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上图讲座年3月(总期)
本刊特稿
不忘初心继往开来
上图讲座表彰年度志愿者……徐慧杰郭弯弯
年度上图讲座志愿者表彰名单
新年,让我们踏歌前行…………康嫡
本刊通讯
出版界专家为上图讲座出谋划策…………李一凡
我与上图讲座(征文选登)
一个无法舍弃的学习平台…………冯宪
享上图讲座梦人文之城…………张超
经典回放
走近普希金…………曹雷冯春张艳辉
海上讲坛
我眼中的张瑞芳孙道临秦怡陈叙一……孙渝峰
听讲感悟
阅读与行走,会开启怎样的人生?………李佳
工作和创业都是美丽的…………季履平
大寒且寒,收藏何藏…………周青瑶
从丝路到“一带一路”是传承创新…………潘雪玉
二胡提升文化自信…………曲亚男
一路走来,我的“足记”…………王鸿琛
本刊特稿
不忘初心继往开来
上图讲座表彰年度志愿者
徐慧杰郭弯弯
寒风料峭,红梅吐蕊。室外寒气逼人,然而上海图书馆三楼创新空间里却是一番热闹温暖的光景。上海图书馆讲座中心于1月30日,举行了年度志愿者表彰会,对一年来辛勤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们进行表彰。季履平等35位优秀志愿者、周青瑶等17位志愿者积极分子、叶曦等9位志愿者活动优秀组织者受到了表彰,受表彰的还有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志愿者服务部等5个志愿者活动先进集体。上海图书馆会展中心主任吴敏、会展中心副主任夏磊、讲座部主任倪捷和讲座部副主任王翠芳出席表彰会并颁奖。
在过去的一年里,上图讲座志愿者全年志愿者服务高达人次。其中,个人会务管理服务最高21次,个人通讯员供稿最高12篇,刷新了去年的记录。这一个个成绩背后,是志愿者们辛勤工作的身影,是他们对志愿服务由衷的热爱。表彰会上,志愿者代表上台发言,感谢上图讲座搭建这么好的志愿服务平台,也总结自己参加志愿者工作的种种收获。会场气氛温暖而又热烈。
优秀通讯志愿者代表周洋代表全体通讯员发表感言。他提炼出三个关键词:感恩、学习和续缘。在这里,他感恩所有工作人员的帮助,感谢一起切磋的同道好友;在这里,他聆听各位专家的高谈阔论,每一次都收获满满;在这里,他希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不负芳华,度过有意义的时光。优秀会务志愿者代表戈榄说,志愿服务既是一种奉献,也是一种境界。在每一次服务过程中,她都希望为听众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让他们开心而来,舒心而去。已经退休的她,希望能发挥余热,为年轻人树立榜样,积极投入社会公益事业。作为高校志愿者团队的代表,上海海事大学的杨彦婷为上图讲座带来了一支强有力的“后备军”,她积极组织学校各年级的同学参与讲座服务,为在校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也让他们通过上图开阔了自身的眼界。她讲到,一年的志愿活动不仅使她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得到了提高,也帮助她学会了如何去帮助和关爱他人,收获了友情与成长。
不忘初心,继往开来。今年正逢改革开放40周年,也恰好是上图讲座40周年。上图讲座以世界第八、中国第二的上海图书馆为基础,发挥着重要的城市文化功能。正如吴敏主任在总结中所说,年,上图讲座与改革开放同时起步,一直走在时代前沿,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上图讲座的志愿者们在志愿工作中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为讲座活动的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今天,我们躬逢其盛,上图讲座更要积极开拓,敢为天下先,做好这张上海城市的文化名片。
年度上图讲座志愿者表彰名单
(以下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优秀志愿者(35名):
季履平郭弯弯李明娜王阿敏徐慧杰
周洋刘时医李佳金瑞秋郭海东
张丽陈红萍俞文晶刘林贞季翔
祝秋华戈榄刘晓霞孔平王梅红
赵星玮尹俊范静贤陆峰周燕
朱剑峰吴元梅徐景睿朱凌凤徐海珍
黄顺李莉朱海峰夏天潘伟宇
志愿者积极分子(37名):
周青瑶陈世红陈永杰胡若安刘成
杨森杨晓薇陈冰洁郭武松渐华燕
彭亚袁奕雯郑健慧郝明明齐文娟
万月杨佳宜李根李智欣姚伟杰
丁宁康珏滢陆一帆印宇丹杨新浩
冯可儿徐沛奕沈雷楼润名詹婧
黄轶凡张璐刘琳侯晨晨汪智韬
杨小凤陈蕾
志愿者活动优秀组织者(6名):
叶曦(上海外国语大学)
姚静怡(上海海事大学)
李泊仪(上海海事大学)
陈雯(上海商学院)
陈颖(华东政法大学)
李毅伟(东华大学)
志愿者活动积极组织者(3名):
朱叶蕾(上海建桥学院)
周祯瑜(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徐媛(上海大学)
