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美食 >> 学四史,践初心75东欧剧变,社会
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好!欢迎聆听“红色印象”主题系列讲座,我是主讲人小实。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社会主义发展史第十九讲,共同学习“20世纪末世界社会主义的巨大变革--东欧剧变”。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先是东欧国家,后是苏联,相继发生了社会制度的剧变。在这些国家,共产党被迫下台,反共势力夺取了政权,社会主义制度被彻底摧毁,转而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苏联、东欧的剧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遭到重大挫折,使本来处于低潮的社会主义跌入谷底,同时也根本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极大地影响了国际形势的发展。
东欧地区原本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受苏联的控制。“莫斯科下雨,布拉格打伞”,就是苏联与东欧国家关系的真实写照。因此,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进行的改革,特别是他鼓吹的“公开性”、“民主化”和“新思维”,很快就推广到东欧国家。结果,导致年的东欧剧变,许多东欧国家先于苏联抛弃社会主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东欧八国的剧变,先后掀起三波恶浪。
第一波恶浪
波兰和匈牙利
波兰波兰本来由统一工人党掌握政权。年,“团结工会”在罢工浪潮中建立,它反对波党的领导,反对政府,企图夺取政权。年12月,波兰当局宜布取缔团结工会,在全国实行“军事管制”。年1月,波党中央全会次定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工会多元化”。7月,在议会选举总统时,波党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以一票的微弱多数当选为总统,但这个总统实际上已被架空。9月,团结工会领导的联合政府成立,波党由执政党变成参政党。年1月,波党举行十一大,宣布停止活动,召开新党成立大会,大多数代表赞成建立波兰社会民主党,以“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奋斗目标,少数代表则决定成立社会民主联盟。
匈牙利几十年来,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一直执掌政权。匈牙利与波兰不同,强大的反对派主要在党内。年5月,卡达尔被解除总书记职务,波日高伊等人进入波党政治局,他们认为年事件是“人民起义”,应该平反、并主张尽快实行西方式的多党制、三权分立和议会民主制。年1月,国会通过“结社法”,规定“个人和法律实体有权建立政党”,从而为实行多党制打开了缺口。10月,匈党召开十四大,决定改名为社会党,提出要建立“民主社会主义”,从而导致匈党的分裂。年3-4月,匈牙利举行国会选举,反对派“民主论坛”取得优势,并取得组阁权。改了名的社会党失去执政地位,沦为在野党。社会主义工人党则未能进入国会。
第二波恶浪
民主德国、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
民主德国民主德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同联邦德国的经济差距很`大。从年8月开始,民主德国出现“移民浪潮”,大批居民逃往联邦德国。10月7日国庆四十周年前后,各地接连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新论坛”等反对派加紧活动,要求进行“民主改革”。11月9日,隔离东西柏林28年之久的“柏林墙”被推倒,两德边界全部开放。12月,德党举行特别代表大会,克伦茨下台,居西当选为德党主席,大会决定将该党改名为“德国统一社会党--民主社会主义党”,不久又改名为“民主社会主义党”。根据当局与反对派在圆桌会议上达成的协议,年3月,举行人民议院的选举。结果,由反对派组成的“德国联盟”取得胜利,民主社会主义党沦为在野党。与此同时,两德达成一系列协议,双方合并的步伐加快。年10月3日,德国实现统一,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结束了独立41年的历史。
