三世去世,约翰·坎塔库泽努斯的摄政和争端(年6-9月)年6月14日,安德洛尼卡三世突然因为急病,可能是疟疾去世,年仅45岁。其子,即后来的约翰五世(JohnVPalaiologos)只有九岁无法理政。同时因为他的去世过于突然,约翰五世也没有正式的接受加冕;这瞬间造就了权力真空。按照帝国的传统,此时应该由皇后代为理政,但是掌握了陆军的坎塔库泽努斯认为应该由他辅政。于是一番明争暗斗随即展开,在此期间坎塔库泽努斯试图说明,根据自己在维持帝国稳定之中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和安德洛尼卡三世的亲密关系,他才是应该辅佐小皇帝的合适人选。他甚至计划让约翰五世和自己的女儿结婚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但是君士坦丁堡牧首约翰十四世(JohnXIVofConstantinople)拿出了一份年的文件,宣称自己才是经过先皇托付的合法摄政。这一番三角纷争最终因为坎塔库泽努斯将陆军调回君士坦丁堡而解决——没人会主动洗干净脖子。局势看似稳定了,但是坎塔库泽努斯作为摄政自然要担负起保护国家的重任。
在听闻安德洛尼卡三世去世之后,北方的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人都蠢蠢欲动。塞尔维亚国王斯特凡·杜尚(StefanUro?IVDu?an)率领军队入侵了马其顿,突厥人也试图劫掠希腊海岸,同时保加利亚也发出了战争威胁。面对多方面的威胁,坎塔库泽努斯利用艾登酋长国(EmirateofAydin)的威胁迫使保加利亚延长了和约,同时指挥军队驱逐了塞尔维亚和突厥人,为此他不惜动用了自己的私财。接下来还有一个他需要解决的问题,希腊南部的亚该亚公国希望投降并入帝国。作为军队的掌控者,约翰决定亲自上阵接收。按照他的构想,他可以在下一步解决被加泰罗尼亚雇佣兵占领的雅典公国,这意味着希腊基本被拜占庭帝国收复。
如果这件事最终办成了,亚该亚公国就会提早近一百年回归东罗马帝国的统治。但是在坎塔库泽努斯离开君士坦丁堡的那一刻,推翻他的阴谋就开始运作了。
阿莱克修斯·阿坡考库斯海军统帅,负责防御博思普鲁斯海峡防止突厥海盗劫掠的阿莱克修斯·阿坡考库斯在7月故意放纵突厥人进入色雷斯劫掠,制造恐慌。他则是企图趁乱劫持皇帝——当然理所当然的失败之后,他逃跑到自己的堡垒里固守。
坎塔库泽努斯闻讯返回君士坦丁堡并且包围了阿坡考库斯的堡垒,出人意料的是,他居然宣布赦免了后者并且不予追究,官复原职。然后再次前往伯罗奔尼撒。
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导致了无可挽回的后果。后世认为,如果他留在首都,那么没人能够撼动他的地位,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3、皇太后与君士坦丁堡牧首发动政变,内战爆发;坎塔库泽努斯的进军和暴动(年9月-12月)敌人总是有的,大大滴有,内战是罗马特色,不得不品尝。
