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伊斯兰教穆罕默德成长之路

发布时间:2021/2/19 9:50:05   点击数:

穆罕默德是一个穷人,但他的出身可不是普通平民。在麦加,他曾祖父的爷爷就是多神教圣地克尔白的管理人、古莱什部落的领袖、麦加城对外作战时的掌旗人。当然,真正给家族长脸的还是默罕默德,由于诞生了这样的伟人,古莱什部落的哈希姆家族已经被奉为阿拉伯人中最高贵的家族。不过,虽然穆罕默德出身在城中的贵族,他的童年并不幸福。穆罕默德还在娘胎里的时候,他父亲就在外地经商中病逝,两父子未曾谋面即人鬼殊途。还有更闹心的事,年,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国王艾卜莱亥(Abrahah)率军进攻麦加,以一支以大象队伍为先锋;当时的麦加人根本没见过大象,吓坏了;不知为什么,天空中突然飞来无数鸟雀,遮天蔽地,每只鸟衔着一块石头,俯冲而下将石块暴雨般地抛射在大象头上,阿比西尼亚军狼狈逃走。(《古兰经》章)年4月,穆罕默德终于可以安全来到人世。然而这并不代表什么,因为穆罕默德4岁的时候,他母亲也病逝了,还没明白人世他就成了孤儿。穆罕默德的爷爷接过了抚养的班,结果四年后,他爷爷又去世了。中国人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这穆罕默德有点“灾星”的潜力,要是他生在古老的东方,恐怕早被当成扫帚星逐出族门了。

万幸,穆罕默德是阿拉伯人,所以他的伯父(哈希姆家族的族长)义无反顾地把他接到家中抚养。

在伯父家,穆罕默德谨小慎微,从不惹是生非(也惹不起)。成年后,穆罕默德成为伯父生意事业上的好帮手,在麦加城稍有名声,外号是“艾敏”(意为“可信赖的人”)。25岁时,穆罕默德被一名女富商赫辛彻雇请,带货去叙利亚经商,结果为赫辛彻带回大额利润。赫辛彻开心极了,决定要好好地报答穆罕默德。什么才是最好的报答方式呢?当然是以身相许,赫辛彻请人向穆罕默德伯父传话。传话者首先介绍赫辛彻时年40来岁,是个寡妇,有一个儿子。穆罕默德伯父听得很蒙圈,这是想干嘛?然后传话者表态,这个寡妇愿意嫁给穆罕默德。穆罕默德伯父还没反应过来,在一旁的穆罕默德就一声“好”字应了出来。当天穆罕默德就拉伯父到赫辛彻的伯父家求婚,当天两人就成家了。四年的幸福生活后,穆罕默德的人生出现了一个大飞跃,他梦见了真主!年2月,真主在梦中告诉穆罕默德,要离开人群独自祈祷,心地纯洁地心向安拉。于是,穆罕默德经常去希拉山隐居祈祷。一天,穆罕默德站在希拉山顶,面前突然出现一个“人”对他说:“默罕默德,我是吉卜利勒,告谕你,你是安拉派遣给人类的使者!”(《古兰经》96章)如此与天仙莫名其妙地的相会,可把穆罕默德吓死了,他浑身发抖地回到家,让赫辛彻用被子裹起自己,很久才平静下来。过来41天,穆罕默德在街上走着,忽然听到空中有声响,抬头一看,又是那位山顶上见过的天仙!穆罕默德转身就跑,奔回家大叫妻子把他盖起来。这时,真主的启示从上空传来:“你应当颂扬你的主宰,你应当为你的主而坚忍。”(《古兰经》74章)两次启示终于让穆罕默德认识到自己在人间有着重要的使命——让人们信奉真主安拉,开始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赫辛彻成为他的第一个入教者,成为穆斯林(阿拉伯语“顺从者”的意思)。由于当时阿拉伯人普遍信仰多神教,所以穆罕默德的传教活动只能秘密进行。不够,在穆斯林人数超过30人的时候,穆罕默德接到真主的昭示:“你应当公开宣布你所奉的命令,而且避开以物配主者。”(《古兰经》15章)穆罕默德明白公开宣传伊斯兰教的时候到了,先是把一个穆斯林的宅院作为穆斯林的集会场所,后来公开在清真寺做礼拜。这些行为,当然引起麦加多神教徒的嫉恨,不断迫害这些穆斯林。年,穆罕默德妻子和伯父相继去世,穆罕默德悲痛不已的同时,也失去了庇护他传教的有力靠山。年9月,穆罕默德被迫率教众离开麦加,迁往麦地那。迁徙之后,穆罕默德对伊斯兰教的内容做了一些调整:1、礼拜时不再面向耶路撒冷,而是面向麦加的克尔白圣殿;2、斋戒由每月的三天改为一年中的一个月;3、天课(济贫税)要求把富人财产每20金币、银币征百分之二点五分配给贫困者。

