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玷污和平(TaintedPeace)
双方的和谈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空军基地举行,这里与外界隔绝,可以不受干扰地进行不间断谈判。经过三周的艰苦谈判后仍然没有任何结果。三个代表团是如此的敌视,甚至让他们围坐在一张桌子边都非常困难。通常的谈判过程是,一方谈判者坐在一间屋子里,谈判协调方从这间屋子里知道了他们的想法和立场,然后去另一方所在的另一间屋子里,告知第一方说过的话,然后看他们喜欢不喜欢、同意不同意,再把这个结果告诉第一间屋子里的人。总之,这是一个很乏味的谈判。
通过谈判,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将划分为塞族区和波斯尼亚克罗地亚区,但是边界在哪里?波斯尼亚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感到特别困难,他带领国家走向独立,对他来说,最要紧的是保护波斯尼亚穆斯林的安全。他知道,任何妥协不会对每个人都公平。一周之后,三方和谈没有进展,两周之后还是没有完成,到了第三周情况变得绝望。谈判的各方都开始做好了回家的准备,他们的谈判可能会失败,可能会空手而归,在谈判陷入僵局时,美国人则用技巧成功推动了事情向前发展。
美国代表团收拾好了行装,把手提箱放在院子里,让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波斯尼亚人都看到,他们仿佛说,既然你们谈不拢,我们就收拾行李走人。所有人都感到震惊,这产生了很有趣的效果,因为谈判者不得不自问,谈判失败,空手而归,对他们及他们的国家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整个谈判过程是一场马拉松,这其中起了作用的还有几个巧合,不仅仅是谈判各方的天赋、妥协或其他有利因素。经过21天昼夜不停谈判之后,各方终于对协议条款取得了共识,于是草拟了协议文本,签字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可能。
年12月14日,各国元首齐聚巴黎签署了代顿协议,波斯尼亚战争在持续了43个月之后终于结束了。协议签署后,伊泽特贝戈维奇总统发表了讲话,他说:“我们的目标是统一民主的波斯尼亚,这是本协议对此做出的一项保证。但是如何实施这个决议,要取决于我们,取决于我们想要什么和能做什么。这场战争没有输家,但是也没有赢家。”协议规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联邦仍然正式存在,49%的领土分给塞族共和国,51%分给克族和波斯尼亚穆斯林联邦。
代顿和平协议保留了战争的收益,此后很多人都批评这个协议,但是从很多方面来看,这是当时唯一能达成的协议。让战争继续只会流更多的血,会失去更多的生命,会产生更大的破坏,会有更多的难民。
23.圣土(HolySoil)
代顿协议是南斯拉夫漫长殊死搏斗中的一个转折点,然而在年,科索沃却成为了焦点,它是黑山和马其顿之间塞尔维亚的一个自治省,90%的居民是穆斯林阿尔巴尼亚族。他们希望成为塞尔维亚的平等加盟国,而不是塞尔维亚人的被统治者。
科索沃是塞尔维亚人的发源地,是塞尔维亚教会的创建地,那里有古代塞尔维亚修道院。让塞族人放弃这里并非不可能,但是相当麻烦。年春天,反抗塞族人统治的抗议最早是在普里什蒂纳大学周围发生的,当时阿伯特·穆迪塔(AlbertMirdita)才刚刚21岁。前南斯拉夫有个口号:“兄弟和统一”,这意味着所有的民族和国家都是平等的,但这正是阿尔巴尼亚族得不到的,于是有成千上万失望的年轻人走上了普里什蒂纳街头。
抗议被塞族警察部队镇压,约名阿族学生被捕。学生的抗议运动只是开始,之后所有人都走上了街头,包括爸爸妈妈男女老少都上街抗议,贝尔格莱德中央政府派遣坦克和特警镇压了抗议活动。
年之后,中央政府对阿族人反抗的镇压越来越严重。参加抗议的人都被剥夺了学习的权利,他们没有工作,没有奖学金,没有贷款,一切都被拒绝,只因为他们曾经上过街。年,米洛舍维奇在贝尔格莱德掌权,使得科索沃局势进一步恶化,因为他限制了阿尔巴尼亚族人基本的生存权利,将他们开除出学校、国有企业和国家行政部门。年,阿伯特·穆迪塔因为政治原因,失去了在普里什蒂纳酒店的工作,因为这是一家国有酒店,他说:“塞尔维亚政府夺走了我们生活的基本权利。如果一个人没有工作,就无法养家,我们不仅被剥夺了自由,甚至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由于历史根源的冲突持续不断,塞尔维亚人坚持保持现状的努力只符合科索沃少数族塞族的利益,于是,占多数的阿尔巴尼亚族人开始改变策略,他们从代顿协议中或许学到了一些什么。代顿协议的突出特点是,一个国家如果想获得独立和承认,必须靠打一场战争来争取。这是许多阿尔巴尼亚族认为的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
24.暴力升级(ViolenceEscalates)
年,科索沃解放军(KLA)首次出现。起初,这是阿尔巴尼亚族的一个地下组织,约有多名战士,其目标是通过武力实现科索沃独立。几乎科索沃阿族的全体人民都支持科索沃解放军,这种支持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包括武器、药品、食物等等,阿族人认为KLA是他们在反抗塞族统治过程中的唯一自我保护。
KLA的战术很简单,战士们以塞尔维亚警察局为目标,攻进警察局,杀死警察,然后逃进森林里。他们用这种游击战术挑衅塞族人,试图引起对方的激烈反应,从而引起国际社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jj/22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