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经济 >> 匆匆一撇看ldquo明灯rdquo
上个世纪60到70年代,阿尔巴尼亚是家喻户晓的“伟大的欧洲社会主义明灯”。我作为亲历者,对于“海内存知已,天涯如比邻”,“恩威尔-毛泽东”这些歌颂两国友谊的词句,至今记忆犹新。改革开放以后的几十年来,却突然无声无息了,那个遥远的国度成了一个谜。这次旅行,特地选择了停靠阿国第二大城市萨兰达的地中海邮轮诗歌号,想要借此一探究竟。
邮轮中午抵达,但因船太大,不能直接靠港,从邮轮上放下小艇,乘客摆渡上岸。从顶层甲板放眼望去,萨兰达依山而建,城区不大,一层层浅色的居民小楼,其中不乏未完成的房屋框架。少有车辆行驶和人员活动。从船上的游客中心得知,此地主要景点是布特林特的遗迹和一处叫“蓝眼泉”的景区,再就是逛城了。听说阿国现在经济和治安情况都不尽人意,常有人冒充警察检查游客的护照乘机敲诈、抢钱。船员告诫,人少危险。好奇心驱使我们约上另外三个中国人一起,下船自己租车去“蓝眼泉”,回来时逛城,匆匆一撇看“明灯”。
码头上人不多,出口处排了一溜一看就是黑车,老大们堵着船上下来的游客让上他的车,我们不敢搭讪,赶紧往外走,想找当地的旅游公司或正牌的出租车,都没找到。这功夫一个黑瘦的中年妇女,一直跟着我们动员上她家的7座车。看司机是一个20多岁的姑娘,感觉还好,只讲好来回60欧的车费,没涉及其他费用就上了她的车,结果还是中了招。
阿尔巴尼亚在我最早记忆里是“文化大革命”初期阿国的部长会议主席穆罕默德·谢胡访问中国,当时的中国正值全国夺权高潮,打砸抢到处混乱不堪,没地方去,唯独山东青岛市的所谓领导干部王效禹(1)造反带人刚刚篡夺了省委大权,济南还算相对平静安全,于是时任“中央文革小组”顾问的康生陪着谢胡来到济南。泉城举行了仪式,康生和王效禹陪着谢胡乘敞篷车接受了人民的夹道欢迎,出尽了风头。从那时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初,电影院里上演了多部阿国电影,如“广阔的地平线”、“宁死不屈”、“第八个是铜像”等。记得年底放映的最后一部阿国影片叫“娜拉”,影片中一个身着对当时中国人来说相当时髦的妇女不断变换着发型在街上乱走,由于经过大量的删减,不知原片想表现什么意思。年尼克松访华后,霍查大骂中国,中阿关系走上了下坡路。后来谢胡自杀,中阿渐行渐远,“明灯”被人们遗忘了。
车很快就出了城,据说阿国人都开奔驰、欧宝、大众等德系车,难道他们有钱?究其原因,该国路既窄,路况又差,一般的车禁不起慥。一点不假,出城后车就开始颠簸,没几公里路,路边就有两处墓碑,说明常因车祸死人,予以警示。快到“蓝眼泉”时,车扭了起来,柏油路变成了土路,尘土飞扬。眼见到了“蓝眼泉”附近,突然一条板凳挡路,两个老汉收钱放车,见小姑娘递上一张票列克,老汉还了7、8个大子儿。当时牌价是1欧兑换列克,这么算下来门票不到每人1欧,心中有底了。
“蓝眼泉”其实就是大山脚下的一弯泉水,几十平方米的水面上一个碧绿的泉眼往外涌水,下面是一个十几米深的洞,太阳照耀下好似欧洲人的蓝眼睛,因此得名。
周围杂草丛生,石块裸露,泉眼边上竖起一个角铁焊的架子,铺上几块木板就算是观景台了,同时也成为青年男女“扎猛子”、“跳冰棍”的跳台。比起山东济南的“趵突泉”不论是泉眼规模还是建设开发,差的都不是一星半点。泉水冰凉,不到10度,但几个年轻人跳上跳下的玩得兴高采烈。泉水另一面空地上有一个棚子,卖一些纪念品,不远还有一家餐馆,再往上有小径通往林子里,四周都是大山。说心里话,这个景点,不来遗憾,来了更遗憾。我们略显失望的拍了一些照片就往外走了。
车子没有径直回城里而是开上了一条岔道,小姑娘说带我们去看毛主席送的大炮。毛主席送的大炮?这重新燃起了我们的好奇心。车往一座小山包开去,那是当地最开阔的观景点,快到山顶转过弯来,一段石墙下露出3座乌龟壳似的地堡,我眼前一亮,这不是著名的“霍查混凝土遗产”吗!同行的朋友询问其由来,我解释道,当年霍查为了防御幻想中的敌人,修建了成千上万的地堡,标准是3个一群。据说当年地堡的设计师为证明其坚固性,曾亲自藏身于地堡之中,经外面的坦克炮轰击而毫发未损。但是设想的敌人并未出现,这些不曾使用的地堡,被外界称为“霍查混凝土遗产”,成为那一段历史的见证和世人的笑谈。
