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这群华夏子孙的壮举让高傲的毛子也为他们立

发布时间:2021/4/25 13:00:42   点击数:
北京 看白癜风医院 http://www.wxlianghong.com/

一次非同寻

常的祭扫

清明节期间,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组织旅俄华侨华人、留学生、俄罗斯友人及使馆外交官祭扫领区内多处中国烈士纪念碑。各界代表在同胞墓前肃立默哀,敬献鲜花寄托哀思,表达敬意。

身为中国留俄学生的一员,笔者有幸参加了俄罗斯南部罗斯托夫州莫罗佐夫斯克区祭扫中国烈士纪念碑的活动。

莫罗佐夫斯克(俄语Морозовск,48°2110N41°4938E),俄罗斯南部罗斯托夫州东北部小城,距离州首府,南俄地区中心城市顿河畔罗斯托夫市约公里,人口人(没错,这是维基百科上记载的城市人口数量,俄罗斯的“城市”人口和中国同等级别的城市是没法比的)。

年6月,苏俄内战期间,红军第33库班师杰尔宾特团中国营在此地停留时突遭白军哥萨克骑兵袭击。为掩护铁路工人和红军官兵家属,中国营官兵奋不顾身,依托铁路会让站以劣势兵力和装备对抗白军骑兵的反复冲击。在付出巨大伤亡之后,终于击退白军,保住了铁路会让站。后来当地民众将牺牲的中国士兵遗体统一收殓,安葬于铁路会让站附近。年,十月革命40周年纪念日前夕,当地政府和居民一起将烈士遗骸迁葬于城市中心广场,并建起了纪念碑。

纪念碑呈方尖型,顶端缀有一颗红星,正面用中俄双语镌刻着:敬礼这里安葬的是在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战斗中于年7月在莫洛佐夫斯卡娅车站地区牺牲的第杰尔宾特国际团中国红军游击队队员。

▲年11月,纪念碑落成时

的情景(图片来自当地博物馆)。

▲纪念碑今貌

▲南俄地区中国留学生代表在纪

念碑前肃立(左数第四为笔者)

▲向纪念碑献花

▲纪念碑正面

▲斑驳的基座上镌刻着中俄双语碑文

▲中国战士纪念碑的旁边就是卫国战争烈士纪念

墙,这也是富有苏俄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

▲墙上刻满了卫国战争期间牺牲

的本地籍贯的苏军官兵姓名

▲“苏联英雄”纪念碑。上面刻着本地籍

贯的荣获“苏联英雄”称号的苏军官兵姓名。

一批鲜为人知

的纪念设施

为纪念中国国际主义 战士在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在原苏联境内建有多处中国烈士纪念设施。除了笔者前面介绍的罗斯托夫州莫罗佐夫斯克区中国国际志愿者纪念碑,目前在俄罗斯境内的经考证还有以下几处:

莫斯科红场列宁墓右后侧中国烈士纪念牌。为纪念年在俄国十月革命中为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牺牲的中国烈士而立。纪念牌呈长方形,大理石制成,上面用俄文刻着:张—王—。因牺牲的中国烈士姓名不详,故冠以张、王两大中国姓氏以示纪念。

▲莫斯科红场列宁墓右

后侧中国烈士纪念牌

俄联邦彼尔姆边疆区特罗伊察镇中国志愿者纪念碑。为纪念年12月在彼尔姆边疆区特罗伊察镇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牺牲的第团(红鹰团)中国战士,苏联政府于年在特罗伊察战役遗址——瑟尔瓦河畔建立了综合纪念设施。后由于土地私有化和该村基础设施改造,纪念碑于年被拆除。在边疆区政府支持和当地居民努力下,年中国志愿者纪念碑被重新修复。纪念碑位于该镇瑟尔瓦河畔,碑高约2米,碑文用俄文刻着“年12月25至27日在特罗伊察镇瑟尔瓦河畔被白匪枪杀的中国志愿者纪念碑,名中国志愿者和4名当地居民永垂不朽”。

此外,据了解,在彼尔姆边疆区还有一处烈士纪念碑,位于彼尔姆边疆区叶洛沃村,纪念年在此处牺牲的中国、拉脱维亚、匈牙利战士。

▲彼尔姆边疆区特罗伊

察镇中国志愿者纪念碑

▲彼尔姆边疆区特罗伊察

镇中国志愿者纪念碑碑文

▲彼尔姆边疆区叶洛

沃镇中国烈士纪念碑

俄联邦北奥赛梯共和国首府弗拉季高加索市中心中国国际主义战士纪念碑。为纪念在苏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年弗拉季高加索8月事件)在弗拉季高加索牺牲的余名中国国际主义战士,于年建立了该纪念碑。碑高20多米,由方形底座和细长石柱组成,前后两面碑文分别用俄文和奥塞梯文写就,汉语译为“献给国内战争时期在北奥塞梯为捍卫苏维埃政权而牺牲的中国同志北奥塞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劳动大众谨立”。纪念碑位于波扎尔斯基和伊里斯通两条大街交叉地带的“革命广场”上,民众称该广场为“中国广场”。

