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美食 >> 苏福荣对境外达斡尔历史文化研究交流情况的
尊敬各位长辈、兄弟姐妹们、青年朋友们,大家好!
北京达斡尔学会,在纪念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时,召开达斡尔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研讨会。把达斡尔民族事业和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联系一起、融为一体。说明学会有较高的政治站位,有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民族意识;达斡尔族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和见证者。达斡尔族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特别达斡尔以学会、联谊会、研究会等群团组织为载体,为传承保护弘扬达斡尔文化,促进各地族人的交流,开展各项学术文化研究交流搭建了平台,发挥了较强的优势,成为党和政府联系达斡尔族的的桥梁和纽带。
北京达斡尔联谊会,是在全国率先成立的群团组织,后又相继成立北京达斡尔支教会,北京达斡尔学会。多年来,作为在首都北京成立的达斡尔族的民间群团组织,充分发挥在中国中心的地理、政治位置,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在老一辈热爱民族事业铺垫的基础上,一代又一代传递接力棒,使达斡尔优秀的历史文化的火种在北京传递,为传承民族文化,促进与各地交流相继举办第36届鲁日格勒节;又相继出版发行了《在北京的达斡尔人》、《中国达斡尔族人物录》、《中国达斡尔通史》等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资料、刊物等书刊;同时支教会每年都向全国呼吁和支持贫困大学生,使学生受到经济帮助和民族精神的支持;还多次举办全国的民族文化传承的活动,举办纪念会,研讨会等学术活动;他成为各地达斡尔学会学习交流的中转接待服务中心。
这次《达斡尔改革开放四十年研讨会》的举办,正值纪念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辉煌成就之时,时间节点,恰逢适时;只有国家强盛,民族才有希望,民族文化才能繁荣。祝愿研讨会圆满成功。
36届鲁日格勒节
我发言的题目是:对境外达斡尔历史文化研究交流情况的介绍
一、对境外达斡尔研究的初衷
关于在俄罗斯境内有达斡尔,这是小时候就时常提到的话题,同时,在我们苏都日哈拉家谱上就明写着上辈居住黑龙江以北、苏都日河,托格日勒津城堡。在年,呼伦贝尔盟当时提出了北开南联的对外开放战略,当时提倡到俄罗斯搞贸易,我随团到俄罗斯。在那儿认识了一位叫柳芭的女士。她告诉我,她就是达斡尔人,她说她妈妈就是出生离赤塔55公里的叫玛嘎维娃的小镇,就是当地的达斡尔人。
当时,她跟我们唠了很多,我们走时特意来送我们。年,我和旗领导玉林、朝伦巴图等同志到俄罗斯进行经贸洽谈,在一个景区,遇见了一位80多岁的俄罗斯老人,她问我是什么民族我说是达斡尔,她当时非常激动,她说是在12月革命党时期,因反对沙皇被流放到这儿的,那时是非常年代,这里天气寒冷,没有吃穿的,是达斡尔人帮她们渡过了难关。这里达斡尔人很多,他们开煤矿,是达斡尔人帮她们、照顾她们,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可能都生存不了。她说,达斡尔人善良、直爽、开朗,愿意帮助人。说着都要哭了,她儿子看到这情景,把伏尔加小车的指南针卸下来给我们做礼物,她说,这个煤矿离博尔加以北60公里,还有离博尔加90公里叫“敖乐博亚尼”钨矿,也是当时达斡尔人开采的。
