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发展 >> 严防病从口入起底野味产业链,整肃需要下重
非典疫情以来,科学界和动物保护领域都在呼吁禁止野生动物交易,但以“野味”为代表,近年来交易渠道反而越来越广,从活鲜、农批市场扩大到快手、火山等网络平台,多种野生动物都有从捕猎、运输到贩卖的成熟利益网。问题出在哪里?如何有效整肃?能否引导消费者摒弃对野味的畸形消费偏好?
文
《财经》记者马霖
编辑
余乐
一斤野生蛇几百块,做出一锅蛇汤几千元;野生穿山甲一只几百块,穿山甲汤售价上万元。西北地区流行吃野生黄羊,卖一只黄羊就是当地人一个月的工资。
在快手上,盗猎者写一句隐晦的“高速收费站建好了”,意思是他们已经埋伏好猎夹、猎套;“已收费”的意思是“捕到猎物了”,懂的人自然懂。
安徽宣城、庐江等地,约十公里的山路边铺满了偷盗者私设的电网,江西、湖南、湖北的山里也铺电网,上面是被一万多伏的电网电死的麂子、野猪。有些动物的蹄子已经被电得卷起来。
浙江淳安县千岛湖,“野味”贩子在市场附近的马路上公开宰杀销售麂子、野猪,据说他们还持有合法证件。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野生动物违法交易依然存在,网上仍有盗猎工具出售。
在深圳一家大酒楼里,打工者钟华平看到过标价昂贵的穿山甲。它们尾巴长长的,看到后厨的人走过去,会像小孩一样在笼子里找地方躲,紧张地缩成一团。
他还记得第一次看到一只活的穿山甲如何从生到死,成为酒楼食客盘中餐的场景。“后厨处理穿山甲,是用刀砸穿山甲的脑袋,一刀不行,就砸两刀,穿山甲被放血,开水烫,拔掉鳞片,直到露出白色的躯体。”
客人要点穿山甲,不会直接说,而是问有没有“地鼠”,因为穿山甲喜欢用爪子刨地。厨房的人曾鼓动他尝一块穿山甲肉,说现在不尝这辈子没机会了,钟华平吃了一口,内心的排斥让他生理上感到恶心,那次之后,他不想再吃第二口所谓“野味”。
年,非典疫情在钟华平的老家广东爆发。广东曾下令紧急扑杀病毒中间宿主果子狸,关闭可能滋生、传播病毒的野生动物交易市场。但疫情过去后,果子狸又回到了许多人的“野味”餐桌上。
非典疫情发生之后,科学界和动物保护领域都在呼吁禁止野生动物交易,但涵盖“野味”的野生动物交易并未偃旗息鼓,近年来交易渠道反而越来越广。从活鲜、农批市场扩大到快手、火山等网络平台上,各种野生动物都有从捕猎、运输到贩卖的成熟利益网。甚至新冠肺炎疫情当下,市场监管总局等三部委宣布至疫情解除禁止野生动物交易,此类交易还在进行,凸显了野生动物交易管理之难。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逼迫我们重新审视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研究表明,与年的非典疫情一样,新冠病毒很有可能是源自人与野生动物非自然接触的人畜共患病毒,自然宿主也很可能同样是蝙蝠,而中间宿舍则初步判断为穿山甲。
钟华平觉得,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又一次在自己布下的陷阱中跌倒。
疫情背后的“野味”交易
在酒楼里,钟华平也看到过几百条蛇被关在逼仄的网袋里,几小时后,这些动物就会成为餐桌上的“野味宴”。这样的大酒楼通常有两个厨房,一个是普通厨房,一个是野味厨房,“这些动物不好处理,”野味厨房要开一个后门,方便把野生动物运进来或者把处理完的“垃圾”丢出去。
他知道做“野味”是灰色,甚至非法的,“同事处理蛇时被蛇分泌的毒液弄伤眼睛,去医院都不敢说自己是做野味弄伤的。”
“野味”是暴利生意,捕猎几乎零成本,偷盗来的野生动物从农村的盗猎者到贩子,再到酒楼、食客,价格可以翻很多倍。“一斤蛇几百块,做出一锅蛇汤几千,穿山甲一只几百块,穿山甲汤售价上万。”那时候他端盘子战战兢兢,生怕倒了蛇汤、穿山甲汤赔不起。“很多人都有用珍奇食材招待贵客的欲望,攀比心也在作祟,无论好不好吃,谁能吃得起贵的、稀有的,说明谁更有地位、有渠道。”钟华平说,做穿山甲这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野味生意容易被查,因此酒楼主要做熟客生意,或者有人介绍,一个地区的酒楼之间相互认识,没有需求的野生动物会转卖给别的酒楼。
