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士不可以不弘毅访摄影家曾毅

发布时间:2021/2/21 14:16:04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去哪治得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封面:守望   摄影:曾毅

年度中国摄影家

士不可以不弘毅

—访摄影家曾毅

摄影/曾毅   采访/李德林   嘉宾/吴平关

“我一直遵循坚守着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祖训,一步步前行,追求我的初心梦想。”

 《中国摄影家》(以下简称中):您从鲁西南一名县文化馆的创作员到著名摄影家,请谈谈您从事摄影艺术的起点、经历。

曾毅(以下简称曾):好的。自上世纪60年代末,我从一家县城照相馆一直走到今天,从事照相或者说摄影已经有50多年了。我对摄影的兴趣和爱好完全是受父亲的影响,我父亲是一位中学语文老师,非常爱好摄影并经常为学校拍摄运动会和毕业照,我上中学时就经常晚上帮他在家里洗印照片。

孔子曰:“吾十五而志于学”,年我十五岁中学毕业时,父亲送给我两套书,一套是家传的旧版《论语》,一套是吴印咸编著的《摄影艺术表现方法》上下册。这两套书五十年来一直珍藏在我身边并使我终身受益。前者教我学会了如何为人处事,后者教我学会了怎样摄影创作。我一直遵循坚守着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祖训,一步步前行,并把我的初心梦想变成了今天的现实。

海鸥飞来农家乐   曾毅 摄

中:您的摄影功底是怎么练成的?

曾:年我从山东省商业学校毕业,被分配到鲁西南一个偏远县城的商业公司做统计员,七十年代初我调到县照相馆,开始跟着师傅学拍照,整天在工作室冲洗照片、修版放大,还经常骑自行车下乡赶集串户给农民拍全家福和结婚照。在照相馆六年的实践中练就的硬功夫为我的摄影创作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功底。年我调到县文化馆负责宣传报道,从此我开始进行业余创作,并经常参加一些地方展览,在《山东画报》《大众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

年是我的“而立之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我拍照的一幅《八仙过海》参加了全国摄影展并获省展一等奖。年我被正式调入济南市文联,负责济南市摄影家协会日常工作。年我参加了中国摄影家协会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青年摄影创作座谈会,会上见到了我仰慕已久的摄影大师吴印咸、黄翔、袁毅平、吕厚民、苍石、吴寅伯、吕相友、柳成行等摄影界的前辈,聆听了中国文联副主席陈荒煤和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袁毅平老师关于深入生活和创作思想的讲话。其间我还有幸见到了美国纽约国际摄影中心主席卡帕,当时我请他在照片上签字时的激动心情至今仍记忆犹新。随后我又参加了中国摄影家协会在厦门举办的全国摄影培训班,有机会进行了系统创作实践和摄影理论的学习。

条条致富路?   曾毅 摄

八仙过海?   曾毅 摄

中:能否谈谈您的第一个个人摄影展和您策划的几个有影响的展览?

曾:年1月我在山东省美术馆举办了我的第一次个人摄影展,吴印咸老师专门题写了“探索创新”的题词,著名美术理论家、书法家沈鹏先生亲笔为我撰写了展览前言。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袁毅平老师代表中国摄影家协会亲临济南展览现场致辞祝贺。摄影界前辈侯波、吕厚民、陈勃、苍石、吕相友和朱宪民、陈长芬、王文澜、任国恩、吴鹏、贺延光、王苗、罗小韵等及中国摄影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全国十几个省市摄影组织都发来电报和贺信。作为一个时代的印证,这些电报和贺信的原件我一直都珍藏至今,因为那是上世纪80年代我与摄影界良师益友们纯真情感的见证,如今都已成为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和芳华时代的美好记忆。

同年三月,山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成立,我被推选为主席,这一年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共青团山东省委和济南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下,我策划组织的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在济南成功举办。