为了报复把自己逼出麦加的古莱什部落多神教徒,穆罕默德不断派人拦截古莱什的商队。年,穆罕默德率多人出征拦截,古莱什人得到情报,出动人前往保护商队,两军在白德尔相遇。穆罕默德鼓励处于弱势的圣战者:“指真主起誓,今天谁能沉着地令人满意地毫不退缩地与多神教徒作战,安拉将以天园酬赐他。谁杀死一个多神教徒,那个人的衣服和武器就归谁。”(《艾布达吾德圣训集·吉哈德部》)鼓励效果很明显,古莱什军队溃败,这场战事的胜利使伊斯兰教名声大噪,其他地方的阿拉伯人开始惧怕穆斯林。年,古莱什部落为了打通被穆罕默德截断的通往叙利亚的商道,组织了0人的部队进攻麦地那。穆罕默德率多人迎击,两军在吴侯德开战。

0人对人,这回没法靠鼓励作战了,穆斯林军大败,穆罕默德深受重伤,艰难撤回麦地那。回城后,穆罕默德总结教训,宣布真主又送来了昭示:“信道的人们啊!饮酒、赌博、拜像、求签,只是一种秽行,只是恶魔的行为,故当远离,以便你们成功。恶魔惟愿你们因饮酒和赌博而互相仇恨,并且阻止你们记念真主,和谨守拜功。你们将戒除(饮酒和赌博)吗﹖”(《古兰经》5章)休养生息三年后,穆罕默德认为回击麦加城的时候到了,亲率人,宣布要进麦加进行“小朝”。古莱什人不傻,派人出城谈判,双方签订休战十年的协约。然并卵,年,古莱什人进攻麦地那的盟友,穆罕默德认为这是严重的违约行径,向麦地那周围阿拉伯人发出集结令,率一万人出征麦加。在付出两人阵亡的代价后,穆罕默德进入麦加城。之后的两年光景中,穆罕默德乘胜征服阿拉伯半岛各部落。年,穆罕默德在麦加的阿拉法特山发表著名的《辞朝演说》,阐述了伊斯兰教宗旨和教义:

1、除安拉外,别无他主,安拉是独一无偶的。

2、你们相互残杀伤命,相互侵占财产,均在严禁之例。

3、你们的妻子不得与人通奸,若犯有奸情,安拉则允许你们把他们拘在家中,严加管束,不与之同床,亦可轻微鞭挞。如她们悔罪,不再犯奸,驯服于你们,你们当充分供给她们各自喜好的食物和衣物。

4、对待妇女,你们当畏惧安拉,你们要奉行善待女人的劝谕。

5、穆民都是弟兄,若非本人同意而霸占自己弟兄的财产对于任何人都是非法的。

6、在我之后,你们且勿叛教,勿成为互相残杀的异教徒。

7、在认主拜主方面,阿拉伯人不优越于非阿拉伯人,非阿拉伯人也不优越于阿拉伯人;白人不优越于黑人,黑人也不优越于白人。

8、子女归属丈夫,而不归属淫乱者(指男性通奸者),淫乱者(指男性通奸者)应受乱石击死的惩罚。枉说他人是自己的父亲和主人者将受到安拉、天仙和众人的诅咒,他的施舍和作证不被纳受。(穆罕默德《辞朝演说》,《穆斯林通讯》第4版)

