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经济 >> 电影传奇米拉的女神修炼手册
很多人深深的,绝望的爱过米拉,她漂亮,由于她在敌人面前临危不惧,就更漂亮,她站在天台上,被风吹动,被云衬托,她就有无法形容的漂亮。但是,她是阿尔巴尼亚人,太遥远了,肯定没希望了。几十年后,我们邀请米拉来中国,跟她坐一张桌子吃饭,似乎触摸了一点梦想中的幸福,只是这幸福略带岁月的尘埃。
与《宁死不屈》相关的还有很多符号,比如那把浪漫的吉他,比如那几句口号——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墨索里尼永远有理!比如那个说话像念诗式的德国鬼子,比如那首歌——赶快上山吧勇士们!
女英雄诞生记《宁死不屈》中的女英雄是有原型的。
女英雄的原型
吉诺卡斯特,一座公元前一世纪就存在的古城,这座用石头建造出来的城市,对阿尔巴尼亚来说意义非凡。它拥有欧洲最早最大的山地军事要塞,它是前领导人霍查的故乡,它是阿尔巴尼亚为数不多的世界文化遗产。它那个建造在巨石上的古堡,曾经被改造成最残酷的监狱,也因此走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
米拉和阿弗尔迪达,一个是来自城市的姑娘,一个是农村女孩。至今,在吉诺卡斯特城,她们当年就义的地方还立着一个雕像。
女英雄的雕像
“米尔卡尼(本片编导):考察、采访英雄人物的生活细节时,我们得知,这位女英雄,也确实曾与一位来自地拉那的年轻共产党人,产生了爱情。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再加上吉诺卡斯特城的景观,真实美丽的环境给影片增色不少。本片编导米尔卡尼
女英雄的故事清清楚楚,女英雄的形象,却不那么好找。
艾迪·鲁阿娜西饰演阿弗尔迪达,这是个影响她一生的角色。她从小在舞台上长大,八、九岁时就登台表演二重唱,后来被招到部队曲艺团,又从那里转业到国家曲艺团。她凭借着出色的表演考上了艺术学院,是艺术学院第一批少年学生,毕业后,成为国家剧院的正式演员。她具有反叛的个性,非常好强,在艺术上颇有天赋。
年轻时的艾迪
“艾迪:两位导演找到我,开始想让我演米拉,可是试镜后,导演感觉我身上有一种强悍的东西,而米拉需要更清纯一些的,就建议我扮演阿弗尔迪达。我开始不愿意,觉得女游击队员这个人物有点模式化,是个图解式的人物。后来我还是被导演说服了,他们说要给这个人物增加一些东西。拍出来后,效果还是不错的。
艾迪接受采访时照片
导演没有看错,艾迪果敢,坚韧,擅长在任何地方打游击战。
艾迪饰演的阿弗尔迪达
成熟的游击队员阿弗尔迪达,面对酷刑,宁死不屈,看样子不成问题。可是米拉,一个打算用开水消灭法西斯的小姑娘,一个对于上山打游击充满浪漫想象的女学生,能做到宁死不屈吗?
米拉(左)和阿弗尔迪达
饰演米拉的是当时还是个中学生的艾格拉蒂娜?库麦。
年轻时的库麦
“库麦:年,我当时在都拉斯城的一所中学上学,我们学校来了一个电影摄制组,他们要挑一位年轻姑娘在影片中扮演一个小角色。我当时是学校话剧小组的成员,从小就喜爱艺术。校长便推荐了我和几位同学,导演从3、4个话剧组的姑娘里,选中了我。这样去拍了一天戏,扮演了一个一晃而过的小角色。生活又恢复正常了。突然有一天,有人敲我家的门,从地拉那来了个陌生导演,就是米尔卡尼,他对我父亲说,我们希望你的女儿前来剧组试镜,这次可不是小角色,而是主角。父亲疑惑地笑了,我女儿不是演员,是学生,怎么可能去演女主角?
