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来到上海的我,为何没感受到繁华杨超越的回

发布时间:2023/3/26 12:14:38   点击数:

人不能选择出生在什么地方,但高考和毕业,却是两次实现“迁徙”的重要机会。这对普通家庭的学子,也几乎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两次能自主选择的转折点。

尤其是很多生长在小城市的学生,很多人会对北上广深有着特殊的向往。确实有些同学靠才能和吃苦,让自己站稳脚跟,改变了自身和后代的起点。

但在大城市生存,却不一定是想象中那么美好和简单。所谓“报喜不报忧”,有时只是不想被人知道狼狈。

网友提问:来到上海,为何没感受到繁华?杨超越的回答很精辟

上海被人们比喻为“魔都”,自从近代以来它就是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这不免让很多同学心向往之,有人说“大城市就是用来造梦的”,属实贴切。

尤其是渴望改变命运的“励志学子”,和喜欢小资格调的同学,往往是报考上海的主要群体。网上这样的提问一度走红,有位同学来到这里以后,却认为“并非外界说的那么繁华”。

本来以为处处是商圈、日日是“纸醉金迷”,可实际上犄角旮旯多得是。有些地方明显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样子,硬件环境和卫生条件甚至不如老家小县城?

就算外滩风景不错,看久了也就那么回事,似乎没啥其他很“拿得出手”的繁荣。这让题主感到困惑,既然如此为何印象中上海被渲染的那么前卫和繁华呢?

在众多回答中,明星杨超越的几句话,却一针见血地讲出现实。她曾说:背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辗转好几次长途客车;跟画着精致妆容、拿着小皮箱从国际航站楼出来,这不是同一个上海。

看到这样的描述,很多同学不禁为之感叹。虽然她确实没有读过大学,知识含量不算高;可是总能用很精辟的语言说出实质。

“颠沛流离”和“闲情逸致”的两种场面,仿佛将两种人生隔开,这也是“两种上海”。你认为这里没想象中那么好,不过是因为没机会体验它的另一面罢了。

为什么杨超越总是能说到痛处?跟她早期的经历有关

很多网友为杨的表达能力所钦佩,很多问题总是能这样一针见血地说到关键和痛处。有位同学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跟她的说法不谋而合。

路过上海的一间屋子,里面一位美如天鹅般的女孩在跳舞;一位优雅的男生在弹钢琴。这样的画面对于那位同学,应该是电视里才能看到的。

但它就发生在眼前,这才真切地体验到,什么叫“玻璃窗内外是两种人生”。为啥杨可以那么精准地道出差距,是因为客运站和国际机场的两种模式,她全部体验过。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现在很风光的她,来自一个底层家庭。母亲很早离开,她由父亲打工抚养。初中时父亲还不小心工伤,她想帮家里分担,就出去工作。

她做过服务生、厂妹,后来真是靠走运被发现了光芒。本以为参加节目已经不错,没想到意外得到大家的高度支持。

出名后的她,也许正因为知道这种好运来之不易,所以平时比较低调。出自普通家庭,体验过一般人来到大城市有多难,她才更能理解“两种上海”的差别吧。

普通家庭的学生,到底要不要报考上海院校

看完这样的参差,或许很多原本向往去上海“见世面”的同学,开始纠结了。以前总是想着去一线城市,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教育资源。

但对于家境很普通的人,似乎又要面对不少难题,长见识的机会很有限。到底要不要把志愿填到上海呢?

笔者认为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如果本身相对阳光、开朗,适应能力可以,还是值得报考的。刘强东是农民家庭,但这一点不影响他在大城市发展。

因为他会自动将来自外界的偏见,化成奋斗的动力。但是对于很多本身不那么自信的同学,家庭条件如果比较差的话,去上海上学确实有可能感到格格不入。

但成绩优越的也值得考虑,越是优质的高校,生源水平和平均素质大多更高。同学中歧视外地人的现象也没那么明显。

话题:你向往去上海上学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dl/243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