在内陆西北地区,非法盗猎和野味食用同样在一部人群中存在。西北某地流行吃野生黄羊,黄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卫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李根山告诉《财经》记者,一斤黄羊卖60-90元,一只平均40斤,卖一只黄羊就是当地人一个月的工资,诱惑很大。黄羊一年只产一胎,前些年一群羊有近20只,现在一群羊只有五六只。“年初,中卫当地曾大张旗鼓开‘野味’餐厅,那几年是明着卖,这几年是暗着卖,吃爆炒黄羊、红烧黄羊肉,其实黄羊肉肉粗,并不好吃。”
除了所谓珍贵的野味,普通野生动物也是餐桌上的牺牲品。根据相关数据,在这张野味地图上,南方整体比北方食用得多,盗猎、销售则发生在全国各地。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江西、安徽、四川、湖北、湖南、东北地区的野味消费更集中,野猪、麂子、果子狸、花面狸、斑鸠、青蛙、竹鼠、蛇、野鸡、野鸭、野鸟、豪猪、刺猬、雪豹、大雁等许多野生动物都会被盗猎销售。一些省份主要做野味的输出,比如在陕西和四川交界处,盗猎贩子抓了野生动物,多会运到四川的消费市场,比如麂子、毛冠鹿。
捕捉发生在山区、水边,贩子收来野生动物,拿到活鲜、农批市场去卖,餐厅从农批市场采购,或由贩子配送,往往在当地就能形成一条成熟的利益链。一些村民也吃野味,他们不太明白这些满地跑的动物为什么不应该吃。
广东饶平县开有大量野味餐厅,餐厅辟出屋子放置野生动物,笼子一层一层,“这些地方卫生条件都不好,熏的不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志愿者刘懿丹告诉《财经》记者。
刘懿丹曾去过佛山南海区一个水产批发市场,那里十几家销售野生动物的店挨着,笼子里关着豹猫、果子狸、鹭鸟、蛇、竹鼠等,屋子里除了账本,到处是蟑螂。她说,天津的王顶堤批发市场也长期售卖“野味”,一些酒楼里有野兔、野鸡、野鸭,和从东北收来的狍子。
新冠肺炎疫情当下,涉嫌违法的野生动物交易依然在进行。2月3日,云南大理祥云县森林公安局查获一只被非法捕猎的黄喉貂,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月13日,野保志愿者在湖北襄阳下属老河口市王莆洲水电站附近发现60多只非正常死亡的野生鸟类,警方在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家中搜到了大量鸟尸体和疑似毒死野生动物的药品;疫情发生以来,安徽安溪县共发现涉及非法捕猎、无证养殖野生动物案件4起,涉及上百只滑鼠蛇、水律蛇、稚鸡等野生动物,野生动物制品33.3公斤;至今广西桂林仍有店在销售非法野味。
目前淘宝上仍有人在销售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壁虎”(俗称蛤蚧、仙蟾)制成的干品,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如何,若属实,究竟是野生捕捉还是人工养殖,是否有合法养殖及销售手续,尚待有关方面核查。此外,在京东、拼多多、闲鱼、转转、微店等平台还有人售卖野生动物标本和捕猎工具。
搜索“蛤蚧”,可以看到多个销售页面。蛤蚧就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壁虎。来源:《财经》记者2月21日截图
至今仍开业的桂林“野味”餐厅及其菜单/受访者供图
短视频平台成新销售区
近几年的一个新变化是,短视频平台正成为野生动物交易新的重灾区。天将明是“让候鸟飞”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工作人员,他在短视频App快手上时常看到有关盗猎的蛛丝马迹。
天将明告诉《财经》记者,在快手上,盗猎者很谨慎,不会发猎物的视频,而是让下好的猎夹露出一下,或者发一句“上山了”,拍一个山里的镜头,写一句隐晦的“高速收费站建好了”,意思实际上是野生动物从这里经过要收过路费,他们已经埋伏好猎夹、猎套;“已收费”的意思是“中货了、捕到猎物了”,他说,懂的人自然就懂。
快手上使用“暗语”的野生动物盗猎者页面来源:《财经》记者2月21日截图
如今的盗猎工具也越来越先进,以前盗猎者下了猎夹、猎套,要自己时不时去看是否中了猎物,现在会用上报警器,猎物被夹到后,盗猎者的手机上能收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fz/18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