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人文ldquo卧薪和尝胆rdquo

发布时间:2020/1/11 23:14:35   点击数:

老虎洞

古湘湖西北的闻堰镇青山张村的老虎洞山,山上的老虎洞和依山而建的佛殿“莲花庵”吸引了许多游客。“明知山无虎,只想看虎洞”,杨梅时节,信游老虎洞。

沿着人工铺筑的石板台阶,从西山岭而上,首先映入眼前的是一个六角亭子---“望湖亭”。站立在亭中回首眺望,田野、村庄行行排排、赤橙黄绿风光如画;远处浦阳江、富春江、钱塘江三江交汇,春潮彭湃。

跨出亭子,是丛丛的杨梅林,梅树下的石径台阶一直通往山巅。杨梅树枝繁叶茂,红色杨杨梅林梅已挂满了枝头,令人口舌生津,爬山的劲儿更足了。

穿出杨梅林,前面是突兀的石群,形状各异,表面却不粗糙。石缝中的青松、野花、野草坚强地生长着,在风中摇弋。一块平坦的岩石上刻着一个大大的“心”字,字体工整、功底雄健。可以想象“心”字的书写者是如何专心致志的了。“佛已悟之众生,众生未悟之佛”,来此地游玩的人必定少不了进大雄宝殿和观音殿参观佛像,大殿的气势和殿内的佛像与各地别的寺院大同小异。端庄的如来、慈祥的观音,红烛和清香的烟雾萦绕四周,不少善男信女在佛像前叩拜祈祷。

观音殿的东厢房后檐,就是老虎洞了。老虎洞其实是由山石堆积的空洞自然形成的天然石洞,可以容一成人轻松上下,洞的中部有一个较宽敞平整的穴位,想是老虎的卧身之地了。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此山洞有一猛虎,凶悍无比。越王勾践在城山“以渔拒敌”后,勾践便带随从寻找安全之地苦研复业大计。一日来到老虎洞山的山腰,突然见一猛虎跃地而起,勾践等人惊吓不已。但这猛虎一见越王勾践,似有灵性知道其乃真龙天子,遂仓皇逃窜,不知去向。这老虎洞上有出口下有退路,又位于山腰,其地理位置正是山之要害,可谓风水宝地。老虎洞内青草碧绿,时有细泉渗出石缝,坐于洞中清风送爽,清凉通气。于是越王便选此洞为栖身之地,“卧薪尝胆”,最终战胜吴国成为春秋一霸。

如今,先人已乘仙虎去,惟留石虎守洞口。老虎洞,美丽的传说,“卧薪尝胆”的故事,却永远激励着后人。

《萧山日报》萧然古今谈.萧然揽胜作者俞工

  史载,公元前年,越王允常去世,其子句践继位。吴王阖闾乘越国丧乱之际,兴兵伐越。两军在槜李(今嘉兴西南)一带展开决战,句践用奇计大败吴军,吴王阖闾也被击伤,不久即卒于槜李附近。

  之后吴王阖阎之子夫差即位,誓报杀父之仇。公元前年,句践主动兴兵伐吴,两军在今太湖附近的夫椒展开激战,结果越军惨败,句践退守,被困会稽山中,终因吴王不断追杀,最后只得屈膝求和,无条件投降。

  公元前年,句践奉夫差之命,入吴宫为奴。句践夫妇入吴宫之后,忍辱负重,过了两年多的屈辱生活。夫差觉得句践已然丧失志气,不听伍子胥的忠告,于公元前年将句践等人释放回越,还封了他百余里的土地。

  句践归国后,决心雪耻复国。史载句践为了激励斗志,夜里睡在柴草之上,在门前悬挂苦胆,出入尝之,后来终于打败了吴国。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卧薪尝胆”的典故。

  公元前年,句践突然大举攻吴,将吴都围困了三年,终于灭掉了吴国,吴王夫差自缢而死。灭吴后,句践又乘胜北渡,终成一代霸主。

  湘湖作为越国的重要军事基地,自然留下了很多关于句践的传说和史迹。城山越王城自不待言,此外还有萧然山、鸡鸣墟、航坞山、老虎洞等传说。

  萧然山也叫萧山,即今湘湖东南岸的主要山岭西山。其名之由来有一说,谓句践战败后曾带残卒退守于此,四顾萧然,故而得名。鸡鸣墟则是春秋战国时期钱塘江南岸的重要渡口,位于湘湖西北侧,《越绝书,外传记地》说:“句践将降,西至浙江,待诏入吴,故有鸡鸣墟。”

