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美食 >> 斯科普里现代与古朴,马其顿广场的夜色与雕
据查阅到的资料,公元7世纪斯拉夫人迁居马其顿地区。10世纪下半叶至11世纪初,塞缪尔始建第一个斯拉夫人国家。此后,该地区长期处在拜占庭和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由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希腊占领了马其顿地区。于是有了属于塞尔维亚的瓦尔达尔马其顿,属于保加利亚的皮林马其顿,属于希腊的爱琴马其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瓦尔达尔马其顿作为塞尔维亚的一部分,并入到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年11月20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独立,定宪法国名“马其顿共和国”。希腊反对使用该名,年4月7日,暂时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加入联合国。年6月12日,与希腊就国名问题达成了协议。年2月12日,正式更名“北马其顿共和国”。
04圣契里尔与麦托蒂大学
离开卡勒城堡,我们赶去契里尔与麦托蒂大学。曾经留学的地方,我们习惯于称斯科普里大学。如今叫圣契里尔与麦托蒂大学(SaintsCyrilandMethodiusUniversityofSkopje,马其顿语Универзитет?Св.КирилиМетоди?“-Скоп?е,也有译为“圣基里尔麦托迪大学”)。
这是马其顿最大的大学,当年也是斯科普里唯一的大学。始建于年,有23个院系和10个研究所,5万名学生。经济、法学和哲学等院系就在这个校区。
圣契里尔与麦托蒂的雕像,一坐一站。三十多年过去了,他们还是那个样子……只是身上和周边的建筑,都多了不少的沧桑。
当时觉得校园很大,也很惊讶怎么就没围墙、大门和保安。独特的建筑造型,与我们当时住的学生公寓是同一种风格。都是年的大地震后,由同一个国家援建的。
背对那座当年多少次进出的建筑,留个影纪个念。
校园里也就是教学、科研和办公用的地方,没有其他的生活设施,记得当时也就一楼进去有一处咖啡座。那时候学生公寓和大学也不是一家,分散在市区。想要入住,得学生自己申请,高年级本科生、学习优秀者获批的可能性大,批到哪里住就难说了。不然就像那些自费的留学生,比如从希腊、伊朗来的,自己到居民区租房子。若是公派留学生,当地官方安排,基本上都在那个和大学同一建筑风格的,名为戈采·德尔切夫(GoceDelchev)的宿舍区,可能是当时条件最好的。
那天我们行色匆匆,走进校园天色已晚。发现这里也围上了临时性的铁栅栏,立刻有保安人员满脸警戒上来询问,得知我们意图就放行了。原来就在前几天前,斯科普里发生了大游行……
05如今这里叫马其顿广场,多了许多雕塑
天色逐渐暗淡下来。我们要去市中心用餐了。
过了桥,对面就是新区。据说瓦尔达尔河上有七座桥,五座桥在斯科普里。
明显的感觉,是一路上多了许多的雕塑。80年代中的斯科普里,没见过这些雕塑,也没这么多雕塑。
瓦尔达尔河一直蜿蜒到爱琴海。流过斯科普里的时候,北岸是赛尔地区,旧城;南岸是辛塔尔区,新区。市中心分布在两岸,南岸地区多一些。这里的建筑高大巍峨,一看就知道重要性。
北马其顿的中央政府大楼。以前作为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的加盟共和国,我去那时的马其顿政府大楼,印象中是有些历史的两三层高的建筑,简朴许多。
市中心的广场就在灯火辉煌的前面。当时常常来这里……那时候不叫亚历山大大帝广场,也不叫马其顿广场,叫铁托广场,中央一尊铁托塑像。
我们用餐的地方离广场不远,还是中餐馆,还有其他国人在这里用餐。记得当时,这里数得过来的几个中国人都是留学生。没中餐,也没做中餐的调料。想自己做一点解解馋也不容易,酱油都是国内买了固体酱油,或中国同学去周边有的国家时帮忙买,再设法捎来。
匆匆吃过,我们就赶去广场了。本来是下午的行程,只有晚上追回来。
到处都有雕塑,雕像多了许多,可也不认识啊……据说,斯科普里多了“雕塑之都”的美誉。
老房子,你还好吗?没有什么变化呢……当年常在一楼小商店旁边走过呢。那道双门进去,记得楼上几层当时是酒店。
广场在瓦尔达尔河南岸河畔。中央矗立着“马上的斗士”,或“骑马的战士”(WarrioronaHorse),周围是喷泉和石狮环绕。一般认为那座雕像就是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年-前年),即亚历山大三世,举世闻名的马其顿国王,曾师从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大帝先后统一希腊全境,横扫中东,占领埃及,荡平波斯帝国,大军开到印度河流域……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被其大军占了三个。