年6月,我和家族人去俄罗斯阿金斯克参加为反法西斯英雄额尔登毕力格立碑竣工仪式,我特意去赤塔郊外别墅看望了柳芭老人,她见到我非常激动,她当时72岁了,并患有疾病,我们足足谈了一个下午有关达斡尔的情况。她当时找了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地图,她说——
从达古利亚开始往北,赤塔、乌兰乌德、贝加尔湖、伊尔库茨克、雅库茨克等地,往东北的尼尔金斯克、阿穆尔、布拉嘎维申什克、腾达、洽拉、乌达干、巴达干、西乌其干、库乌日干都有达斡尔人。
她还说在红石市有个纪念碑有达斡尔头像,写的就是达斡尔人。
另外,我本家姑姑玛尼小时候到俄罗斯探亲,她父亲额尔登毕力格领她到达斡尔家串门,是穿长袍有烟袋的达斡尔家里。
在鄂温克旗的布里亚特人和很多朋友都说,在伊尔库茨克的布里亚特就是达斡尔,有些在俄罗斯的布里亚特朋友说在80年代在贝加尔湖附近,见过烟囱在外面像莫旗住房一样的村落。
达斡尔传统民居
还有在俄罗斯很多动物、植物、地名冠以达斡尔语称谓,比如“达斡尔阿切克参”,地名有,达古利亚、达古日尼若、尼克达依、达古日高勒、巴特干、西乌特干、库乌日干、洽拉、阿穆尔、乌图盖等等。
特别是联合国就蒙古国东方省、肯特省在内的俄罗斯远东地区、西伯利亚划为世界级达斡尔自然保护区,以达斡尔冠名,有位资深的俄罗斯学者跟我说过,如果没有达斡尔人在历史上或现在在这里生活,他们是绝对不会以民族称谓冠名的。
还有莫德尔图老人多次跟我说过,要求我必须弄清在俄罗斯的达斡尔人。
根据上述情况,还不止这些,我总觉得作为一名达斡尔人,必须走进俄罗斯境内,实地考察在俄罗斯境内的达斡尔人的历史沿革,融入其他民族,现分布情况,以及文化、民俗、宗教、服饰等方面的情况。我想这是一个民族使命,是一个责任,也是一个担当。所以就开始策划,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开始进入俄罗斯的考察、调研工作。
二、在俄罗斯境内的调研,交流活动的情况
第一次出境考察是在年11月份进行的,组织了一个考察小组,共三人,我和巴特尔、孟莉,巴特尔是居住在俄罗斯的达斡尔人,情况比较熟悉。我们在海拉尔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于年11月8日出境,先到俄罗斯靠近满洲里的后贝加尔斯克,由巴特尔的朋友叫张国丰开车接我们,然后我们一路向北,先后到达古利亚、哈日诺白、博尔加市、哈敦础鲁、毛盖图、阿金斯克布里利特区、赤塔市(博物馆)、后贝加尔国立大学、与蒙古语言佛教学院的拉力萨?甘娜杰叶夫娜教授进行座谈交流;在乌兰乌德和俄罗斯社科院西伯利亚分院举行了达斡尔学术研讨会;在伊尔库茨克同国立大学历史系教授进行了座谈交流;到伊尔库茨克洲乌西热尔达区观看当地民俗表演和参观博物馆;到安嘎、嘎秋卡、阿其嘎卡、吾龙、玛拉维纳等地考察走访,和当地民族、研究学者、专家进行广泛接触、座谈、交流,参观了当地博物馆,收集了相关历史资料,取得了初步成果。
一是在达古利亚走访调研,知道了这个镇就是达斡尔居住的地方,所以叫达古利亚。我们在这个镇走访了近十人,包括自称是达古日布里利特人巴特,他说他奶奶就是达斡尔人,他还说去年在达古利亚一个老人去世,他也是达斡尔人,过去这里有很多达斡尔人;采访俄罗斯人时,他们说有达古日斯克,以前这里有。还有叫果立亚的自称就是达斡尔,还参观了学校。
二是采访了后贝加尔国立大学蒙古语言佛教学院拉力萨?甘娜杰叶夫娜教授时,她说,在黑洛可、石由可到尼布楚肯定有相对聚居的达斡尔人;在赤塔会见学者时说,当时赤塔商会会长是钢?特木尔的后代,叫博杰夫。他说他们家有家谱,并在70年代初有多达斡尔人迁至乌特盖地区,是在赤塔州和雅库茨克边界地区。
三是在俄罗斯社科院西伯利亚分院召开专题达斡尔研讨会。这个研讨会是在年11月15日在乌兰乌德举行的。社科院分院副院长谢尔盖?乌拉来诺维奇?达宁诺夫;社科院分院秘书长贡格斯玛;语言学博士巴达玛?拉日依萨;专题研究达斡尔、布里亚特、通古斯历史的副博士白乙拉;民族博物馆馆长副博士巴义热;布里亚特国立大学教授伊万?巴图叶夫等各类、各学科学者、专家参加。座谈会由专题研究达斡尔的博士巴吉热主持。我方参加的有孟莉、巴特尔,布里亚特共和国华联华侨主席宝日呼,还有居住当地的同胞,热格吉德玛、阿尤拉、诺马及翻译阿尤娜等。研讨会围绕达斡尔历史、文化、语言、民俗、宗教、服饰、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进行发言,研讨会气氛热烈,各位学者、专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阐述了达斡尔历史文化等诸多问题。
