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公元572573年间,波斯亚美尼亚境内

发布时间:2023/3/16 8:24:39   点击数:

前言

公元-年间,罗马波斯战争在波斯亚美尼亚境内及其周边地区也同时激烈地进行着。公元-年之交,拜占庭一波斯亚美尼亚联军在瓦尔丹三世和拜占庭将军日耳曼努斯之子查士丁尼(JustiniansonofGermanus,不是查士丁尼一世)的领导下再.次攻占了波斯亚美尼亚首府迪温,彻底将波斯人逐出了波斯亚美尼亚。

根据亚美尼亚史家塞比奧斯的记载,攻陷迪温之后拜占庭军队在未征得亚美尼亚人同意的情况下便将储藏波斯人军火的圣格里高利教堂焚毁。尽管如此,由于伊比利亚人和波斯亚美尼亚贵族的同时反叛,拜占庭军队在南高加索战场上仍然对萨珊帝国有着压倒性的优势。

但是即使是在这一次空前规模的亚美尼亚叛乱中,波斯亚美尼亚贵族仍然有心向萨珊帝国的派系存在:根据塞比奥斯《亚美尼亚史》的记载,来自修尼克家族(HouseofSiwnik)的亚美尼亚王公瓦汉(Vahan)便脱离叛军阵营,向库斯洛一-世建议将波斯总督在亚美尼亚的官邸从迪温临时迁至阿尔巴尼亚境内的帕伊塔卡朗城(Paytakaran)”。公元年初,可能是顾虑到之前圣格里高利教堂被焚事件会影响亚美尼亚人对拜占庭帝国的忠诚,查士丁二世遂将查士丁尼将军撤职并以另一个叫约翰的将军接替之,而库斯洛一世也任命了波斯贵族格隆·米赫兰(GolonMihran,即巴赫兰·楚宾的父亲)接替已故总督基霍尔的职位。

根据6世纪末的拜占庭史家塞奥法尼斯(不是忏悔者塞奥法尼斯)的记载,约翰上任后所统帅的拜占庭一亚美尼亚联军已经发展成囊括科尔基斯人、萨罗埃人(Saroes).拉兹人(Lazi,即Tzani人)、阿布斯基人(Abasgi)的阿兰人等众多高加索民族在内的“拜占庭一高加索联军”四。而直到公元年8月,格隆.米赫兰才匆匆上任进入波斯亚美尼亚。尽管萨珊帝国还拉拢了北高加索的萨比尔人以及里海南岸的戴勒姆人加盟作战,但是波斯军队在和亚美尼亚叛军的战斗中明显不占优势。但是如前所述,查士丁二世在美索不达米亚战场临阵换将导致战局逆转。

公元年秋达拉要塞陷落之后,查士丁二世和索菲亚皇后开始诉诸和谈。至公元年初时,库斯洛--世也由于高加索战场的焦灼而向拜占庭帝国派出了和谈使节。根据拜占庭史家米南德的记载,索菲亚皇后随后又派宫廷御医扎卡利亚(Zachariah)为使节出使波斯”。但是拜占庭帝国高层仍然做好了继续战争的准备,提比略·君士坦丁开始在巴尔干地区广募兵源开赴波斯前线,而查士丁尼将军则被提升为东方军事长官并被授权全权指挥对波斯的战争。与此同时,扎卡利亚在面见库斯洛一世之后迅速达成了罗马和波斯之间一年的休战条约,并规定查士丁二世向波斯人支付黄金4.5万诺米斯玛(nomismata,相当于磅黄金,nomismnata等同于solidus)用。

但是此次停战和约并未将波斯亚美尼亚包括在内,而波斯人希望能进一步缔结持续时间更长的和约。于是在公元年底,君土坦丁堡又派出圣库财务官(quaestorsacripalati)图拉真(Trajan)和扎卡利亚一道再次出使波斯以缔结为期3年的和平条约。

根据米南德的记载,“罗马人最终同意与波斯人缔结有效期为5年的和约,并且答应每年支付给波斯人3万诺米斯玛的黄金”。而米南德提到在和约交涉过程中,罗马波斯双方都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查士丁二世认为3年时间足以使东方拜占庭军队进入充足的备战状态,因而无须与波斯缔结5年和约”;而库斯洛一世则为了将迫使罗马人将和约延长至五年,又让波斯将军塔姆库斯洛(Tamkhusro,实为官职名)出兵劫掠达拉要塞附近归拜占庭帝因管辖的土地。