年,穆罕默德病逝,享年61岁。

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属于一神教,当然不被麦加当地占主流的多神信仰所接纳,以致最后连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不得不于公元年出走麦地那(伊斯兰教的第二个“圣地”)。

四大哈里发时期“哈里发”的意思是代理人,继承者。“四大哈里发”指的是穆罕默德的四位继承者,即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和阿里。在一本穆斯林写的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伊斯兰教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政治斗争的历史。”

在麦地那,穆罕默德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穆斯林公社,他的传教终于有了组织上,制度上和军事上的依托。到公元年穆罕默德去世时,伊斯兰教已经成为阿拉伯半岛上的统治宗教,并开始向外部进行扩张活动。

对应于同时期的中华帝国,先知穆罕默德生于北周武帝宇文邕(电视剧《兰陵王》中陈晓东饰演的角色)在位时期,去世于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贞观六年。他比唐高祖李渊小四岁,比隋炀帝杨广小一岁。

PS:

耶稣、佛祖和穆罕默德拥有什么不同?

佛教讲的是靠行为得救,你的善行要超过你的恶性。

基督教讲的是靠信心,靠诚心悔改得救,你行的善不能成为你作恶的附身符。

伊斯兰教讲的是,你有信心还不够,还得有行为才行。

犹太教、基督教(包含罗马天主教、新教以及所有信仰基督的教派)、伊斯兰教都是亚伯拉罕一神教分支。所以真主、上帝、天主、耶和华,是同一位神。他们同宗同源教义里面互相有敌对也有认可,可以视做分支,他们的最高境界是,上天堂。

佛教讲究实证,本身没有一个控制宇宙万物造物主可以保佑你。佛菩萨也不会因为你做了善事奖励你,做了恶事惩罚你。他们没有改变宇宙规律的能力。佛陀只是说了一个理论,告诉你怎么做,而学佛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成佛。简单的说,佛陀是个博导,告诉了你很多途径,你可以通过这些途径有一天自己变成博导。

综上所述,佛教和亚伯拉罕三教有本质上的区别。

全人类的先知——穆罕默德

文章来源:《中国穆斯林》杂志

在伊斯兰教降临之前,阿拉伯半岛上居住着许多相对敌对的部落,各部落之间的战争宿怨世代绵延。当时,血亲复仇达到顶点,无数生灵惨遭涂炭。部落当中偶像崇拜盛行,在先知伊布拉欣(愿主福安之)为真主建造的天房里,放置了数百尊阿拉伯人顶礼膜拜的神像或半神半人的偶像。他们为迷信所惑,残忍地杀害女婴。阿拉伯社会已经堕落到最低谷——封建剥削达到极点,穷人遭受无尽的压迫和剥削,正义与弱者无缘,“强权即公理”为当时社会的最高准则。

在如此暗无天日(史称蒙昧时期)的阿拉伯半岛,人类最后一位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诞生了,他的诞生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光明。在世界历史上,没有一个人能在如此不利的环境中,如此彻底地清除深深植根于人们头脑中的各种罪恶,他不仅创立了一套全新的、健康有序的制度,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古往今来的历史进程。先知穆罕默德以实用主义精神将一个野蛮的民族铸造成了文明的民族,并由此开创了人类史上最绚丽多姿的宗教革命,他是人类的恩人,是所有先知中最后的也是最高贵的一位,他所宣传的教义是普遍适用的——适用于任何时代,任何地域。