坎塔库泽努斯一离开首都,皇太后萨伏伊的安娜(AnnaofSavoy),和约翰十四世就联合JohnGabalas(又一个约翰),乔治·乔穆诺斯(GeorgeChoumnos)和阿坡考库斯起来开始夺权。首先是阿坡考库斯获得君士坦丁堡主教,约翰十四世宣布摄政。接下来两人联合皇太后宣布坎塔库泽努斯为人民公敌并抓捕其党羽——包括其母亲。这一切的行为堪称大胆,下作而愚蠢,产生的影响也是他们无法估计的。
此时坎塔库泽努斯的军队正在西色雷斯的季季莫蒂霍(Didymoteicho),当从君士坦丁堡逃出的支持者把消息传达时,他的第一反应是和皇太后谈判——但是对方抓捕了他的使节,在重复了好几次这样的剧情之后,军队和支持者们在10月26日拥立坎塔库泽努斯为皇帝。
更加奇怪的是,在被拥立之后,坎塔库泽努斯依旧承认约翰五世的皇帝地位,同时持续试图和君士坦丁堡谈判——直到他和他的支持者在11月19日被绝罚。他的一系列缓和局势的作为却在实际上给了他的政敌更大的操作空间,并且最终引发了灾难性的后果。
约翰十四世和阿坡考库斯手上的部队显然是不够对抗坎塔库泽努斯的,但是罗马帝国有一个资源永远不会缺乏——暴民,只要你能煽动。
约翰十四世像这时,东罗马帝国社会的发展状态也有助于他的行动:发展的城市的中产阶级寻求更加以贸易为主的经济形势和维持与意大利商业共和国之间的亲近;农村的农民大多数保留了传统的经济形势并且遭受沉重的税赋压迫;以及观念传统上轻视商业的贵族地主分庭抗礼。另外更加严重的是,贵族在宗教观点上亲近格雷格利乌斯·帕拉玛斯(GregoryPalamas)的静修派(Hesychasm),而这被城市居民所抵制。
阿坡考库斯明智地利用了这些矛盾,他把摄政集团塑造成人民群众的救星和教义捍卫者,将坎塔库泽努斯的支持者打成所谓的“坎塔库泽努斯主义者(Kantakouzenism)”与“帕拉玛斯主义者(Palamism)”大加口诛笔伐,成功煽动了民众的敌对情绪。同时把坎塔库泽努斯的支持者抄家,用巨量的财富刺激民众(讽刺的是,正如前文所述,阿坡考库斯就是帝国最富有的人之一)。
这招对于坎塔库泽努斯无异于釜底抽薪,10月27日亚德里安堡(Adrianople)的民众驱逐了亲坎塔库泽努斯的势力向摄政集团效忠。在冬季的三个月里,从安纳托利亚到伊庇鲁斯类似的剧情重复上演,除了季季莫蒂霍之外几乎全部城市都宣布效忠君士坦丁堡。坎塔库泽努斯和他的部队此时处于绝望的处境,随着城市倒向君士坦丁堡,他的军队开始瓦解,摄政集团的部队正在逐渐接收色雷斯和马其顿的城市。
但是他还有希望,他的一个密友,狄奥多尔·塞纳迪诺斯(TheodoreSynadenos)依旧控制着帝国第二大城市塞萨洛尼基(Thessalonica)。最严酷的冬季一结束,在留下守城的军队之后,坎塔库泽努斯立刻把手下全部的可用机动部队——人向塞萨洛尼基行动,希望力挽狂澜。
此时坎塔库泽努斯只控制零星的城市和要塞4、塞萨洛尼基的暴乱,坎塔库泽努斯与塞尔维亚结盟(-年4月)按照狄奥多尔·塞纳迪诺斯的说法,他瞒过了城里的势力可以秘密把塞萨洛尼基献给坎塔库泽努斯,后者遂在3月2日出发直指马其顿。但是此时另一股势力登上了舞台:在坎塔库泽努斯抵达城市之前,城市里的激进派“狂热者”(Zealots)抢先夺取了城市,坎塔库泽努斯只等到了在城外等他,被市民驱逐的塞纳迪诺斯。他试图强攻城市,但是阿坡考库斯率领70艘船的海军前来支援让他打消了念头。
