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9/15 11:09:18 点击数: 次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太五9)序阿瓦德牧师(Rev.AlexAwad)在耶路撒冷出生并长大,及后到美国进修神学和牧会。现时以美国联合卫理公会的传教士身份出任东耶路撒冷浸信会的主任牧师。旧约的先知和新约的使徒们有没有预言过现代以色列国1的成立?锡安主义者在巴勒斯坦地实现的成果是否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神蹟?在以色列/巴勒斯坦裡似乎未曾停止过的动乱、暴行和杀戮是否上帝预定,并被先知们在几千年前预告了?在过去一百年内因著在巴勒斯坦、以色列和中东发生的各种暴行而引发的敌意、不安和侵略行为是否由上帝在背后策划?本文尝试解答这些问题,并提供另一个以圣经为本,但有别于基督教锡安主义所声称的答案。基督教锡安主义
基督教锡安主义的拥戴者支持在巴勒斯坦地(和邻近地区2)建立并维护一个属于犹太人的国家的原因,是基于他们相信这些历史事件曾被圣经预言,以及是上帝计划中的一部份──当中包括祂对末世的安排。套用到现实环境中,基督教锡安主义就把对现代以色列国及其官方政策的强烈支持视为体现基督信仰的一部份(诚然,大部份接纳这种思想的基督徒可能从未听过我们用来形容这种思想的名称──基督教锡安主义)。相对来说,世俗的锡安主义(简称锡安主义3)则是一个始于十九世纪的欧洲,主要由非虔诚的犹太人推动,并以建立一个属于犹太人的国家为最终目的的一个政治运动。
若非无数的基督徒,因著相信这是圣经裡的先知和使徒们在上帝感动下曾预言过会发生继而付出的努力,锡安主义者在巴勒斯坦地建立一个犹太人的国家的计划恐怕永远不可能达成。这些基督徒中的一部份从开始就孕育著锡安主义的成长,直到今天,持类似想法的基督徒仍然是锡安主义最忠心的支持者。事实上,部份的英国牧师和圣经学者在赫茨尔4还未想到要筹划锡安主义运动之前,就已经提倡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地的必要。举例来说,发表《一九一七年贝尔福宣言》的贝尔福伯爵5就是这种锡安主义思想原型的后期追随者,而英国的锡安主义者在推动英政府接管巴勒斯坦地6以作为建立一个犹太国家的前奏一事上,亦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自始至终,基督教锡安主义者不断在经济及政治上支持并推动锡安主义计划的实践。
到较近期的时候,一些非常积极的基督教锡安主义者成立了「耶路撒冷国际基督徒大使馆」7。这个在一九八○年九月成立的机构的目的,是为了从他们在圣地的大本营宣传基督教锡安主义的理念,及徵集全世界基督徒对现代以色列国的支持。有好几次,基督教锡安主义者直接向住在以色列/巴勒斯坦境内的阿拉伯裔巴勒斯坦基督徒宣扬他们的信念。以下的是我本人亲身经历的一个例子:
在二○○○年七月的一个主日下午,当一些从巴勒斯坦境内及东耶路撒冷8各个福音派教会的牧师及成员齐集在位于伯利恆的伯利恆酒店去庆祝一个新议会成立的时候,一位从美国来的女士向其中一位牧师请求向与会者说几句话。那位牧师为表对这位陌生来宾的礼貌,就代她向同样为巴勒斯坦人的牧师主持提出要求。主持虽然不清楚她想说甚麽,还是同意了让她向与会者发言。可是,这位女士的发言实在令我和其他在场的人难以置信!她向在场的巴勒斯坦福音派基督徒宣告,她有「从上帝来的说话」告诉他们:「上帝希望你们全部离开以色列到其他阿拉伯国家。」她补充说,他们要离开,腾出地方给上帝的选民──犹太人。除此之外,她警告与会的牧师和会众,假若他们不听从上帝藉她宣告的信息,上帝就会把祂的怒气倾倒在他们身上。当大家意识到这位女士的疯狂目的后,其中一位牧师立即上台把她赶走,但她已经让全会众感受到一次很多巴勒斯坦人认为是基督教锡安主义者的宣传战了。
然而,这位狂热并令人极不愉快的基督教锡安主义者并不是个别例子。每一位与会的牧师都有类似的经历。以下是另一件在美国发生,同样为我亲身经历的事件:
有一次,在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学园传道会邀请了一位以色列政府的官员和我进行一次有关以巴衝突的即场电视辩论。当到了观众来电的问答时间时,一位男士在知道我是一位阿拉伯裔巴勒斯坦基督教牧师后,特意致电告诉我,假若我真是一位相信圣经和跟从耶稣的基督徒,我应该知道上帝已把圣地给予了犹太人,而我及其他巴勒斯坦基督徒应该和平地离开!