公元年,穆罕默德出生于阿拉伯半岛麦加城的古莱氏部落哈希姆家族,成长于一个血统高贵的阿拉伯家族。这个家族曾被委任看守天房——由先知易卜拉欣和他的儿子伊斯玛仪建造。穆罕默德的父亲——阿布杜拉,是穆圣祖父的幼子,曾是天房的监护人。在先知穆罕默德出生之前不幸离世;他的母亲——阿米娜,六年之后也相继归真。

年幼的穆罕默德由其祖父阿布杜拉·穆塔里布抚养,两年之后祖父也撒手人寰,随后他的叔父艾布·塔里布接着将穆罕默德抚养成人,艾布·塔里布是著名的勇士阿里之父。

伊斯兰教——由先知穆罕默德传播,通过真主的启示,该启示包含在神圣的经典——《古兰经》中,涵盖了生活中的所有制度,伟大的先知将其中的教义付诸实践,给他的同胞带来了持久而有益的影响。他在惊涛骇浪般的处境中如同一座盘石,岿然不动,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他的克制、宽宏、体谅、耐心及组织能力在人类编年史上是无与伦比的。

穆罕默德宣布了真主的主权与尊严,将人从低级的偶像崇拜的束缚中和对人的崇拜的藩篱中解放出来。他提高了人的尊严,实践了他所宣告的高尚理念,即平等、博爱和公正。

他倡导人类的团结与平等,他废除了肤色和种族的歧视,他是所有肤色人种的先知,因此,他是伊斯兰统一体的象征和天下穆斯林一家亲的表率。

他是教育的伟大倡导者,他号召:“学问即使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他在愚昧无知、文盲充斥的阿拉伯人中谆谆教诲知识的贵重,为后来阿拉伯帝国创造辉煌杰出的知识成就指明了方向,澄清了迷雾,最终奠定了阿拉伯民族在中世纪科学和艺术领域的先锋地位。

作为一位和平的缔造者,他以身作则,为后人树立了效法的榜样。在征服麦加的过程中,他所口授的和平条款已成为人类协议史上的里程碑。从来没有一个征服者对被征服者给予如此宽容的待遇——宽恕那些曾经羞辱、迫害和诽谤过他的敌人,甚至连他的最大敌人——艾布·苏富扬——古莱氏部落骁勇、凶狠的头目,也没有受到惩罚。不仅如此,当他的一万大军渴望对伊斯兰最凶恶的敌人——麦加古莱氏人过去的斑斑劣迹进行报复时,先知以他的无限宽容精神,发出命令不准攻击任何人,并宣布谁想避难就到艾布·苏富扬家里,可保平安。

作为一名行政长官,先知完成了看起来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使命,克服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成为了世界上最有能力的、最出色的行政管理者。

先知的使命是将人类从奴隶制的枷锁——精神的或肉体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他将高尚的理念通过基于平等、自由、博爱和公正建立起来的麦地那政权付诸实施。在他的一生中完成了将一盘散沙似的、充满刀光剑影的阿拉伯部落凝聚起来,成为一支坚不可摧的力量。

伊斯兰的先知,人类伟大的领袖,不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在同敌人战斗中,尤其是在防御阶段,显示了他无比的英雄气概,包括白德尔战役、吴侯德战役、壕沟战役、海巴尔战役,他精湛的组织指挥才能和他对战士反复教导的大无畏精神在鄙视敌人的部队和武器方面占了极大的上风。

先知拥有难以胜数的优秀品质。他是一位十分仁慈和蔼的人,从来不斥责或咒骂别人。即使他的伙伴们恳求他诅咒那些曾经对他施以迫害的人,他也只会为那些能够改邪归正者而祈祷。有一次,他正在天房礼拜,当他叩头时,一名反对者将一张骆驼皮重重地扔在他身上,直到他的几个伙伴将他救出。尽管这样,他仍没有诅咒这个无赖。还有一次,在塔伊夫,一伙暴徒唆使数名流氓和儿童向他和他的伙伴身上扔石子,他身上多处受伤,他的伙伴们恳求他诅咒这些孩子,但是仁慈的先知却说:“哦!真主啊!原谅这些无知的孩子吧,向他们指明正道吧。”曾有一名心怀邪念的犹太人来他家作客,先知招待了他,又让他睡在自己的床上,但这个犹太人却故意尿湿了先知的床铺,然后偷偷地溜走了,离开时忘了带他的剑。先知发现他的客人已经走了,对他忘了带剑而感到遗憾,并开始动手洗床。正在此时,犹太人返回取他的剑,发现先知亲手冲洗被他玷污了的床铺,先知没有发出一丝抱怨之声,却对他说:“亲爱的朋友,你忘了带剑,它在这里。”犹太人被先知非同寻常的气质和天使般的品行所震撼,当即归信了伊斯兰教。

