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深沉的俄罗斯ldquo丝

发布时间:2021/4/7 20:52:04   点击数:
深沉的俄罗斯——“丝路扬帆”俄罗斯艺术之旅

TheDeepRussia——AJourneyofRussianArtonSilkRoad

文/宋扶日bySongFuri

年5月14日,在北京“一带一路”国际盛会举办期间,来自北京、天津、广东等8个省市的20名艺术家,组成学术考察团,前往俄罗斯莫斯科、伏尔加格勒和圣彼得堡3个城市进行学术交流和艺术考察。五月的俄罗斯,空气中的凉风依旧凛冽,广袤深沉的北方大地上,凝聚着敦厚、庄严的气息;壮阔恢弘的国土疆域中,闪烁着坚实、真炽的光芒。

考察的过程中,团员们在体验了俄罗斯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辽远广阔的自然风情和灿烂辉煌的艺术成就的同时,也亲身体会到了这个民族谨严、内敛的性格特质。

一、厚重的莫斯科

年5月15日,中国艺术家们在团长宋伟光的带领下,访问了苏里科夫美术学院,该校建立于19世纪中期,在该院雕塑系主任、俄罗斯功勋艺术家日姆巴耶维奇教授的陪同下,艺术家在这座承继了俄罗斯艺术传统的学院中,与师生零距离沟通,直观感受到俄罗斯造型艺术教育的特点,加深了对于俄罗斯美术教育体系的认识。

当天,大家还参观了卢卡维什尼科夫·亚历山大·伊吾利阿诺维奇的工作室。艺术家在造型各异且材料多变的雕塑作品间穿梭、观摩,体触着俄罗斯艺术家内心源源流动的激情和畅想。不同的动物、人物形态,在坚固的材质中映射出扎实、沉着的塑造语言以及象征性情态,它们建构出一个个充溢着幻觉的境界。工作室内密集的排列形式以及空间穿插,形成独特的视觉组合,分散、凝聚的作品元素,在团员们的视野之间不间歇地跃动呈现。

为了加深中俄友谊,进一步探讨学术话题,功勋艺术家亚历山大教授盛请邀请中国艺术家们在他经营的艺术餐厅中共进午餐。餐厅被艺术元素编织而成的幻觉气象萦绕着,食物的味感映照在大小不一的雕塑作品左右,食味的点滴与雕塑的意象在用餐的过程中反复碰撞,带给人介于幻觉与真实之间的新奇感应。苏里科夫美术学院留学生邵琦女士志愿承担翻译工作,中俄艺术家们共同探讨了许多艺术问题,并举杯祝愿,相互祝福,愿中国《雕塑》杂志更进一步地走向世界。

苏里科夫美术学院亚历山大工作室

列宾美术学院舍夫琴科教授工作室

列宁格勒保卫战纪念碑群雕

此后,大家相继参观了莫斯科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特列季亚科夫画廊等艺术殿堂,各个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杰作纷纷呈现在大家的视线之中。观摩艺术品以及解读艺术家作品真谛的考察,始终贯穿在博物馆参观学习的全过程中。令人激动的莫过于亲眼目睹俄罗斯巨匠的原作,它们所带来的内心撼动,在中国艺术家的心扉间久久回荡。

新圣女公墓令艺术家们深度体会到了欧洲墓园的优雅氛围。人们将对逝者的追思化为艺术的形式,各异的雕塑造型相互融合,营造出独立而神圣的精神空间,在其中蕴含着纤细敏感的情绪以及悠远清冷的回忆。这样的墓园给予人们更多的是对于生命本质意义的探知。

大家在莫斯科参观了红场、克林姆林宫、斯大林“七姐妹”建筑、莫斯科河等地标性景观,以及几座具备重要历史、艺术价值的纪念性主题雕塑,对东正教的历史演变以及其与天主教等其他宗教的区别进行了研究,并在一栋栋精妙且风格不一的建筑物中,察验到这座庞大都市的历史片段,前苏联的遗痕与古俄罗斯的文化遗存相互交映,构成丰富的城市表情。而那些纪念性主题雕塑,如莫斯科胜利广场上的群雕,则在坚实的触感之间流露出深沉的颂歌,战争的残酷与决绝,在坚硬的铜铁间凝滞,深沉久远的祭奠和刚毅、坚韧的民族性,隐现在雕塑起伏回转的塑造印迹之中。还有最具前苏联时期风格特质的雕塑——由薄钢板制成的工人和集体农庄女庄员,则在昂扬的斗志中映射着真挚的人间情怀。

在即将离开莫斯科的前一个夜晚,中国艺术家们与俄罗斯的上层人士共同步入克林姆林宫大剧院,观看了一场俄罗斯传统民族舞蹈。演员们金银交错的服装,华丽缤纷的纹饰,呈现出优雅的风华。经典的舞蹈造型,激发艺术家杨静勾画出了一件又一件陶艺作品。她开心的笑声感染了大家,艺术家们沉浸在完美的演出之中,度过了美好的夜晚。