▲弗拉季高加索市中国

国际主义战士纪念碑

俄联邦沃罗涅日州新霍皮奥尔斯克市中国志愿者纪念碑。为保卫苏维埃政权,新霍皮奥尔斯克的红军近卫军第二莫斯科军团与白匪军顽强作战。为纪念此战役中牺牲的红军战士和18位中国志愿者,苏俄政府于年在该市中心建立了革命公墓,亦称“兄弟墓”。后来由于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和布局结构调整,“兄弟墓”被拆除。年,在原“兄弟墓”位置重新建立了俄国内战争烈士纪念设施,保留至今。中国志愿者纪念碑是纪念设施的一部分,碑呈长方形,高约1.5米,长约3.5米。上面用俄文刻着“18位中国志愿战士和区革命战士赤日马科夫、波波夫、利特维诺夫、尼古拉耶恩科、卡尔波夫、阿尼休科、安东诺夫、沙普宁、雅布洛奇金、贝利涅夫永垂不朽”。

▲沃罗涅日州新霍皮奥尔

斯克市中国志愿者纪念碑

▲沃罗涅日州新霍皮奥尔斯

克市中国志愿者纪念碑碑文

俄联邦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下图拉市市郊维亚火车站旁中国烈士纪念碑。在夺取十月革命胜利和捍卫革命成果的斗争中,中国人民的许多 儿女同俄国无产阶级并肩战斗并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最 的中国烈士是年4月28日出生于辽宁铁岭的任辅臣。年11月,任辅臣率中国团为保卫战略要地维亚火车站和下图拉市工厂同白军展开激战,因双方人员、武器相差悬殊,包括任辅臣在内约名中国团官兵英勇牺牲。年在维亚火车站旁立了中国烈士纪念碑,年重修。纪念碑目前状况完好。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

下图拉市中国烈士纪念碑

一段尘封的

历史记忆

据史料记载, 次世界大战前后,四、五十万中国人被招募或被拐骗赴俄劳作,他们受尽了战火的摧残和沙皇资本家的折磨,不断掀起反奴役和反压迫斗争。仅在年就有6起较大的华工反抗斗争事件。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同是劳苦大众的华工很快加入到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洪流当中。他们接受革命的思想,加入到红军队伍当中,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世界上 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做出了贡献。

▲苏俄红军中的中国官兵

根据现有资料,十月革命和俄国内革命战争年代,在苏俄红军队伍中有许多由中国人组成并由中国人指挥的团、营建制的队伍。

年初,在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组建的中国营是苏俄红军队伍中 支由中国人组成的支队。此后,在彼得罗扎沃茨克、阿尔汉格尔斯克、弗拉季高加索、彼尔姆、沃罗涅日等城市,相继组建了类似的中国支队或分队。年夏,苏俄红军队伍中总共有8支由中国国际主义志愿者组成的队伍。

▲苏俄红军中的中国官兵

红军第29步兵师“红鹰”中国团、第25步兵师( 的夏伯阳师)第国际主义 团、第33步兵师第杰尔宾特步兵团中国营等,为保卫新生苏维埃政权转战俄罗斯南北,参加多场战役,做出了重大的牺牲。十月革命领导人列宁最早的警卫中就有70多名中国人,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警卫人员中也都有中国人。他们曾高度评价中国国际主义 战士在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应该说,近一个半世纪以来,由于国家积贫积弱,海外华人屡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和种族歧视,华工受辱的记录更是不绝于史。然而,在将近年前的俄国十月革命中,中国劳工不但直接参加了夺取冬宫(推翻临时政府)的战斗和莫斯科的十月武装起义,还在随后的苏俄内战中,组成一支支“中国军团”。他们跃马扬鞭,挥戈杀敌,立下赫赫战功,让白军闻风丧胆,同时也受到苏维埃政府和领导人的嘉奖。他们当中也涌现出了一些英雄人物,其英勇事迹和传奇故事至今仍然在中俄两国人民中间流传。