我肯定大部份的基督教锡安主义者并没有这两位人士那样激进及充满对抗性。然而,很多在美国及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心裡确实藏著这些想法,却不曾认真地去探讨,亦没有以理性、公义及圣经真理去验证它们。
在美国甚具影响力的电视传道人9,如罗拔臣和已故的福威尔10都是强烈鼓吹基督教锡安主义的人(同样地,他们本身不一定会用「基督教锡安主义」这个名称),都曾经警告和威胁过历界的美国总统不要对现代以色列国施压,要求她在实践和平条约的进程上对巴勒斯坦人作出让步。罗拔臣甚至认为以色列前总理沙龙于二○○六年严重中风是上帝对以色列撤出加沙地带的惩罚,并标籤穆斯林11为「比纳粹党人还要差」。罗拔臣、福威尔、哈吉牧师12和其他具影响力的基督教锡安主义者一直以来都用尽各种方法去影响美国总统及国策,特别多次警告他们不要在任何「以土地换取和平」的和议上施压现代以色列国放弃在西岸13的犹太殖民地14。
很多基督教锡安主义的追随者,在不假思索地接纳了一套表面上似乎是有圣经根据的观念时,却忽略了在这个观念背后所带来对神学、宗教以及政治上各种破坏性的影响。基督教锡安主义对神学、宗教和政治上的影响神学影响
基督教锡安主义本身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称。锡安主义是一个世俗性的政治运动,其目的总括来说就是要在巴勒斯坦地建立一个犹太人的国家。因著锡安主义的政治和道德取态,很多人都把它等同为种族主义;故此,对基督教来说,和锡安主义拉上关係是没有益处的。锡安主义脱离了新约的核心。以新约为基础的基督教宣告:「神爱世人……」,而基督教锡安主义则宣告:「神爱现代以色列国。」在使徒行传裡,耶稣已在异象中清楚向彼得表明上帝不再特别偏爱任何一国一族:
「彼得就开口说:我真看出 神是不偏待人。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徒十34-35)
在加拉太书中,保罗面对一个问题──在亚西亚教会中有一帮人希望把刚归信基督的信徒拉回犹太教裡。保罗对这一帮人的态度非常强硬,教训当时的教会,在基督裡不但犹太人和希腊人并没有分别,而且都有同等藉著耶稣与上帝和好的权利。保罗这样写给加拉太人:
「其实,你们藉著信,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 神的儿女。你们凡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披戴基督了:不再分犹太人或希腊人,不再分为奴的自主的,不再分男的女的,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既然你们属于基督,你们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是照著应许承受产业的了。」(加三26-29)宗教影响
基督教锡安主义正不断为穆斯林、基督徒和犹太人之间的紧张关係火上加油。很多基督教锡安主义者,特别是于九一一后,开始视穆斯林为上帝的敌人,以致那些具影响力的电视传道人公开地谴责所有穆斯林和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安主义者在一边说要为基督到地极的时候,一边就因为採纳这种观点而为自己和全世界超过十亿的穆斯林中间建立一道互不信任和互相排斥的牆。同样地,当基督教锡安主义者全心全意地接纳现代以色列国对付巴勒斯坦人的计划时,他们亦间接地培养著相似的猜疑和敌视态度。被受敬重的美国牧师和讲员金保路15就曾针对著这个议题写道:「当我们对经文的诠释,是要求我们对他们自袓先几百年来一直持有的土地拥有权作出不公允的评估时,我们怎能期望在基督裡得著我们阿拉伯裔的兄弟姊妹?」
说阿拉伯话的基督徒自圣灵降临的五旬节以来就一直居住在圣地,并在过去二千年来忠心地在当地持守著基督教的火炬(有趣的是,最先讲阿拉伯话的基督徒可能是犹太人!-参使徒行传二章5和11节)。若基督教锡安主义者的计划得以完全实现,就会代表巴勒斯坦基督教的终结。基督教在其诞生地的衰落已是对普世教会一个悲惨的损失,试问我们可以想像在圣地裡完全没有基督徒的存在16,没有一间二千年以来一直坚守著为基督作忠实见证的教会吗?政治影响
