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老电影中的ldquo似曾相识rdq

发布时间:2021/8/22 13:48:46   点击数:
作者:庚红作者简介:庚红,男,60岁,北京市人,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喜欢电影特别是老电影的影迷朋友们,往往都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两部以至更多的影片之间,它们的情节、内容、人物刻画等等许多方面经常会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必须要说明的是:这里并不存在相互抄袭、参考、借鉴的问题,因为相隔实在是太远,甚至是不同的国度、民族。

1

比如像观众朋友们都非常熟悉的国产影片《火红的年代》,心细的人就发现她与朝鲜的同类题材影片《轧钢工人》就特别的相似。比如都是为满足国家和国防的需求,要练出更多、更优质的钢材,主人公都是意志坚定、呕心沥血、百折不挠,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成功。年《火红的年代》插曲,斗志昂扬,令人振奋,积极上进的年代如《轧钢工人》(以下简称轧钢)中的烈士后代姜太振和《火红的年代》(以下简称年代)中的炼钢炉长赵四海。重逢(朝鲜电影《轧钢工人》插曲)片中都有一个不相信工人阶级力量,思想保守、迷信外国的“领导”或技术权威,如轧钢中的总工程师和年代中的白厂长。都有一个坚决支持主人公搞试验、炼出争气钢的老工人及团队,如轧钢中老一代的作业班长,赵四海的前辈老田师傅等。片中都有一个为人阴险、两面三刀,即暗蔵极深的“阶级敌人”,而且这个人又都是表面积极,听话,因而得到领导的信任并掌握一定权利的人,如轧钢中的设备部长,年代中的某业务部门的主任。尤其是两部片子都是试验过程中屡遭挫折,并遭遇重大损失,受到领导及相关部门的严厉批评甚至处罚等等。我们再来看看人物的刻画:像《轧钢工人》里的一号人物姜太振与火红的年代里的主角赵四海,简直就像是一对亲兄弟。尤其是两部片子中的坏人,相像的地方就更多了,前面已介绍,他俩一个是厂业务部门的主任,一个是厂里的设备部长,而且还都是领导的“红人”。但都是口是心非,嘴上说的好听,背地里捣鬼使坏等,尤其那个主任(应加培),居然将有害元素投进炼钢炉,导致炉底穿钢,造成重大损失。而当试验失败,连这两人说话的口气差不多都是一样的,一个说“厂长啊,炉底烧穿啦!”一个说“总工啊,他们擅自搞试验,把电动机烧坏啦”!碰巧的是:《轧钢工人》里的这位设备部长又与国产影片《创业》里的冯副指挥有着极其相似之处。大家都记得:《创业》里有一段华程政委严厉批评周挺杉(因底下的人丢了砂样)的场景,而《轧钢工人》里也有总工程师等批评姜太振擅自进行试验,造成国家财产的严重损失的相关会议。对于领导正确的,虽然严厉但又是中肯且充满爱护的善意批评,被批评的主人公无论姜还是赵,都是心悦诚服的接受。然而,针对有的人妄想混水模鱼,趁机整垮、搞臭自己,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目地的卑鄙行为时,则是毫不留情,坚决给予有力的回击。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两部片子中的设备部长和那位冯副指挥,俩人在大会上插话时的那种神态、口气、语调又是何其相似!都是带有幸灾乐祸、姿意挑衅、想借机把人整垮的那种“小人得志”的表情,结果呢?不但没整倒对方,反而使人们更加看清了其丑恶的本质和面目,最终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电影《洪湖赤卫队》(以下简称洪湖)与现代京剧《杜鹃山》更是有着太多太多的相似之处。第一,所处的时代差不多,都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二,片中主人公都是一位“女领导”,洪湖是韩英,杜鹃山是柯湘。三、都有一个鲁莽、简单的大队长,洪湖是刘闯,杜鹃山是雷刚,而且都是由于他们的失误而造成了队伍的重大损失,最后在血的教训面前才得以猛醒。第四,都有一位骨干队员,实际上比队长头脑还清楚,一个是黑牯,一个是李石坚。第五,都有一个自身行为不端,最后叛变投敌的叛徒如王金标和温其九等。结局都是消灭了敌人,除掉了叛徒,斗争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3

阿尔巴尼亚的电影《海岸风雷》,应该是中国电影观众最熟悉也是最喜欢的阿国影片之一了。片中的许多情节人们都早已是烂熟于心,倒背如流了,尤其是那句顺口溜:“老大赛力姆,捡钱喝啤酒,意大利的皮鞋踩着他的手……”,许多人至今还是津津乐道。然而后来看到复映的我国五十年代的老影片《扑不灭的火焰》,就会发现这两部不同国度的影片,在情节上却又是那么的相近。如都是二战时期抗击法西斯,一个是欧洲的意大利,一个是亚洲的日本。都有一个大家庭,除老人外,都是“清一色”的“大小子”,尤其是两部片中的“兄长”,都没个大哥的样子,没给弟弟们带一个好头。不学好,贪图享受,好逸恶劳,成天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鬼混,甚至最后沦为投靠敌人的可耻叛徒、民族败类。而家里的二兄弟则是刚直不阿,勤劳善良,与敌寇誓不两立,作战勇敢、顽强的好汉,因而成为家中的顶梁柱。如海片中的迪尼和扑片中的蒋三,他们都成为弟弟们甚至家中老人学习、效仿的好榜样。在二哥的带领下,全家人团结一致,坚决同法西斯强盗斗争到底而绝不屈服,并申明大义,坚决与变节的“大哥”划清界限,绝不受其影响更不与其“同流合污”。电影《扑不灭火焰》兄弟为抗日斗争大义灭亲《海岸风雷》:女地下党被捕,游击队员枪杀狗特务最后,家中的“老大”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海岸风雷》中的塞力姆被游击队炸死在河里,《扑不灭火焰》中的蒋二则被三弟击毙!