狄奥多尔·塞纳迪诺斯夫妻所谓的狂热者由米海尔·巴列奥略(MichaelPalaiologos)和另一个同姓的贵族领导,架空了阿坡考库斯装模作样任命的官员——自己的儿子——自封为执政官(Archon)。这两人自称是皇族。但是历史学家无法把他们放进任何版本的巴列奥略家族谱系里——我说自己姓赵就是姓赵,就是赵佶第X代孙。
说实话,这个组织比较奇怪,尽管尼古拉斯·卡巴希拉斯(NicholasKabasilas)声称他们有一套社会改革的方案,或者有一套支持底层人民的计划,但是大多数资料否认这一点,如此显得他们只是乌合之众,唯一明显的政策思想是反对贵族和静修派。但是他们确实建立了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政府,并且没收且重新分配贵族的财产并且抵御了其他人的进攻。
没有达成目的的坎塔库泽努斯腹背受敌,在他身后摄政集团已经接收了色雷斯的城市让他的补给线断绝,军队的士气也开始下降。尽管他找到一个塞尔维亚贵族借到了一定数量的士兵,此时他手下的部队只剩下了人——自己出发时的军队的六分之五都已经背叛了他。
但是大家都知道,罗马篡权叛军输光后的惯用操作——拉蛮族杀进君堡抢他鸟位。坎塔库泽努斯决定找斯特凡·杜尚结盟——虽然他们在一年以前还用刀枪在北马其顿亲切交流过。
斯特凡·杜尚,塞尔维亚国王,本次内战的最大赢家年7月,坎塔库泽努斯终于和斯特凡·杜尚在普里什蒂纳(Pristina)会面,那时他手下的塞尔维亚塞尔维亚贵族已经带着自己的士兵倒戈了——意味着他没有什么筹码可用。
当然筹码是没有的,空手套白狼是可以的。坎塔库泽努斯说服杜尚,一切塞尔维亚军队攻克的城市和土地都将自动成为塞尔维亚的领地——除了他自己攻克的城市之外。
坎塔库泽努斯的进击,年夏天的局势5、塞尔维亚的横跳与入侵,保加利亚介入,坎塔库泽努斯的反击与艾登酋长国的退场(年5月-年)当塞尔维亚国王发现自己成了工具人的时候,局势变得比较的尴尬了——坎塔库泽努斯拥有艾登酋长国的援助,而且彻底封死了他的前进路线,自己却仅仅拿到了一点边缘地区。
然后他突然时来运转——君士坦丁堡表达了与他缔结同盟关系的愿望,同时准许他攻击并拥有一切他能够占领的地区。看起来这和坎塔库泽努斯的条件没什么区别,但是作为投机者,斯特凡·杜尚立刻决定更换阵营。
摄政集团信誉良好,根据尼基弗鲁斯·格里戈拉斯(NicephorusGregoras)的描述,杜尚的军队“如同火焰般蔓延,迅速席卷了罗马人的土地”,除了被狂热者控制的塞萨洛尼基和曼努埃尔防御的贝劳阿之外,整个马其顿和大半伊庇鲁斯都迅速沦入塞尔维亚之手,
另一方面,为了阻止坎塔库泽努斯在色雷斯的推进,摄政集团决定割让菲利普波利斯(Philippopolis)和周边地区给保加利亚以换取保加利亚的介入。
保加利亚国王伊凡·亚历山大再次派出了保加利亚妖王,不,妖兵接收菲利普波利斯,同时拒绝参与进攻坎塔库泽努斯的一切可能行动,干净利落的卖队友。倒是坎塔库泽努斯视其为背叛并且让自己的军队劫掠了保加利亚部分地区。
图文无关内战之前的东罗马帝国和保加利亚王国伊凡·亚历山大安娜皇太后的另一个重要决策是把东罗马帝国的皇冠典当给了威尼斯人以换取杜卡特充作军费——这已经达到了倒行逆施的水准了,令我无话可说。