锡安主义地正在使教会变得愈来愈好战。它的影响改变了美国基督徒对现代以色列国及阿拉伯世界之间的矛盾及对伊拉克战争的看法。基督教锡安主义者压倒性地支持伊拉克战争,以及现代以色列国在西岸的高压管治手段。举例来说,因为他们相信乔治布殊是一位热心并正在实行上帝旨意的基督徒,故对成千上万伊拉克男女和小孩被杀的事实视而不见17。同样地,他们会接受现代以色列国对住在加沙、西岸和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难民使用过份的武力。即使他们对现代以色列国予以遣责时,情况就好像打小朋友手掌一样,却同时把不合比重的责任置于巴勒斯坦人身上。巴勒斯坦人每天在生活各方面忍受著军事佔领欺压的事实往往处于基督教锡安主义者的盲点裡。圣公会的牧师及学者西尔萨博士18曾经就著基督教锡安主义对现代以色列国的绝对支持和纵容,从而为以国那些无论多残忍的压制手段仍然一一作出辩护而写道:「如此,基督教锡安主义者因著把这个(和现代以色列国)的关係神圣化的同时,妖魔化阿拉伯世界和伊斯兰教;他们为现代以色列国在安稳及更大的板图上存在的权利辩护时,同时鼓励对巴勒斯坦人进行种族清洗。」
不同于旧约的先知们,基督教锡安主义者并没有从上帝而来的话去责备现代以色列国。他们在这个犹太国家沉溺在高压管治的淫威时默不作声。他们没有要求现代以色列国以文明社会普遍接受的标准或普通人与人之间的礼度去处事,更不会要求她去履行公义。如此,当以色列政府有恃无恐地没收巴勒斯坦人的土地、拆毁穷人的房屋,破坏他们的农地及抢夺他们的水源的时候,锡安主义者就继续盲目及狂热地「祝福以色列」及歌颂她。
但是,今日在以色列人当中,仍然有像古以色列中那些勇敢的先知们,毫不犹豫地去呼吁他们的同胞去追求公义。耶利米在当时期凭著勇气写道:
「大卫家啊,耶和华如此说:『每早晨你们要施行公平,拯救被抢夺的脱离欺压者的手,免得我的愤怒因你们的恶行发作,如火燃起,无人能熄灭。』」(耶廿一12)《和合本修订版》基督教锡安主义的基本信念
在过去的一百二十年内,大部份的巴勒斯坦基督徒都因著众多西方基督徒对锡安主义铺天盖地式的支持而感到毛骨悚然。遗憾地,这亦令到某些中东及北非的阿拉伯裔基督徒抗拒旧约(即希伯来经卷)以及当中所包含的永恆真理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但另一些的阿拉伯裔基督徒,包括作者本身,却选择了从另一个角度去探究这个问题。他们决定透过对圣经新旧约记载的深入研究,了解锡安主义者的宣称是否获得经文支持。本文往后的内容就是本人根据旧约对「圣地」的预言,在新约教导的启示下所得出的结论。
一般来说,基督教锡安主义者都执著于以下所列的信条,而当中的部份或全部同样被众多的基督徒因著坊间对某些预言和圣约广泛流传的解释视为理所当然地接纳:
※犹太人特别受上帝恩待,祂并把圣地赐予他们。圣地是根据上帝的命定永远属于他们。无论历史或时间的流逝、犹太人的宗教和道德状况怎样都不能改变这个事实。
※任何祝福犹太人和犹太国的个人或国家,上帝都会祝福他们。相反,上帝会诅咒或惩罚那些不这样做的人。
※今日的犹太人是圣经时期的以色列人的直系延续。所以,正如旧约时期的各国会因著她们如何对待古以色列而被审判,今日亦如是。
※几千年前的旧约预言,自一九四八年现代以色列国成立之后陆续应验。
※上帝的末日计划是直接与现代以色列国有关係的,而基督徒可以凭著协助实现那些关乎以色列的预言而加速耶稣的再来。
※现代以色列国的成立是一个上帝为犹太人所做的神蹟,亦是一个末世和耶稣快来的徵兆。
※目前在中东的衝突是由于那些不明白上帝对圣地旨意的巴勒斯坦人、阿拉伯人和穆斯林所引起的。
※直到耶稣再来之前,中东不可能会有和平。所有那些由犹太人、阿拉伯人、联合国和美国付出,为促成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和平的努力是没有用及注定失败的。
※犹太人将会在阿克萨清真寺和/或金圆寺19上建造一个犹太圣殿,并在裡面继续向上帝献祭牲。
※一场庞大(并按字面解释)的战争--哈米吉多顿20,将会于末世在以色列和邻国之间爆发。当三分之一的犹太人在这场最终之战被杀后,犹太人就会相信耶稣,而耶稣就会从天而降拯救他们。
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基督徒的心裡都藏著以上所提的观念。前美国总统列根和乔治布殊也是拥戴基督教锡安主义的其中一员。这些政客大可能为了取得福音派基督徒21的支持而去参与(至少在表面上)锡安主义者的计划。
当我对美国或欧洲的基督徒发表演说时,我经常被问到:「那麽那些预言怎麽办?上帝不是把圣地给予了犹太人吗?为甚麽阿拉伯人和穆斯林想要阻碍上帝的计划呢?」另一个(有别于基督教锡安主义)圣地神学的观点
在旧约中有多处地方提到上帝把圣地赐给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当中包括古犹太人。在创世记十二章1-5节裡上帝应许亚伯拉罕22把迦南地赐给他和他的后裔。类似的应许在旧约中多次出现。而我们今天所面对的挑战就是要寻找以下问题的答案:
※上帝对古以色列的应许是否无条件的?
※这些应许是否永久性的?
※旧约的先知对于圣地的预言在新约的框架下是否仍然重要及有待应验?
※上帝是否对犹太人有一特别的计划,是和祂为其他民族预备的不同?上帝对古以色列的应许是否无条件的?