再往上就是餐馆,门口有门炮,所谓毛主席送的大炮。走近一看,就是一门双57口径高炮,只剩下部分残骸,包括炮筒等凡是能拆的东西都拆走了。中国赠送的东西落得如此下场,内心五味杂陈。
餐馆所处位置也是一处视野极好的观景台,从这里能俯瞰城市全貌、周围乡村和海中的邮轮。放眼望去,城里有不少未完工的房屋框架,四周有不少地撂荒。
按说他们的条件不差呀?据时任阿国大使耿飚回忆,中国援阿的化肥厂,年产20万吨,平均一公顷地达公斤,远远超过当时我国农村耕地使用的化肥数量。据前新华社驻阿国地拉那分社首席记者王洪起回忆:“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为了缓解饥饿,中国挤出极为宝贵的外汇,从国外进口一些粮食。但只要阿尔巴尼亚说需要,中国就把进口的粮食送给他们。年,恰巧当时,缺粮食的中国向加拿大进口了大批小麦,几艘载满小麦的中国轮船正经大西洋驶往中国,接到命令后,立即改变航向,调头驶向阿国的港口卸下了全部小麦。自年至年,中国向阿共提供援款75笔,协议金额为多亿人民币。”(2)
阿尔巴尼亚成为中国对外援助受援国人均数额最多的国家。中国为其兴建了钢铁、化肥、制碱、制酸、玻璃、铜加工、造纸、塑料、军工等新的工业部门,承建了电力、煤炭、石油、机械、轻工、纺织、建材、通讯和广播等部门的项目,大大提高了阿的工业化水平。应当强调指出的是,中国向阿尔巴尼亚提供的大量援助,正是在中国“三年困难时期”,以及“文革”混乱和遭受唐山地震时期,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供的,“中国尽了最大的努力,把自己最新最好的设备、机械、拖拉机、车辆等提供给阿,仅粮食就达万吨。”(3)霍查去世后,“苏东”变天,阿尔巴尼亚共产党政权也跟着倒台,重新回到资本主义,可能开始的那些年经济有起色,不然怎么盖起了新房?看来美国雷曼兄弟破产事件引起的金融危机10年来对他们的打击很大,经济萧条,留下了许多半截子工程。
车驶回城里,沿途没见到一般城市都有的商业街和像样的商店,只看到一家超市。城里到处冷冷清清,路很窄,车也不多,很多沿街的店面房空置,标示出售或出租。看到3个蔬菜水果摊,品种较少,无人问津。2处咖啡馆,门前坐着几个人,不知是客人还是老板本人。
车到港口算账,小姑娘张口就要欧,说含50欧的停车、门票费。下船前,船员叮嘱我们,“蓝眼泉”景点门票每人最多1欧,包括停车费也到不了每人2欧;山顶停车不要钱。现在连貌似善良的小姑娘都狮子大开口,真超出了我们的心理底线。经过反复的讨价还价,小姑娘还打电话找来帮忙的人,为避免出现意外,我们扔下80欧立即走人,小姑娘等人也没再纠缠,看来基本达到了期望值。
我们回港前又转到码头边的海滩上,海水清澈,温度适宜,同行的朋友下海畅游,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一家咖啡馆前的沙滩上不少人正晒太阳,从他们身上披裹的黄色浴巾看,大都是邮轮上下来游泳的游客。夕阳西下,我们登上摆渡船回望海滩,已经是寂静一片。
再见,萨兰达。再见,昔日的“明灯”!
年10月
(1)王效禹(.2-.3)山东益都人,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6月任青岛市副市长;年2月带领青岛造反派到济南夺取山东省委大权;5月任山东省革委会主任兼山东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年4月中共第九届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5月被揭发、批判;年3月撤职,4月劳动改造;年2月被开除党籍。
(2)(3)见《参考文丛》年7期“中国当年是如何援助阿尔巴尼亚的?”
(文字及摄影:钟明、书敏)
编辑:豆
-THEEND-
(转载请注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jj/18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