但是这能够让她击败坎塔库泽努斯么?不能。后者知道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的背叛之后迅速决定坚持进军色雷斯和突厥部队会合,并且打通了和留守部队的联系见到了阔别两年的妻子。
但是对于色雷斯的百姓和官员而言,突厥佣兵无异于灾难。他们在抢劫上近乎无所不用其极,毫不犹豫的抢劫财产、焚烧村落。塞尔维亚军队也在马其顿围攻一切东罗马帝国的据点——即使是他的盟友的也不例外。
罗马乱成了这个样子了,精罗落泪。局势似乎开始朝向坎塔库泽努斯。但是讽刺的是这次阻止他的是拉丁人——一只十字军对艾登贝伊国的重要据点士麦那(Smyrna)(再次震怒)发动了圣战导致埃米尔被迫返回,这次他成功的抵挡了塞尔维亚和君士坦丁堡两方面的联合攻击,坚守到艾登贝伊国的援军返回。
年是无比混乱的一年,我只能尽量的理清这些混乱的事件的时间轴。
(以下部分感谢
楚令尹围的填坑)
无论是共和国还是君主国,对国家破坏最大的都是开明睿智者的缺失。共和国的众多公民,君主国的众多大臣,若是能力出色,那么国家就能迅速从厄运带来的损伤之中恢复。而当缺少人才时,国家就难免受辱。我因此谴责帝国目前的境况,这个曾经涌现出了如此多接触者的国家,如今已经沉沦至此,以至于当今的官员相比他们的下属没有任何出众之处。约翰.坎塔库泽诺斯对皇太后的使节所说年初,约翰.坎塔库泽诺斯再次派出求和使节向摄政集团求和,很显然的摄政集团依然拒绝了他的求和提议。
不停的失败让摄政集团对首都的掌控也不再牢靠,大公(megasdoux)阿莱克修斯.阿波考克斯以更严苛的法令来针对各种敌人,为此他将旧大皇宫开辟成了监狱。这座罗马帝国历史上最主要的宫殿在当时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屋顶在拉丁人统治的时代被鲍德温二世卖掉以充国用。
不过很快他就得到了他应得的报应:
在当年6月11日,他带着他的随从视察由大皇宫改造的监狱,在视察这座监狱的时候似乎他远离了他的卫队,于是囚犯们瞬间暴动(这群囚犯有不少都是被他抓进来的政治犯),他的脑袋被砍下,然后被挂在一根杆子上。
囚犯们以为皇太后讨厌阿莱克修斯.阿波考克斯其人,所以认为他们不会被皇太后追究,事实证明他们错了,皇太后授予了大公的部下们报复的权力,所有参加暴动的囚犯都被杀(根据同时代史料的说法有两百人),即使有些人躲进了修道院(东帝国特色的政治避难所),也一样被拖出来砍了脑袋。
阿莱克修斯.阿波考克斯是摄政集团绝对的掌舵人,他的死虽然没有让摄政集团立刻崩溃,但毫无疑问的让约翰.坎塔库泽诺斯基本上奠定了胜局。
得到阿莱克修斯.阿波考克斯死于谋杀的消息后,约翰.坎塔库泽诺斯率领他的军队直指君士坦丁堡,他寄希望于首都直接无血开城,但是在约翰十四世持之以恒的蛊惑下,坚信坎塔库泽诺斯将会杀死她全部子女的皇太后安娜选择了继续坚守。
由于大公的死亡,名义上的帖撒罗尼迦长官约翰.阿波考克斯(此人是阿莱克修斯.阿波考克斯在第一次婚姻中生下的长子)宣布投降坎塔库泽诺斯,并且谋杀了狂热者的首领。但是在坎塔库泽诺斯的儿子曼努埃尔的军队能够支援他之前,他就被狂热者击败俘虏,扔出城市堡垒的城墙并且被暴民撕碎。城中支持阿波考克斯和坎塔库泽诺斯的人也全都被狂热者逮捕并且处决。