苏福荣会长、郭丽茹女士、伊尔库茨克州华联华侨协会副主席巴特尔等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伊尔库茨克总领事管张英梅副总领事会面
在发言中,社科院巴乙拉博士讲,俄罗斯学者很重视对达斡尔的研究,外国人包括芬兰人、德国人也在研究。巴乙拉说,俄罗斯在早些时期,有专门标记达古尔和索伦的地图,年前,不写达古尔,只写通古斯,把达古尔包括在通古斯之列;在年后,有亚洲俄罗斯地图,就出现在蒙古、达古尔、通古斯,当时达古尔在乌日拉嘎草原居住;通古斯州的人也是从满洲里来的。他还讲,在苏联文献和权威书刊里明确说明钢特木热就是达斡尔人,家乡是乌日力嘎,在尼布楚附近地区。
他说,通古斯有三分之一信仰佛教,三分之一是萨满教,三分之一已入东正教;他还拿出研究的地图给说明,达古尔、索伦标记为红色,达古尔从事畜牧业人口之多,同时也是狩猎民族;现在伊尔库茨克、铁林巴小镇、伊热讷区;在夏乌日金斯克有很多达古尔,在两个小镇叫门图布拉克、库熟木内两个镇。
社会学、历史学博士尼玛达瓦叶夫讲,在后贝加尔地区,俄罗斯人来时,就有说达古尔人,在之前也有。达古尔来的时间有待研究;在年德国学者出版的书里记载,在阿富汗战争中有达古尔部落,应该是13世纪蒙古部落的一部。他还讲,在伊尔库茨克的库达河、白音岱,萨满求雨的方式与达古尔很相似。离乌素达约60公里,哈日嘎那,查干哈铁都。并说俄罗斯考古学研究的墓地,达古尔跟匈奴有关系。
语言学博士巴达玛?拉日依萨讲,布里亚特和达斡尔在语言有较多相同的语句,他说达斡尔语言是蒙古最古代的蒙语;同时,达斡尔与阿列日布里亚特语更为相似,她列举了如那吉日、敖吉呗、米那、嘎其热、花日娃日扎呗、考图格、差础格、哈勒格、奥勒高恩等等几十个词句,说明与阿列日布里亚特有关系。他说在牛津斯克、阿拉斯克?讷库特,都有这样的语言。
还有位历史学家说,俄罗斯出版的历史书里有这样的阐述,达斡尔约在年左右居住在贝加尔湖一带,是斯楞格得达古尔和哈布切肯达古尔两大部落,哥萨克进来时,在叶如乃发生了较大规模战役,持续数十年,斯楞格得达古尔人不敌哥萨克的进攻,迁至阿穆尔河一带,后迁入嫩江流域的;其他达古尔迁至雅库茨克一带。
四是在伊尔库茨克州进行了田野调查。首先,我们与伊尔库茨克州国立大学历史系教授座谈两个半天,第一个半天,他非常认真热情,谈了很多达古尔迁徙等情况,特别提到了后贝加尔边疆区包括达古利亚、阿穆尔州都有达斡尔人居住地区,并答应与我们共同前往阿穆尔州,有他的同事是搞考古历史研究的专家;等第二天见面时,他又说他不在,去休假了。我跟他说的比较严厉,他不得不说,说不能再深入进行这项工作,这是政治上的原因等话。所以到伊尔库博物馆参观。
接着我们到乌西热尔达区,参观博物馆,观看该区的民族文艺表演,萨满的表演,在这里无论是博物馆的展品,还有表演,穿戴的服饰跟乌兰乌德有着明显的区别,跟这里达斡尔有很多相似之处。
我们于11月20日驱车前往离伊尔库茨克公里的安嘎、嘎秋卡、阿其嘎卡、吾龙等地进行了田野调查。在阿其嘎卡林场直接到了叫谢日盖、维嘎夫妇家里,他们见到我们非常热情,煮手把肉和布里亚特包子,拿出沃特格酒招待我们,交谈中他们了解到我们是达斡尔,是了解达古尔布里亚特情况的,非常高兴,执意让我们去见她妈妈,(女方)离他们居住的还有三十多公里。这样我们同意第二天见。第二天他们早早的在家门口等我们。我们上车特意去拜见了阿日布嘎伊娃、哈日提尼娃、瓦西里叶娜老人(89岁)和她几个姑娘,她们热情的摆席接待我们。
孟莉特意给她们剪哈尼卡,老人们非常激动,说她小时候也有这样的剪纸,我唱了达斡尔的扎那勒,她大姑娘说,小时候听过这样的曲调,我们感觉到从性格、容貌都和我们达斡尔人一样,只是语言上的差别。
