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在欧洲点燃的一盏社会主义明灯

发布时间:2017/11/23 21:14:49   点击数:

点击上面蓝字免费订阅

说起阿尔巴尼亚,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个曾经的“欧洲的一盏社会主义明灯”,和中国曾有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友谊。对于许多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们来说,提起阿尔巴尼亚,往往都怀有一种特殊的情结。许多人都是看着阿尔巴尼亚电影,听着阿尔巴尼亚歌曲长大的,它曾让多少人魂牵梦绕。陌生的是,仿佛好久没有它的消息,不知这位老朋友现在是否无恙。

正是怀着这份好奇与期待,我来到了素有“山鹰之国”之称的阿尔巴尼亚一探究竟。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阿尔巴尼亚,显然没能“独善其身”,首都地拉那的街头车水马龙,非奔驰,即宝马。这显然不是我此行的目的。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首先就要从它的博物馆开始。于是我开始向路人追问着,这里哪个博物馆最大。导游告诉我,最大的博物馆其实在南部,就是著名的“石头城”——吉诺卡斯特。

名副其实的“石头城”

阿尔巴尼亚国土面积的76%都属于山地丘陵,全国平均海拔米,最高峰克拉比海拔米。阿尔巴尼亚的山多为阿尔卑斯山的余脉,成金字塔形,山势陡峭,森林茂密,风光绚丽,遍布水质晶莹的造山湖。一路往南,车子在狭窄的山路上时而盘旋而上,时而顺势而下,已经数不清爬了多少座山。突然窗外的雪山下出现了一座特别的城市,我知道,我到了。

吉诺卡斯特坐落于令人叹为观止的

德里诺山谷中,两边的布雷托和卢恩捷里山脉奇峰突兀,覆盖着皑皑白雪,让人有穿越到西藏的错觉。吉诺卡斯特城面积不大,却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当地居民就地取材,用附近山上的石块依山建起了房屋和街道,用岩石片取代瓦片铺设屋顶,形成了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石头之城”故而得名。咱们中国也有几个“石头城”,如新疆的塔什库尔干、江苏南京等,得名均与那里曾有的石头城堡有关。相比之下,一座城市全为石头构造,这个“石头城”的名号显得更名副其实些。

置身于城下,沿着鹅卵石路拾阶而上,映入眼帘的依然是灰色的街道、棕色的木窗,没有粉砖瓷瓦,没有霓虹装扮,但这份自然古朴却难能可贵,可以让人暂时忘却都市的喧嚣和市井的浮躁,细细体味它身后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城中每座建筑都颇具奥斯曼帝国特色,风格迥异,绝不雷同。由于建筑材料均为石头,不同于中国传统的砖木结构,虽历经千百年的风雨洗礼,依然保留完整,整体格局蔚为壮观。

白色的宣礼塔高高地耸立在一片民居之中,肃穆的邦克声提醒着人们,该到清真寺做礼拜了,感谢真主赐予的恩惠和幸福。有趣的是,在这里,不时还能听见教堂的钟声回荡山谷。不同的宗教和文化在这里和谐交汇着。阿尔巴尼亚作为穆斯林国家,在上世纪恩维尔?霍查统治时期,曾一度宣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消灭了宗教的国家”,随着后来宗教禁令的解除,人们对各种宗教均持宽容态度。

阿尔巴尼亚的韶山冲

说起这座城市的由来,不得不提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与其他巴尔干国家多为迁徙而来的民族不同,阿尔巴尼亚人是巴尔干半岛的原住民,考古发现,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这里即有人类居住的痕迹,他们的祖先伊里利亚人公元前3世纪左右即在如今的阿尔巴尼亚生活。在伊利里亚时期,有个名字叫阿尔吉罗的部落就定居于此,据说吉诺卡斯特城就是阿尔吉罗部落的公主所创建,并曾作为重要的军事要塞。年该城被土耳其军队攻陷,在随后的几百年间成为奥斯曼帝国重要的权力和行政管理中心。年该城被命名为“城市博物馆”,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阿尔巴尼亚全国仅有的两个“入遗”项目之一。

吉诺卡斯特也是出名人的地方,最著名的还得算是前面提到的恩维尔?霍查,虽然他目前在阿尔巴尼亚颇有争议。在上世纪70年代,这里的人们都会唱这么一首歌:“世界上两只雄狮,一只在欧洲,一只在亚洲。恩维尔—毛泽东,哥俩同根生”。霍查死后不久,阿尔巴尼亚经历剧变,霍查的坟墓也被人们从民族烈士陵园中移出。从“共和国的缔造者”到死后无尺锥之地,恩维尔?霍查生前身后的经历不禁让人唏嘘。