年我组织策划了由东方国际摄影艺术基金会与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十大青年摄影家评选”,同年我组织策划的《中国孔子文化摄影展》历时十年时间,先后在美国、韩国、意大利、德国、巴西、阿根廷等欧美亚各国巡回展出,其间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国际摄影交流与合作。

年我组织策划了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和“小孔成像”国际学术研讨会。双年展十四年来已经连续举办过七届,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已成为一个重要国际文化品牌。

年到了“耳顺之年”,为加强中美两国摄影交流,我把美国职业摄影师协会(PPA)引入中国,并组织举办了“影像亚洲”国际职业摄影师大会和“齐鲁国际摄影周”。年我被聘为中国摄影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和北京国际摄影周策划总监,并先后组织策划了寇德卡、纳切威、薇薇安·迈尔、优素福·卡什等世界摄影大师的原作展和学术研讨会。

木偶戏人生    曾毅 摄

中:您对摄影和摄影活动一直坚持不懈、一直在路上。

  曾: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蔓延世界,几个月来,我趁机在家整理几十年积存的大量图文资料,计划用一年的时间梳理出一个眉目后,从年开始用五年左右的时间,着手编写我的个人传记《片片集——我的摄影之路与艺术人生》,出版一本我的个人作品集《守望乡土——曾毅摄影艺术作品集》,同时还打算在封笔付梓之时再做一个回顾展,争取尽量不给自己留下遗憾。完成家父的嘱托,践行祖上庭训,实现人生价值,为自己的摄影人生画上一个满意的句号。这就是我的摄影起点和经历,也是我人生之路的回顾与愿景。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孔子说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对人生每一个阶段最精辟的阐释。

卖糖葫芦?   曾毅 摄

“我要感恩我所拍摄的那些父老乡亲,他们才是我这些作品的主角,而我只是站在他们面前的一个现场记录者。”

中:作为一位乡土摄影家,几十年来您的镜头始终聚焦和定格在中国乡村百姓,特别是偏远乡间那些老人与孩子,您的摄影创作初心和摄影理念是什么?

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一直是热衷于风光和人像类的沙龙创作,年3月我在山东省美术馆观看了《刘易斯·海因摄影展》他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从而彻底改变了我的摄影观念和创作方向。刘易斯·海因因为拍摄了大量表现美国童工生存和工作状态的照片,在美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促使美国国会颁布了童工法,开始禁止聘用童工,促进了美国的社会进步。

在这之前我从未想到摄影竟有如此巨大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可以说海因的这些作品对我的摄影人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在他的深刻影响下,我一直努力去寻找属于自己要表现的故土乡愁。几十年来从黄河故道到巴蜀楚地,从西北高坡到川藏高原,从沂蒙山村到凉山彝寨,我一直都在   曾毅 摄

《本色》系列作品之二:史瑞卿(.2生人.8入党)在妇救会做军鞋、军被,张贴标语,救护八路军伤病员,还经常帮助炊事班摊煎饼。   曾毅 摄

中:您认为怎样才是一位优秀的摄影师?

曾:我认为一个好的摄影师,首先要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和社会担当,要有一颗抑恶扬善,主持正义的善良之心,但同时更需要具备一种批判精神。前者一般容易做到,而后者则不然,因为批判精神不但需要有勇气,更需要有思想、有智慧。批判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自人类拥有了批判精神就仿佛掌握了普罗米修斯带来的生命之火,正是这把火才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当年七仙女 ?沂水县   曾毅 摄

芸芸众生?   曾毅 摄

中: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您的个人摄影展就开始在欧美各国进行巡展,同时进行了学术讲座和交流活动,能谈谈有关情况吗?