4

七十年代有一部反映草原上的一支部队与当地反动牧主阶层进行斗争、反对民族分裂的影片《祖国啊!母亲》(以下简称母亲),观众们会发现该片的情节、发展与六十年代的《独立大队》(独立)和《回民之队》(回民)之间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比如都是共产党派下的干部去争取独守山头的绿林好汉一同对付共同的敌人,日本鬼子及国民党反动派等。《回民支队》都是一开始对我方人员不了解、排斥,绿林军中的“头目”大都是头脑简单,只知道瞎闯硬干的“楞头青”,而这种人又特别讲所谓的“江湖义气”,经过我方的多次教育、说服工作甚至是生命的代价终于醒悟过来,像片中的独立大队的队长马龙,回民之队的队长马本斋及草原骑兵团副团长的洪戈尔。电影《独立大队》片段几部片中都有一个从中捣乱,挑拔离间,千方百计将我干部排挤出去的异己分子,而且都是最后得知阴谋失败,便“狗急跳墙”,擅自带走少数不明真相的人逃离部队去投靠敌人,最后被幡然觉悟的“大哥”亲手击毙等,如“回民”中的白守仁,“独立”中的刁飞虎,“母亲”中的力格登等。八路军副队叛变,竟带着战士们逃离八路军,大队长一枪毙他命!

5

《平原游击队》是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影片,片中的主人公——游击队长李向阳,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而在七十年代,一部南斯拉夫的经典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更是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一时间游击队长瓦尔特这个名字响彻了大江南北,人们更惊喜的发现,李向阳、瓦尔特这两位不同肤色和民族的“神奇人物”又是何其相似。佳片赏析——《平原游击队》如他们都是智勇双全,身怀绝技,令对手闻风丧胆的,又恨又怕,想抓又抓不到的“幽灵”一般的人物。两位都是身负重任,一个是粉碎敌人的增援计划,一个是破坏敌人的运油计划(为撤退的装甲部队提供燃料),即所谓的“劳费尔行动”。其中我方也都出现过失误而遭遇过重大挫折和损失,但最终都是在人民群众的帮助和支持下,战胜了凶恶而又狡猾的敌人。〖老片回顾〗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两位传奇英雄李向阳和瓦尔特,笔者认为他们几乎可以达到“互叫互换”的程度。比方说瓦尔特,有人就称为南斯拉夫的“李向阳”,而李向阳又可以称为中国的“瓦尔特”。尽管他们的对敌斗争的方式有所不同,但都是足智多谋、神奇无比,用中国老话讲都是那种能够“飞檐走璧”的“神人”,无论你是多么凶残、狡猾的敌人,也许会“得意于一时”,但最终都要败在他们的身上,他们就是这样的了不起的“大英雄”!

6

似曾相识的影片还有许多,不可能一一列举,而且前面所举的某些影片,话题多少都有些“沉重”,笔者最后就举一个较为轻松、愉快的例子吧。我国六十年代曾有一部优秀的喜剧影片《满意不满意》,片中的主人公,得月楼饭馆的服务员小杨师傅,是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形象。而八十年代的另一部喜剧影片《笑比哭好》,那个调皮可爱的青工程亮也非常受观众的欢迎,两部片子的许多情节也都非常的相似。比如两片中的主人公,都有思想上有点小问题,干事毛手毛脚,对工作不太负责任,还总捅“篓子”的小青年,而且都是早晨上班时闹钟出毛病,结果上班迟到,并挨领导一通批评,总之都是属于“可气又可笑”的总也长不大的“大男孩”。当然,他们本质上都是有志向、有理想的好青年,在领导、老师傅和同志们的帮助下逐渐成熟起来,最后成为工作积极认真,待人热情,思想上追求进步并在本职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的好工人、模范服务员,受到了人们的普遍称赞和好评!前面已说过,情节、内容相近的影片还远不止这些,就请我们这些喜爱老电影的朋友们自己去“发现和总结”吧!

更多精彩

印象深刻!56部-苏联经典老电影来了至年民国经典高清电影优盘版63部7部文革绝版老电影合集!稀缺资源~抗美援朝纪录片大全,部部催泪,令人泪奔8部新中国纪录片,震撼感人!11部伟人纪录片,极为珍贵!快收藏!7部毛主席题材电影,稀有资源!36部样板戏及50~70年代歌舞艺片稀有资源!58部50年代老电影合集~必收藏!部60年代最全电影合集部70年代老电影大全(含海报)!部80年代老电影专辑(一),收藏!部80年代老电影专辑(二),快收藏!部八十年代电影专辑(三)终于来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qz/2183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