旧约中充满著证据显示这些应许是有条件的,而条件就是需要以色列民对上帝忠诚和顺服。
「免得你们玷污那地的时候,地就把你们吐出,像吐出在你们以先的国民一样。」(利十八28)
「所以,你们要谨守遵行我一切的律例典章,免得我领你们去住的那地把你们吐出。」(利二十22)
「亚伯兰年九十九岁的时候,耶和华向他显现,对他说:我是全能的神。你当在我面前作完全人,我就与你立约,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创十七1-2)
以上和很多其他的经文都清楚显示古以色列对圣地的拥有权是基于她对上帝的顺服,结果当她背叛上帝时,就被赶离了那地。巴比伦人约在主前六百年把犹太人从以色列地放逐,而在公元七十年罗马人在征服并毁坏耶路撒冷的同时,亦再次把犹太人驱逐离开。这两个都是因著古以色列背叛上帝的缘故引致犹太人被赶走的例子。
今天,在以色列国和全世界的犹太人大都为没有信仰23或非虔诚的传统主义者24。只有大概百分之二十的犹太人认为自己是虔诚的。事实上,很多著名的锡安主义者,包括构思现代以色列国的思想家和她的建国功臣都是无神论者,而现代以色列国并不是,亦不曾宣称是一个上帝领导的国家。于过去60年以来在以色列发生的种种暴行和不公义的行为清楚证明今天的以色列国并不是圣经裡所说的以色列或者是上帝和其立约的以色列。再者,上帝对古以色列的应许是基于她对上帝的顺服。福音派信徒特别要
在过去,上帝应许把圣地赐予古以色列,而祂亦已经兑现了这个承诺。一些基督徒在读到旧约裡三、四千年前的应许和预言时,极之希望见到那些预言能在今日应验,但事实上那些预言已经应验了。其中的一些预言是当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的时候宣告的。例如,当以赛亚先知应许他那些已被放逐和即将被放逐的同胞们,上帝会施恩并带领他们归回的时候,他写道:
「我离弃你不过片时,却要施大恩将你收回。我的怒气涨溢,顷刻之间向你掩面,却要以永远的慈爱怜恤你。这是耶和华─你的救赎主说的。」(赛五十四7-8)
的而且确,上帝兑现了祂的承诺并让犹太人在被放逐七十多年后归回。先知们对被放逐的人民不单只是宣讲一个希望的信息,亦同时是一个叫他们为归回做好准备的方法。但这些预言并不是针对今日以色列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衝突,以及目前在中东的局势而发出的。非常遗憾的是,这些经文的历史背景被忽略,再被强解到今日在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矛盾上,如此曲解上帝的话语不仅于是对圣经记载的不忠,其引致的后果更是对巴勒斯坦人(特别是当中的基督徒)极之具伤害性。究竟圣经还会被用作为鼓吹军事佔领的工具到甚麽时候?究竟巴勒斯坦人还要忍受这些妄称为上帝旨意的军事侵略中的残酷和野蛮行为多少次?
旧约先知对于圣地的预言在新约的框架下是否仍然重要及有待应验?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指出在两约之间的相似及不同之处。其实圣经学者们就著这个题目已写过大量的文章及书籍,但为了简洁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会指出和比较新旧两约之间的六个重点,即国度、土地(圣地)、圣城、圣殿、祭师职任及祭物27。新旧两约比较表
在旧约裡上帝拣选了一个特定的宗族──即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作为列邦之光。上帝从亚伯拉罕的宗族建立了多国多族,并拣选了其中一个作为祝福其他所有邦国的器皿。这一国-以色列-的人民,从此就被称为上帝的选民,而众先知和律法都是来自他们。从以下的经文可以引证:
「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十二3)
「因为你归耶和华──你神为圣洁的民;耶和华──你神从地上的万民中拣选你,特作自己的子民。」(申七6)
「耶和华但喜悦你的列祖,爱他们,从万民中拣选他们的后裔,就是你们,像今日一样。」(申十15)
「你若留意听从耶和华──你 神的话,谨守遵行他的一切诫命,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他必使你超乎天下万民之上。」(申廿八1)
然而,因著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受死引进新约时代的来临,上帝已经为全人类打开了祂恩典的大门。犹太人和外邦人现在同样都能享有所有作为上帝子民的权利和责任。在新约裡谁是上帝的子民?以下的经文会为我们提供答案:
先看保罗对以弗所教会的宣告:
「因他使我们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牆;而且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就是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为要将两下藉著自己造成一个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便藉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与神和好了,并且来传和平的福音给你们远处的人,也给那近处的人。因为我们两下藉著他被一个圣灵所感,得以进到父面前。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神家裡的人了;并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各房靠他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你们也靠他同被建造,成为神藉著圣灵居住的所在。」(弗二14-22)
