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经济 >> 从新疆到米兰飘叔的丝路漫记
丝绸之路曾经是一条连接东西方两个大文明体系的道路,这个路线漫长而遥远,充满财富和机遇。BZBK会讲故事的的嘉宾中最会摄影的老飘飘,人称飘叔,带你从新疆出发一路西行,经过哈萨克斯坦、俄国、格鲁吉亚、土耳其、希腊最终到达意大利,看文化的变迁和历史的存留,感受丝路沧桑。
从新疆到米兰的丝路沧桑
边走边看
~分享BZBK嘉宾老飘飘的丝路漫记节选~时间是一场洪水,它冲毁了历史的所有一切,塑造了未来的一切,我们正被这场洪水冲击,但是因为它是如此缓慢,我们竟无所察觉。回到北京已经数月,我的回忆依旧停留在这条路上的某个地方,穿越丝绸之路的最好的回报,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变化和变化中的世界。
前年,25岁的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领一个百人使团出使西域,这不是一个志在征服西域的军团,而是一个外交加商务考察团队,从长安为起点一路西行,试图贯通西域,联合力量打击在丝绸之路上为非作歹的匈奴,这无疑带来了出行的政治风险。
果然一年后张骞被俘,被囚13年后,带着老婆孩子一路讨饭逃回大汉。他们仅仅到达了今天的甘肃,这次失败的远行确认了丝绸之路并带回了西域的诸多特产,今天任何吃葡萄的人和石榴的人,都应该想起张骞这个人。
年他再次沿着丝绸之路南线西行到达波斯帝国,距离罗马还有一半的路程,但是这已是几乎耗尽了他一生之距离。三条贯通中西的丝绸之路成为重要的贸易文化通道,沿途国家都可因贩运转卖而从中获利,但没有一个国家能强大到借助军事力量垄断丝绸之路,罗马,波斯和中国三个帝国都因为这条路而书写了各自的历史,直到今天。
年的九月,作为对丝绸之路的致敬,我从上海到米兰,慢行地面和部分海上行程,历时一个多月时间,体验了丝绸之路的艰辛和漫长。
哈萨克斯坦-一个巨大的邻居
伊宁人口52万,由37个民族组成,伊宁的三怪之一汉人街没有多少汉人,新华东路的这个巴扎当年曾经有2公里长的小巷,汉人店铺林立,多数都是赶大营的杨柳青人。
今天巴扎扩建,面积增加,不仅仅是新疆人,甚至来自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商人也在这里采购,不仅仅是新疆美食中的酸奶和抓饭、吊干杏和水果,纺织品生意一直很好,传统的棉花、丝绸和印有特定民族图案的布料很受欢迎,还有大量的传统纺织品在这里出售,来自维,哈,蒙,俄等少数民族的女人们个个风姿卓越,异域风情十足。
女人喜欢量体裁衣。当年丝绸之路上,这些货物应该都是最常见的东西,时代变化,女人爱美的口味悄悄蕴藏于历史中。伊犁地区自古就是一个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是这里的灵魂,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窗口,90公里外的霍尔果斯口岸是与哈萨克斯坦相邻的重要口岸。这个自隋唐时代的年通关历史的老口岸有充分的地理优势,在丝路经济带的成为黄金口岸,一切都等待时间的检验。
穿过复杂的边境检查,进入哈萨克斯坦的土地已经接近半日过去,哈萨克斯坦境内与霍尔果斯口岸之间唯一的一条A公路西行公里就是老首都阿拉木图。作为丝绸之路上传统的突厥领地,曾经被波斯,俄罗斯,蒙古,中国征服,直到年才从苏联独立出来,国土面积巨大,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领土跨越欧亚,漫长而荒芜的地平线是一望无际的隔壁,在这里驾驶的路段颠簸破烂,车辆稀少,多数都是进行边关贸易的大型运输车。
