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签证 >> 一座墓碑博物馆一部俄罗斯史helli
第四十一节:莫斯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 、交战最惨烈、伤亡最多的全球性战争,波及60多个国家,有万人死于战争,最终世界正义力量战胜了德意日法西斯邪恶势力,赢得了世界和平。身在当年欧洲主战场的俄罗斯留学,心里总有一种实地考察感受那一场场腥风血雨、波澜壮阔战争遗址的想法,更何况军事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对俄罗斯民族和军史战史、战争艺术的基本认知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影视剧里。历史探源,原野调研,今昔对比,此乃开阔眼界、启迪思想的有效途径。
俄罗斯首都,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欧洲 城市,也是拥有多年的世界 古城。年德军长驱直入兵临城下,攻占距莫斯科城仅有27公里远的“红波利亚纳”之地。苏军从9月底顽强阻击到12月初开始转入猛烈反攻,希特勒代号为“台风”的攻占莫斯科计划破灭,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和通过“闪击战”占领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化为泡影。
莫斯科红场
在莫斯科,能够激起人们追忆往日战争岁月的地方有红场、胜利广场和伟大卫国战争纪念馆、武装力量博物馆、朱可夫纪念馆、新圣女公墓,以及每年5月9日胜利日举行的阅兵式、游行集会和各大公园、广场的老战士聚会、音乐会、演唱会等活动。
红场上的列宁墓
红场,与克里姆林宫仅有一墙之隔,南北长近米,东西宽米,总面积9万平方米,地面全是由深青灰色条形砖石铺成,油光锃亮,整个广场显得古典而神圣。置身红场的 感受是比想象中的广场要小得多,与世界 的北京天安门广场面积无法比拟,仅是天安门广场(44万平方米)的近五分之一。
红场北边是建于19世纪俄式建筑的国家历史博物馆,南边矗立着由9座“圆葱头”式圆顶塔楼组成的圣瓦西里大教堂,东侧为建于年的欧洲古典宫殿式“古姆”百货大楼(ГУМ为“国家百货商场”俄文缩写)和一座瑰丽别致的东正教小教堂,西侧为 的列宁墓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克里姆林宫,克里姆林宫内的塔楼和白蓝红的俄罗斯国旗清晰可见。
“红场”并非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政治产物,俄文的意思是“美丽宜人的广场”,其中“红的”一词(красный)不仅表示红色,还有美丽、美好、鲜艳等含义。而克里姆林宫的4座塔楼顶端的红色五星却是苏联革命和国家政权的标志,年安装,每个红星重达1吨,且有独立的供电发光、散热装置。
红场原名是“托尔格”,在历史上曾是一个大集市,年苏维埃政府迁都莫斯科后不断扩建翻修,在此举行庆典集会、 葬礼、阅兵式等隆重仪式,同时建有列宁、伏龙芝、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等苏联军政领导人墓碑和在克里姆林宫红墙上安放 将帅、知名人士骨灰盒,成为红色革命、辉煌胜利和俄罗斯心脏的象征。
从年11月7日红场开始举行十月革命胜利1周年庆祝活动后,每年这个日子都举行隆重的阅兵庆典、群众集会。要说最有特殊意义的阅兵庆典,就是年11月7日红场阅兵式。当时,希特勒几十万大军加速向莫斯科推进,10月底再次集中51个师兵力强攻莫斯科,扬言在冬季来临之前占领莫斯科和在红场举行胜利阅兵。苏联军民誓死抵抗,郊外战斗异常激烈残酷,呈现白热化胶着状态,常常是打得整个营、整个团防御阵地变成一片焦土,莫斯科岌岌可危,全线告急!苏联 领导人斯大林和 统帅部果断做出决定,依旧按照惯例在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式、在马雅可夫斯基地铁站举行国庆大会。