  航坞山位于湘湖东北20公里处,也曾是越国的军事要塞之一。据《越绝书》载,越军在这里的设施有“石塘”“防坞”“杭坞”等处,“石塘者,越所害军船也”;“防坞者,越所以遏吴军也”;“杭坞者,句践航也”。由于句践及越军在航坞山频繁活动,故航坞山又名“王步山”,民间至今仍有此称呼。

  老虎洞山在湘湖西北岸,半山腰有一个上下贯通的天然石洞,洞高十余米,洞内怪石嶙峋,中部狭窄,仅容一人爬攀出入,人称“老虎洞”。当地相传,这里曾是越王句践卧薪尝胆的地方,据说明代大学者刘宗周还曾为此撰联,云:“此地曾传尝胆事,我来犹忆卧薪人。”

  另外,湘湖以东约5公里处有长山,古名荏山。荏即荏草,为一年生芳香草本植物,其果实可榨油,旧志曾有“越王种荏于此”的记载。

(本文内容主要出自杭州湘湖(白马湖)研究院《湘湖全书》之《湘湖记忆》)

  湘湖故事   ■文/周新华

历史考证

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雪耻灭吴的故事一直在流传,然而有人提出疑问:历史上真有“卧薪和尝胆”这回事吗?

《左传》的“定公”“哀公”两代君王历史部分,大量记述了越王勾践当政国事,但没有提过他有卧薪尝胆之事,《国语》中的《吴语》和《越语》记载了吴越争斗经过,却也没有勾践卧薪尝胆的叙述。《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仅记载勾践:床前悬挂苦胆,坐卧都看得到,吃饭时尝尝苦胆的滋味。司马迁认定勾践有尝胆之事,但没提卧薪之事。什么时候出现“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呢?

北宋文学家苏轼写过一篇《拟孙权答曹操书》。北宋的苏轼为三国孙权虚拟一篇书信给曹操,信中,苏轼发挥想像,戏说孙权“卧薪尝胆”。这个无中生有的事,与勾践并不相关。到南宋时期,吕祖谦在《左氏传说》中,谈到吴王夫差“坐薪尝胆”。明朝张溥在《春秋列国论》中说,夫差位,为报父仇,卧薪尝胆激励自己。这种说法把夫差举出来,没勾践什么事儿了。

南宋的书籍却屡屡提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明末梁鱼的《浣溪沙》剧本,又极力渲染勾践苦心志、劳筋骨卧薪尝胆的英雄作为。明末作家冯梦龙在自己的历史小说中,也多次提到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吴越春秋》中《勾践归国外传》又是如此记载说:王归国后,磨砺身心,日夜操劳。困极之时,“攻之蓼”。蓼是非常苦的菜,蓼菜多了,就是蓼薪。勾践困了,就用苦菜刺激眼睛鼻子,打消睡意。“尝胆”是嘴体味苦滋味,“卧薪”则是“目卧则攻之以蓼薪”,不让眼睛闭上睡觉。后人把“卧薪”说成是卧倒在柴草上,是对《吴越春秋》的误解。

越王勾践到底在哪个地方、哪座山上“卧薪尝胆”了,当然不能说只是一个地点,他走到哪个地方,都有“卧薪尝胆”的思想信念。因为萧山、绍兴等钱塘江南岸地区,当时都属于越国之地,每一个越王的落脚点,都可以作为他的传说。

所以“卧薪尝胆”只是越王句践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一个细节,也是对其精神的一种形容。句践被释放归越后,为了沼吴复越,“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费尽心机,采取了种种措施,凡此,都属卧薪尝胆的范畴。

近期精彩文章你也喜欢:

白马湖丨范蠡屯兵固陵港水师万千战吴军

人文丨萧山知名古迹你都去过了吗?

华妃村

秦始皇南巡到滨江华爱妃病死张家村

潮神忏丨钱江潮神的传说与祭祀

六和庙丨白马湖畔祭遗风钱塘江上听钟声

文学丨白马湖水怪的传说,萧山的中老年经历的故事

悦读丨萧山临江江海湿地的秋天

感谢您的阅读

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感想,请留言!

雨艺









































北京白癜风手术需要多少钱
治疗白癜风的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mj/1750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