在以上的经文中保罗向外邦人宣告,在基督裡他们现在已是:
※与上帝的子民合而为一
※是与圣徒同国
※是上帝家裡的人
※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
※上帝藉著圣灵居住的所在
如此可见,相信耶稣的外邦人和相信耶稣的犹太人是一同构成基督的身体的。保罗在写给歌罗西信徒的书信中同样提到:
「所以,你们既是神的选民,圣洁蒙爱的人,就要存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西三12)
彼得向散居在罗马帝国各地的犹太人和外邦人宣告他们都是上帝的选民和圣洁的国度时亦写道:
「唯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你们从前算不得子民,现在却作了神的子民;从前未曾蒙怜恤,现在却蒙了怜恤。」(彼前二9-10)
从以上的经文可以看到,新约转化了对国度的概念。在旧约裡上帝的子民是昔日的犹太民族,而在新约裡所有经耶稣基督接受上帝救恩的就是上帝的子民。使徒约翰在以下的经文裡清楚地说明了这个事实:
「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这等人不是从血气生的,不是从情慾生的,也不是从人意生的,乃是从神生的。」(约一11-13)
如此以色列民族因著拒绝接纳上帝使用耶稣基督拯救全人类的终极计划,放弃了作为上帝所拣选之国度的权利。但上帝仍然透过他们完成祂的目的,并透过亚伯拉罕的后裔-耶稣基督-去祝福万族万国。在宣告前约为旧的时候(参来八13),作者并不是意味著上帝禁止了犹太人接受新约的祝福。相反地,作者的意思是上帝对犹太人有一个更美的计划,正如祂对全人类的计划一样,就是藉著耶稣基督的死去拯救世人,不论是犹太人或是外邦人。土地(圣地)
在旧约裡,圣地在作为上帝选民的栖息之所,以及提供一个能让祭司们发挥职能的敬拜中心是重要的。但是,随著两约之间在基本特徵上的改变,新约本身已不再需要一块特定的土地或区域去让它「居住」。亦由于这个原因,应许之地的概念在新约裡被转化成一样新的事物,而它就是耶稣和他的跟从者所说的「神国」。当耶稣时期的人问他神国在哪裡时,他这样回答他们:「神的国就在你们心裡」。藉著把神国放进信徒心裡的时候,耶稣就把神国属灵化和全球化。而这样一个全球性的国度并不需要,亦不能被局限在某一块土地上。路加写道:
「法利赛人问:神的国几时来到?耶稣回答说:神的国来到不是眼所能见的。人也不得说:看哪,在这裡!看哪,在那裡!因为神的国就在你们心裡。」(路十七20-21)
同样地,在井旁和耶稣相遇的那个撒玛利亚妇人亦不明白「圣」地的概念。当她发现耶稣是弥赛亚的时候,立即就向他问一个已令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困惑多年的问题:「先生,我看出你是先知。我们的祖宗在这山上礼拜,你们倒说,应当礼拜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约四19-20)实际上她问的是:「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地方?上帝喜悦哪一块土地多一些?」耶稣对她的回答实在值得我们细察。他告诉她说:
「耶稣说:妇人,你当信我。时候将到,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你们所拜的,你们不知道;我们所拜的,我们知道,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约四21-23)
耶稣这个答案对所有仍然对「圣地」这个问题有误解的人来说极其重要。第一,不论是耶路撒冷──犹太人敬拜的地方,或是基利心山──撒马利亚人敬拜的地方,耶稣都没有告诉这个妇人应局限在哪一处敬拜。第二,他把她的注意力引导到人神关係中一个新的阶段。当耶稣说「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的时候,他是指著新约来说,在这约裡上帝关心的是敬拜者的属灵态度,而不是某一块土地,区域或某一个作为敬拜中心的地方。
若我们过份强调圣地的重要性,就等如仍活在旧约之中。上帝的「圣地」(terrasancta)就是在人心裡面!因此,福音书中的重点明显是放在神国而不是圣地身上。我不想贬低圣地在上帝藉旧约先知们所发出的预言中作为一个见证人的重要性,它见证著道成肉身、被钉十架、复活和升天,又是被上帝选择为教会在五旬节期间诞生的地方。但我更想强调,圣地的重要性是基于上帝选择了它作为祂对全人类施行救赎工程的发源地。圣地虽然是上帝神国工程的发源地,但神国本身不仅是没有地址,更是绝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的。
耶稣在升天前和门徒的对话当中,亦同样吩咐他们不要著眼于对圣地的争议。我们在使徒行传中读到:
「他们聚集的时候,问耶稣说:主阿,你复兴以色列国就在这时候麽?耶稣对他们说:父凭著自己的权柄所定的时候、日期,不是你们可以知道的。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著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一6-8)
