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经济 >> 清明节特辑李平母亲,您是我人生第一
▼
点击上方绿标可收听主播仇婷为您朗读(第83期)
今年清明节正逢母亲的阴生,天亦有情,一直寒风冷雨吹落乱红无数,我与弟弟相约一同去祭扫父母,车窗外的油菜花都凋落所剩无几了,不觉想起30年前母亲带着我最后一次去给外公外婆扫墓的情景,从我家到外公的墓地距离约3公里,母女俩要经过一大片油菜花田,由于当时是步行,不像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驱车前往,穿行于花田,我一头一脸都沾满了残花香粉。当时也是春寒料峭,回程中母亲感到有些疲乏又吹了冷风,没想到竟一病不起,那一次扫墓成了我和母亲同行的最后一段路程。
母亲离开我那一年我正怀有身孕,送母归山之时肚子大到无法爬上去,只能远远地跪着撕心裂肺般看着母亲入土下葬也不敢放肆痛哭,人生之痛没有比这更甚的了,因为当时母亲不过才五十多岁。
我侄女儿就在当晚出生,我在母亲过世约三个月后生下儿子,母亲眼看着两个孙辈呼之欲出,竟然熬不到再多活一周见见孙子,这该是她人生多大的遗憾!
母亲出身于书香之家,我外公是何叔衡先生的得意弟子,人称金先生,是当地名望颇高的教书先生和书法高手。母亲在娘家干过的职业是湘绣厂的骨干,还受过财会专业训练,当过公社养猪场的场长和会计。母亲在姑娘时代聪慧能干嫁得很迟,我出生时母亲已经29岁,我父亲当时是北京部队的志愿兵连长,是当时最红的职业——军人。
母亲名叫于宗善,人如其名,心地善良、知书达理。父亲从部队转业之前,母亲带着我曾小住在天安门旁边的北京部队里,后来父亲军务忙起来,我就跟母亲回老家浏阳永安和外婆住一起。父亲年转业到地方工作后,父母也一直分居两地,主要由母亲独自在家带着我们姐弟三人过日子。当时父亲靠工资养全家已经是捉襟见肘,母亲往往省己待客节俭持家。
记得有一年下着大雪,因为父亲基本上一个月才能回家一趟,家里没米了,母亲只好带着我先去堂姐家借了几升米。但是刚刚回家就遇到上门乞讨的叫花子婆婆,母亲马上就从袋子里匀了一小碗米给她。邻居有头痛脑热都喜欢找我母亲去看看,因为为了照顾好我们,她喜欢翻医典,家里也常常备有一些常用药。我们姐弟三医院,这得益于母亲含辛茹苦的精心养育。而父亲从外面带回家的食品母亲也总是让我们先送给奶奶尝。
可是,母亲在我家并不愉快。因为母亲在娘家时是集体企业的上班族,她能写会算,双手可以同时打算盘,与她同期培训的财会人员里有的后来在财政局工作。而嫁到我们家时由于父亲家成分的原因,凭她的知识本可以当个小学老师,却再没有工作机会,她只能从头学养鸡、喂猪,学种菜,当家庭主妇,但是她干家务劳动不如绣花写字,更不会下田干农活,为此她没少怄气。那时候,普通妇女标准底分是6分,母亲当队上的会计只计4.5分,被称为“半个劳动妇女”。而她偏偏还生性耿直,不随大流、不苟言笑,遇到队长或其他人在过年分鱼肉、大豆、花生时做点小手脚占点儿小便宜的情况,她就看不下去于是算得过于精细。偶尔会计与队长、保管员起了争执,母亲就说:我不和你们这些无知识的人计较,弄得队长又气又恨下不得台,母亲自己也因此常常被穿小鞋而委屈得在家偷偷哭。
得益于外公的传教,母亲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我们队上墙上规规整整的毛主席语录宣传栏都出自母亲之手。此外,母亲心灵手巧自学了缝纫,当时爸爸当采购员负责管供销,记得有一次买了十件工作服,被母亲剪裁后就成了我们的牛仔裤一直穿到读高中。就连弟弟们理发都是母亲买一套工具自己动手。母亲的朋友分别是株洲和湘潭下放的知青阿姨,常常在我家小聚,那是我家最温馨开心的文艺时光。记得母亲一边晾晒衣服一边就要我猜谜语,随口还念“生在青山叶排排,死在凡间作秀才,绫罗绸缎都穿过,只冒穿过秀花鞋”,母亲还会讲哪咤闹海、文姬思汉等故事,带我午睡时就教我唱《小玲玲爱唱北京地拉那》《咱们新疆好地方》《北京的金山上》,母亲特爱唱歌,嗓音高而甜美,父亲珍藏着几大本解放军歌曲集,所以当年的红歌我几乎都跟母亲学过几句。
母亲是我人生第一导师,刚启蒙上小学时,每次老师布置写作文我总是缠着她教我写开头和结尾,亲自娴熟地传授我珠算口诀“三下五除二,四退六进六”,手把手的指导我练字,她说字是敲门砖啊,她经常念叨我的是,“你一定要争气读好书,将来一定要有出息,一定不能像妈妈一样守着橱房灶台窝一辈子,女孩子一定要自强自立。”她还告戒我们,金山银山不如书山,只有读进肚子里的书别人挖不走,有知识一辈子不心慌。