志愿者活动先进集体(5个):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志愿者服务部
上海海事大学青年志愿者管理中心
上海商学院外语学院学生党支部
华东政法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东华大学华阳自强志愿者协会
本刊特稿
新年,让我们踏歌前行
康嫡
品味天籁音韵,倾享新年流音。新年伊始,上图讲座精心准备的音乐艺术导赏系列讲座揭开面纱:新春档推出艺术公开课“古辞新韵——歌声里的古诗词”;3月起将举办“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音乐:回顾与评介”精品专题讲座。新的一年,让我们继续传承艺术经典,在音乐的道路上遇见更多的知音。
“歌韵悠悠久绕梁,诗情绵绵令人醉”,优雅的旋律配上古朴的诗词,清雅古韵萦绕耳边,让原本蒙尘的古老文化,散发出明珠般耀眼的光芒。中国诗词意蕴深远,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与人生智慧。农历春节(年初五、初六)上海图书馆报告厅举办了两场新年艺术公开课,特别邀请到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王丽琴,为听众讲解如何欣赏古诗词歌曲,同时又能唱好古诗词的歌曲。王丽琴曾任上海歌剧院歌剧团团长,被称为“为歌剧而生,嫁给歌剧的女人”,现在她一个华丽的转身,从舞台转向了同济大学音乐系的讲台。本次公开课中,她带领她的学生们为大家演唱古诗词歌曲作品,情真意切,让原本平面的文字从纸上跃然而起,变成灵动悦耳、充满立体感和生命力的音乐。
年我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的音乐创作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年3月起,“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音乐:回顾与评介”精品专题讲座拉开帷幕。专题从一些重要音乐体裁角度,回望中国音乐的改革开放之路,总结中国的歌剧、交响曲、管弦乐、钢琴音乐40年来的成绩,并对其间所涌现出的重要作曲家和杰出作品进行评介,从中观察时代思潮的变迁、音乐观念的更新和个体艺术家的思考与匠心。讲座每季度举行一次,分别于3月、6月、9月和12月有序推进。讲座嘉宾依然是深受上图讲座听众喜爱的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杨燕迪教授。
踏进音乐之门,谁都将为之着迷。在听众读者的热烈反响与支持下,上图讲座还将在音乐导赏与推广工作上不遗余力,策划不同主题、精选丰富内容,培育听众音乐素养、助推艺术传播。
,让我们一起在上图欢聚,踏歌而行!
本刊通讯
出版界专家为上图讲座出谋划策
李一凡
年是上图讲座的第40周年。为了更好地迎接40周年的到来,提高上图讲座的讲座质量和管理水平,上图讲座于1月26日举行了出版界专家咨询会。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新闻出版处处长王莳骏、上海市期刊协会会长王兴康、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陈徵、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缪宏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刘佩英、上海书画出版社副总编辑田松青、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社长梅雪林应邀参会。上海图书馆副馆长何毅、上海图书馆会展中心主任吴敏、上海图书馆会展中心副主任夏磊出席会议。
会上,何毅副馆长首先介绍了上海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和上图讲座的发展现状。上海图书馆不同于其他图书馆之处在于其三大功能,服务三大对象,即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服务,为企业、研究机构服务,为广大读者服务。上图讲座起源于年,伴随着改革开放40周年,从阵地服务转向社会服务,并逐渐向网络服务领域发展。他表示,上图讲座的发展离不开出版界各位专家的关心和支持,对大家表示衷心感谢之余,也希望各位能为上图讲座出谋划策。