曾:我在国外的第一个展览是年应邀在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美术馆举办的,之后20多年来,我一直在意大利、比利时、德国、美国、阿尔巴尼亚、马耳他等欧美国家举办《曾毅摄影艺术世界巡展》。年10月1日我在美国卡特总统博物馆举办展览,这天是我们的国庆节,也恰逢是吉米·卡特总统的生日。因为卡特总统罹患癌症刚刚动过手术,不能出席开幕式,特委派他的助理代表他对展览表示祝贺,并亲笔签名把他刚刚出版的自传赠送给我,我把我的作品《条条致富路》,作为生日礼物赠送给卡特总统,回国后我又很快收到了卡特总统寄给我的一封亲笔信,对我赠送他的作品《条条致富路》表示感谢,并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去美国举办展览和进行交流。

同年我又在地中海岛国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了我的展览;年应阿尔巴尼亚文化部和地拉那市政府邀请,在阿尔巴尼亚国家博物馆举办了我的个展;年2月应意大利帕维亚市政府和国家博物馆邀请,我的展览在帕维亚国家博物馆展出。

我们的课堂?   曾毅 摄

老街的孩子们?   曾毅 摄

中:我们知道您不但是一位资深的摄影家,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策展人,多年来您组织策展了很多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活动。

曾:其实自从年我调到济南市摄影家协会工作开始,大部分时间都是做协会组织工作,组织会员深入生活、举办展览、摄影培训和交流活动等,真正自己的创作时间其实是很少的。特别是年我担任山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主席之后,几乎我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组织活动方面。三十多年来我先后组织策划的主要活动有年“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年“中国孔子文化摄影展”、年“首届全国十大青年摄影家评选”、年“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年“墨子小孔成像国际学术研讨会”、年“齐鲁国际摄影周”年“影像亚洲”国际职业摄影师大会、年“第五届世界摄影大会”和“丝路国家摄影组织国际合作峰会”等。同时还先后策划了梅耶尔、詹姆斯·纳切威、薇薇安·迈尔、寇德卡、郎静山、张照堂等人的展览及学术研讨会。

这里我想重点说一下年的“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和年的“首届全国十大青年摄影家评选”。实际上这两个活动都是专门为摄影界的“青年人”策划定制的,而且这两个活动在全国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可以说是摄影界很多人都与那两个活动有关,或担任过评委、或参加过比赛、或从那两个活动中脱颖而出……

年3月山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在共青团山东省委的支持下应运而生,我被推举为主席。这一年恰逢联合国命名为国际和平年,我抓住这个契机,准备组织策划一个全国性的青年摄影大奖赛。我带着方案和协议跑到北京,首先到了红星胡同61号中国摄影家协会。向协会书记处书记吕厚民老师做了汇报,当即得到他的大力支持。然后又找到中央电视台杨伟光台长,事先我通过山东电台老台长陈日辰打过招呼,所以杨台长也很顺利的签字同意做主办单位。那个年代还不兴要冠名费,所以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摄影家协会一分钱挂名费也没要,而且中央电视台还答应免费拍一部16分钟的专题片并在央视播出,中国摄影家协会负责帮助协调评选及展览颁奖活动。文化部外联局刘雷帮助协调了大量的对外联络事务,这一切都是无偿的,这对当时刚刚成立的“一穷二白”的青年摄影家协会是多么大的支持啊!评委们甚至连评审费也没有,只是每人送了一捆章丘大葱和沂蒙煎饼。现在说起来似乎都是一种笑谈,可别忘了当时的评委都是全国摄影界重量级的摄影大咖,评委会顾问是石少华、吴印咸、陈复礼、陈勃、袁毅平,评委主任是吕厚民,评委由朱宪民、王文澜,陈长芬、胡颖、鲍昆、贺延光、罗小韵、尚进、吴鹏、欧阳杰、夏同生、蔡金和、顾东升、时盘棋和我等人组成(杨绍明和王苗因故请假),南康宁担任特约评论员,王广仁担任法律顾问。当时的环境就是这么一种情况,虽然那个时候经济条件比较贫乏,但是社会风气却非常纯正,到处呈现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气象。尽管那个时候人们还不知道“正能量”这个词儿,可那个时代确实是到处都充满着正能量、人人都充满着爱的芳华年代。