于前一年刚刚转投坎塔库泽诺斯的约翰.瓦塔泽斯,(此人和被杀的大公一样起家于税吏,并且最终当上了首席税官,毫无疑问的在这些过程中积累了巨额财富,他的一个儿子娶了约翰十四世的女儿,然后他的女儿则嫁给了大公一个儿子(但不清楚是谁))此人意图再次转变阵营,他意图让坎塔库泽诺斯的突厥盟友支持他来背刺坎塔库泽诺斯(他一个女儿嫁给了卡拉西埃米尔苏莱曼)。
根据约翰.坎塔库泽诺斯自己的说法,他派遣了两位使节试图让他回心转意,但是他还是拒绝了。
他试图让坎塔库泽诺斯的突厥盟友转投进攻由坎塔库泽诺斯掌握的城镇,似乎这些突厥人还有点荣誉感(笑出猪叫),突厥人在加雷拉杀死了约翰.瓦塔泽斯,然后他的儿子和其他的支持者全都变成了突厥人的奴隶。
大概与此同时,艾登埃米尔乌穆尔贝伊因为拉丁人发起了对士买那的十字军,导致士麦那失守而被迫撤军。看起来他赢得战争胜利的希望又没有了。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改变欧洲历史的决定——寻求奥斯曼贝伊国援助。
约翰?瓦塔泽斯的印章6、奥斯曼登上舞台和坎塔库泽努斯的胜势(-年2月)既然蛮族不够用,那就找来更多的蛮族。
(以下部分感谢
楚令尹围的填坑)
接下来就是奥斯曼贝伊国登场的时候了,约翰.坎塔库泽诺斯找到了当时的奥斯曼贝伊奥尔罕,请求他出兵援助自己。根据坎塔库泽诺斯自己的说法,因为他会一口很粗糙的突厥语(同时代的大部分希腊人都将这门语言视作一门粗鄙的语言而不懈于去学习,这让奥尔罕感觉自己受到了很大的尊重),两人迅速成为了挚友,不无讽刺的是双方在年还在佩勒卡侬用刀剑“友好交流”过。另外,奥尔罕还娶了坎塔库泽诺斯的女儿,当时年仅14岁的塞奥多拉.坎塔库泽诺斯(萝莉控给我死),根据一个说法是奥尔罕被这位公主给迷得神魂颠倒。
(个人的絮絮叨叨:奥尔罕和塞奥多拉还有个儿子哈利利,罗马人意图支持他成为奥斯曼的贝伊,但是他很明显不是年长的穆拉德的对手,他于年穆拉德即位后被杀,这应该算奥斯曼继承法的肇始)
这场内战中最大的筹码就此拍下,奥尔罕让他的长子苏莱曼帕夏率领一支大概人数在人上下的突厥军队加入了坎塔库泽诺斯,必须注意的是之前艾登和萨鲁汉加盟坎塔库泽诺斯的军队分别只有人。
摄政集团的失败就在眼前,他们四处求援唯一找到的盟友是多布罗加塞尔柱人(这是一群信仰东正教的突厥人)的统治者巴里克,他派遣他的兄弟迪奥多尔率领一千人北下进攻(多布罗加塞尔柱人居住在黑海西岸的保加利亚领土上,这时候刚好独立),结果被坎塔库泽诺斯方的乔治.帕拉卡斯击败。
年夏季约翰.坎塔库泽诺斯移驻到临近君士坦丁堡的塞林布里亚,他没有进攻首都,而是等待首都主动投降,虽然尼基弗鲁斯.格里戈拉斯指责他的行为延长了战争,但是他也有他的考虑,他不希望突厥人靠近这座城市。
在这一年发生的事情还有很多:本次内战最大的获利者斯蒂凡.杜尚的野心此刻已经昭然若揭,当年的复活节,他在斯科普里大教堂加冕为塞尔维亚人与罗马人的皇帝。与此相对的,五个星期后,5月21日,坎塔库泽诺斯在阿德里安堡被耶路撒冷牧首拉扎罗斯正式加冕为皇帝——当然他的皇冠是自己找人打造的,不过有意思的是,他拒绝了加冕自己长子马修为共治皇帝的提议,而是公开宣称这个位置属于时年十四岁的约翰五世。