先知所传达的教义在平等和公正的原则上创造了一个社会,它摈弃了人与人之间所有的障碍。先知是人类最伟大的慈善家,他在年前就将人类从肤色和种族的藩篱中解放出来,先知倡导的这种精神后来在伊斯兰世界中出现的奴隶占据统治地位的几个穆斯林王朝中得到了体现。

先知在处理亲戚和陌生人的关系上完全公正无私,他甚至拒绝为他心爱的女儿法蒂玛配备一名女仆,法蒂玛身体孱弱,家务繁重,需要一名女仆,而先知不徇私情。先知倡导他的伙伴们量财资助他们的亲戚、邻居和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世界没有宗教优越于伊斯兰”,艾米尔·阿里曾说:“倡导施舍,帮助寡妇,怜恤孤儿,照顾无助的穷人,通过它制度中确定的条款原则来执行。”怜悯和仁爱是先知最为强调的美德。根据《布哈里圣训》传述,先知说:“一个人他种了一棵树,则受惠于这棵树所结果实的人们和鸟类祝福他;一个人进了天堂,是因为他给渴得快要死的狗喂了水;另一个人则受到谴责,是因为他把一只猫拴着直到饿死。”

根据《古兰经》中的基本精神,先知规定和指明了个人的义务和权利。他说:“喜爱穆斯林兄弟如同喜爱你自己一样,这是信仰的一部分。”(布哈里)。他嘱咐信仰者要对母亲给予最大的尊重。他说:“天园在母亲的脚下。”(布哈里)。对于其他人际关系,他说:“逆上犯下的人不在我们之列。”(铁力密济)。至于穆斯林的团结,他说:“所有穆斯林是一只手,五指连心;如同一堵结实的墙,它的每一块砖互相支撑。”

即使在先知为圣之前,他就以虔敬,忠诚和值得信赖而闻名。他在麦加被人称为“艾敏”(意为值得信赖的人)。麦加人常把贵重物品交给他保管。当先知迁徙到麦地那之后,他留下堂弟阿里作为他的信托人将物件归还给他们的主人。即便他不共戴天的敌人也承认他的诚实。一次先知爬上萨法山向古莱氏人讲话,问他们:“如果我告诉你们山背后藏有大军准备进攻你们,你们相信我吗?”所有人的回答是:“当然相信,因为你从来没有说过谎。”这就是先知在真主派遣他为圣人之前的高尚荣誉。

先知的慷慨大度是无限的。其中一件伟大的品行是,在他的房子里从来没有一位恳求者遭到拒绝。这个原则被法蒂玛及其子女们甚至孙辈们严格遵循。一次他在放羊时,有人向他乞讨,他将整个羊群给了那个人,乞讨者对他异乎寻常的大方惊叹不已。

在先知最后的日子里,穆斯林声势日壮,尽管如此,他的生活很有节制,主张他的葬礼从简,而且当时他家里已无存粮。

先知经常拒绝权力的诱惑,湮灭复仇的动机,他是变害为利的最崇高的典范。对于弱者和无依无靠者,他是帮助者;对于战败者,他表现了不寻常的仁慈。他从不骄傲狂妄,以严守正义而闻名,有人想替先知干活,可他不避艰辛,亲自躬耕,过着常人的生活。

