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发展 >> 为了捍卫和平抵御侵略,这个国家在新中国驻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和苏联是军事同盟关系。毛泽东提出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苏联与中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为了保卫新中国和东北亚的和平与安全,苏联还根据中苏两国的协议,在五十年代初期,苏联向中国部署和保持了大量的驻军,规模最多时超过35万人。
苏联在~年期间,驻守在中国旅大地区的苏军部队,总计30多万人,分别驻扎在旅顺、金州、长海等地区。主要任务是抗击可能出现的美国及其同伙针对渤海湾的入侵,保卫辽东半岛。
苏军驻旅顺的陆军部队:
第39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年8月组建,最初隶属于加里宁方面军,是苏军一支有赫赫有名的攻坚劲旅,在对德作战结束后,年6月由东普鲁士调至外蒙古,归属外贝加尔方面军,参加了苏军解放中国东北,歼灭日本关东军的行动。辖近卫步兵第5军及所属炮兵旅、高炮团、火箭炮团、近卫17师、19师、机械化师;近卫机枪炮兵第25师。直属工兵团、通信团和加农炮兵旅,另直辖第44“兴安岭”重型坦克自行火炮团。该集团军与中国军队特有渊源,从盟友到对手,年从旅顺撤军以后,归建后贝加尔军区,六十年代被部署外蒙古,成为苏军驻蒙古集群的主要突击力量,中苏关系暂时紧张期间,该集团军是解放军第38军和39军的老对手,互为假想敌。
预备炮兵部队:加农炮兵33师、突破炮兵师、防坦克歼击炮兵旅,高射炮兵14师。
空军部队:第55歼击机军军部,所属3个歼击机师、1个侦察大队和1个对空勤务团。
海军:太平洋舰队红海军旅顺口基地司令部,所属1个水鱼雷轰炸机师、一个岸防司令部,潜艇基地,一个快艇总队,水警总队,高射炮兵团,水上飞机大队,抢险救生大队,海道测量区和海军修船厂。
为了加强国内的防空,新中国政府还邀请苏联国土防空军来华协防,保卫新中国领空不被帝国主义轰炸。
年2月,苏联混成航空兵集团在空军中将巴季茨基(年晋升苏联元帅)率领下来华,由苏联防空军第师为主组成,主力都参加过卫国战争,屡立战功,战斗力很强。这支部队的编成,共多人。包括:
一个由38架米格-15喷气式飞机组成的驱逐机团;
一个由38架拉-11飞机组成的驱逐机团;
一个由25架伊尔-10强击机的两个大队和10架图-2轻轰炸机大队组成的突击团;
一个探照灯团,装备72部探照灯;
一个雷达营,装备16部雷达。
年11和月12月间,苏联空军又先后派出13个航空兵师来到中国,其中9个米格-15、米格-9歼击机师,1个拉-9歼击机师,2个伊尔-10強击机师,1个图-2轰炸机师。分驻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帮助中国训练飞行员,组建航空兵部队,执行防空任务。上述空军部队员额达到5万人以上。
苏联空军出现在中国上空,有力地保证了新中国的政治稳定和国防安全。这些部队有的也秘密参加了抗美援朝的空战。从年7日起,苏军驻华空军集团陆续回国,临走时他们的装备都无私移交给了中国空军。
到年6月23日,中国空军先后有偿接收了来华的苏联空军13个师的航空装备。共计架飞机,其中米格-15歼击机架,米格-9歼击机架,拉-9驱逐机61架,乌拉-9教练驱逐机15架,伊尔-10强击机架,乌伊尔-10教练强击机9架,,图-2轰炸机60架,乌图-2教练机6架,雅克-11飞机14架,雅克-17飞机42架,雅克-12及通信机11架。
除了驻军,苏联还在中国设有军事总顾问团,规模为人左右。顾问团直接受苏军总参谋部领导,领导在中国各总部、军兵种、大军区和军事院校的苏联顾问和专家。军事总顾问最初是由苏联首任驻华使馆武官帕维尔·米哈伊罗维奇·科托夫(年晋升上将)兼任,中国人民 出国作战后,斯大林派苏军副总参谋长扎哈罗夫大将(年晋升苏联元帅)作为其私人代表来到中国,不久便接任了军事总顾问的职务,科托夫改为副总顾问。年4月中旬,扎哈罗夫奉命回国后,由空军上将克拉索夫斯基接任。年7月,克拉索夫斯基回国,继续由科托夫兼任总顾问。 一任总顾问为杜鲁方诺夫上将。
建国初,苏军部署在中国的庞大军事力量,曾经有力的保障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和东北亚的和平。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力量的增强,苏联在华驻军,大部分于年至年和平撤离,只留下少量军事顾问和专家,直至中苏关系出现裂痕,年7月全部在华苏联军事顾问人员,和其他领域的苏联专家一起回国。
除阅读本文以外,欢迎回复关键词“十月革命、卫国战争、宪法、福利、优越性、社会保障、住宅、谣言终结、公休、计划经济、剥削、贫富差距、五年计划、集体农庄、市场经济、民主、选举、宣传、莫斯科、列宁格勒、乌克兰、华约、奥运会、誓词、纪念碑,苏联英雄、阅兵、军工、军援、游击队、解体、遗民、肃反、辟谣、 、输出革命、论战、列宁斯大林及历届 领导名字、苏斯洛夫、朱可夫、共青团、地铁、科学院、航天、小说、军歌、诗歌、乐团、油画、电影、食品”等获得“苏联主义官方词条”解释。谢谢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