11月7日那天,灰色的云层笼罩在莫斯科上空,天下着雪,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国防委员会、部长会议要员登上列宁墓。布琼尼元帅策马检阅部队,斯大林发表讲话。伴随着环绕红场的《神圣的战争》《斯拉夫女人的告别》等乐曲,全副武装的受阅部队威武地走过观礼台,官兵们精神抖擞地穿过红场,直接奔赴前线投入战斗,充分显示了苏联军民奋勇抗击德国法西斯的顽强决心,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全苏联甚至全世界战胜法西斯的民心士气。莫斯科保卫战歼敌50余万人,将战线推出公里之外,宣告德国法西斯“闪击战”的彻底破产。
年战争结束,红场再次举行盛大的胜利阅兵庆典,朱可夫元帅骑马检阅部队,一排排苏军战士在通过列宁墓时将歼灭缴获的德军建制师团旗帜抛掷在地上,显示了伟大卫国战争取得的辉煌战绩。
苏联解体后,每年11月7日的红场阅兵和庆祝活动被取消,这一历史性日子变成了普通假日,各种政治力量大街游行,市民休闲观光,年叶利钦总统签署命令定为“和谐和解日”。但5月9日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日”这一天,红场照样年年举行隆重的阅兵仪式,总统讲话,国防部长检阅部队,展示先进武器装备,晚上还举行露天音乐会,施放礼花,整个广场灯火通明。
年5月9日傍晚,我来到红场旁边的亚历山大公园无名烈士墓,发现凭吊献花的市民、学生排着长长的队伍,广场上围观、休闲的群众也很多,待我靠近时发现无名烈士墓“长明火”(一年四季燃烧着天然气)周围的大理石台面上已堆满了鲜花、花篮、松枝,正面一米多高,两侧半米多高,附近的12座“英雄城市”纪念方石碑上也是被鲜花和松枝所覆盖。无名烈士墓的大理石台面上镶着“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墓志铭,慰藉英烈,激励后人。
克里姆林宫的炮王
红场入口附近的朱可夫元帅纪念碑
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无名烈士墓每天8时至20时都有2名哨兵左右站岗,纹丝不动,俄罗斯人称之为“红场一号岗哨”(原设在列宁墓前),每逢整点哨兵交班换岗时的庄重优雅步伐都会吸引到此缅怀先烈和游览观光的人们驻足观赏、拍照。那种崇尚英雄、不忘历史、爱国精神和守护正义的生动场面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最感人、最让人难以忘记的是人们向无名烈士墓、英雄城市纪念石碑献花之举更多的是自发自觉行为,心甘情愿,没有政府和单位组织。他们当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年轻的学生也有刚会走路的孩子,还有不同肤色的外国人,俄罗斯年轻人在烈士墓、战争纪念碑前广场举行结婚仪式更是司空见惯。缅怀先辈用血与泪写就的过去,铭记以往不屈不挠的抗争,祈求和平美满生活的持续。
紧邻无名烈士墓、在红场北侧入口处,国家历史博物馆的边上矗立着“常胜元帅”朱可夫一身戎装骑着高头战马的青铜雕像纪念碑。它是在年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落成的,造型选自于年6月红场大阅兵时朱可夫元帅检阅部队的形象。
这位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军事奇才,年在远东与日本人交战中大显身手,在“二战”中凭借卓越的指挥领导才能多次成功扭转危局,成为“二战”期间苏联 领导人斯大林和 统帅部的“消防队长”,在军界政界和普通民众中享有极高的威望。朱可夫在《回忆与思考》一书中梳理总结了他的戎马生涯,特别是有关“二战”苏德战场的战略决策、作战指挥经验教训等思考认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他在书中写下这样的话:“当有人问我过去那场战争中记忆最深刻的是什么时,我总是回答:莫斯科会战。”
俄罗斯年年都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永远是那样庄严肃穆,永远是那样激情荡漾,永远是那样气势磅礴。我从年“胜利日”开始连续3年录制俄国家电视台的红场阅兵实况直播,每年的解说词当中都有“与往年一样(каквсегда),走在受阅正式方队最前面的是伏龙芝军事学院……”词语。