带领“红鹰团”浴血乌拉尔的任辅臣

任辅臣是中国的 个布尔什维克,是最早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并投身于革命的共产党人,是中国近代早期无产阶级革命者、杰出的华工 、苏俄红军中国团团长、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为俄国的十月革命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任辅臣(—),字佐卿,年4月生,辽宁省铁岭县河夹心村(今属铁岭县镇西堡镇)人,祖籍山东泰安。年考入铁岭城南门内的银冈书院学习。年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开始修筑东清铁路支线(哈尔滨经铁岭至大连线),在铁岭招收雇员。为了缓解家里的经济困难,15岁的任辅臣被沙俄当局招收为东清铁路银州雇员,做录事(即书记员)工作,并且学会了俄语。年任辅臣抱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报考了奉天警员教练所,年毕业后分配回铁岭当警官。年日俄战争爆发,任辅臣因会俄语,被俄军强行拉去当通事(翻译),结识了瓦夏等几位具有革命思想的俄国青年军官,知道俄国有一个“社会民主工党”(即布尔什维克党前身),是为被压迫阶级办事的党,从此开始接触了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并曾同中国同盟会会员有过联系。

年下半年,任辅臣离开铁岭,去新民警察署任副警长。年,任辅臣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只身去哈尔滨沙俄东清铁路当局俄国军官学堂任汉语教官。受布尔什维克党人的影响,他在年秘密地加入了当时中国人称为“穷党”的布尔什维克党,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年夏,沙俄东清铁路当局觉察到任辅臣的革命活动,暗中买通了中国土匪,对其进行暗杀行动。任辅臣胸部中弹,右手掌被射穿,侥幸未死,在布尔什维克巴库委员会的指派下,到齐齐哈尔黑龙江省警察总署任巡逻队长,任务是掩护被沙俄流放到东西伯利亚地区的政治犯,潜渡黑龙江越境到中国避难。年,任辅臣到绥芬河的东宁县任水上警察局局长,年任哈尔滨税捐局局长。

年, 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政府宣布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年末,俄国富亚公司在哈尔滨招募多华工到俄国去劳动。任辅臣以中国外交署官员、华工总办的公开身份到俄国乌拉尔地区的彼尔姆省阿拉巴耶夫斯克矿区,率领华工从事开矿、采伐木材等艰苦劳动。任辅臣在阿拉巴耶夫斯克矿区华工中建立革命组织,把革命传单译成中文散发到华工中去,宣传革命道理,提高华工的思想觉悟,并为改变华工的悲惨境况而积极奔走,和俄国有关当局力争改善华工们的生活、生产条件,因而得到华工们的高度信任和爱戴。一年后,其妻张含光带着3个未成年的孩子也去了俄国。年,任辅臣通过组织罢工活动,使华工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一些改善,加强了华工间的团结。同时,任辅臣根据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指示,开始在华工中秘密建立革命组织。

▲苏俄内战期间的白军的宣传画。当年

英勇善战的中国官兵曾给予白军沉重的打击。

白军对此又恨又怕,于是有了不少针对红军里

中国官兵的妖魔化宣传(图中的“红色怪人”

就是时任红军总司令的托洛茨基)。

年11月7日(俄历10月5日),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任辅臣认为:“苏维埃俄国的今天,就是我们中国的明天。”任辅臣按照党组织的指示,组织全矿区余名华工参加了苏俄红军,组建了一个“中国团”,被编入苏俄红军第三军第二十九步兵师,番号为二二五团,任辅臣任团长。中国团由3个营组成,“中国团”的成立影响很大,受到苏维埃俄国政府的热烈欢迎和重视,并派乌斯钦科到中国团担任政委。

▲“中国团”部分官兵合影。第二排右数

第三(着浅色衣服者)为团长任辅臣。

年底,新生苏维埃政权的东部战区形势十分严峻,国际帝国主义支持下的高尔察克白军活动频繁。为了保卫阿尔拉巴耶夫斯克矿区,“中国团”在任辅臣的指挥下首次与白军在阿拉巴耶夫斯克附近一个村镇上展开交战。“中国团”趁夜出袭,攻其不备,一举全歼了该地的白军。从年春季到秋季,“中国团”转战在杜拉河、卡马河一带,与俄国白军进行大小战斗上百次,成为东部战区最使白军闻风丧胆的一支英雄部队。