但即使是这一次和约也没有将双方停战范围延伸至波斯亚美尼亚,而从公元年起双方进-一步在南高加索战场投入兵力进行会战。因此公元年的和约对于终止罗马波斯战争而言仅仅限于美索不达米亚战场,而且也随着后来双方战局的发展很快天折。

根据以弗所人约翰的记载,公元年初,东方军事长官查士丁尼与加萨尼国王孟迪尔三世在塞尔吉乌斯堡进行了和解会面,这一次查士丁尼将军成功说服加萨尼人继续效忠拜占庭帝困。孟迪尔三世为了践诺,于当年春天便大举入侵莱赫米王国,甚至洗劫了其首都希拉城。

这一年拜占庭帝国在高加索地区的战局也有很大的进展:提比略二世新任命的亚美尼亚军事长官巴库斯之子西奧多尔(TheodoresonofBacchus)将北高加索的萨比尔人、阿兰人和其他游牧部落招募至磨下,这些部落还派遣人质前往君士坦丁堡以示效忠”。但是根据米南德的记载,萨比尔人后来又转投至萨珊帝国阵营。

因此罗马和波斯在高加索的力量对比并不完全有利于拜占庭帝国,而查士丁二世当年期望获得的突厥人援军则从来没有兑现过。不仅如此,公元年拜占庭使节瓦伦丁(Valentine)出使西突殿汗国面见新继位不久的达头可汗(Turxanthus)时,双方关系因为阿瓦尔人问题而迅速闹僵。为了报复拜占庭帝因在多瑙河流域允许阿瓦尔人定居,达头可汗甚至派出一支远征军进攻拜占庭帝国在博斯普鲁斯(克里米亚)的领土,并于公元-年之交攻陷并洗劫了车绳。

公元年初,拜占庭帝国在高加索战场的总指挥西奥多尔派遣前一个西奥多尔(即TheodoresonofBacchus)前往萨珊帝国宫廷,希望能够与波斯人开启更广泛的和谈磋商。但是库斯洛--世并不甘心波斯亚美尼亚人就此脱离萨珊帝国的控制,因此仍然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这一次,库斯洛一世出其不意选择了早春时节发动进攻。当时拜占庭将军库尔斯(Curs)和西奥多尔仍然在阿尔巴尼亚地区笼络当地民众的支持,而东方军事长官查士丁尼也未做好迎战战备。

于是库斯洛一世在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便率军穿越波斯亚美尼亚直抵罗马亚美尼亚首府狄奥多西堡,但是在波斯军队该城附近遭到了拜占庭守军的顽强阻击。库斯洛眼看无法迅速攻下狄奥多西堡,便释放了使节西奥多尔返回拜占庭,并向提比略二世传达库斯洛一世的和谈意向。

但是库斯洛--世并未真心想要和平,而是想借此机会为波斯人争取更大的战场优势。根据以弗所人约翰《教会史》的记载,库斯洛一世在试图夺取狄奥多西堡未遂后,又继续率军西进,深入拜占庭帝国的卡帕多西亚地区。拜占庭守军利用卡帕多西亚的多山地形四处堵截波斯人,库斯洛一世试图夺取行省首府凯撤利亚的计划落空,转而攻打塞巴斯提亚(Sebastea)。根据古代晚期圣徒传记《优提奇乌斯传》(VitaEnugychi)的记载,为了躲避库斯洛--世的兵锋,卡帕多西亚周边地区各个城市的居民和民族都跑到本都境内的阿玛西亚(Amasea)避难"。此时塞巴斯提亚的居民早已携带财物逃走,库斯洛一世除了将该城焚毁外一无所获。

由于在卡帕多西亚地区无法获得足够的补给,也没有可供库斯洛一世掠夺的城市,波斯军队处境十分艰难。库斯洛-世在撤退途中又遭到了拜占庭军队的伏击,最后竟然丢下辎重营帐及其他随军财货落荒而逃,而拜占庭人通过搜刮库斯洛--世的豪华营帐大发了一笔横财。根据拜占庭史家埃瓦格里乌斯和亚美尼亚史家塞比奥斯的记载,库斯洛一世在波斯亚美尼亚境内先后被拜占庭将军库尔斯和瓦尔丹三世打得大败。库斯洛一世败退至波斯亚美尼亚边境时,瓦尔丹三世率领的亚美尼亚军队在梅里特内近郊与波斯军队发生了激战。塞比奧斯提到,亚美尼亚人在此战中由于“上帝的佑助”将波斯人打得大败,库斯洛--世的营帐财物、随行后宫嫔妃和圣火全被亚美尼亚人夺取,而随军的大穆贝德(mobadhanmobadh,袄教大祭司)连同许多波斯士兵都在溃败时淹死在幼发拉底河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fz/2421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