当年还有一件重大事件:在坎塔库泽诺斯加冕两天前,5月19日,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东侧坍塌了,这件事情的影响相当严重,迷信的罗马人认为这是圣母已经抛弃他们的征兆(圣母玛丽亚是君士坦丁堡的主保圣人)。
本就已经十分贫穷的首都也变得更加贫穷了,本就声名狼藉的牧首变得更加不受欢迎,当然城内亲坎塔库泽诺斯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多。年2月2日皇太后和约翰十四.卡莱卡斯决裂,当天晚上约翰.坎塔库泽诺斯率领一千人从金门进入君士坦丁堡(他实际上计划2月1日进城,但因为他选择了一条弯曲的小路避免引人注意所以拖了二十四个小时),没有遭遇任何抵抗。
次日清晨他十分轻松的就包围了布拉赫奈宫,以他一直以来的谦卑请求面见皇太后,但是坚信坎塔库泽诺斯将会杀死她所有子女的皇太后拒绝投降,当天坎塔库泽诺斯的军队实在不耐烦冲入了布拉赫奈宫,皇宫卫士们清楚无论皇太后下场如何,他们最好不要把自己牵连进去。
这场内战最终落下了帷幕。
萨伏依的安娜7、权力的交接与黑死病()权力的交接就此开始。
(以下部分感谢
楚令尹围的填坑)
2月8日,双方达成了协议,接下来的十年间两位皇帝将联合统治,约翰.坎塔库泽诺斯的地位略高于约翰五世;政治犯将全部被释放;双方不得进行任何报复行动;查抄的所有财产将归还内战之前的所有者。
这份协议相当合理,唯一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份协议没有出现在年10月。
仅有一人没有得到赦免:牧首约翰十四.卡莱卡斯,约翰.坎塔库泽诺斯尚在人间的最大敌人。他被流放,但在当年晚些时候他还是得以返回君士坦丁堡,并且于当年的12月29日去世。
他被坎塔库泽诺斯报复不只是单纯的政治问题,还有宗教问题:众所周知坎塔库泽诺斯是静修派绝对的支持者,本人也写过多篇论文参加神学辩论。而牧首则一直坚定的反对静修派的信条。
罗马人在宗教上的分裂还体现在另外一个人身上:历史学家尼基弗鲁斯.格里戈拉斯,他在政治层面上是坚定的坎塔库泽诺斯支持者,但在宗教上他是瓦拉姆派的坚定支持者。
在当年5月21日,坎塔库泽诺斯在阿德里安堡加冕为皇帝的一周年后,新任牧首伊西多尔在布拉赫奈宫的圣母教堂为他举行了第二次加冕,一周以后,坎塔库泽诺斯的幼女海伦娜也在这座教堂中嫁给了约翰五世。
加冕和婚姻本当是喜悦的场合,但这两次典礼却弥漫着悲哀的情绪:传统的加冕和皇帝结婚本当在圣索菲亚大教堂举行,但这座教堂在一年前的坍塌后已经无法使用。至于加冕典礼的实际情况,时人如此记载:
皇帝的大多数皇冠和冕服只是看起来像黄金珠宝,其实都是染上金色的皮革,饰以彩色玻璃冒充宝石。前朝皇帝用来品尝美酒的、缀满红绿宝石和珍珠的高脚金杯,已经被换成了白锡杯或陶土杯。到处可以看到类似具有天然美丽的宝石和多彩绚丽的珍珠一样的东西,但是这些都骗不过众人的眼睛,罗马帝国的繁荣和辉煌竟然颓败到这种程度,昔日的荣光完全消失了。——一位罗马史官记录约翰六世加冕礼。这些东西都去了哪里?这些金银珠宝和皇冠一样都被变卖了,筹措军费去进行一场本不应该发生的内战。