专家们对上图讲座40年的历史赞叹不已,深情回顾了与上图讲座合作多年结下的友谊,并对上图讲座开展的一系列丰富的讲座表示赞赏。对于上图讲座的发展,各位出版界专家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刘佩英社长提出“智库”的概念,希望讲座能够体现上海高度,并提出“大品牌里有小品牌”的建议,打造精简的品牌讲座。田松青副总编从出版经验出发,希望能在上图举办针对读者的新书发布会,分享编辑出版背后的故事。王兴康会长提出,同一个话题可以从多角度、兼顾各层次地举办讲座,既要满足大众要求,又要满足专业需求。王兴康还建议讲座要讲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上海故事,讲好上海图书馆故事。王莳骏处长希望上图讲座能发挥出“引领”的作用,如在上海城市规划、全民阅读等内容上,策划、组织精彩的讲座。王焰社长则建议在宣传上需要一句凝练、具有持久性、能体现上图讲座气质的宣传语。缪宏才社长立足其教育出版社的出版现状,为上图讲座办好教育类讲座提出了专业的建议。梅雪林社长提出要做前贤、做前沿、做前卫,选名师、选名书、选名社,以此重塑上图讲座的品牌认识度,擦亮上图讲座的品牌内涵。在各位专家发言、交流的过程中,大家都提到了形式创新、变革这一问题,其中直播平台的利用、网络化发展和小型浸入式讲座更是被多次提及。
何毅副馆长对专家们提出的宝贵意见表示感谢,并表达了上图讲座希望和各出版机构密切合作、共同发展的美好意愿。
此次出版界专家咨询会对上图讲座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将推动上图讲座组织策划更多精彩的讲座。
“我与上图讲座”征文选登
一个无法舍弃的学习平台
冯宪
掐指算来,我与上图讲座结缘已近25年。
记得年那年,经组织安排,本人的工作岗位发生变动,从专业技术条线转向行政管理部门。新的岗位要求能够承担宣传教育的组织工作,这给我带来一定压力,于是加强自我学习,提高新岗位工作适应性的愿望变得迫切起来。当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上图讲座大型宏观信息报告会的报名通知,在征得主管领导同意办理了相应手续之后,我便成为了上图讲座的一名听众。从那时起,只要不与单位的工作安排或自己手头任务发生冲突,不管严寒酷暑、风吹雨打,我总要赶去参加每个月两次的宏观信息讲座,只因为自己已经把它当成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充电”机会。直至年退休,这样的学习方式坚持了22年。
回想起来,上图讲座的大型宏观信息讲座对我的帮助确实很大。它内容丰富、主题多样,参与其中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到时事热点信息,接受专家学者专业的精辟解读;也能感受到演讲者的风骨与风采,学到他们剖析问题的一些方法与思路。我在持续的听讲中,理论水平和掌握能力得以逐步提高,从事本职工作时我的底气增强了不少,自信心也越来越足。
印象深刻的还有上图讲座营造的那种温馨、周到的会务服务氛围,身处其中会得到一种愉悦感,令人对它多了一份偏爱。
年,时值上图讲座成立25周年之际,本人参加了上图讲座组织的“我与上图讲座”征文活动,递交了一篇题为“阶梯”的文章,叙述了自己参加讲座活动的收获与深切感受。承蒙组织方的厚爱,该文收录进了征文纪念文集,本人还受邀参加了专家座谈会,真的感到很荣幸。当年的纪念文集与座谈会请柬,我仍珍藏着,一直把它作为继续前行的动力。
年,上图讲座中心开通了讲座活动网上报名的通道,本人开始采取网上报名的形式参加感兴趣的文化系列讲座,并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年10月本人正式退休,离开了原工作单位,但是参加上图讲座后养成的学习热情并没有因此消退。由于承担了诸如《科学生活》杂志“衣天饰界”栏目撰稿人、上海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科普讲师团讲师等社会工作,自己原先工作所积累的纺织服装领域专业知识和经验,在面向行业与社会需要的时候还有用武之地,可以通过授课、作专题报告和撰写文章等方式得以继续施展,但也需要增添新的内容。另外,本人作为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于年建立的博客,也需要不断有新的话题和文章发布。这些都成为我继续参加上图讲座有关活动、不断“充电”的动力。
年以来,本人参加上图讲座活动的重点开始转向文化系列。通过聆听讲座、观摩影片、参加沙龙等系列活动,在与一些名人轶事、历史掌故、中外经典作品近距离接触当中,不仅体验到文化艺术带来的魅力与享受,充实了精神生活;同时,也进一步扩展了文化视野,有了不少新的收获与人生感悟。近些年来,我在博客中发表了不少有关参加上图讲座活动、具有文化气息的文章,获得一些博友的点赞。年5月,我参加了上图讲座举办的,纪念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系列活动。在观摩了莎士比亚的一些经典作品之后,我结合了原先的工作经历,触发一些思考,撰写了一篇题为“贪婪导致毁灭——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赏析”的反腐题材文章,有幸被上海市科技社团基层党建网收录,刊载于该网站“党员艺苑”专栏中。
参加上图讲座文化系列活动之后,我多视角接触到一些文艺作品及专家讲解分析,有了不少新的素材来源与话题,这促使了我从文化视角出发,重新审视自己以往专业知识上的冲动。