与学院参加红场阅兵归来的俄军学员合影
在学院主楼前操练的学院参阅方队
与中国每逢天安门广场阅兵部队集中阅兵村进行半年多强化训练不同的是,俄罗斯红场阅兵参与部队和院校并不中断正常的军事训练、教学活动。伏龙芝军事学院受阅方队仅是在阅兵前一两个月每天抽出1个小时在学院大楼前的公路上进行训练,封道几百米,走上几个来回。
红场阅兵的每个方队最前面都是高举两三面这一单位历史番号称谓或荣誉旗帜的旗手和一名将军领队,方队通过检阅台时除最右边一列的基准兵除外,其他学员或官兵都向右看,头向上扬,以30度角仰视姿势通过,彰显自豪感,体现威严气概,接受总统、国防部长等军政要员和退役将帅、老战士们、外国友人的检阅。红场阅兵的四周建筑物上没有更多装饰和口号,通常就是在“古姆”百货大楼、国家历史博物馆大楼外墙挂上“”或“”或“”阿拉伯数字、“致以节日祝贺”“5月9日”俄文字样和胜利勋章图案的大型标牌。
“胜利日”这天,除了红场阅兵,莫斯科各大公园、广场和大街都是一派节日气氛。许多参加过抗击法西斯战争的男女老战士们胸前佩戴着各种勋章和奖章,穿着当年水兵、游击队员、士兵尉官和将校服装,在儿孙们的陪伴下,汇集到高尔基文化公园、胜利广场、大剧院前广场、白俄罗斯火车站前广场等地,纪念这一神圣的日子。
莫斯科“胜利日”的特维尔大街游行
莫斯科文化公园门口的“二战”水兵
高尔基文化公园离伏龙芝军事学院很近,也就七八分钟步行距离。年5月9日,我和几位同学一走进公园就立刻感受到不同寻常的热烈气氛,融入充满友情、激情和昂扬正气的爱国主义氛围之中。彩旗飘扬,彩球升空,喷泉四射,“祝贺胜利节日”“—”“苏联胜利”等横幅悬挂在公园门口和园内高处,雄壮的军乐声、悠扬的歌声和时尚的现代音乐在耳边不断回响。
公园里,到处都可以看到老战友们热烈拥抱、亲吻、合影和相互问候、祝福的动人情景,有的还翩翩起舞,唱起那些战争年代的歌曲。老战士们的聚会都是自发组织的,通常以战争年代的方面军、集团军为单位,“白俄罗斯方面军”“第47集团军”等横幅或旗帜随处可见,大家围聚在几张简易木桌或公园长椅旁边尽情欢乐。随着时间推移,参加聚会的“二战”老战士越来越少,聚会逐步演变为老部队、老军校的老战友、老校友聚会。
公园里停放着救护车,老战士们免费午餐,苏沃洛夫少年军校、军校培训班学员和大中小学校学生、学龄前孩子向前辈敬献鲜花和致以节日祝愿,聆听他们教诲,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动情,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我们中国军官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向老战士们献花、祝福、感恩的行列之中,我买来20多束康乃馨分别献给那些耄耋之年的英雄们。
年文化公园与“二战”老兵
年文化公园与“二战”老兵
原苏联红军第47集团军的老战士切尔尼绍告诉我们,他13岁就参军加入了重型火炮团,14岁时在战争中负伤,伤愈后再次重返前线,参加过解放波兰华沙的战役,并一直打到柏林。他为自己能参加打败德国法西斯做出贡献而感到十分光荣和自豪。在我们接触的老战士中还有几位“伏龙芝人”,一位少将师长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一位上校年毕业,一位身着便衣的老战士年毕业。他们得知我们来自中国并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时,既惊讶又高兴,祝我们学业成功、中俄友谊长存。我们与一位拄着拐杖、一身戎装的中将老人交谈时了解到,他是原苏联中亚军区的副司令员,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当过连长,还在中国东北参加过打击日本关东军的战斗,在大连驻军待过两年。