门徒们关心的是一个以基督为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有形并属地的神国。耶稣却告诉门徒他们不需要这等知识,并只有父因著祂的权柄能知道这些在将来(对门徒来说)未指明的时间和日期。他并立即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当前的任务-把神国的好信息传扬开去,由耶路撒冷开始,直到地的极处。如此,耶稣就把神国从属地的层面转移到属灵和全球性的层面上。
以上所提及的和今日以色列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衝突有甚麽关係呢?关係就在于这个衝突主要是一个关于土地拥有权的衝突。而很多基督徒因为同时混淆了新、旧两约对圣地的概念,认为即使在新约下圣地不单止非常重要而且是完全属于犹太人的。在这个信念的推动下,这些基督徒不但在经济及政治上支持现代以色列国对该地宣称有至高无上的拥有权,更在以国对巴勒斯坦人做出恐怖主义及违反公义的行为的时候视若无睹。遗憾的是,对他们来说,对某些圣经预言的偏差概念(例如对某些预言涩晦难懂的解释)的重要性是高于现实环境中的公义和怜悯。因此他们不会对几百万巴勒斯坦难民的苦况、他们被拆毁的房屋、被充公的土地、被破坏的经济、被夺去的生命,和每天仍然在一个残酷的佔领环境下受著拆磨而产生怜悯之心。
对某些预言揣测性的解释是否比公义和怜悯的清晰教导更重要呢?或许我们可以从耶稣对当时期的宗教人士所说的话找到答案: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这更重的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你们这瞎眼领路的,蠓虫你们就滤出来,骆驼你们倒吞下去。」(太廿三23-2)
明显地,耶稣基督、保罗和其他所有新约的作者都是著重神国而不是圣地。宣扬神国带来神国本身及神国美善的果子,而纠缠于土地却带来仇恨、衝突、忿怒、暴力、战争、杀戮和说不尽的痛苦,就如在过去一百年来我们在中东所看见的。圣城
自大卫王把国都由希伯伦迁往耶路撒冷,她就成为了古以色列国属灵和政治生活的标志。耶路撒冷的命运亦一直和古犹太国的命运紧扣著。旧约裡有强调耶路撒冷对作为古犹太国的属灵核心的重要性:
「罗波安王自强,在耶路撒冷作王。他登基的时候年四十一岁,在耶路撒冷,就是耶和华从以色列众支派中所选择立他名的城……」(代下十二13上)「使人在锡安传扬耶和华的名,在耶路撒冷传扬讚美他的话。」(诗一○二21)
「你们要为耶路撒冷求平安!耶路撒冷啊,爱你的人必然兴旺!愿你城中平安!
愿你宫内兴旺!因我弟兄和同伴的缘故,我要说:愿平安在你中间!因耶和华──我们神殿的缘故,我要为你求福!」(诗一二二6-9)
无可否认,耶路撒冷在旧约裡具有超然的地位,远高于其他城巿之上。不过,其重要性在新约来临后就开始减弱。虽然耶稣在他的传道生涯中经常到耶路撒冷和服侍当中的居民,但是他对耶路撒冷的看法并不正面亦不可取。他亦知道耶路撒冷将会是他受苦和受死的地方:
「从那时起,耶稣才向门徒明说,他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和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天复活。」(太十六21)
耶稣亦曾预言到耶路撒冷的悲惨命运:
「耶路撒冷阿,耶路撒冷阿,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裡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看哪,你们的家成为荒场留给你们。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你们不得再见我,直等到你们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太廿三37-39)
保罗和其他新约的作者亦没有把当时期的耶路撒冷看得特别重要:
「这夏甲二字是指著阿拉伯的西乃山,与现在的耶路撒冷同类,因耶路撒冷和他的儿女都是为奴的。但那在上的耶路撒冷是自主的。他是我们的母。」(加四25-26)
希伯来书的作者在讚美天上的耶路撒冷的同时,亦明显地不著眼于地上的耶路撒冷:
「你们乃是来到锡安山,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那裡有千万的天使。」(来十二22)
启示录的作者更把地上的耶路撒冷和罪恶之城所多玛比较:
「他们作完见证的时候,那从无底坑裡上来的兽必与他们交战,并且得胜,把他们杀了。他们的尸首就倒在大城裡的街上;这城按著灵意叫所多玛,又叫埃及,就是他们的主钉十字架之处。」(启十一7-8)
他亦形容天上的耶路撒冷为上帝和祂的子民同住的地方:
「我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裡从天而降,预备好了,就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丈夫。我听见有大声音从宝座出来说: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他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神。」(启廿一2-3)