返途中,我们路过一个叫玛拉维讷的小镇,是年建的,我们问这里有没有博物馆,他们说学校里就有。我们就到学校,学校的有四、五位女老师接待了我们,领我们参观学校及博物馆,其实就是一个历史的陈列馆,这几名老师除了一名俄罗斯人以外,其他都是说布里亚特人。在之前,有位布里亚特老人告诉过我,在布里亚特有两个姓,一个绰奴特,一个则任,是达斡尔人。我就问了一位女老师,姓什么,她说绰奴特,我就知道她跟达斡尔有关系。
在这个陈列馆,除了学校发展史以外,其他展品、图片、文字都是这个小镇历史;我看到了达斡尔的摇篮,抓住吊摇篮的皮绳问这位女老师,这叫什么,她说奥勒高恩,跟达斡尔说的一样的;看到一个很旧的图片,是照得跟咱们过去一模一样的达斡尔老太太坐着拿着很长杆的烟袋,我就问她们这里还种烟吗?她说过去种,先是育苗、栽种、采收、亮晒、蒸热、压型等生产工序跟过去达斡尔种烟程序一模一样的,使我们万分惊喜,我想晚上请她们坐坐或者去拜访这个小镇的老人,进一步深入了解。但是巴特尔在伊尔库茨克有事赶回,所以很遗憾的返回,但是还是觉得有很大收获,特别是89岁老人和几位女老师,她们的热情、朴实、一见就感觉见到族人。
嘴含烟袋锅子的外满洲那乃人
通过这次田野调查,收获满满的。对伊尔库、阿列热布里特有了进一步了解,无论从语言、服饰、信仰、乌春、生产方式都与达斡尔较为相似;居住的区域包括尼热尼夏,乌金斯克小镇,在列讷河一带,有个部落叫萨都勒他们说这个部落就是达斡尔;还有在卡热斯诺雅里斯克的叫达古日河一带,以及嘎秋卡、玛拉维纳等地区。
五是到俄罗斯阿穆尔州调研。年7月,我和鄂温克旗伊兰工作室孟莉,呼伦贝尔学院俄语学院党总支书记李萍等到俄罗斯阿穆尔洲调研。阿穆尔洲是达斡尔故乡,是我多年想去的愿望,我们终于成行。先到黑河,受到黑河达斡尔学会领导的精心安排,第二天就坐船,横渡黑龙江到对面城市就是阿穆尔洲所在地,布拉戈维申什克市。我们到博物馆参观。在这里展示着很多达斡尔历史文化方面物品、展品、图片、书刊等,有很多是国内找不到的。
我和博物馆工作人员交谈,他说这里原住民族就是达斡尔,我问现在还有没有,他说,哥萨克人进来时,达斡尔一部分被满洲人迁到现在中国,一部分人去了北方,他说哥萨克是乌克兰的少数民族,跟我们俄罗斯没关系的。我问,现在达斡尔在那些地区,他说往北一直到雅库茨克都有。我们乘坐火车到腾达,这是外兴安岭铁路枢纽城市,在70年代时苏联动员全国青年修建这条贯穿外兴安岭,连接亚欧与东北亚的铁路干线,是非常宏伟的工程。我们在腾达参观了修建铁路博物馆。并联系了腾达区的女区长,叫达玛热?亚历山大罗芙娜,乌克兰人,驱车前往去了“五一”村,是个鄂温克村。村里给我们介绍了村里发展情况,民俗等情况。我们乘火车,继续北上,到洽拉,听说这里有达斡尔人,我们在这里接触了一些鄂温克人,文化专员伊娜接待了我们,介绍了情况。这次阿穆尔洲考察、调研,收集到相关资料,了解了当地少数民族,受益匪浅。
外兴安岭的鄂温克(埃文基)人
三、在俄罗斯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活动
一是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应俄罗斯社科院西伯利亚分院邀请,我和呼伦贝尔学院蒙古语分院玉山教授于年6月14日参加了在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乌兰乌德召开的“国际语言文化研讨会”。来自俄罗斯、蒙古、韩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内蒙古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重点探讨当代民间文艺、文学研究成果现状及前景科学信息,东北亚地区少数民族族源等热点问题。俄罗斯社科院西伯利亚分院院长巴扎洛夫主持会议。大会安排了大会发言,又进行分组发言讨论,我和玉山分别就达斡尔历史文化等相关问题做了发言和阐述,引起与会学者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ms/20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