虽然帝国的内战就此告终,但是内战给帝国带来的伤害已经永远不可挽回了。本次内战的最大获利者,塞尔维亚国王斯蒂凡.杜尚,在年9月夺取塞雷之后,就在给威尼斯总督的一封信中自称“几乎整个罗马帝国的统治者”(feretotiusimperiiromanidominus),此刻他的领土从亚得里亚海直达爱琴海,此刻罗马帝国几乎也没有反抗他的力量,他们可以依仗的只有君士坦丁堡那几乎坚不可摧的城墙了,几个世纪前他的前辈保加利亚皇帝西美昂折戟于此,他也一样无力进攻这座堡垒,但是此刻的实力对比,让他的前辈西美昂像是个笑话一般——马其顿王朝拥有一支规模庞大的常备军,他们的对手连凑出像样的军队都不容易了。他还请求威尼斯人派遣舰队协助他从海上进攻君士坦丁堡,但是威尼斯人绝不愿意让强盛的塞尔维亚取代羸弱的罗马,他们一次又一次拒绝了他的提议。
坎塔库泽诺斯的麻烦远不止斯蒂凡.杜尚一个:黑死病来了。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黑死病源自于热那亚殖民地卡法,这座城市在蒙古人的围攻下疫病横行,一艘从卡法逃走的热那亚船只带来了致病源。
现在认为这次瘟疫烈度堪比查士丁尼时代的那一次大瘟疫,但是并不清楚君士坦丁堡在这次瘟疫中损失了多少人口,同时代的一位佚名意大利编年史家称君士坦丁堡有九分之八的居民死于瘟疫,没有另外的说法可供佐证,但也没有任何证据可以反驳这个说法。不过由皇帝的幼子也没有幸免来看,这次瘟疫必然十分惨烈。
在一代人期间经历两场内战和一场超大规模的瘟疫,让罗马人的精神已经趋于崩溃。他们认为圣母已经抛弃了他们。
此时帝国的领土仅剩色雷斯行省以及两座重要城市阿德里安堡和季季莫蒂霍和爱琴海北部的少量岛屿(希俄斯岛还在年被热那亚重新夺取),帖撒罗尼迦在年被收复,但通向这座城市的陆上通道已经彻底断绝。色雷斯的乡村也化作一片废墟,无法进行任何农耕,首都的粮食则依靠热那亚人从黑海运来,热那亚殖民地加拉太每年可以收到20万海培伦金币的关税,君士坦丁堡只能收到3万。年莫斯科大公西蒙送上大笔黄金以期修复坍塌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但这笔对基督奉献的金钱很快落入了穆斯林的口袋:因为被拿去征募穆斯林雇佣军了——原先的常备军已经毁灭,帝国已经沦落到需要依靠异教徒稳定自身。
罗马帝国的末日已经来临。
8、内战的后果以及约翰·坎塔库泽努斯无用的挣扎(-)约翰六世对这次内战的评价是“在年轻的安德洛尼卡(三世)去世之后,罗马人历史上最可怕的内战爆发了。这是一场几乎毁灭了一切的战争,将罗马人伟大的帝国削弱为之前帝国的一个虚弱残影。”除了领土丧失,更可怕的是国家的整个系统几乎被彻底破坏,实际上东罗马帝国已经宣告失能。
年,约翰六世决心趁塞尔维亚进攻波斯尼亚的机会背刺之以夺回失地。他先授意君士坦丁堡牧首卡利斯图斯一世(CallistusIofConstantinople)绝罚斯特凡·杜尚,然后召集了一支小规模的军队发动进攻,借助希腊人的倒戈成功夺取了马其顿的部分土地,突厥雇佣兵则劫掠了斯科普里——几年前塞尔维亚沙皇加冕的地点,但是在色萨利被区区人的塞尔维亚守军阻挡——可以看出东罗马帝国已经虚弱到了何种程度,帝国“就像伊壁鸠鲁的原子一般”(尼基弗鲁斯·格里戈拉斯语)。接下来回头的塞尔维亚轻易地粉碎了约翰六世的成绩。