人类最伟大的先知于公元年辞世,真主的启示亦随之停顿,先知被葬于他的妻子阿依莎生前居住的屋子里,他完成了他的使命。

先知的一生绚丽多姿,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磨难和考验,为了能忠贞地履行真主赋予他的职责和使命,他不遗余力地号召人们归信真主。他就象一座光明的灯塔,不仅照耀着他的跟从者,而且照亮了整个人类。他光辉的一生激励和指引着人们走向真主的康庄大道。

戴维·德·桑地拉那(DavidDeSantillana)在《伊斯兰的遗产》(LegacyofIslam)一书里说:“关于邻里关系,先知表达了优美的言辞,他要人们善待邻居,避免伤害,用和善的目光看待他人,如果他做错事,原谅他;如果他对你做了好事,就应表达你的谢意。”

英国著名作家肖伯纳(GeorgeBernardShaw)在给塞浦路斯人的信中,肯定了先知关于妇女阶层的主张,针对伊斯兰妇女地位的提高和善待生灵,他说:“远远领先于西方基督教思想,甚至现代思想。”

西方伟大的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EdwardGibbon)说:“穆罕默德的善良蔑视了皇室的奢华,真主的使者料理家务,他生火、扫地、挤奶、动手修鞋、织羊毛衫。他鄙视看破红尘,反对出家修行,他积极耕耘人生,象一名士兵一样过着有节制的生活。在严肃庄重的场合,他慷慨大方地招待他的伙伴们,而在他家里,许多天甚至炉膛里没有生过火。”

托马斯·卡里勒(ThomasCarlyle)说:“穆罕默德是一位真实可信的人,真实在于他之所论所言,他之所思所想。他总是对某事作出解释。一个平时宁愿沉默寡言的人,在无须多说时保持沉默;而当他的确要说时,他的话非常恰当,睿智和真诚,总是就某事上闪耀着光芒。”

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Irving)说:“他的智慧的品质,毫无疑问是不同寻常的仁慈。他理解迅速,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富于创见。如同他所做的那样,他的军事胜利并没有激起骄傲和自负,在他权力的顶峰时期,他仍维持着往常简朴的生活方式??。在逆境中他那样达观向上。如果在他的房间里发现有谁为表达敬意而献给他的贵重礼品时,他会不高兴。如果说他瞄准全世界的领地的话,那就是信仰的领地。”

安妮·比桑特女士(Mrs.AnnieBesant)说:“对任何研究阿拉伯伟大先知的生平和性格的人来说,他是不可能感受先知是怎样教育和怎样生活的,尽管面前的很多东西可能很熟悉,然而当我以一种新的欣赏方法重读它们时,会对这位非凡的阿拉伯领袖产生一种新的敬畏感。”

英国著名的作家和文学批评家乔纳森博士(Dr.Johnson)说:“他纯洁的历史特征,朴素的人文情怀堪称人中之人;他的强烈的现实主义,避免了神秘主义的遥远;他彻底的民主和种族平等精神在现代世界显得尤为可贵。”

著名的英国作家罗伯特·布雷福特(RobertBrifault)对先知所宣扬的教义表达了崇高的敬意,他说:“全人类自由的理想,人类皆兄弟的关系,在民主政府的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通过协商全体投票,这种理想鼓舞了法国革命和《人权宣言》,它指导了美国宪法的框架,点燃了拉美国家的独立斗争,这些并不是西方的发明。人们发现他们的终极鼓舞来自神圣的《古兰经》。欧洲中世纪知识界的精华是几个世纪以来从伊斯兰世界获得的,紧随着十字军东征,欧洲从伊斯兰世界学到了大量的东西,对欧洲后来的文艺复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很有可能是没有阿拉伯人,欧洲文明根本不会上升;而绝对可以肯定的是,没有阿拉伯人,欧洲的道德水准不可能超越它的先前阶段。”

作者:[巴基斯坦]加米尔·艾哈迈德著敏文杰编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dl/1920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