雕像周边武士众星拱月般环绕,外围是音乐喷泉,还有怒狮雕像排列四周。底座武士拿着长矛,那架势就是著名的“马其顿方阵”吧。据说,亚历山大帝就靠这个方阵统一希腊,征服欧亚大陆。
往前。广场北边,瓦尔达尔河畔有一座古老的石桥(StoneBridge/KameniMost),当年没少来过。是拜占庭时期的查士丁尼大帝于年兴建的,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石桥有12个半圆形拱门,长米,连接南北两个城区。这座15世纪的石桥,如今依然承载着行人往来。
瓦尔达尔河畔广场两侧,同样摆满了雕像。从古代的查士丁尼一世,到近代国家独立的倡导者和行动者,沿河而立。对岸,是新建的规模宏大的博物馆和歌剧院。
拍照,留念。
这是查士丁尼一世雕像。作为古罗马时代末期最重要的一位统治者,他统治的时期也被认为是最后一个属于真正罗马人的时代。在他去世后,尽管拜占庭在马其顿王朝再度繁荣过一次,但并没有像他统治的时代那样,成为整个欧洲颇具分量的帝国。
远处,就是在照片的左下方,那是腓力二世。特意为这个熟悉的名字查了资料,此腓力二世(希腊语Φ?λιππο?ΒοΜακεδ?ν,公元前年-前年)是马其顿国王(前年-前年),他是阿敏塔斯三世和欧律狄刻最小的儿子,出生于佩拉。他还是是亚历山大大帝和腓力三世(Arrhidaeus)的父亲。
走在石桥上,瓦尔达尔河的晚风徐徐拂来……桥上还有一座很有历史意义的石碑。
借用一张网络上的照片,白天拍的更清晰。
我们没有在石桥上继续前行。桥北岸一带老城区,有著名的旧巴扎(OldBazaar,老市场),记忆中就在桥头不远。是几条经受了年大地震考验的街道,穆斯林居民为主,很有奥斯曼风情……我们担心变化太大了会迷路,还是回到南岸新区,眺望远处的灯光。
回看马其顿广场。中间是横刀立马的亚历山大大帝。左前,是马其顿革命运动的思想家戈采·德尔切夫(GoceDelchev)的雕像。我们当时住的学生公寓,就是以他命名以示纪念。他生于年,年遇害。右前的雕像是DameGruev,未查到相关资料。
马其顿广场应该是斯科普里最热闹的地方,当地人和游客都会来到这里。步行街、购物广场和餐厅,无数名人雕像和雕塑。每天晚上,亚历山大大帝雕像前面的喷泉,会在音乐中起舞,展现五颜六色的灯光变幻。
该回去了……再看一眼亚历山大大帝,哦,“骑马的战士”吧……北马其顿一直认为,亚历山大大帝是自己的民族英雄,斯科普里国际机场、一条连接希腊的高速公路,都以这位古代帝王命名。这么突出自己才是亚历山大的正统子嗣,招致了希腊方面很大不满。因为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马其顿,可是在前南斯拉夫、希腊和保加利亚各有一份的。所以,希腊也坚决不同意前南斯拉夫马其顿改名马其顿共和国。大概是为了避免希腊再起抗议,这座雕塑落成时,北马其顿官宣这尊极富争议的铜像为“骑马的战士”。
同样名不虚传的“马其顿方阵”。
壮硕的怒狮。
时间匆匆。当年那座铁托的雕像呢,不知今在何处……
06第二天一早,赶往保加利亚
第二天清晨起来,从酒店远望。感觉一切已经变得遥远和陌生。
这是我们入住的酒店外观。外观简朴、一般,里面干净、够用。
出发了……大巴再次经过圣克里门特·奥赫里德斯基教堂。清晨和昨天黄昏所见到的,不是一个色调。
又见到了卡勒城堡。
也是骑马的战士,不知是谁,像是在思考未来。
出了市区,是蓝天,还有广袤的绿色。
工厂,烟囱。
乡村小屋。红瓦白墙,很有巴尔干地区的特色。
田野和……孤独的马。
到了北马其顿与保加利亚的边境。
再往前,就要进入保加利亚了。
再见了,前南斯拉夫马其顿……总结一下,观光的话,从地拉那到奥赫里德,包括游览奥赫里德,应该准备一天的时间。住上一夜再到斯科普里,那个旧巴扎、特蕾莎修女纪念馆,包括满街的雕塑,很多都值得一看。住上一夜,可以午后离开斯科普里。旅行的话,在这两个城市待个五天也不算多……于我而言,还想去看看住过两年的学生公寓。
或许,你对以下也感兴趣
博格利亚,那腾空而起的火烈鸟
《走过肯尼亚》系列回忆
纳瓦沙,难忘的不只是一泓湖水波光
《走过肯尼亚》系列回忆
内罗毕,我们没有《走出非洲》但要离开肯尼亚了
《走过肯尼亚》系列回忆
到达开罗,我们参观了埃及博物馆,还遇到了大堵车
埃及印象
走撒哈拉,到洪加达,在那里看沙漠落日
埃及印象
观日出红海,游弋碧水蓝天,看夜色中的孟农神像
埃及印象
海湾,灯塔,城堡……大西洋海岸的诗和远方(上)
行走加东海洋四省
海湾,灯塔,城堡……大西洋海岸的诗和远方(中)
行走加东海洋四省
海湾,灯塔,城堡……大西洋海岸的诗和远方(下)
行走加东海洋四省
说走就走,难忘的蓝色之旅
十天环游土耳其
第一天,穿过达达尼尔海峡直奔特洛伊,一路“土耳其蓝”到达爱琴海边
十天环游土耳其
第二天,从白加孟到以弗所,还有爱琴海的晨曦和晚霞·上
十天环游土耳其
第二天,从白加孟到以弗所,还有爱琴海的晨曦和晚霞·中
十天环游土耳其
第二天,从白加孟到以弗所,还有爱琴海的晨曦和晚霞·下
十天环游土耳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