他开始认为身穿西装革履的我们是日本人,当得知我们是中国军官时一下兴奋起来,当即拉起我们的手坐下,让我们喝白酒、吃面包、夹香肠,动情地回忆起他在中国的日子。他说,他不会忘记中国人民对苏联人民的友好感情,他希望俄中两国能够永远友好相处,祝愿中国发展越来越好。我告诉他,我就在大连旅顺口区出生长大,旁边一位女老战士风趣地说:“那你们就是同乡了!”我说,中国人民至今没有忘记苏联人民和军队对中国革命、国家独立、发展建设提供的大力支持,在我的家乡大连市旅顺口区有一处中国 的苏军烈士陵园,那里安葬着年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打击日本关东军期间牺牲的苏联红军烈士和20世纪50年代支援中国 牺牲的一些苏联空军飞行员等,这些英勇捐躯的国际主义英雄们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敬仰和缅怀,陵园已经列为政府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合影时,老将军坚持不拿拐杖,而且让他的孩子把它放得远一点,始终保持身板挺直的军人姿态,仿佛又回到当年驰骋疆场、英勇杀敌的年轻岁月。
莫斯科胜利广场的纪念碑
胜利广场是莫斯科老战士们聚会的又一重要场所,俄罗斯一些军队、地方专业乐团和外国年轻乐队在几处临时搭建的舞台上为老战士和市民表演节目。伟大卫国战争纪念馆免费向游人开放,门前排着长长的队伍。这一广场和纪念馆等主要设施建成于年5月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等一些国家元首应邀出席竣工仪式,我们年毕业典礼就是在纪念馆中央大厅举行的。
在纪念馆前面,有一条名为“战争年代”的五大台阶之路,每级台阶路旁都建有一组大型喷泉,五级水池意味着5年战争。水池中总共个泉眼,象征着浴血奋战的个星期。滚滚水柱竞相翻腾,向上升腾有两三人之高,透过水幕看后面的白色纪念馆、青褐色胜利纪念碑和白色金顶教堂,仿佛隔着一片水的树林窥探林中奇景。
广场上最吸引人的代表性雕塑是一座从棕色大理石基座上拔地而起的高大纪念碑,一把形似三棱形利剑高耸入云,高.8米,意味着持续了8天战争的日日夜夜。利剑棱面上用浮雕反映和俄文标示着布列斯特、明斯克、莫斯科、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基辅等“英雄城市”的战斗场面,上端装饰有胜利女神像及其两侧吹着胜利号角的一男一女天使。利剑前面是“骑士斩蛇”雕像,一位勇士骑着战马一手高举 花环、一手握着长矛将代表邪恶法西斯势力的长蛇斩成几块,彰显出苏联军民英勇无畏、不可战胜、苦难辉煌的英雄气概。走进纪念馆内,6幅大型半圆形实景画映入眼帘,庄重肃穆,配以现代的声光电效果,向人们展示了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库尔斯克大会战、攻克柏林等 战役的悲壮、震撼场面。
荣誉厅一面面白色墙上用熠熠闪光的金字镌刻着荣获英雄称号、壮烈牺牲的1万余名重要官兵姓名,中心位置有一座左手高举、右手平举蜡烛托盘的战士雕像,以及叶利钦总统赠送纪念馆的“胜利之剑”。
文物厅摆放着战争年代遗留下来的实物,如枪炮机械、军装衣物、战旗标语、报纸杂志、照片书信及缴获的各种战利品等,向人们生动地讲述了那场 、惊心动魄战争的一个个故事。
在纪念馆背后的低洼地公园里,露天陈列着余件战争期间苏联、德国及其盟国使用过的重型武器装备,有坦克、火炮、工程车辆、飞机、潜艇、水面舰艇、水雷等实物,以及许多堑壕、桥梁、碉堡、指挥所等工事,象征着俄罗斯人对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也寄托着俄罗斯人对长久和平的期盼,是一部反映俄罗斯人不畏艰难、不畏强敌、不畏牺牲的战斗精神,苦难与辉煌、黑暗与光明的伟大史诗。
新圣女公墓在莫斯科非常有名,是欧洲三大 公墓之一,也有人称之为“新处女公墓”或“新圣母公墓”,很多“二战”英雄、将帅和苏联、俄罗斯领导人及作家、院士、艺术家等叱咤风云、功勋卓著的杰出人物安葬于此。
新圣女公墓距离伏龙芝军事学院有三站公交车的路程,位于莫斯科河畔,与一座古老的女修道院相邻。原本是一些失宠的后妃、公主、贵族夫人们的墓地,后来逐步扩展为教会上层人物、贵族逝者的安息之处,并在修道院北墙之外新辟出一片世俗墓地,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新圣女公墓”名人墓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公墓专辟一个区域用于安葬功勋卓著的元帅大将、战斗英雄、功勋飞行员和武器设计师等军事人物,加上作家艺术家区、院士学者区、国务活动家区等共有2万多个墓地,成为仅次于红场列宁墓后的国家 领导人和极重要党政军人物墓地之外的俄罗斯名人墓地。米高扬、赫鲁晓夫、葛罗米柯等苏联领导人和斯大林的妻子娜佳、戈尔巴乔夫的妻子赖沙及俄罗斯首位总统叶利钦都葬在这里。
