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科研成果基因组水平数据揭示中国大鲵至少由

发布时间:2019/8/29 11:22:51   点击数:

中国大鲵至少由5个种组成

10余年不懈努力,

艰苦野外考察+先进基因组技术

这项成果让中国大鲵保护面临重大调整

“水中大熊猫”娃娃鱼至少5个物种,隐存物种正悄然灭绝。若不及时调整,不仅有的物种不能得到保护,还很容易使小种群物种受到其他物种的基因侵蚀,甚至被取代,造成巨大遗传资源损失甚至物种灭绝。

前不久,国际学术期刊CurrentBiology以“TheChinesegiantsalamanderexemplifiesthehiddenextinctionofcrypticspecies”为题,报道了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动物进化与遗传前沿交叉卓越创新中心车静研究员、张亚平院士及RobertMurphy教授团队领衔的多个国内外研究人员参与的合作成果。

该研究基于基因组水平数据揭示中国大鲵至少由5个物种(有可能为8个)组成,中国大鲵的保护面临着重大调整,亟需进一步评估和改进。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车静研究员为首的研究团队,历经十余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开展了大量艰苦的野外科学考察工作,采用非损伤取样和先进的基因组研究技术,通过对上千份样品的系统分析,令人吃惊地发现,过去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物种的中国大鲵至少存在五个种。这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保护实践上都有重大的意义。

中国大鲵生活照(RobertMurphy摄)

中国大鲵(Andrias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为中国特有珍稀野生动物,也是世界现存两栖类中体型最大的物种,体长可以达到2米。

中国大鲵与日本大鲵及美洲大鲵,共同组成了两栖类中的隐鳃鲵科(Cryptobrachidae)。该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侏罗纪时代(约Mya)。因而,中国大鲵具有极高的进化独特性(Evolutionarydistinctive),在全球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堪称“水中大熊猫”。

中国大鲵曾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及珠江流域的18个省份。自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栖息地连续破坏,以及人为过度捕捉,中国大鲵的野生资源迅速减少,目前野外种群罕见。中国大鲵被IUCN列为极度濒危物种(CE,criticallyendangered),并收录入CITES公约附录I,在我国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中国大鲵的保护问题受到了国内外极大的







































北京白癜风专业治疗的医院
身上有白癜风怎么办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jj/1712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