母亲最开心的时刻,是我从小学开始每年期末都能带着优秀学生奖状回家。母亲最生气的一件事,是我考上大学后的暑假期间,我听父母的安排干完自己家里的农活之后,还安排了我去堂伯家里帮忙搞“双抢”,我怪母亲不晓得疼惜女儿,心想我如果再暴晒一周就黑得不好意思回大学了。我母亲的理由是“做人不可以忘本,更不可以不记恩,皮肤黑了可以养回白,不懂礼仪毁一生。”我们小时候堂伯帮过不少忙,她说滴水之恩要当涌泉相报。
我的记忆中最对不起母亲的事,直到如今依然后悔不已。第一次是高二预考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供销社的营业员,结果被大队干部的女儿顶替了,理由我未满十八周岁还是在读高中生,对方虽然更小好像还是待业青年。同时我去参加湖南师大美术生和声乐初试,美术过了初试,复试也没通过,我心灰意冷不想再去读书参加高考了。母亲说,“人要学会打碎了牙齿和血吞,你不要再三心二意,现在就只有一条路,参加高考,你不读书能干什么?我这一世最大的不幸是没有机会,你现在还这么小不能丧志,不管高考有无把握必须坚持到底,现在咬牙坚持下去是为了今后不后悔。”母亲硬是把我推上车送去学校,上车时塞给我四个梨子,我赌气一把甩到她脚下。可周末的时候,母亲还是专程乘车赶来学校为我送来还冒着热气的酸菜炒肉和当归煮蛋。她说你气冲冲走的这几天我都不安心所以来看看你。
第二次是年清明节后母亲就开始生病,五一节我从学校回家,觉得地上桌上到处脏乱,一条凳子上的鸡粪都没擦干净差点弄脏了我的衣服,我当时完全没有意料到母亲病情渐重,就抱怨母亲怎么越来越不爱干净了,母亲当时默默地皱着眉头去找抹布连忙弄干净桌椅。然而,母亲不到医院。
父母仅在父亲退休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是在一起的,可是母亲却由于长期忧郁孤独积劳成疾病入膏肓,我十多岁开始一直到大学都是在寄宿学校读书,我至今清晰地记得母亲每逢周末站在小山坡上望眼欲穿地等我回家,星期天下午又目送我去车站搭车久久不肯回家的样子……可是我除了最后半年陪她住院治疗外几乎是寸恩未报。
母亲生前给我写了很多书信,这一大包书信也成了我一生的宝典,这么多年来,我之所以在每一个平台都格外珍惜,爱岗敬业和懂得感恩,内心深处也是在弥补母亲报国无门之痛。往事何曾如烟,母亲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个性,正直善良的秉性和耿直刚烈的脾气一直深深影响我,今天谨以此深深怀念我奉献一生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END-
策划
杨天兵
统筹
黄琪晨
口述
李平
执行
唐静婷
往期相关??:
叶小文:多少沧桑付流水,常念家国在心怀
夜读往事FM·家风传承
黄兰香:爷爷,我等你和奶奶来坐
夜读往事FM·家风传承
谭清泉:让竹园家风代代相传
夜读往事FM·家风传承
赖明勇:母亲的家书
夜读往事FM·家风传承
张国刚:“大脚”外婆的豪情传承
夜读往事FM·家风传承
易露茜:我再已没机会对父亲说声“对不起”
夜读往事FM·家风传承
王国海:从父亲开始延续40年的“家庭会议”
夜读往事FM·家风传承
傅莉娟:母亲告诉我,女人要自立自强
夜读往事FM·家风传承
袁爱平:传统中国农民家庭父母的爱
夜读往事FM·家风传承
李云才:父亲给我的无法用语言表达
夜读往事FM·家风传承
雷鸣强:父亲将敢于担当、助人为乐的精神融入我们的骨髓
夜读往事FM·家风传承
陈晓红:父亲的家书
夜读往事FM·家风传承
徐自强:行医,是我们家四代人的坚守
夜读往事FM·家风传承
杨伟军:我与母亲只在一起生活了5年,她却影响我一生
夜读往事FM·家风传承
刘长庚:“耕读传家”好家风
夜读往事FM·家风传承
石红:母亲从小教育我,幸福要靠奋斗来实现
夜读往事FM·家风传承
曹力农:父母爱情
夜读往事FM·家风传承
向午平:父爱如山,深沉无声
夜读往事FM·家风传承
文树勋:父亲从小对我说,做什么事都要认真
夜读往事FM·家风传承
(清明节特辑)周群飞:父亲是我永远的偶像
夜读往事FM·家风传承
(清明节特辑)凌奉云:父亲的扁担
夜读往事FM·家风传承
转载注明:“力量湖南”(lilianghunan)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儿童白癜风的注意事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jj/14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