二、悲壮的伏尔加格勒

乘坐卧铺火车,历经十几个小时,在饱览了俄罗斯广袤且坚实的平原风貌之后,团员们从莫斯科到达神秘且令人向往的伏尔加格勒。这里曾经是二战时期的血战之地,具备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马马耶夫山岗上高耸的著名雕塑——《祖国母亲在召唤》,是该市标志性的纪念雕塑,位于整座城市的制高点上。这位“母亲”面向伏尔加河,清泠的细雨酝酿着她内心交叠游转的情绪,广阔的天宇是她永恒的背景,柔美中透露出的坚韧,映现在她的躯体周旁,挥洒出略带着悲悯的豪迈之气,好似在高声呼唤着胜利的讯息。长眠的战士英魂在高岗之中沉默无言,各色鲜花的光艳色泽,铺洒在他们的墓碑之上,润染着这些逝去的英灵。四隅空旷,绿茵依依,雨雾缀连,各组雕塑似乎在无声地演绎着哀而不伤的回声。一池静默的深潭,掩映着肃穆的神情,幽婉的音律在圆环状的纪念馆中徐徐飘扬,其中长明火的余焰,描摹着凝固的空气,环状的建筑构架中,升腾出平寂的意念,它们在巨大的母亲雕像的怀抱中,瞬刻间升腾起一种超验般的气息。一种感同身受般的悲怜之情,在人群的呼吸中流动,化为笼罩在山岗上空的帘幕。那场惨烈的转折性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曾在此展开。前苏联军民于此奋战余个昼夜,许多人在此奉献出永恒的生命,他们的壮举,也造就了伏尔加格勒英雄之城的地位。

俯瞰着伏尔加河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全景博物馆,又为这座环绕着二战烟云的城市,增添了感伤的氛围。逝去的战火,成为云集于此的哀雾;悲情的气息在有些阴郁的天色下,彰显出创伤的遗恨;一座饱经炮火摧残的面粉厂,在其颓唐的建筑构架间,不时散发出未知的悲悯,好似一位遍身创伤的战士,它浑重的“体魄”在天宇间的“脉搏”中颤动,分离的窗棂成为它的“眼眸”,映射出一种融合着悲怆意味的感念。肃穆中运转着宿命的未知终结,坚硬的垒石在冷雨的侵袭中,漠然地在人迹的心扉间回旋,这座建筑本身就是一座充溢着力量与情感的纪念雕塑。它漠然地瞭望着眼前的现实世界,一排排钢炮烘托着它的身躯,几许阴翳渗透在它的四周,好似在渐渐凝铸着一种刻骨的冷寂。这些由自然环境、战争遗痕所构建的沉郁特质,渐次凝和成为俄罗斯人的内心意念,融化成为这个民族的坚强内力。这座博物馆详细地展出了与二战相关的史料与实物,让人透彻地感触到那个残酷年代的哀怨真相,前赴后继的年轻生命在此消泯,而深植于这个民族心灵之中的果敢坚忍,却不会消亡。

列宾美术学院

阿尔库申博物馆

三、深厚的圣彼得堡

由彼得大帝创建的圣彼得堡,其完备的欧洲城市形制以及宽阔的占地面积,牵引着大家怀古的思绪。无数建于17、18世纪的古典建筑,共同在城市上空构建出庄严厚重的序曲。人流熙攘的涅瓦大街以及宽阔如海的涅瓦河,横亘在城市的中心地带,融通着各式教堂、博物馆、学院等重要建筑群落,它们共同组建为统一的城市脉络,引人神往,启人深思。

在这座闻名遐迩的古城之中,艺术家们走进列宾美院前院长A.C查尔金的工作室,这位功勋艺术家于年因病离世,在查尔金院长助理瓦洛佳先生及院长女儿的带领下,大家观摩了艺术大师生前留下的杰出作品。艺术家工作室的环境简约素朴,形态不一的塑像、模型以及雕塑工具充溢其间,贯穿着流动的灵韵,似乎能从中体触到雕塑家生前于此留下的创想痕迹。这种思绪,牵引着大家,让人不禁思忆起这位未曾谋面的雕塑巨匠在此辛勤创作时的情境。

《雕塑》杂志的老朋友,列宾美院教授舍甫琴科先生的工作室位于一处居民楼中。这位老教授是一位分外勤勉的雕塑家。他对待艺术精益求精,作品既融入了现实主义特征,又不失灵光乍现的激情,坚实的基本造型功力,融化在情趣、意念的捕捉过程中,工作室中每一件作品,均凝结着他辛劳的付出以及灵慧的光彩。