保加利亚保加利亚共产党执政已经几十年。年4--5月间,穆斯林聚居区发生示威游行,并出现土耳其族居民向国外的移民潮。同时,反对派开始公开活动。11月10日,保共举行中央全会,解除日夫科夫的党政领导职务,选举姆拉德诺夫为总书记。随后,保共把与日夫科夫立场一致的领导人全部排挤出领导机关,并将日夫科夫开除出党。反对派势力联合组成“民主联盟”,发动大规模游行示威。年1月16日,保共开始同反对派举行圆桌会议。1月30日,保共召开十四大,通过《民主社会主义宣言》,宣布实行多党制和议会民主制。不久,该党改名为“社会党”。4月3日,根据圆桌会议达成的协议,议会通过宪法修改法、政党法和选举法。7月,姆拉德诺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由民主力量协调委员会主席热列夫取而代之。11月,卢卡诺夫政府也被迫辞职,由无党派人士波波夫组成“和平过渡政府”。
捷克斯洛伐克这个联邦制国家,受到东欧其他国家政治浪潮的猛烈冲击。年11月17日,首都布拉格的大学生举行示威,并与警察发生冲突。随后,全国各地掀起政治风暴。11月24日,以雅克什总书记为首的捷共中央领导班子集体辞职,乌尔班内克出任总书记。随后,雅克什等人被开除出党。12月3日,政府宣布改组。12月中旬,联邦议会选举杜布切克为主席,并选举“公民论坛”领导人哈韦尔为总统。同月、捷共召开非常代表大会,通过“实现民主社会主义”的纲领,根本改变了共产党的性质。年1月1日,捷克和斯洛伐克分别成为两个独立的国家。
罗马尼亚罗马尼亚的剧变,带有突发和暴力性质。年12月16日,西部城市蒂米什瓦拉发生抗议活动,后发展为反政府示威,并与警察发生冲突。随后,反政府示威波及全国。年1月,伊利埃斯库宣布罗共为非法,后来又说这个问题由公民投票来决定。5月,举行大选,伊利埃斯库当选为总统,救国阵线在议会两院均取得多数,保持了执政党地位。伊利埃斯库说,他将仿效瑞典模式,把罗马尼亚建设成“社会民主国家”,从高度集中的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第三波恶浪
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
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的执政党是劳动党,从60年代起就与苏共分道扬镳,受苏联的直接影响较少,因此剧变发生得稍晚一些。年7月,约公民通过闯入外国使馆而逃往西方。12月8日,首都地拉那的大学生因宿舍停电面举行抗议活动,进而提出政治要求,并于次日走上街头,与警察发生冲突。12月11日,劳动党中央全会作出决定,实行“政治思想多元化”和“多党制”。不几天,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为主的民主党宣告成立。年3月底到4月初,阿举行人民议院的选举,劳动党获得2/3以上议席,但总书记阿利雅却落选了。年3月,民主党在人民议院的选举中获胜,在个议席中取得9席,取得执政地位。4月,民主党领导人萨利·贝里沙当选为总统。
南斯拉夫南斯拉夫脱离苏联的影响最早,它独树一帜,搞“自治社会主义”。该国的剧变同解体联系在一起,也发生得稍晚一些。该国是个多民族国家,由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黑山、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六个共和国组成,执党原来是南共联盟。年10月,南共联盟中央决定实行多党制。7月17日,塞尔维亚的“共盟”和“社盟”正式合并,组成社会党。这一年,各共和国先后举行议会选举。结果,除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仍是“南共联盟”(也已改名)占优势外,其他四个共和国的议会均被反对派控制。反对派掌权后,各共和国加紧进行独立活动,最后导致南联盟的解体。经过公民投票,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于年6月宣布独立。接着,马其顿于同年11月、波黑于年3月也宣布独立。于是,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于年4月组成了新的南斯拉夫联盟。
东欧八国的剧变各有各的特点,具体情况不尽相同,但东欧各国剧变的性质是相同的。第一,共产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原来执政的共产党,蜕变成了社会党。第二,政权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掌握政权的,不是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政党,就是由共产党蜕变而来的社会党。第三,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原来的社会主义制度被彻底摧毁,各国搬用西方式的多党制、三权分立、自由选举和议会民主制,实行大规模的私有化和西方式的市场经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小伙伴们,本次的主题讲座到这里就要和大家说再见啦!请继续 )
A.捷克斯洛伐克
B.南斯拉夫
C.匈牙利
D.波兰
答案:A
文案:历史文化学院
图文编辑:姚晓雯张斌孙宇思
排版:沙子瑄
审核:贺军妙王思予
编辑:苏琪越
审核:贺军妙王思予王海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