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学校文化百强风范红军文化润学子立

发布时间:2021/3/19 11:54:08   点击数:
白癜风治疗哪里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34853.html

红军文化不仅蕴含了为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而且契合了教育部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这一文件的核心要义,对实现德育效益的优化具有特殊价值,红安七里中学充分利用本地红军文化资源走立德树人之路。

一、将红军文化与学校办学理念融合

七里中学把红军文化与学校办学方向有机融合在一起,确立了以传承红军文化为经纬,实施“品行立德、学识立身、文化立校”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校本德育”“学科德育”“地域德育”“生态德育”“影视德育”五大德育板块,充分利用红军文化的教育力量,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将红军文化与学校课程融合

为了充分运用红军文化开展德育活动,用先烈的精神教育好今天的少年,七里中学将红军文化资源与学校课程做了有机整合。学校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广泛收集史料,先后走访了红军老战士、烈士陵园管委会等相关工作人员,并征得红安县委、县政府及教育局的支持,在七里中心校的领导和帮助下,将七里坪的红军史实整理汇编成校本教材《红色七里坪》(先后出版两卷)。该书资料翔实,图文并茂,详细记述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的辉煌历史以及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学校在七至九年级实施该校本教材,倡导艰苦奋斗的求学精神,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胸怀大局的奉献精神,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

1.校本德育。七里中学作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大部分的学生家长都在外面打工,常年不回家,对子女的身心健康关怀不够,常常以金钱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愧疚。学生手中的零用钱多了就会养成“比吃比喝、比穿比玩”的攀比陋习,学生私自购买电子产品(手机)的现象严重。为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求学精神,在利用红军文化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国旗下讲话、校长德育大讲堂、班会课、德育课、礼仪课、黑板报、文明班级和文明寝室评比等活动的督导与落实,促进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求学精神的养成。

“红米饭、南瓜汤、蒸红薯”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在艰苦条件下常吃的各种主食,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传统的象征,七里中学每周开展一次“吃一顿红军饭”主题教育活动,启迪学生忆苦思甜;学校还取缔了校园超市,从源头上杜绝学生吃零食的习惯,让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养成勤俭节约、珍惜美好生活的红色情怀。

为了巩固学生养成的勤俭节约、珍惜美好生活的红色情怀,学校还组织学生阅读《红安为什么这样红》《红安将军故事》《红色记忆--七里坪》《秦基伟回忆录》《黄麻起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红星照耀中国》《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等书籍。每周利用班会课、语文课以及饭后空挡时间,积极开展“讲好红军故事,弘扬红军精神”主题活动,鼓励每个学生花三分钟给全班同学讲一个红军故事,每天一人,全程脱稿,不仅锻炼了演讲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能力,还使学生们的思想得到熏陶、觉悟得到提升。许多学生看了这些书籍后颇受启发,在写读后感时纷纷表达了对革命前辈的钦佩之情以及传承红军传统、争做红色传人的庄严承诺。

2.学科德育。学校分年级开展“六个一”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即每个学段(每学期分为四个学段)观看一部关于红军的影片、参观一处红军革命的遗迹、学唱一首红军歌曲、阅读一本关于红军的书籍、讲述一个红军故事、参加一次纪念红军精神的征文大赛。带领学生学唱《黄安谣》《八月桂花遍地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送郎当红军》等红色经典歌曲,让学生了解并感受革命先烈的文化生活和高尚情操,在唱红歌中逐步继承红军精神、发扬光荣传统,遵规守纪,让广大少年在体验红军生活中养成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

3.影视德育。观看经典影视作品,让教育无声,打造触摸灵魂的“软德育”,培养学生悲悯、慎独之情怀,以期顿悟人生——形成向上、向真、向善、向美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七里中学以“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黄麻起义纪念日”“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为德育契机,组织师生集体观看《黄麻惊雷》《铁血红安》《夜袭》《惊沙》《董必武》《李先念》《长征》等影视剧,了解与红军相关的革命史实,体会红军将士胸怀大局的奉献精神,崇高的革命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4.地域德育。在这片红色的土地诞生了郑位三、秦基伟、徐深吉等位共和国将军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七里坪镇被誉为“中国第一红军镇、将军镇”。全镇有以长胜街革命遗址群为代表的36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里中学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参观七里坪革命纪念馆、长胜街革命遗址群、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鄂豫皖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四方面军纪念碑、列宁小学旧址、秦基伟将军故居、徐向前元帅旧居以及抗日军政学校旧址;清明节、国家公祭日组织学生到红四方面军诞生地、鄂豫皖苏区中心烈士陵园等处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每年在红四方面军诞生日、黄麻起义纪念日,举行《发扬红军精神,不忘耿耿初心》《英雄先烈永不朽,红军精神永不息》等特色纪念活动,举办校级征文大赛。在活动中学习、传承革命先烈“万众一心,永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一要三不要(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的革命精神和“一图两不图(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的忘我奉献精神。

5.生态德育。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重走红军路,学习革命传统”主题教育活动,带领学生走进七里坪周边风景区----腾子冲森林公园、香山湖、周八家古村落、杨山天然河滩,让学生适应野外生存综合实践的大挑战,领悟红军精神是一种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让学生感受家乡生态之美,热爱大自然、敬畏大自然。

三、利用红军文化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取得的实效

将红军文化渗透到学生的德育中来,整合了教育资源,拓展了教育渠道,解决了以往学生思想教育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口头说教、空洞无物等缺点,实现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乡土性、现实性、实用性等特点,教育形式的多样化、直观化,加强了学生的亲身体验,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为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开辟了新空间。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光荣革命历史和先烈的英雄事迹,培育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校本教材写的说的都是本地的人和事,学生读起来分外亲切、有味,通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革命者们的英雄气概、爱国情怀悄然地扎根于学生的心田,达到了润物无声的德育效果。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受到了红军文化的熏陶,而且激发了爱国情感,逐步形成了热爱人民、关心集体的优良品质。同时他们也从先烈的英勇事迹中受到启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如今,七里中学的德育活动如火如荼,逐步达到了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寓教于行的良好效果。

随着七里中学“红军文化”教育的大力推进,红军精神逐渐内化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升华了学生的思想和道德境界,增强了孩子们的历史使命感。与此同时,学校的行政人员也变得更加廉洁奋进、作风务实;教师变得更加团结协作、潜心育人;学生变得更加互爱互助、热爱学习。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充分印证了运用红军文化资源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巨大力量。

实践表明,通过对红军文化中的德育资源的充分挖掘和科学整合,红军文化资源焕发出了全新的活力,学校德育实效得到了十分显著的提升。

(作者单位:湖北省红安县七里中学)

责任编辑:周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jj/1952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