与新首都阿斯塔纳相比,阿拉木图更具有人情味和历史,这个隔壁绿洲四周雪山融水形成的外伊犁河套为这里提供良好的灌溉系统,虽然这里有“苹果之城”的美誉,但是已难见苹果。不过周围的雪山站在城中依旧可以远眺。年的一场大地震将这个城市夷为平地,唯一留下的就是一座沙俄时代经典建筑东正教教堂ZenkovCathedral,这座完全由木头制成的中亚最著名的教堂坐落在潘非格罗夫公园中,精致美丽。
在周末的早晨我来到教堂里面,到处弥漫着香火味道,托尔斯泰小说中描述的那种传统俄国东正教谦逊虔诚的教徒们聚集在这个不大的空间里,教徒不仅有俄罗斯族人,也不乏亚洲面孔,老人妇女带着孩子一起聆听神父的祷告。教堂附近就是一个周末露天市场,出售手作工艺和传统食品。
摊位上一位妇女向我展示手工缝制的小挂毯,上面有商路上行进的骆驼还有毡子制作的骆驼和商人玩具,她告诉我这是祖传的工艺,历史上的丝路就是从这里走过。而另一位人称大师的老人则出售陶土烧制的乐器和小骆驼。
尽管在西行的道路上难见骆驼,但骆驼曾是哈萨克的主要畜牧产品。丝绸之路在每个区域都有产品交换,历史上马肠和骆驼奶酪是哈萨克人的主要产品,连唐朝皇帝的餐桌上,都会偶尔品尝来自西域的这些产品。
阿斯塔纳作为新首都只有18年历史,斯大林曾在这里建立巨大的劳改营,将大量俄罗斯族人流放至此,很多老俄罗斯族人对这段黑暗历史记忆犹新,这城市曾有个不吉利的名字曾叫做”白色坟墓“,但是这并不影响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决定。
西方的建筑评论称这里为世界上最诡异的城市,大街两边的建筑风格各异全无章法,这里还有著名设计大师诺曼福斯特设计的60米高的和平宫金字塔和世界最大帐篷-大汗帐娱乐中心,尽管有些人认为这是他的败笔,也有模仿美国国会的元首宫和不伦不类的“生命树”塔等,这些建筑承袭了苏联时代的个头高大,从罗马风的歌剧院到中国风的酒店。
在一片新图景中,从哈萨克苏丹清真寺这个中亚最大清真寺中,每天五次的悠扬悲壮的宣礼声在这个年轻城市上空回旋,让人感到多少有些违和感。第一次去寺内访问,宽大明亮和清洁安静的环境让人一改对传统清真寺的印象,在这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伊斯兰学校的学生们坐在干净的地毯上冥想祷告。
学生们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他们能说简单英文,他们和我聊起中国的清真寺,美国的清真寺和我手中使用的手机,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天能去麦加朝圣,他们自然提到这个世界上关于穆斯林的种种看法,但是他们认为这里的伊斯兰是世界上最和平和宽容的,清真寺对所有人开放,并在这里获得启示,即使你是一名佛教徒或是基督教徒。
阿斯塔纳是个年轻人的年轻城市,商业环境非常好,新老市场在城区有多处市场,从高档时尚的名品店到传统的巴扎,很少有人能想象到这个在戈壁滩上的国度也是美食之国,它融汇了蒙古、俄罗斯、中国和中亚、欧洲的多种传统美食精华。
然而在城市之外,则是一望无际的荒凉,公路边上可以看到新的公路正在兴建,哈萨克斯坦的新公路试图将中国和他的西部邻居衔接,丝绸之路在这个曾经断裂的地方在和平环境下重新修筑。俄国-站在战争的断层上
俄国作为哈萨克斯坦的强悍邻居,将自己的影响力书写在沿途的多处景观上并将欧洲和亚洲切断并相连,传统的丝绸之路中线在这里向温暖的南部的黑海沿岸延伸,南线则绕过里海向南。新经济带内俄国成为一个重要的核心国家,它不仅控制着传统的丝绸之路,也控制着今天的经济带的构成。
