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经济 >> 电影资料上世纪引进阿尔巴尼亚电影全目
从年起,我国陆续恢复进口和公映了朝鲜、越南和罗马尼亚的故事片,它们和阿尔巴尼亚电影一起出现在中国的电影院里,这四种外国电影在风格上却大相径庭,所以“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的顺口溜广为流传。
—年先后进口的阿尔巴尼亚电影有10部,其中《脚印》和《第八个是铜像》等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是“颠颠倒倒”一说的主要对象。年的冬天,在阿尔巴尼亚“解放日”的时候,我国上映了该国新故事片《最后的冬天》,这是我国公映的第23部阿尔巴尼亚影片,该片在京沪等大城市稍现即逝,《最后的冬天》成了“最后的晚餐”,从此未见有该国的新电影在我国影院上映。从《塔娜》到《最后的冬天》,构成了一部完整的阿国影片在华放映史。时过境迁,《宁死不屈》等影片被制成DVD光盘默默蹲在新华书店的一角,成为我国一代中老年观众对往昔的追忆。
阿尔巴尼亚电影与西欧电影相比,显得落后,但其民族特色浓郁,片中那戴着黑色小帽,穿白衬衫,黑背心,手持长枪的游击队员形象令人难忘,音乐、摄影、美工都很一般,因为当时没有比较的其他国家电影,而且由于政治原因,片中表现阶级斗争的脸谱化模式也不可避免。但毕竟为当时的中国观众打开一扇眺望世界电影的窗子。
难忘的阿尔巴尼亚年代—上世纪引进阿尔巴尼亚电影全目
塔娜(阿尔巴尼亚)山鹰之歌(阿尔巴尼亚)
他们也在战斗(阿尔巴尼亚)
特殊任务(阿尔巴尼亚)我们的土地(阿尔巴尼亚)
最初的年代(阿尔巴尼亚)年海岸风雷年广阔的地平线年宁死不屈地下游击队
创伤伏击战
年脚印(阿尔巴尼亚)勇敢的人们(阿尔巴尼亚)战斗的早晨(阿尔巴尼亚)第八个是铜像(阿尔巴尼亚)天亮的时候(阿尔巴尼亚)同志,你的道路绿色的群山(阿尔巴尼亚)烈火行动计划(阿尔巴尼亚)在平凡的岗位上战斗的道路(阿尔巴尼亚)《初春》(阿尔巴尼亚)《小贝尼》(阿尔巴尼亚)《最后的冬天》(阿尔巴尼亚)《斩断魔爪》(阿尔巴尼亚)《石油赞歌》(阿尔巴尼亚)《山姑娘》(阿尔巴尼亚)公开发行24部,4部未发行中央电视台译制2部《针锋相对》《反正有理》另有新影译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