比如,年9月的一个星期天,在上海图书馆四楼多功能厅,我参加了施燕华女士(她与吴建民大使是共和国的一对外交家伉俪)担任主讲的“我的外交翻译生涯”报告会。聆听后,我对她回忆在周恩来总理身边工作的那段经历印象特别深刻,尤其是她对周总理强调“外交无小事”、要求工作人员平时需注重衣着工整的那段描述,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后来这成为本人所作“穿衣应讲究得体”专题报告中的一个关于服饰文化的小故事,每次演讲提及时都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年10月18日,我在上海图书馆四楼多功能厅聆听了东华大学卞向阳教授所作的题为“二十世纪中国服饰时尚”的专题演讲,触发了对海派服饰代表——旗袍问题的思考。我结合原先从事工作的经历和积累,经过收集专题图片资料和归纳整理之后,写就一篇题为“探究海派时尚旗袍的精髓”的文章,被上海《科学生活》杂志录用,刊登于年第十一期上。后来,本人又在此文基础上撰写了“旗袍的起源与演进”演讲稿,多了一份介绍海派服饰文化渊源,有助于提高旗袍设计与演绎水平,培养观众专业鉴赏能力的宣传材料。
通过参加上图讲座中心文化系列活动所受到的启发,结合个人专业技术经历,目前本人的撰文、演讲的课题还有:古代“丝绸之路”促进民族文化交融的印证——契丹古墓考古发掘服装细节问题分析;名人画作中展现的传统服装文化与缝制技艺;黑科技与概念化服装研发;从蓑衣到冲锋衣——服装材料与款式的时代变迁;戏曲服装程式化穿着要求及联想等。可以说,上图讲座已经成为我在以往专业知识上增添文化内涵,不断有新探索、新发现和新话题的重要策源地。
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其实都很短暂,如何让各个阶段的生活过得有品质、有意义,最终成为一个精神和知识上的富有者、文化的传播者,给后代留下一些有启迪的成果?恐怕离不开学习,离不开思考,也离不开有所作为。上图讲座是一个最好的文化学习与艺术鉴赏平台,它或许无法延长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扩展人生的宽度。这么多年来,我已经对它产生一种依赖,难以舍弃,需要时不时地去上海图书馆走走、看看、听听,享受获得知识的快乐,感受经典艺术作品营造的雅致氛围,让自己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充盈。
衷心期盼已经走过40年历程的上图讲座继续努力,勿忘初心、强本固基、开拓创新,更好地适应“体现上海文化,擦亮城市人文名片,推进城市文明建设”形势发展需要,进一步满足会员需求,以持续开展的出色服务和不断累积的骄人社会效应迎来下一个40年的辉煌!
(作者原工作单位:上海市服装研究所)
“我与上图讲座”征文选登
享上图讲座梦人文之城
张超
“令人向往的人文之城”,这是近期发布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勾勒出的远景目标。可以预见,在不远的未来,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得到进一步完善,老百姓能全方位享有更贴心的文化服务,城市浓厚的人文气息使人们洋溢着自信,更充满了温度。
展望未来,难掩心潮澎湃,回望当下,已然信心满满,只因先行者正潜心耕耘,默默书写着上海文化建设事业的璀璨篇章。上海图书馆是沪上最大的综合性图书馆,书香四溢中有一个历久弥新的品牌——上图讲座,她立足公益,服务公众,春秋40载见证了她为上海公共文化事业倾注的心血。
“上图讲座”已成沪上公共文化服务一大品牌。在这里,百姓能与那些“遥不可及”的大咖共聚一堂;在这里,粉丝可以“零距离”看到偶像的音容笑貌,甚至有机会签名、合影;在这里,大家用心聆听智者的讲述与分享,体味岁月静好,也感受着博大精深。
也许正是这份看似简单的收获,能为我们开启一扇眺望远方的窗,点亮一盏指明前路的灯。与上图讲座的不期而遇,就是与文化的相约相守,这就是我与上图讲座的缘分。
缘起
那是年的盛夏,我第一次走进上图讲座的“殿堂”。
机缘巧合,我从互联网上得知因《品三国》蜚声文坛的易中天将来上图开讲时,原先从《百家讲坛》积累起的“跨屏”崇拜能升级为现场直击,那股兴奋劲不由言说。我依稀记得现场排队领票时连起的那条“长龙”,以及拿到票后人们脸上的那份喜悦,易老师的感召力和听众的热情由此便知。
讲座当天,我提早到达会场,但最佳位置竟已被一“抢”而空,我只好辗转到二楼一侧的角落,心想既然无法离易老师近些,至少也要离音响近点吧,可以听得清楚。SMG著名主持人李蕾很好地调动着现场气氛,通过交流与互动,与易中天老师畅谈“成长中的关键词”,两人一唱一和,娓娓道来,睿智而不失幽默的语言赢得听众的啧啧叫好和阵阵掌声。
至此以后,我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ms/19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