乡下洋鼓队  山东商河县   曾毅 摄

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虽然已过去30多年,但是很多人至今仍然记忆犹新。中国文联副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博士在《中国视野的国际影像》文章中写道:“如果说《自然·社会·人——艺术摄影展》是中国新时期摄影史的一个开端,那么年在济南举办的‘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摄影发展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和检阅。‘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第一次按照摄影本体语言设置奖项,分别设立了最佳瞬间奖、最佳形式奖、最佳探索奖、最佳构思奖、最佳黑白奖、最佳色彩奖、最佳风光奖等,不仅使人们对于摄影语言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鼓励了不同摄影风格的摄影人进行创作探索。这说明经过‘四月影会’和‘85美术新潮’之后,中国对国际当代艺术的认识已经经过了接受与消化的阶段,开始融入国际潮流并显现中国独特的艺术精神,在今天各种类型的摄影展的作品中仍然不难发现‘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影响的痕迹’”。

著名摄影评论家鲍昆在评论那场大奖赛时写道:“整个上世纪80年代的摄影文化活动,可谓风起云涌,在80年代中期北京的现代摄影沙龙,连续举办两次展览后,更为引人注目的全国性摄影活动。就是山东济南举办的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这一年三月,山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成立了,以曾毅为首的一些年轻摄影人迎合当时举国上下高涨的改革浪潮。摩拳擦掌准备在热火朝天的新时期大干一场,为正在崛起的摄影文化浪潮推波助澜。以一个省青年摄影协会的名义举办一次全国性活动,这在当时的中国无疑是一件吃了豹子胆的狂妄想法。但当时是千帆竞发的奔腾时代,山东省委对这些年轻人的想法不但没有循例压截,反而采取了热情鼓励肯定的批复。改革开放,思想解放,无疑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这个想法的顺利实现,正是那个伟大时代精神的典型写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总干事H.L泰勒博士在发来的贺电中写道:“我谨向这次重要活动的组织者、三万多件作品的参赛者以及十名杰出的获奖者致意,并表示祝贺。我深信你们以和平为主题的摄影比赛,将会为和平事业做出贡献,必将深入所有试图通过他们的艺术来挖掘和平真谛的参赛者以及有幸能参加授奖仪式的公众心中,种下和平的种子。”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石少华在贺电中说:“这次大奖赛是参与发展世界和平运动的极好形式,是全国青年摄影艺术家和全国人民对世界和平运动很好的贡献,也对推动我国摄影艺术的普及和摄影事业的繁荣起了促进作用。”这是泰勒博士、石少华主席和鲍昆老师,三人分别代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中国摄影评论界,从不同的角度对这场大赛的一种认知和评价。

年为纪念国际和平年20周年,在济南举办了济南当代国际摄影论坛,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学术规划研讨会,全国各地著名的摄影家、摄影理论家、策展人,朱宪民、刘雷、鲍昆、陈小波、顾立群、王苗、李树峰、胡武功、安哥、王征、林路、刘铁生、曾璜、段煜婷、石宝琇、张晓蓉、杨大洲等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回顾了国际和平年,规划了济南双年展,承前启后拉开了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的序幕。在年第六届国际摄影双年展上又举办了纪念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30周年回顾展和座谈会。”

“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是我几十年来组织策展的所有活动中,最早也是最值得记忆的一次。上世纪80年代正是改革开放初期,是我国文艺界的春天,那时我们年轻一代风华正茂,踌躇满志地踏进了摄影的王国,见证了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可以说“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影响了中国摄影界的很多人,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我们亲历见证了中国摄影艺术30年的变迁与辉煌。如今我们都已两鬓白发,到了迟暮之年,属于我们的时代将很快被历史翻过去,明天世界会更美好,未来将永远属于青年人。