此外,中国革命战争时期 政治人物王明及其妻子、女儿的墓地也在这里,王明一尊半身雕像,身穿中山服,目视前方。他在年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一度身居中共中央核心领导人4年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在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初期执行错误路线,致使革命事业和红军、抗日力量遭受重大损失,年10月赴苏联养病,年12月回国直到年1月再次赴苏联治病,此后长期留居苏联,还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根据苏联反华的政治需要化名大肆攻击中国、毛泽东背叛马列主义,年病死于莫斯科,终年70岁。
“二战”女英雄卓娅墓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墓碑
《青年近卫军》作者墓碑
赫鲁晓夫墓碑
名人公墓占地7.5公顷,郁郁葱葱,每一个墓地碑石都是独具匠心,立意、造型、用料和表现手法都是无与伦比,凝结了逝者的荣耀和杰作,有的甚至还是主人生前自己创意。
一个个飞机、大炮、坦克、铁锚等石刻图形或实物,小提琴、发电站大坝、话筒、芭蕾舞动作品等雕塑和金属造型,体现了逝者的身份和特点。在中国曾经家喻户晓的苏联反法西斯战争女英雄卓娅(—)全身雕像是她被德军绞刑后的情景,双手被捆在背后,挺着裸露的胸膛,双腿弯曲,头高高地向后昂起,她的弟弟舒拉参军作战牺牲后也葬在这里,距卓娅雕像2米远的对面。
曾影响过几代中国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墓碑,是一块矗立在黑色大理石基座上刻画着他临终之前在病床上一手放在书稿上、上身抬起的侧面浮雕,下方摆放着伴随了他大半生的青铜军帽和佩剑。
广为人知的《死魂灵》《钦差大臣》作者果戈里墓地是一块横卧的黑色长条形大理石,《套中人》《变色龙》作者契诃夫墓碑上方的小屋反映了小说主人翁的特征,《青年近卫军》作者法捷耶夫墓地是一座半身石雕像和五位小说主人翁雕塑,喀秋莎火箭炮 设计师卡里奥菲里将军是一身戎装、胸前挂满奖章的全身站姿雕像和上方由金属制成的一排火箭炮及一发出膛炮弹,《列宁格勒交响曲》(亦称《第七交响曲乐》)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碑石上镌刻着一串串乐谱,世界 的米格战斗机设计师米高扬的墓碑是一幅石刻头像和一架插入云霄的米格战斗机图案,图-95、图-22等系列飞机设计师图波列夫之墓是一个飞机翅膀造型,沃尔科夫将军之墓由将军半身胸像和妻子、女儿浮雕组成,反映“二战”题材的《解放》《莫斯科保卫战》等 电影中朱可夫元帅扮演者乌里扬诺夫是步行中的全身西装革履雕像和身后深棕色剧场帘幕,杰出的炮兵机械设计师格拉宾之墓竖立着一块毫米厚钢板和证明炮弹穿透力的3个弹孔,曾担任俄罗斯国家安全会议秘书并与叶利钦或普京竞选过总统的“伏龙芝人”列别德将军是一座坐姿的全身戎装雕像,苏共中央 书记赫鲁晓夫的石雕头像夹在黑白两色的几何状花岗石之中……
这是一座墓碑博物馆、一部俄罗斯史、一处目睹神圣和感受艺术的殿堂,人们来到这里多半与逝者无亲无故,为的是重温心中的敬仰和寻觅不解之谜。
叶利钦墓地
年莫斯科保卫战英雄墓地(朱宇星提供)
(未完待续)
20余万字留学日记;80余万字课堂笔记;近幅珍贵图片。
解密俄罗斯战斗民族的军事传统、战略思维和民族性格。
探讨 军队建设之道!
中国军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qz/20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