伊斯梅尔?卡达莱,阿尔巴尼亚著名作家,和霍查一样,也出生在吉诺卡斯特。他以小说和诗歌写作见长,从作为“霍粉儿”和霍查“惺惺相惜”,为其歌功颂德,到写书批判专制而一度遭禁,从申请政治避难,到后来移居法国,在争议声中他声名鹊起。他曾因创作爱国长诗获共和国一等奖,也是首届曼布克国际文学奖的获奖者,年近八旬的他正在冲击诺贝尔文学奖。《石头城记事》《破碎的四月》《梦幻宫殿》等著名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为世人所知。

如今霍查出生的老宅已经被政府辟为一家民俗博物馆。房屋的外墙上不知被谁用涂鸦写着“共产党☆恩维尔”等字样。三层的小楼只有狭窄的木质楼梯连接。屋内清一色的白色窗帘均由手工制成,也是具有奥斯曼特色。屋内陈列着阿尔巴尼亚传统服饰、厨具及其他日常用品。连接客厅天花板方向的一个小楼梯引起了我的好奇心,询问后得知,这是阿尔巴尼亚婚俗的一个特点。阿尔巴尼亚属于穆斯林国家,讲究“男女授受不亲”,许多女孩儿在婚前是见不到男方的。所以当有提亲人带着男孩儿来到女方家,女孩儿可以从楼梯轻轻爬上去,在天花板附近的镂空装饰中仔细端详,看男方是否自己的意中人。在那个保守的年代,这个办法不失其人性化的一面。

屋里最有特色的要数青铜做的一方厨具了,圆圆的,像极了老北京涮羊肉用的铜火锅,只是个头更大,锅内还有几个铜制的小碗和勺子,试想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若围着火炉喝着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那该多幸福啊。这里有着我所见过的最长的沙发,一进房间门就能看到,除了靠门的一侧没有,其他三面的沙发紧密相连,坐上20多个人仍足足有余,由此可见阿尔巴尼亚人是多么好客。

与《宁死不屈》有关的那些记忆

如果来到这里,不到著名的吉诺卡斯特城堡看看,那等于没有来过这里。阿尔巴尼亚著名电影《宁死不屈》就是在这里拍摄的。“自由属于人民”“消灭法西斯”这样的台词可以勾起一些人的回忆。据了解,剧中两个女主角之一现在仍然在世,脸上最有特色的痦子也通过美容祛除了。后来还去过中国,并在公交车上被北京市民认出。

从城堡前面望去,灰色的石板屋顶参差交错,是该城最显著的特色。这座森然逼压的巨大城堡自公元6世纪开始兴建,在索古国王、德国纳粹和阿尔巴尼亚共产党时期都被当做监狱,一直到年才被辟为博物馆。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参观参观里面的刑讯室,这里还有电影《宁死不屈》中女主角原型的遗物,牢房的墙壁上刻着一行行坚持信仰、渴望自由的文字。城堡内还有一间阴郁沉闷的房子展出各式各样的武器,从古代的大刀长矛到现代的洋枪大炮。城墙上还陈列着年被阿尔巴尼亚空军迫降的一架美国军事侦察机,这可算得上一道奇观,如今机上的零件已经被游客们拆除干净,玻璃也破碎不全,只余下铝合金的骨架。博物馆默许好奇的游客肆无忌惮地爬上“灰机”(如果它真的还可以称之为灰机的话),不知是否有意让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当年的壮举。

城堡上最显著的就是那座钟楼,外形有点像英国的大本钟,方方正正,下面的基座是由石头砌成的一个大房子,钟的下方还有圆拱形的小窗。钟楼在远处雪山的映衬下越发显得巍峨高大,顽强的青苔和斑驳的墙影透露着钟楼和城堡的年龄密码,你无需多问,让呼啸的风去回答。然而大钟的指针一直停止在十二点一刻,不知是钟在罢工还是别有寓意?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一定曾经响过,相信它的响声足能穿透整个城市,响彻整个山谷。钟楼旁边的空地上有座露天剧场,舞台中央的广告还没来得及撤除,只见“年美丽女孩儿”几个字样。我不禁心想,该是如何漂亮的姑娘才能在这里脱颖而出、一举成名天下知呢?她会有和石头城一样的美吗?

你会喜欢

?如果城市中只留一种交通工具,你会选什么?

?领你到爱情圣地,体验爱情终极状态!

?你真的了解“学区房”吗?

?如何拥有一场“干货无数”的旅程?

?过去三十年,中国为什么没有“工匠精神”?

凤凰品城市

ID:fhpcszz

长按后识别图中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的医院
北京最出名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dl/1406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