第一场雪 ?大凉山   曾毅 摄

瑞雪?   曾毅 摄

途中?   曾毅 摄

吴平关:我的认知是在那个年代同时期,在中国摄影界有三个有重要影响,并能在中国摄影史上留下印记的活动。第一是:年北京由王志平、金伯宏、王立平、李英杰、翁乃强、吴鹏、王苗、罗小韵、王文澜等一群热血青年发起的“四月影会”,以“自然·社会·人”为主体,主张“新闻图片不能替代摄影艺术”;第二个是:年由曾毅策划发起的“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其特点是摄影作为一种艺术的方式,更需要冲破禁锢,积极鼓励青年张扬个性、探索创新,大奖赛对促进中国摄影艺术的繁荣、发展与进步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三个是:年由胡武功及陕西群体主持策展的“艰巨历程”,其特点是它直接推动了中国新闻纪实摄影的改革与进步,为日后中国纪实摄影的兴起奠定了重要基础。“四月影会”“艰巨历程”“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这三大活动在中国摄影史上都应当有一个定位。但曾毅老师比较低调,做得多说得少,正如胡武功说的“曾毅从不说硬话,但从不做软事”,这就是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山东人的性格特点。

曾:谢谢!接下来我再说说年的“首届全国十大青年摄影家评选“,这是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东方国际摄影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的,那一年恰巧与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金像奖几乎同时征稿。金像奖参评的作者是64名,十大青年参评的作者63名,评选的人数也都是10位。获得金像奖的十位作者是王达军、李兆军,陆中秋、吴学华、岱天荣、林永乐、郑永琦、武治义、赵承安、游云谷。获得十大青年摄影家称号的是刘占坤、李前光、王文扬、邱晓明、郭建设、钱捍、刘开明、梁达明、王建军、姜振庆。金像奖评委会主任是陈淑芬,委员是孙美兰、刘铁生、佟树珩、邵柏林,杨恩璞、徐佑珠、袁毅平。十大青年评委会主任是徐肖冰,委员是吕厚民、朱宪民、王文澜、陈长芬,蒋锋、贺延光、胡颖、李英杰、刘雷,贾明祖,吴常云、曾毅,观察员南康宁。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高帆、副主席陈复礼等向获得十大青年摄影家称号的作者颁奖。

年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在第七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期间分别在济南和北京举办了《初心——全国十大青年摄影家摄影作品回顾展》和座谈会,之后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十大青年摄影家收藏作品陈列展》。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捐赠仪式上说:“本次展览的摄影作者都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重要亲历者、见证者和记录者。他们都是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摄影家”。

26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十大青年如今都已步入天命之年。

中:请谈一下儒家思想乃至传统文化对您的影响,您又是怎样在世界各国传播孔子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

曾:《论语》中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当我中学毕业离家求学时,我父亲把家传的《论语》送给我的时候,特别把这句话用红笔画了出来,那时候我还不懂得这句话的涵义。后来随着年龄增长,才慢慢悟出了它的真谛。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士应该具有坚毅宏大的品格,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所以要把实行和弘扬仁道作为自己人生的使命,为此要奋斗终生,死而后已。这正是父亲对我的期望和嘱托,我的第一本作品集《天命集》就是引用了这句话作为序言,几十年来我一直把这句话作为我人生的座右铭,激励着我。

如何用摄影的方式来传播和弘扬孔子思想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父亲生前交给我的一个课题,也是我多年的一个梦想。年8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获得了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消息:年1月,75位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集会,并向世人宣告:“……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年前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当时看到这条消息之后,我兴奋得一晚上都不能入睡,于是就产生了组织举办一个“中国孔子文化摄影展“到世界各国去巡展的想法。首先我花费半年多的时间,查阅和通读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匡亚明的《孔子评传》以及大量有关孔子的史书和文献资料,为了做好这个展览我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做足了各种功课后,才开始规划和设计这个展览的策划方案。

