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D76TIRANA碉堡之国midd

发布时间:2020/7/19 11:42:30   点击数: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02681.html
在地拉那的东侧有一座高耸的山脉Dajti,如今已经成为了国家公园,并建设了缆车。今天天气还不错,就先去看看吧,省着明天下雨。从Dajti山脉俯望Tirana

碉堡之国

地拉那城市不大,坐公交20多分钟就可以到达山脚下的缆车站。说实话,这是肆见过最良心的缆车了——大概三十块钱人民币的样子,坐了快20分钟。与其说是观光缆车,不说是公共交通了。

不知道是因为现在是旅游淡季,还是因为地拉那本来就不是什么旅游地,总之,人非常少,根本不用排队,直接就上去了。

公共交通工具,缆车

山顶上修建了一个酒店,还有很多的娱乐设施,有很多小朋友在这里游玩。这里的生活跟世界上的其他地方没有什么区别,孩童同样在无邪地欢笑,大人的脸上带着一丝生活的压迫,但是在孩子面前,却也漏出着难得的无虑。

阿尔巴尼亚的游客可能确实比较少,特别是东亚面孔的人比较少,他们见了肆都非常热情地打招呼,脸上写满了好奇,就像自己小时候见到欧美人也是一样,我们总会对陌生的事情感到新奇,只不过随着长大,我们的好奇心会逐渐被生活的冗杂所替代罢了。

山上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景点,因为没有提前做准备,加上脚伤,所以也不敢冒然就自己去登顶。反正有时间,也有闲情,顺着山路走吧。果然,走出一点,就四下无人了。如此良辰美景,没有人打扰,着实又些意外;但没有人共赏,也着实有些遗憾。

良辰美景

不过,好奇心和发散欲倒也没有让自己感到无聊。一路上,见识到了传说中漫山遍野的碉堡。在冷战期间,阿尔巴尼亚和苏联决裂,当时的领导人霍查担心苏联的威胁,就下令在阿尔巴尼亚全国大规模兴建碉堡,据统计,到今天,阿尔巴尼亚境内拥有大大小小的碉堡几十万座,据说平均每四个人就有一座小碉堡。因此阿尔巴尼亚也享有“碉堡之国”的“美名”。

在Dajti山上,几乎每隔几百米就有一片碉堡群。每个碉堡都不大,也就能容纳几个人。镶嵌在地下,只有圆圆的穹顶露在外面,远看像是一个个小蘑菇。一个个“小蘑菇”通过战壕连接起来,形成一片“蘑菇地”。可能跟霍查游击战出身的经历有关系,对占山为王有着难于言表的情怀。

隐蔽的碉堡

很幸运,这些碉堡从来没有排上过用场。现在看来是颇为浪费,但也侧面反映了冷战时期的剑拔弩张。这些碉堡,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恐慌,也代表了一代人的迷茫。现在的和平与繁荣,很容易让人忘了,就在半个世纪前,我们离全面的核战争是如此之近。

如今这些碉堡被废弃在这里,但仍然,它的使命并未终结。他们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质疑着我们,我们有足够的力量建造他们,但我们有没有智慧不去使用他们。

历史的上下山

在地图上显示,前面有一个城堡,这怎能错过?

又顺着山路走了好几公里,终于发现了指向城堡的路标。不过,没有“路”,只有“标”。马路旁地路标直直地指向了山林里。到都到了,上!确实不能以国内的常识来衡量,想着既然是罗马时期的城堡,怎么找也得有条山路吧,怎么找也得立个牌子吧。想多了,唯一一个跟城堡有关的东西,就是那个路牌了。至于路,全靠爬。

肆见过最有敢指的“路”标

山坡非常陡,目测有50到60度,而且土地全部被落叶覆盖,完全看不到脚下是石头还是泥。可以说,这回真的是“爬”山了。四肢全部上阵,把重心压下来,一点点爬上去。因为有脚伤所以非常小心,也爬得非常慢,大概垂直几十米的高度,爬了二十多分钟。

说是城堡实在是太看得起它了,除了一些石头已经再也找不到其他城堡的遗迹了,都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确定这里是城堡的。山上也没有任何标志,要不是有那个“路标”估计这辈子肆都找不到这“城堡”。不过,也的确体验到了这里的险恶,光是往上爬就已经非常困难了,更不要说,背负着防具武器,面对城堡中的枪林弹雨强攻城堡了。这里不由得想起了贝爷的荒野求生,看着贝爷翻山越岭好像没什么,实际上光是行进就已经够我们这些被城市惯大的人受的了。

艰难地向城堡发起“进攻”

爬过了城堡,依稀看到了这座小山的山顶,虽然知道自己应该更照顾一点自己的脚伤,但是人类的征服欲又开始作祟了——都已经爬了这么高了,干脆爬到顶。一不做二不休,重新转换为“四驱模式”往上爬。其实,到了山顶也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因为周边的树木都高高在上,挡住了视野。但这种成就感还是非常强烈的。打开带上山的烤肉和可乐,美美地享受一顿。

之前就特别喜欢一句标语:“山高人为峰”,可以说是非常满足肆的征服欲了。自古以来,人类就不断地征服,无论是通过战争还是探险,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征服欲。肆认为顾拜旦非常恰当而精炼地总结了人类的梦想——更高、更快、更强。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这三个领域内不断突破,直到近代,我们开始放慢脚步,反思我们是不是太高、太快、太强了。但即便如此,我们似乎也很难再停下。

山高人为峰

其实爬山也是一样。是上山难还是下山难?肆以为,下山难。上山只是累,但不难。下山才是考验技术和耐性的,本来心里就松懈了,一不小心又可能直接飞流直下三千尺了。像是今天,因为有脚伤的缘故,所以肆特别创造了“划山法”下山。这个山坡上因为下过雨所以有些滑,加上表面都是一层厚厚的落叶,所以可以坐在上面拿着两个木棍当手杖,一路从山上滑下来。安全是安全,有趣也确是有趣,只不过就是委屈屁股了。

如今我们爬得很高,起码是对人类自己而言。我们爬得也越来越快。可问题是,我们似乎是在低着头爬山,未曾仰望过前方的情况。我们不知道等待我们的是山顶,还是悬崖。现在也有人开始呼吁我们慢下来,甚至是往下散散步。可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停滞不前只会沦落于落后挨打,这种中国百年国耻带给我们最强烈的启示。

肆和自制“划山杖”

但如果我们静下来想想,什么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该在什么时候停下。如果我们抛开传统的批判,大清的闭关锁国,如果没有列强的强暴,我们又会如何呢?我们的科技也许并不发达,但是我们仍然创造了康乾盛世。我们的生活也许没有如今便利,但也没有当代诸多的烦恼,百姓安居乐业。

当然,有着外界势力的干扰,我们不能做天朝旧梦。如今的形式颇有些逆向发展,西方掀起了反全球化的浪潮,大家各圈各的地,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势力正在努力拥抱新的科技革命,实现变道超车。

肆想,可预见的未来,在没有出现重大意外的情况下,历史的轮回会进入新的一环。只不过,这样的轮回意义何在呢?也许这也是规律,我们的理智最终只会导向这样的轮回。

历史,方向,你我

到最后,也许,我们并不是在爬山,我们只是坐在历史的肩膀上罢了。也许,我们只是历史不自觉的工具罢了。

.5.18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fz/1770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