莫斯科10月和北京一样温暖,在红场上用自拍杆随意拍摄这个国家的心脏并品尝香甜的冰激凌。年当东正教从拜占庭帝国进入这个斯拉夫国度后,对这个国家的未来有深重的影响。13世纪当东罗马帝国被伊斯兰文明击败后,这个寒冷帝国获得了漫长的发展的机会,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推动下,俄国都未伤筋动骨,直到成长为一个超级大国,并在冷战后解体,但是解体后的影响依旧辐射于丝绸之路经过的广大地区。
今天的俄罗斯依旧保持着帝国的姿态,而历史的影响依旧体现在它的每个角落。红场上浑圆的战盔穹顶风格形成于12世纪末,克里姆林宫的圣母大教堂代表的12世纪的欧洲风格和莫斯科大学为首的斯大林时代风格以及现代西方CBD风格构成的三个主流风格分割了莫斯科的天际线。
莫斯科有优雅的芭蕾舞和无处不在的艺术气质,有东正教小教堂和放着《加州旅馆》的咖啡馆,但是也有厚颜无耻的出租司机和蛮不讲理的酒店管理员。礼貌和诚信在这个首都还需要时间。但是苏联时代的气质却不会随着解体而消失。
坐落在列宁山的莫斯科大学列为世界的第12位,培养了13名像蒲宁、索尔仁尼琴、戈尔巴乔夫这样的诺贝尔获奖者,作为世界级的高等学府,校园却完全封闭,和斯坦福大学、剑桥这样的开放校园形成鲜明对比。高大建筑顶端的镰刀锤子和五角星标识了它的历史。服务系统依旧落后,那个号称世界最美的地铁没有英文报站也没有电子显示,列车陈旧肮脏。在我到达的那个晚上,莫斯科河畔的电子灯光秀炫彩夺目,吸引了上万人在城市的街道上聚集,热闹非凡。
而坐落在0公里外南方的斯大林格勒,现在叫做伏尔加格勒,夜晚则来的尤其早,虽然还是夏天,晚上九点街道上已经少有行人。年六月到年2月,这个城市成为一个人类近代史上最血腥的绞肉机,苏德双方共万人伤亡,这个城市改写了二战的结局,也使自己成为一个殇城。
酒店窗外就是那个在战争中激烈争夺的车站,伏尔加河边上的战争环形纪念馆还可以看到那个当时被打得百孔千疮的楼房,而这个城市似乎像是被遗弃一般,电车系统依旧停留在傻大黑粗的阶段,物价便宜,建筑陈旧,与之对比的是这里的市民热情好客,美女如云,尽管出租车破旧不堪,司机基本不懂英文,但是基本没有乱收费的现象,这点和莫斯科的冷漠狡诈形成鲜明对比。
马马耶夫山岗上的巨大”祖国母亲在召唤“纪念碑高85米,顶天立地,时刻提醒着人们不远的战争。街道上的商业活动并不繁盛,商贩们多是中老年妇女,卖一些小旅游纪念品,斯大林在货摊上成了各种货物的装饰。俄国也许在经济上的热情尚未被唤醒。
土耳其-亚欧之间的桥梁
传统的丝绸之路始于中国,止于欧洲,但是历史上因为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使唐朝丧失对中亚的影响,元朝时蒙古帝国崛起再次打击了丝绸之路的贸易,明朝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君士坦丁堡失陷,丝路贸易基本被切断,带来一个历史性的转变,欧洲人就此放弃陆地贸易,开始大航海时代,中国退守中原,为未来的悲惨命运打下伏笔。
这个国度为丝绸之路带来过繁荣,也带来过衰败。今天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折戟沉沙让这个国家重新走近西方,年的不同文明体的浸淫,使这里对谁来说都是异国情调。
卡帕多西亚,塞尔柱苏丹曾对过往商队利用国家保险对商队交易进行护航,并通过减免关税促进贸易,在孔亚至今这些丝路驿站还保存着40多座,这是留给中国人最遥远的丝路记忆,而今天中国人更多来这里是因为格雷姆的热气球和奇特的地貌风景。