地头一家人?大凉山   曾毅 摄

因为这个展览不是一个普通的摄影展,是在为我们的先哲和伟大的思想家孔夫子做展览,必须要经得起历史的验证,不能有任何差错。这个展览的目的是要通过摄影手段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国外的朋友了解孔子和儒家文化,生动形象地去传播儒家思想,扩大孔子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为此年3月我首先举办了一个“中国孔孟文化摄影展”的全国摄影比赛,向海内外征集有关孔庙以及孔子文献资料的工作。通过比赛收集到了日本、韩国、新加坡、朝鲜、越南、印度尼西亚、美国及国内各地大量的孔庙及相关资料的图片。年8月我带着我的摄影团队在曲阜孔府、孔庙、孔林进行了半年多时间的拍摄,并向曲阜博物馆等单位征集了大量的有关文物图片。先后历时一年的时间共征集和拍摄了3万余幅图片,建成了一个巨大的有关孔子文化的文献图片库——孔子影像库。

年9月“中国孔子文化摄影展”首先在济南、曲阜展出,年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展出。从年到年,这个展览历经十年的时间,先后在美国旧金山、韩国汉城(首尔)、意大利维泰博、德国波恩、巴西圣保罗、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地进行巡展。

大凉山的孩子    曾毅 摄

中:您曾参与创办《中国摄影家》杂志,最后想请您谈谈杂志创办初期这段历史。

曾:我和朱公认识是在年,年我在山东省美术馆举办了《朱宪民车夫摄影联展》并在《济南日报》发表了《辛勤的耕耘,丰实收获》的评论文章;年邀请朱公担任了“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评委,年朱公从《中国摄影》杂志调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艺术研究室。我俩共同商量准备一块创办一本摄影杂志。当时考虑了《摄影家》《东方摄影》《中国摄影家》三个名字,最后确定用《中国摄影家》。

转眼30多年过去了,《中国摄影家》杂志在朱公和李树峰老师以及《中国摄影家》杂志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几十年来一直坚守着创刊时的初心和方向,把杂志办得越来越好,如今已经成了我国摄影界的一本主流摄影杂志。在此我特别向三十多年来为《中国摄影家》杂志作出努力和贡献的编辑部全体同仁和朋友们致敬,希望《中国摄影家》杂志今后推出更多、更优秀的中国摄影家,祝愿《中国摄影家》未来的发展更加辉煌!

年,曾毅和朱宪民在当时的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冯其庸家中汇报创办《中国摄影家》杂志事宜。

作者简介

曾毅,摄影家、策展人和社会活动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二级教授,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荣誉院士。现任丝路国家摄影组织国际联盟执行主席、东方国际摄影艺术促进会主席。编著出版了《天命集》《尘封的记忆》《故土》《大哉孔子》《显影》《薇薇安密码》《优素福·卡什世界名人肖像集》等个人作品集和摄影图书画册。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奖”、美国职业摄影师协会“ROSS杰出贡献奖”、韩国成均馆“成均大赏”、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米开朗基罗金质奖章=”以及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杰出贡献摄影家”和意大利切尔维纳拉市“荣誉市民”等各种奖项和荣誉。应邀在美国、意大利、德国、比利时、马耳他、阿尔巴=尼亚等举办个人摄影艺术世界巡展和讲学活动,并在欧美各国产生了广泛影响,有近百幅作品被各国博物馆、美术馆和艺术机构收藏。先后组织策划了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中国孔子文化摄影展()、首届全国十大青年摄影家评选()、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第五届世界摄影大会()等具有重要影响的活动。

*原文刊载于

《中国摄影家》杂志年12期

更多精彩内容杂志目录CONTENTS

杂志目录

《中国摄影家》年第12期

新刊预告

《中国摄影家》年第11期

杂志目录

《中国摄影家》年第10期

杂志目录

《中国摄影家》年第9期

杂志目录

《中国摄影家》年第8期

新刊预告

《中国摄影家》年第7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dl/1922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