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发展 >> 聚焦精神神经和心脑血管两大赛道京新药业持
来源:机会报
对于医药行业而言,年无疑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年。在结构性调整成为医药行业主旋律的当下,以京新药业为代表的医药企业,凭借全产业链布局及超前的战略眼光,成本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凸显。
细看京新药业的发展历程,其走的是典型的从上游原料药向下游制剂的发展路径。通过自主研发和外延并购的方式双向驱动,京新药业构建了从原料药到成品药的完整制药产业链,并于年成功切入医疗器械领域。如今,京新药业聚焦精神神经和心脑血管两大核心领域,以药品为核心,根据临床需求,配置医疗器械,努力成为中国精神神经心脑血管领域的领先者。
从原料药到全产业链
京新药业成立于年,是一家总部位于浙江新昌的原料药生产企业,前身为浙江京新制药厂。自成立至上市之初,京新药业一直以经营喹诺酮类抗感染药物原料药为主要业务。不过,受原料药市场竞争加剧、环保压力加大等影响,京新药业原料药业务遭遇发展瓶颈,开始积极谋求转型。
京新药业将目光投向了制剂领域。自年起,京新药业逐渐进入制剂转型的快车道,先后通过资本手段收购两大制剂品种——康复新液和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京常乐),同时成功开发出降血脂药物瑞舒伐他汀钙片(京诺)、匹伐他汀钙分散片(京可新)等,打造他汀系列降脂药物。另外随着在研药物的逐渐获批和项目推进,公司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制剂产品梯队。
年,京新药业的制剂收入首次超过原料药,成功转型制剂生产企业。原料药与成品药的协同发展不但能够为成品药业务提供稳定的原料来源,也带动了原料药业务的发展和市场销售,使得京新药业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为了持续提升公司的行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年12月,京新药业通过收购深圳巨烽成功切入医疗器械领域,业务范围由药品制造拓展为综合性医药器械制造。此番收购,使京新药业具备产业一体化发展的优势,进一步打开了未来发展空间,京新药业也正式完成了“医药+器械”的布局。
之后数年,京新药业围绕精神神经和心脑血管领域进行创新转型,公司实现稳健发展。从财务数据看,年,京新药业实现营业收入32.58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3亿,同比增长25.49%。
两大未来增长赛道
对于京新药业为何重点布局精神神经、心脑血管领域,有业内人士透露,“京新药业主要是看好这两个领域的未来发展前景。一方面中国CNS领域(中枢神经领域)市场相对较小、起步较晚,但正在高速扩大;另一方面心脑血管疾病作为当今世界上威胁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死亡率仍在上升且患者持续增多,行业前景广阔。而京新药业有最全他汀系列产品,加上原料、制剂一体化,这也让京新药业在这一领域具备一定优势。”
年,京新药业精神神经管线已实现销售收入约4.13亿元,同比增长48%,在成品药中的占比稳步提升;心脑血管管线实现销售收入7.93亿元,通过集采带量,销量实现了大幅增长。
具体到精神神经领域,数据显示,MAT20Q3(指19年10月-20年9月滚动年度)中国CNS领域市场规模为亿元。在所有疾病领域中,CNS领域销售额占比较低,仅为5.22%。这也意味着,中国市场有着可观的成长空间。
此外,精神神经领域国内目前无相对龙头,赛道竞争较为缓和,这也让抢先布局该赛道的京新药业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就在年6月,京新药业作为第4家获批企业,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化学药品“盐酸美金刚缓释胶囊”(规格28mg)的《药品注册证书》,并视为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在阿尔茨海默(老年痴呆)药物上,除已首仿上市的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胶囊外,此次再添盐酸美金刚缓释胶囊,将进一步丰富京新药业精神神经管线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对京新药业药品业务产生积极影响。
在一致性评价及带量采购政策下,国内企业还正逐渐从“以仿制为主,凭一致性评价抢占更多原研药市场份额”向“仿创结合”。截止年底,京新药业在研的创新药与仿制药项目超过30个,成长性值得期待。
公开资料显示,京新药业精神神经领域在研创新药EVT胶囊提前完成III期临床年度入组目标,创新药项目已启动I期临床;静脉桥外支架项目已通过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即将启动临床试验;仿创管线中,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已国内首家获批并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盐酸普拉克索片通过一致性评价。
京新药业内部人士透露,“早年公司围绕精神神经和心脑血管两大领域,通过产品授权或合作研发的方式布局了众多创新药械布局,目前已陆续进入临床阶段,有望自年陆续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