丝路以另一种方式延伸。十一期间中国人蜂拥而至,80%的酒店都被中国人包走了。酒店的老板大多可以说流利的英文,有的还能说几句中文。这里的热气球之旅号称世界三大。每天早晨六点半,气球升空,其中不乏中文广告。
土耳其的“茶”发音和中国一样,这不会是一个巧合。在首都伊斯坦布尔,坐在博斯布鲁斯海峡边上一边喝茶,一边听回档在城市上空悠扬的宣礼声,索菲亚清真寺和蓝色清真寺的尖塔,让人瞬间回到那个伊斯兰文明最为昌盛的伊斯兰黄金时代。
历史撞击的声音最容易勾起古老民族的记忆,而大巴扎和香料市场则是完全的活色生香,让人忘却时间,这是城市中的亮点,人们拥挤在这些古老狭窄的小街道和市场中,寻找自己的心仪。丝绸依旧是热销的商品,不过他们来自中国印度和土耳其。小贩们见到亚洲人的面孔,不论你来自哪里,都会先说出”你好“,中国在这里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希腊到意大利-从摇篮到驿站
丝绸之路是一条经济和文化的纽带,连接着世界古文明,通过土耳其进入欧洲,希腊成为第一个迎接我的欧盟国度。
作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为全世界贡献了辉煌的过往,从建筑,哲学,诗歌到政治制度。古希腊的丝绸叫做ser,和中国的丝读音近似,同时希腊承担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驿站。这个三面环山的国家,从一开始就习惯于在大海上穿行。
中国的丝绸换来了希腊的银器,在秦朝末年就已经开始了。在帕特农神庙下的希腊国家博物馆中,那些飘逸在众神身上的衣纹也曾经飘荡在敦煌的石窟中,希腊文化中的元素在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带到了印度,并在丝绸之路对佛教的传播中带到帕米尔高原,为敦煌带来西方的雕塑神韵。
从Patras跨过地中海的蔚蓝,就是意大利的巴里港,一夜的平静海面和辉煌的日出迎接我来到传统意义上丝绸之路的终点,站在罗马卡拉卡拉大浴场的巨大穹顶下,带给我的震撼不仅仅是建筑的体量巨大。而大浴场历史上也是一个娱乐和购物中心,古人和今天人们在生活方式上竟惊人相似。
中国的丝绸和茶叶以及沿途的各种产品源源不竭地运到这里,在购物中心以产地百倍的价格出售,而希腊和罗马的银器、皮货、珠宝等则流向中国,利益驱动下的商业带动文化彼此影响。
米兰作为这次穿行活动的最终目的地,在世博会的中国馆中画上了完整的句号。米兰世博会以“滋养地球,生命能源”作为主题,在开馆当天就受到上万示威者的冲击,整个世界在转基因食物和绿色食物之间的艰难选择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因为价格优惠,在接近结束的这些天,馆内人满为患。
丝路概念在这次的世博会中多处体现,不仅中国艺术家提供了象征丝路的雕塑“丝路金桥”,位于主路口KIP园区还取名为“天下粮仓”,楼顶中文“丝绸之路”的招牌颇受瞩目,但是当我走进去的时候,馆内的讲座主题是欧洲多国怎样利用小型村镇农业合作创建绿色粮食供应链,这也许也是一种新型丝路的表达方式,正像意大利前副总理弗朗西斯科?鲁泰利所说,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丝绸之路,这条路不仅源于中国,也属于整个世界。
图文内容来源于飘叔的公号
-TheEnd-
世界那么大
我们一起边走边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