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经济 >> 郭主席说10就会血本无归,这个国家举国
郭树清主席在陆家嘴论坛中所发表的主旨演讲的一句话,在网络中炸开了锅。不少报道这么转述郭主席的这句话——“理财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超过达到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郭主席的讲话迅速传遍网络。
而有这样一个国家,收益一度达到44%,全国性金字塔式集资公司达到多家。
这个国家就是阿尔巴尼亚。
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阿尔巴尼亚是一个陌生的国度,即使对于绝大多数欧洲人来说,阿尔巴尼亚这个“欧洲最不发达国家”,也是没什么存在感的山地小国。
阿尔巴尼亚与阿尔及利亚
唯独在年,这个国家爆发了一场内战,赚足了全世界的眼球。而引发这场动乱的原因,却是传销。
今天就领你一起了解一下这场由传销引发的内战。传销误国在这个国家得到了最现实的体现。
欧洲角落里的阿尔巴尼亚
没钱真焦虑
年,阿尔巴尼亚民主党上台执政,终结了阿尔巴尼亚劳动党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前劳动党领导人霍查的私人医生贝里沙出任总统。
萨利·贝里沙
贝里沙执政后阿尔巴尼亚迅速向西方靠拢,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经济改革,~年,阿尔巴尼亚GDP年均增速一度达到10%左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开始暴露出来。
在计划经济时期,银行的放贷对象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而这些企业在经济转型时期的经营状况却很不理想,给银行造成了大量的坏账。钱收不回来,也就无法放贷给民营企业,几乎所有企业都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
冷战时期遍布全国的防控掩体
年末,阿尔巴尼亚三大国有银行的坏账占总贷款金额的50%,几乎到了倒闭的边缘。
钱钱钱,那时候的阿尔巴尼亚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没有钱的焦虑。
阿尔巴尼亚-地拉那-“金字塔”
国家不允许干,一些人就看准时机,借机开办了类似于“地下银行”的贸易公司,通过较高的利率来吸引客户存款,将筹集到的资金用于贷款和经营。在早期,政府对这些企业还给予了一定的鼓励和扶持。
印钱可比赚钱快多了
但随着募资公司及其所筹集资金不断的增加,一些企业开始将资金从实体经济放贷转移到外汇、地产等来钱更快的投机项目;更有甚者将资金用于偷渡、贩毒及走私活动。这当然是一个无底洞,需要的资金只会越来越多,这些公司开始采用金字塔式集资,通过提高收益率来吸引新储户,以借新还旧的方式维持公司运转。
没错,这就是阿尔巴尼亚传销的开端。
传销之国的诞生
为了从群众手中筹集更多的资金,各大融资公司开始进行竞争,除了进一步提升收益率以外,当然还要在电视、报纸上刊登广告,大肆宣扬“快速致富”。一些大公司还与政府官员达成协议,由政府官员出面为公司项目背书宣传,提高对民众的吸引力。
金字塔式集资所带来的利润令所有人都感到眼红,集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市场已经开始表现得非常不正常了。
仿佛已经看到了结局……
为了控制集资的规模,年2月,阿尔巴尼亚政府颁布新的法令,规定“除银行外的任何企业及个人均无权接收家庭户的活期存款及一年期以下的定期存款”。但这一法令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大量政府官员已经参与到集资活动中,没有人愿意断掉自己的财路。
年,阿尔巴尼亚全国共有近家金字塔式集资公司,其中以VEFA、Gjallial、kamberi、sude等八家公司为首。据统计,截止到年12月为止,这八家公司的负债总额为12亿美元,为阿尔巴尼亚当年GDP的64%。全国超过一半的人口都将钱存入到这八家企业中。
谁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
这个有着“山鹰之国”称谓的欧洲小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传销之国”。
刚刚脱离社会主义生活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对于金融知识的了解十分有限,他们并不知道这种集资模式就是西方社会中臭名昭著的“庞氏骗局”。
这个游戏的基础
仍然是无穷无尽的“韭菜”
在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以及身边那些致富之人的影响下,阿尔巴尼亚人将这些集资公司看成了现实版的“下金蛋的鹅”。只要将钱交给他们,自己就能过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奢侈生活;只要将钱存入公司,房子、车子、票子、妹子都会从天上掉下来。
以至于在当时,人们认为投资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不少农民甚至停止劳作,将牲畜出售,并将自己的土地和房子抵押来换取现金进行“投资”。
这都是为了
走向人生巅峰啊
当然,“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际局势的变化,阿尔巴尼亚的金融狂飙开始向失控的方向发展。
年12月,联合国暂停执行对南联盟的经济制裁,致使之前依靠走私大发其财的集资公司的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而国民对96年的全国大选的担忧也使群众的避险情绪持续升温,不少人选择提现。
挤兑啊
抢啊
提现风使不少集资公司的资金来源开始出现危机。为了留住储户,各家公司不得不在年通过提高利率来拉拢储户,而这场“利率大战”也将整个国家推向了最后的疯狂。到10月份,有的公司甚至开出了44%的逆天月利率(我们银监会郭主席讲,年化收益超过10%的产品,会让你血本无归!,这可是44%呀)。
夸张的收益率让所有人都陷入了疯狂,不少人怀着一夜暴富的梦想卖掉自己居住的土地和房屋,将钱送入集资公司。
胡闹的结局
“当潮水退去之时,裸泳之人自会显现”。建筑在超高利率上的繁荣没有实体经济的增长作为支持,注定难以长久维持,泡沫终将破灭。年1月,sude和Gjallical这两家大公司宣布破产,危机全面爆发,全国出现挤兑风潮。
危机之下,大批公司开始卷钱跑路,不少阿尔巴尼亚人一夜之间变得一贫如洗。
愤怒的储户开始走上街头,一时间全国各主要城市开始出现抗议人群,要求政府赔偿损失。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暴乱。
面对危机,阿尔巴尼亚央行将企业的日提款上限限定为万列克(约30万美元),同时冻结了一批公司的账户。但遭到处理的仅仅是些后台不硬的公司。比如规模最大的VEFA完全不受影响,这家公司仍然在电视上播放广告。
政府部门的无能激怒了群众,示威活动持续升级,不少地区甚至爆发了武装冲突。而冲突在社会党(原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占优势的南部地区尤为激烈。
在民主党执政后,前劳动党的官员被新政府长期边缘化。为了挽回政治影响力,不少党员积极发动群众参与示威,一些前军警人员还将武器库的位置透露给了游行负责人。
这里从来都不缺无政府武装人员
为了控制局势,贝里沙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派遣部队前往发罗拉去平息动乱。一时间,全国各地掀起了向地那拉进军的热潮。
之后全城陷入内战,一些犯罪分子趁火打劫,监狱、银行和政府机构都成了攻击的对象。国防部长茹拉利临阵脱逃,带着家人逃往意大利,而贝里沙总统不得不乘船逃到亚得里亚海进行遥控指挥。
也是很凶的
这时其他国家才注意到了山里发生的惨剧。经联合国授权,由意大利、希腊、土耳其、法国等8国组成维和部队前往阿尔巴尼亚开展代号为“黎明行动”的救援任务。
维和部队在执勤
这场危机给阿尔巴尼亚的经济造成的恶劣影响直到今天也没有消除。而流到社会上的大批军火也给整个欧洲带来了动荡。
看来,阿尔巴尼亚人是在用血的教训告诉我们,珍爱生命,远离高息。
◆◆◆
有价值的阅读是一项投资
赞赏
长按北京权威的白癜风医院白癜风科学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jj/15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