约翰六世失败的进攻约翰六世此后尝试重建海军,借助一次募捐他成功地筹到了一笔00海培伦的资金,这支持他重建了一支小规模的海军舰队,此后他试图利用这支舰队封锁博思普鲁斯海峡,进攻加拉塔。却莫名其妙的在热那亚增援时一触即溃。最后拜占庭没有能够像约翰六世的设想一样收回热那亚人的海关特权,但是获得了一大笔赔偿金(海培伦)且让拉丁人归还了非法侵占的土地——这是罗马帝国最后一次主动宣战。
年他又试图和威尼斯结盟对抗热那亚,以收回被皇太后抵押的皇冠——但是在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威尼斯-阿拉贡三国联合舰队被热那亚击败,计划因而破产。尽管如此,这支舰队成为了罗马帝国最后的海军舰队,他们将在年守卫君士坦丁堡的战斗中拼死奋战。
他将自己的另一个女儿嫁给约翰五世,尝试将巴列奥略和坎塔库泽诺斯家族捆绑起来,但是很明显他失败了。约翰五世于年掀起政变,与斯特凡·杜尚联盟意图攻击约翰六世之子马修。他的叛乱被奥斯曼的突厥佣兵挫败,本人被流放到特内多斯岛,但是仍然保持着共治皇帝的头衔。
随后他把马修加冕为共治皇帝,但约翰五世很明显不甘于失败。年3月1日夜晚,加里波利要塞在地震中损毁,居民四散而逃,苏莱曼趴下随即趁机占领了城市。面对约翰六世的质问,苏莱曼宣称——这是安拉的意志,城市是上天赐给我们的。
君士坦丁堡大为震动,约翰六世渐渐无法控制局势。11月,约翰五世联合了热那亚人和一些东地中海海盗再次发起了政变,这次他成功了,约翰六世退位隐居修道院,他在之后还活了将近30年,在此期间他完成了多部历史著作,其中包括他执政的回忆录。但是不管怎么样,安德洛尼卡三世和他的首相就此正式退场,帝国继续滑向无可挽回的深渊。
约翰六世刚刚退场,奥斯曼就撕破了脸皮。年加里波利要塞正式被奥斯曼占领。另一件事是唯一能够阻止奥斯曼扩张的斯蒂凡.杜尚却在年12月暴病而亡,死前没有做好继承安排,塞尔维亚和罗马人的帝国随即土崩瓦解。
奥斯曼人就此开始他们在欧洲无可阻挡的扩张,一个新的时代就要开始。
约翰六世本人却极为长寿,他活到了年并有幸目睹了帝国最终沦为不足道的小国——不知道这是幸运还是不幸呢。或许他更应该选择在一开始就行篡位之事,也许这一切都不会那么糟糕。
9、后记该如何评论这场“罗马人历史上最可怕的内战”?
从一个角度可以看出来:在年约翰六世出征时,他的目的是让亚该亚侯国并入东帝国的疆土;约翰六世本人逊位之后,威尼斯在君士坦丁堡的督政官(bailo)的报告中声称,帝国愿意向任何一个要求他们臣服的政权臣服。
据此威尼斯总督提出立即吞并东帝国,“以免被奥斯曼贝伊国吞并”。
帝国的所有当权者,或者是试图当权者都在争夺自己的蛋糕,坐视不理外族对国家的蚕食。但是这次蛋糕已经所剩无几,他们退无可退,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或许是上帝的眷顾,一个世纪后东帝国最终的死亡比一千年前的西帝国相比更加幸运——至少是以一个帝国的方式死亡的,而不是以一个养鸡的皇帝被蛮族废黜而告终。
Elec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