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地理 >> 她用废墟探险,找到了那种欲罢不能的热爱
总有一瞬
只属于我
俄罗斯贝加尔湖的奥尔洪岛()
零下30多度的夜里,日光下浪漫壮丽的贝加尔湖改变了温柔的容颜,变得异常残暴:寒风凛冽、山崖嶙峋、冰雪漫漫无际。黑暗中在废弃鱼市场的拍摄犹如梦游,身体与意识不断下坠,想要与这茫茫自然合二为一的欲望愈发强烈,幸而寒冷带来的疼痛感不断提醒着我,身体依旧存在。
每个人的一生中,
都需要一些点亮废墟的能力
图
杨潇
文|《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李明子
本文首发于年3月13日总第期《中国新闻周刊》
很多人都说这些图片不是真的。
比如其中一幅:繁星银河之下,6月的瓦迪拉姆沙漠褪去烈日下的燥热,在夜晚显得格外温柔壮阔,一个短发女生站在一座天然岩桥下,手中红色的灯光衬出她的剪影,耀眼得像黑夜里的小太阳,点亮了奇形怪状的岩石桥壁,和站在桥上另一个仰望星空的人。
约旦月亮谷瓦迪拉姆沙漠的UmmFruth岩石桥()
在约旦最酷热的6月进入南部的月亮谷瓦迪拉姆沙漠,下午骑了2小时骆驼,身心都热得脱水枯竭。行前多番打探夜间进入的方式未果,终于在当地两个贝都因人的帮助下从后山骑驴潜入,夜晚的沙漠格外温柔,贝都因小伙儿拿着我的各种光绘工具在沙漠里玩得不亦乐乎。
还有一幅,像只水汪汪的大眼睛,褐色的瞳孔中,一个小小的人,正在挥动金黄色的翅膀。
在中国以高级趣味为标签的知识问答社区知乎里,对这些照片的评论形成两极。一极赞叹:好漂亮!另一极则鄙夷:什么嘛!是PS的吧!
拍摄者并不在意地回答:“我不需要别人的评判,也不在意这些评判,拍照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
她叫杨潇。躲在这些神秘、阴暗、变幻莫测得透露着某种不安情绪的照片后面,摄影者是个外形娇小、皮肤白暂的北京姑娘。她自称是“只有1米59的哈比人”,黑色短发,圆黑的眼睛晶莹闪亮。
但只要一开口,就没人会怀疑,她确实是拍摄者。她有着80后少见的鲜明个性,甚至有些冷酷。比如,她始终拒绝接受采访,理由是“我个人没有获得更多曝光或获取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dl/21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