列宾美术学院始建于年,原为俄罗斯皇家美术学院,培养出诸多重要的艺术家,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同样也是俄罗斯最重要的艺术学府。在现任列宾美术学院副院长安德烈、前副院长毕谢科夫和舍甫琴科教授的陪同下,艺术家们参观了该学院的油画系与雕塑系,深切地体会到了列宾美院深厚、严谨的教学体系;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感受到俄罗斯美术教育的审美趋向,艺术家们和学校师生彼此之间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受益良多。虽然大家的国籍不同,而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之心,却是相同的。

大家在列宾美院相继观摩了画廊以及雕塑教具室,画廊中分别展出了该校教师的绘画、雕塑作品,展现出基于传统之上的深厚表现功力。其中的许多作品有着两百余年的历史,是历年列宾美院学生的作品,它们叙说着该学校的历史,作品本身就是兼具艺术性与收藏价值的文物。

教具室多样的雕塑模具以及巨大的空间规模,营造出宏大的艺术氛围,不愧是一座文化的长廊。来自不同文明系统的雕塑复制品,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杰作,相继在大家的面前一一呈现,让大家领略到学院悠久的历史传承。

年5月20日,圣彼得堡米哈伊尔·阿尼库申博物馆举办了周末音乐演奏会,前来观看演奏的人很多,阿尼库申博物馆的藏品如同无声的歌、有形的诗,吸引着艺术家们驻足观摩。中央美院的曹春生和司徒兆光两位老先生当年留苏的时候,就曾于阿尼库申的工作室研习雕塑艺术,现在,大家来到此地观摩并亲眼目睹、零距离地触摸巨匠阿尼库申的作品,无不感到激动、亲切、温暖,种种兴奋的情绪甚至难以用语言进行表达。

米哈伊尔·康斯坦丁诺维奇·阿尼库申(--),年毕业于列宾美院雕塑系,师从俄罗斯著名功勋艺术家、雕塑家、教育家马特维耶夫。他年荣获列宁奖金,是苏联人民艺术家、苏联美术研究院院士、社会主义劳动英雄,作品在圣彼得堡这座古朴的城市中随处可见。

阿尼库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圣彼得堡列宁格勒保卫战胜利群雕,是此次俄罗斯之行中最让大家印象深刻的大型纪念组雕。这件作品及纪念馆的位置,距离当年卫国战争前线只有9km,其建筑与环境的整体结构释放出的悲悯气息,拥有一种无比庄严的崇高感。一种悲剧般的情境,展现出人们对列宁格勒保卫战中献出生命的先辈的哀悼;雕塑中含蓄的情感,彰显着悲壮的情绪节点,铭记着“二战”中这一场极其惨烈的战役。这组大型群雕所营造的气氛,在大家的意识之间起伏跌宕,留了下深刻的印记。

位于涅瓦河畔、由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于年下令创建的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是此次圣彼得堡之行的博物馆考察重点。这座面积超过m2的宏大艺术宫殿,拥有着百科全书般的容量、细致的分类以及眩目且优雅的内部空间,其建筑结构以及装饰,深度体现出了巴洛克艺术风格的特质。馆内设置的8个部门,如古希腊、罗马世界部、俄罗斯文化史部、西欧艺术部等,容纳了余万件顶级藏品,包括拜占廷圣像画、文艺复兴杰出人物的作品、各个欧洲国家的肖像画、静物画、风景画以及年代各异的西方雕塑群;以及埃及、古巴比伦为主导的东方艺术遗产;还有塞尚、毕加索、高更等著名近现代画家的原作……无穷无尽、气宇庞大,引人陶醉其中。同时又不禁让人深深感慨,有限的时间和学识内,是无法一一细致观摩每件杰作的,但是,它们所给予观者的深刻内心撼动却是永恒的,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

位于圣彼得堡郊区的彼得大帝夏宫,名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俯瞰着澄澈的波罗的海,历代沙皇曾在此居住,芬兰湾南岸的密林围绕在它的周围,艳阳的折射映照在金色屋顶以及喷泉雕塑之中,波罗的海的湿风在此环绕,共同为漫步其中的每一位游人,带来涤滤身心的欢畅。

在为期12天的俄罗斯学术考察之中,中国艺术家们充分体验到了这个最为辽阔的国家冷肃、沉郁的自然风貌。在冷雨连绵的清晨,在艳阳环绕的午后,在星辰明澈的夜晚,大家在众多美好的艺术殿堂之中反复观摩、认真研习,度过了许多珍贵的瞬间。这次难忘的艺术之旅,深层拓展了大家的艺术视野,并令大家切实触摸到了俄罗斯美术的真谛,感受到了这个伟大国度的艺术家们沉郁却富有激情的美好心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jj/1979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