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经济 >> 论著选刊熊鹰陈翰笙早期世界史研究中的
陈翰笙早期世界史研究中的民族主义问题
摘要:20世纪20年代,陈翰笙曾对世界历史中的民族主义问题进行了重要探讨。这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留学及回北大任教期间写作的一系列论文中,寄予着他对“一战”后中国民族独立问题的现实关怀。通过对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阿尔巴尼亚民族独立运动的研究,陈翰笙既指出了“一战”后威尔逊“民族自决”口号的局限,也注意到了俄国所支持的泛斯拉夫主义在推动阿尔巴尼亚争取国家独立、反对既有帝国体系方面的积极意义。陈翰笙由此提出了“联苏联”的主张。进入30年代后,陈翰笙又进一步发展了早期对于民族主义的理解,致力于构建正义与民主的“民族经济”理想。陈翰笙对于民族主义的思考充分体现了欧洲以外的地区和国家对民族主义理论的批判性和创造力。
关键词:陈翰笙 民族自决 民族主义 泛斯拉夫主义 民族经济
陈翰笙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曾领导中国农村调查并创建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同时,陈翰笙也是一名历史学家,长期参与世界历史研究的相关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世界史研究组负责人,直接参与了中国最初的世界史学科的组建和规划工作。
对于陈翰笙的历史研究,陈洪进曾在《陈翰笙的史学思想》一文中据时间顺序列为四个系列。其中,第一个系列是年前后:此时帝国主义和军阀盘踞中国,中国正在进行第一次国内革命,“革命力量才开始发展,期望国际援助,瞩目国际形势的变化”。陈翰笙第一系列的著作被认为是对这一时期国际形势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向共产国际机关刊物《国际通讯》的英文供稿和在《现代评论》上发表的系列文章。陈洪进充分注意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陈翰笙史学工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背景及其和革命工作的联系。据陈翰笙自述,年“三一八惨案”后,他在李大钊避难的苏联使馆中开始了《资本论》的学习并同意为《国际通讯》工作。
陈翰笙(—)
不过,陈翰笙的世界史研究远早于年,可以追溯到他年的本科论文《好心的对外政策》与年的硕士论文《—年的伦敦大使会议,暨阿尔巴尼亚的独立:外交研究》(以下简称《—年的伦敦大使会议》)。陈翰笙年留学美国,先后求学于波莫纳大学与芝加哥大学;年,转赴德国柏林大学东欧史地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开设欧洲史和史学史课程。北大任教期间,陈翰笙还在《国立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季刊》和《晨报副刊》上发表了《学术书籍之绍介与批评:几种俄国外交史参考书》《“西伯利亚”的政治经济》《俄国历史的研究》《苏俄的国际地位》《土耳其的革命》《波斯政变的意义》《印度给我们的教训》《七年来欧洲外交局面的转移》等一系列世界史和国际政治相关的论述文章。年10月,陈翰笙就已在《晨报副刊》提出了“联苏联的理由”。因此可以说,“一战”是陈翰笙史学研究的起点。由于“一战”后中国民族独立的迫切要求,在留学期间开始的世界史研究中,陈翰笙尤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jj/23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