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美食 >> 都让开我大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国家宝藏要来
最近有一档综艺节目
《国家宝藏》
让其他节目都黯然失色
先来看下《国家宝藏》的预告片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文物是冰冷的,被放置在博物馆的玻璃展柜里,并且大部分的人对它们的了解也很浅薄。
而《国家宝藏》就是来打破观众以往所认知。历史,不再是上下五千年的数字,而是鲜活的人、事、物的构建。而文物,也不再是“庙堂”之上陌生的物件,它们开始变得生动。
节目请到了以“故宫看门人”单霁翔院长为首的9大博物院院长坐镇点评,每个博物馆推荐3件镇馆之宝,交予民众甄选。
每件宝藏都拥有自己的明星“国宝守护人”。27位明星守护人以小剧场的形式,倾情讲述27件“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
中国的也国宝“活起来”了,有人说,这就是中国版的“博物馆奇妙夜”。
陕西的文物是中华文明的基因标识
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数据
陕西行政区域内国有可移动文物
收藏量套件
总数位列全国第二名、总量占全国12.09%
来看看这次咱陕西
哪些文物参加这场盛大的“选秀”
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大雁塔的西北侧,筹建于年,年6月20日落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
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凤鸣岐山》《东方帝国》《大汉雄风》《冲突融合》等都是陕西历史博物馆常设展中的单元。
何家村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这个唐人使用的小香囊,借助力学原理
无论如何转动,香灰都不会洒落出来
古人的手艺就是如此巧夺天工
香囊外壁用银制,呈圆球形
一侧以活轴相套合
尽管已经经历了一千多年
其仍然玲珑剔透
据传安禄山反叛,玄宗等逃离长安,途径马嵬坡时,赐死杨贵妃,并葬于此地。玄宗后来自蜀地重返京都,念及旧情,密令改葬。当挖开旧冢时,发现当初埋葬时用于裹尸的紫色褥子以及尸体都已经腐烂,唯有香囊还好好的。
杜虎符
它是一只小小的老虎
却能调动千军万马
秦军锐士全部都要听从它的调遣
这件秦杜虎符,于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的北沈家桥村,虎背上有错金铭文,虽历经两千多年,仍熠熠闪光。字体绝大部分是小篆,规整挺秀。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连年不断,各国的军队调动十分频繁,为防止将领拥兵自重,就通过发兵用符的制度,把军权直接抓在手里。虎符实际成了军队指挥权的象征。
右半符掌握在国君手中,左半符在杜地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50人以上的带甲兵士,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相合,才能行动。
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
壁画于年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
《阙楼仪仗图》在墓道的东、西侧各有一幅。阙样式为“母子三出阙”,属帝王级规格。阙楼图丝丝入扣,雕梁画栋分外很是华丽。工匠以林木、山峦为背景,衬托出宫殿宏伟高峻、庄严厉穆的气势。
阙楼图后面松接着绘有一幅分列有序、阵容整齐的大型仪仗队伍的《仪仗图》。仪仗队由人构成,分为步行仪仗、骑马仪仗战车队等三部分。
卫士均戴幞头,穿圆领长袍,腰配箭囊。其后在三辆奢华的车前,分列着十几名侍臣,举遮蔽风、日的伞扇。所以,这幅壁画可以说是太子大朝时的情景再现。
本期(12月24号)《国家宝藏》节目中,演员郭涛将化身国宝守护人“穿越”到年前的长安,他将换上古装,化身为长安城仪仗队中的一名“仪卫老兵”,以一个小士兵的视角看热闹的大唐盛景,更加“接地气”。
郭涛是地地道道的陕西人,中国影视、话剧演员。
西安作为大唐国都,见证了盛唐从起到落的整个过程,也是中国十三朝古都,可以说是整过古代史最好的见证,由一个小兵入手,贴切而有新意。
一眼千年相隔千年宛如初见
一眼千年时空旋转飞逝如电
一眼千年无言也胜万语千言
中国上下五千年
数不尽的稀世珍宝
历经重重磨难
终于得以留存下来
它们不仅只是一件件宝物
更深层意义上
它们是一段段可触摸的历史
一部部生动的史书
而这些国家宝藏
正是一个民族不可动摇的根
这个周末
跟随《国家宝藏》
一起打开盛唐的图像记忆
为陕西文物宝藏点ZAN!
更多新闻:
今日冬至,亲爱的你,记得吃饺子哦!
急转丨推送越短,事情越大
普通员工年终奖万!人和人的差距为何这么大…
下载蜻蜓FM\企鹅FM\喜马拉雅FM
搜索陕广新闻听直播与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