耶稣和他的使徒没有歌颂地上的耶路撒冷,而是论及天上的耶路撒冷。当我们在以下几章中把注意力放在祭师职任、祭物和圣殿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在新约中,人不再需要在一个特定城巿裡的敬拜中心才能享受新约的恩惠。
我爱耶路撒冷城,她是我的出身之地及我的基督教信仰的发源地。但是,耶路撒冷和圣地的神圣之处并不是埋藏在她的泥土、石块、石子、沙石、圣坛、教堂、寺院和会堂裡。耶路撒冷的神圣之处是在于她的属灵遗产,这个遗产就是因著上帝拣选了在她上面进行了拯救全人类的计划。今天,很多穆斯林、基督徒和犹太人因著把土地的拥有权看得太重,以及对耶路撒冷作为上帝与人和平和好的属灵信息的认识太少,令到她成为普世和平的最大障碍。祭司职任
旧约的祭司职任是在上帝设立摩西的兄长亚伦作为大祭司时定立的。在摩西五经裡有详细的指示说明这个祭司职任制度的管理方法。在新约裡,作者们所形容的却是一套新的祭司职任,这个制度就是信徒皆祭司。使徒彼得在第一卷书信中写给新的信徒-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并同样称呼他们为「有君尊的祭司」:
「唯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你们从前算不得子民,现在却作了神的子民;从前未曾蒙怜恤,现在却蒙了怜恤。」(彼前二9-10)
当启示录的作者写给外邦和犹太信徒时,亦同样重申这一重点,并称他们为一个由祭司组成的国度:
「并那诚实作见证的、从死裡首先复活、为世上君王元首的耶稣基督,有恩惠、平安归与你们!他爱我们,用自己的血使我们脱离罪恶,又使我们成为国民,作他父 神的祭司。但愿荣耀、权能归给他,直到永永远远。阿们!」(启一5-6)
在旧约中的祭司职任只局限在以色列的其中一个支派──利未人身上。但在新约裡,明显地所有信徒都隶属于这个具君尊的祭司职任。在比较新旧两约的祭司职任时,希伯来书的作者解释旧的祭司职任必需渐衰并让位给一个既新且永的职任:
「这位既是永远常存的,他祭司的职任就长久不更换。凡靠著他进到 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为他是长远活著,替他们祈求。」(来七24-25)
「既说新约。就以前约为旧了;但那渐旧渐衰的,就必快归无有了。」(来八13)
(并参看耶利米书三十章31节)
明显地,希伯来书的作者宣告旧约的祭司职任已经无效,并已让位给一个不仅是新,且是犹太和外邦信徒一同担当的祭司职任。祭物
在旧约裡,献祭牲是敬拜中一个不能忽略的部份,但在新约裡,耶稣已成为祭物并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希伯来书的作者写道:
「若山羊和公牛的血,并母牛犊的灰,洒在不洁的人身上,尚且叫人成圣,身体洁淨,何况基督藉著永远的灵,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 神,他的血岂不更能洗淨你们的心,除去你们的死行,使你们事奉那永生神麽?」(来九13-14)
「凡祭司天天站著事奉神,屡次献上一样的祭物,这祭物永不能除罪。但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神的右边坐下了。」(来十11-12)
以上和很多类似的经文都反映在两约中对献祭的概念有著重大的改变。旧约的献祭制度要求按日期和仪式宰杀动物,新约则表明耶稣已成为终极及完美的祭牲并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为所有罪恶、为所有人,为任何时代的人。故此,为了迎接新约制度的来临,旧约的献祭制度已被终止。那些为著犹太教献祭制度有可能恢复而满心欢喜的基督徒真的要应真地寻求从上帝而来的智慧,肯定自己没有超出上帝的心意,因为祂的心意在新约的记载中已清楚表明了。圣殿
新约不单终止了献祭牲的需要,而且取消了利未祭司职任的制度,更不再需要一个中央圣殿。耶稣基督-全人类的救赎者-的身体(或译教会)已取代了耶路撒冷圣殿的位置作为圣灵的殿。
当门徒对耶路撒冷圣殿的庄严伟大感到惊讶的时候,耶稣说了这话:
「有人谈论圣殿是用美石和供物妆饰的;耶稣就说:论到你们所看见的这一切,将来日子到了,在这裡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路廿一5-6)
保罗在以下三段经文中对早期的信徒解释,他们自己就是上帝的殿:
「岂不知你们是神的殿,神的灵住在你们裡头麽?若有人毁坏神的殿,神必要毁坏那人;因为神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林前三16-17)
「岂不知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麽?这圣灵是从 神而来,住在你们裡头的;并且你们不是自己的人;因为你们是重价买来的。所以,要在你们的身子上荣耀 神。」(林前六19-20)
「神的殿和偶像有甚麽相同呢?因为我们是永生神的殿,就如神曾说:我要在他们中间居住,在他们中间来往;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林后六16)
以上的经文包含著两个信息:第一,上帝对耶路撒冷圣殿的恩典期已过,而圣殿亦将被拆毁。为著设立新圣殿的缘故,旧的必需被毁。第二,新的圣殿不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组成耶稣基督身体的教会。上帝是否对犹太人有一特别的计划?