库麦接受采访时照片
事实上,除了米尔卡尼,几乎所有人都反对这个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小姑娘来演一个这么重要的角色。
没办法,可能是作为一种妥协,刚进剧组的库麦,必须跟米拉一起,接受一次最严酷的考验。库麦一上来就要完成最难演的一场戏:米拉在平台上俯瞰吉诺卡斯特山城全貌,这正是德国军官对她进行心理战的一场戏。这场全剧中最难表现的戏如果库麦没有顺利通过,可能就要被替换了。
本片编导米尔卡尼(中)与两位主演库麦(左)和艾迪
“库麦:我不知怎么演,哭了起来,跟米尔卡尼和埃莱巴拉两位导演说,让我回去吧,我演不了。他们没有听我的,非常耐心地给我说戏,米尔卡尼甚至钻到摄影机的三角架下示意我怎么演,给我精神上的鼓励。我站在城堡的天台上眺望吉诺卡斯特山城,那是我第一次小小年纪离开自己的家乡、父母。看着远处被云雾缭绕的忽隐忽现的山城,眼前似乎是一片海洋,我好像又回到了海边的家乡。因为离开家乡一段时间,我非常想家,我带着一片思乡的情绪眺望四周。这样我把女英雄对家乡的眷恋与我对家乡的思念融为一体,很好地表现了女英雄对家乡的依依不舍。她终于演了出来,实际上导演要的正好是她单纯、本色、自然、没有任何表演痕迹的形象——米拉,一个十七岁的姑娘,望着美好的城市,望着她向往的连绵山峦。
米拉在天台上
库麦从平台上走下,她留下了,等待着的,是米拉短暂的一生。
“米拉”成长记——库麦是怎么变成米拉的女英雄家人讲述细节“库麦:一天,这位女英雄的兄弟、一位老人来到剧组,他给我讲了一些关于她的细节。告诉我她是一位非常坚强的姑娘,性格刚强勇敢,从不知什么是畏惧。同时她是一位内心世界非常丰富的女孩,爱读书、写诗,对事物非常敏感。我尽量从内到外地向这位女英雄靠近,通过我的内心去表现她,使这个人物能够象个英雄一样立起来。米拉原型
吉诺卡斯特城全城人参演影片中有挤满了群众的大场面,都是城里的男女老少扮演的。只要告诉他们是什么角色,应该站在什么地方,他们便踊跃参加电影的拍摄,来剧组的群众演员源源不断。人们对电影怀着极大的热情,积极踊跃参加,即使电影拍摄时间很长甚至到深夜也依然热情高涨。
吉诺卡斯特城
打哭了好拍哭戏“艾迪:我记得有一场戏,当她看见一个小孩被德国法西斯打死时,她跑过去抱这个孩子,这时应该哭,可她怎么也哭不出来,拍了一遍又一遍,整整一天,她还是哭不出来。这时纳姆说:我来!说着就给了她一巴掌,把她打出了眼泪后,立即说:快拍!终于完成了这场戏。还有一场戏,德国法西斯把米拉的头按进大水桶,然后又拎出来,反复折磨她。当时库麦不知道怎么演,任人摆布。我就跟她说,你应该既要表现受到折磨后的痛苦,喘不上气来的样子,又要表现你的反抗和坚强、不屈不饶的精神,而不能是一副任人摆布的样子。这场哭戏
在真实的监狱拍摄“艾迪:有人告诉我们,那儿有几间小屋子就是当年的牢房。我当时心情就很沉重,有的人还去看了看,我没去,觉得看了以后心里会更难受。到演戏的时候,演员自然会触景生情。古堡监狱
城堡内一直有监狱,里面还关押着犯人,他们是在真实的环境中拍摄的。在拍一场德国鬼子把米拉从监狱的走廊里拖出来的戏时,库麦甚至能通过牢房门上的小窗口,看见里面的犯人。
“敌人”是绝好的演员电影中有一位循循善诱的德国少校,简直像是研究莎士比亚的教授,他说话与众不同,下手却毫无遮掩。导演是想告诉观众,敌人的恶毒不在他的外表,而是在他的内心深处,在他所代表的思想。他这种虚伪的表现,使人们感到他更为可恨也更加危险。
少校和米拉
饰演少校的是阿尔巴尼亚国家剧院演员、有“人民演员”称号的弗拉舍里。他是艾迪的老师,在艾迪的心中,弗拉舍里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在舞台上可塑性很强,对一些经典人物的扮演很出色,他还是个情感非常丰富的人,心胸非常宽广,人品也很好,经常帮助别人。
“库麦:我在学生时,弗拉舍里就是一位了不起的演员,被授予人民演员的称号。我对他总是仰视的,所以非常紧张,一个普通的学生怎么跟这样一位大演员配戏?这种紧张的情绪很影响我发挥。有一场戏是他在天台上打了我一记耳光,我当时嘴里含着一包从中国引进的红色液体,要表现被打后嘴角流血的场面。我被打后,应该让红色液体从嘴角出来,可是,我一下子将所有液体喷出嘴来,甚至呕吐起来。我跑到旁边哭了起来,弄得摄制组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弗拉舍里走过来,扶着我,很温柔地安慰我,叫我别紧张,慢慢来。又让别人离开,让我的情绪慢慢镇静下来,又鼓励我,说我们一起完成这段戏。再次开始拍这段戏时,他让摄影暂停,说多么无辜的小姑娘,我真不忍心打你。他实际上是位非常善良可亲的人,我把他看成是自己的父亲。
少校打米拉的这场戏
库麦成就了米拉。《宁死不屈》这部电影成了库麦人生的里程碑。
“库麦:就是在多年后的今天,我依然以十分欣赏的眼光看这部影片。我永远不能忘,尽管由于政治原因它一度被淡忘,但它依然是我人生的里程碑,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米拉的扮演者库麦送给崔永元的签名照片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的幕后故事关于中国百年电影的记忆——光影记忆Ⅱ,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独家采访呈现,来看老一辈影人怎么拍电影,以及他们的人生故事。5月-9月每月两场露天电影放映坐着马扎磕着瓜子回味几乎已绝迹的胶片电影每月两场口述影像观摩一百位老影人口述资料只有中国传媒大学24号楼能看到的绝版口述影像了解详情,点我点我点我
露天电影报名,点我点我点我
▽
版权归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所有文章均源自本中心所采集口述史料
转载请联络编辑获得授权
历史,是战壕里的战士被雨水浸泡一夜的焦灼历史,是海外的学子受新中国召唤回归的信念历史,是爷爷奶奶被迫离开家乡时车站的死寂历史,是爸妈忙碌一天后躺在床上看书的惬意……这些鲜活的历史,有时听来,就像故事,而其离奇程度,更甚于故事,但是对于我们,这不是故事,这是教训是经验。他们现在,被收集、保留在这里,中国传媒大学24号楼。
赞赏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好北京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jj/14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