有些人认为之前所论及的对外邦信徒来说是对的,但对犹太人却不然。他们更可能会主张上帝对犹太人有一个特别的计划,是跟外邦人的计划有分别的。因著以下原因,我并不接受这个说法:
一、上帝在新约的计划是同时对犹太人和外邦人给予救赎和祝福。在新约裡,两下归为一体。提倡一个额外为犹太人的计划即是和新约的核心信息相违背。细读保罗向加拉太人的宣告:
「所以,你们因信基督耶稣都是 神的儿子。你们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并不分犹太人、希腊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裡都成为一了。你们既属乎基督,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照著应许承受产业的了。」(加三26-29)
二、在新约裡并没有提到对犹太人有一个特别的计划,是和上帝给予外邦人的救赎计划独立分开的。那些不论在目前或未来提倡一个特别为犹太人预备的计划的人,往往只能依赖旧约来支持他们的理论。保罗在罗马书十一和十二章裡指出了犹太人的属灵醒觉是透过他们对耶稣基督的信,而不是复国或重新拥有圣地。保罗的表达是基于他坚信犹太人的复兴是取决于他们是否接纳耶稣基督。
三、若对犹太人或其他任何种族提供一个特别的计划,即是贬低了上帝藉著耶稣基督为全人类在十架上受死的救赎大能和果效。上帝已经透过耶稣基督给了犹太人最好的计划。基督是上帝给予全人类──包括犹太人──最好的礼物。
四、那些宣称现代以色列国在末世有一特别角色的末世论在神学上是说不通的。为甚麽上帝会希望犹太人归回圣地和建造圣殿去献祭牲?耶稣不是已经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吗?为甚麽竟然有基督徒支持重建一个用来献祭牲的圣殿?上帝会否因犹太人在我们的主──上帝不朽的羔羊──在十架上捨命的二千年后继续献祭牲而得著荣耀?若果这些仪式并不能使上帝喜悦,基督徒有甚麽理由去支持或鼓励那些极力希望这样做的极端份子?任何不以耶稣十架为中心,或与之不能协调的基督教神学理论,实在是不值得我们花时间,亦不应在我们的心中佔任何位置。
当我在不同场合演讲及解释旧约和其中的重要元素──国度、土地(圣地)、圣城、圣殿、祭司职任及祭物──在新约裡如何被转化后,很多人会问:「上帝对犹太人的应许怎麽样?那些应许是否已经没效了?」我的回答就在往后一章。上帝弃绝了犹太人吗?
和使徒保罗一样,我说:「断乎没有!」
「我且说,神弃绝了他的百姓麽?断乎没有!因为我也是以色列人,亚伯拉罕的后裔,属便雅悯支派的。 神并没有弃绝他预先所知道的百姓。」(罗十一1-2)
保罗用自己作为一个上帝并没有弃绝犹太人的证据。在过去的二千多年来,数以百万计的犹太人同样经历了转化了保罗生命的奇妙恩典。上帝恩典的门是宽大且是长开的,不论是对犹太人或是外邦人。在以下的经文裡,保罗强调上帝希望把犹太人和外邦人引领到同一国度的事实。上帝没有预备一个国度给犹太人,又预备了另一个国度给外邦人。新旧两约虽然不一样,但上帝对招聚犹太和外邦人到祂的国度的热心并没有改变。
「就著福音说,他们为你们的缘故是仇敌;就著拣选说,他们为列祖的缘故是蒙爱的。因为神的恩赐和选召是没有后悔的。你们从前不顺服神,如今因他们的不顺服,你们倒蒙了怜恤。这样,他们(现在)也是不顺服,叫他们因著施给你们的怜恤,现在也就蒙怜恤。因为神将众人都圈在不顺服之中,特意要怜恤众人。」(罗十一28-32)
※在英文译本如KJV、NIV、NASB、NET,以及中文译本如和合本修订版和新译本,都有括号的「现在」、「Now」一词,但在和合本中却没有。此处为和本文原文(英语)协调,故特意补上。而「如今」一词在英文译本同为「Now」。
在以上经文中,「现在」一词的重要性是在于保罗用它来表达在基督裡的新约时代。以我的理解,保罗是在说:「既然耶稣已经透过他在十架上的死拯救了全人类,犹太人也可以获得怜恤、恩典和救赎。所以,犹太人现在就可以得救了,只要他们来到救赎主面前,而不是在一个遥远的将来,经成立一个国家或兴建一座可以用来继续献祭牲的圣殿。」
上帝对犹太人和全人类的应许是属灵的,并不需要佔有某一块土地,或以强大的军事力量、政治手段和经济操控去征服另一国家或民族才能成就。这些应许可以因著世人--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谦卑地回到上帝面前,接受上帝为我们预备的救赎计划而实现。然而,对经文的误解和误用--对锡安主义者佔领巴勒斯坦地的行为予以上帝的祝福-却是令到中东地区混乱,以致全球不稳的重要原因。它带来了大苦难和杀戮,又使到成千上万人的人丧失生命,并给予全球武装份子一个方便的藉口。这种不诚实地利用圣经的行为亦对阿拉伯基督徒带来了很多苦痛和失望,并同时成为一块拦阻著全世界成千上万的人去回应基督和接受祂好信息的绊脚石。编按:本文译自作者近著PalestinianMemories。译者:老旭辉。以下附注为译者主要针对一些华人社会较少讨论或
转载请注明:
http://www.dengwendidi.com/dlnfz/220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