年9月21日凌晨,“中国团”向气焰嚣张的高尔察克白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拂晓,“中国团”的骑兵率先挥着马刀从东北方向冲进白军占据的拉亚镇,步兵也紧随而至,把装备优良、数倍于“中国团”的白军打得落花流水。这次战役,战绩辉煌,打死打伤白军数百人,俘多人。由于“中国团”英勇顽强,战绩卓著,于年10月27日被苏维埃中央命名为“红鹰团”(полкКрасныхорлов),在中国团后方办事处所在地库什瓦城举行了隆重的授旗仪式。

▲“红鹰团”骑兵分队。右数第三

(骑白马者)为团长任辅臣

授旗后,中国“红鹰团”转战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带,接连又打了几个硬仗。年11月下旬,任辅臣率领中国团与白军在维亚地区对峙,任辅臣被任命为该战场的临时总指挥。11月29日,他们在维亚与白军激战一整天,入夜后部队住宿在军用列车上。附近一个对中国“红鹰团”充满仇恨的富农分子阿霍特尼科夫,连夜去向白军告密。白军趁夜从普拉吉那突袭维亚,富农分子阿霍特尼科夫引导白军通过一片沼泽地,从中国团没有预料的地方包抄上来,中国“红鹰团”被白军高尔察克部包围在军用列车上。白军乘黑夜发起进攻,用机关枪对列车进行扫射。战士们在任辅臣的指挥下,沉着应战。由于寡不敌众,而且战斗地形对“红鹰团”十分不利,中国团伤亡惨重。任辅臣在左臂负重伤的情况下,安排几名战士带着团旗悄悄突围撤退,随后一直战斗到打光 一颗子弹,被白军用刺刀刺杀在列车车厢的通过台上,为人类历史上 个工农革命政权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34岁。

苏维埃政府和布尔什维克党对任辅臣烈士给予高度的评价。年12月28日《公社社员报》转载了苏维埃政府为任辅臣的牺牲发出的俄文讣告,讣告说:“在维亚战役结束时,中国团团长任辅臣同志壮烈牺牲了。任辅臣同志在中国侨民中享有很高威信,他把在中国人中间的影响和威信全部献给了苏维埃俄国。由他组织和领导的中国团部队是我们战线上最坚强的最可信赖的部队。做为世界革命的忠诚战士,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伟大的事业。他的精力,并没有白费,革命战士们将永远记着为全世界被压迫者的事业而献出生命的中国人民的儿子———任辅臣同志”。

任辅臣牺牲后,列宁在莫斯科接见了任辅臣烈士的夫人张含光和他的二女一子,对任辅臣烈士也给予很高的评价。年,遵照其遗孀张含光的意愿,联共(布)中央安排专人将张含光女士及其子女送回中国。

▲任辅臣塑像(辽宁铁岭)

年,周恩来总理在谈到任辅臣时说:任辅臣同志早在十月革命时期就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他是我们的先烈,他的革命业绩是我们国家的光荣。年11月2日,前苏联驻华大使代表 苏维埃主席团在北京举行仪式,向中国国际主义英雄任辅臣追授红旗勋章,任辅臣的儿子任栋梁参加追授仪式。

基洛夫赠枪的“中国营”营长包清山

在北高加索,包清山的“中国营”同样战功卓著。

包清山(包其三),俄文名字叫科斯嘉(大名为康斯坦丁,科斯嘉是其小名爱称),年出生于辽宁沈阳。传说他很小就被一个叫米哈伊尔·瓦赤那则的沙俄将军带到俄国,在格鲁吉亚首府第比利斯的一所教会中学读过书。还有人说他在一艘远洋轮船上当过水手,到过世界上许多地方,他的英语比俄语还好……总之,关于他早年的说法甚多。

年十月革命前,他在彼得格勒一家工厂做工,十月革命一爆发,他就和一批中国工人参加了革命。

年7月5日,北高加索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一成立就受到强敌的威胁:邓尼金的“ ”和叛乱的顿河哥萨克军,向这里疯狂扑来。

当地许多衣衫褴褛、面有饥色的华工纷纷加入红军,中国国际支队成立了,最初只有80多人,北高加索地区领导人基洛夫(就是后来在列宁格勒州委书记任上被暗杀,由此引发了苏联“大清洗”运动的那位)也常常到中国支队营地来做客。每天都有附近的华工前来参加红军,支队人数达到多人,于是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中国营。这时,包清山被上级派来任中国营营长,刘希任副营长兼 连连长,刘发来任第二连连长。基洛夫亲自把军旗交到包清山手中,鼓励他们说:“你们是为俄国革命胜利而战,为受压迫中国的自由而战。”随后将一支毛瑟 赠给包清山。

▲ 一张能证明是包清山本人的照片。

其随身佩戴的毛瑟 据说是基洛夫所赠。

这时包清山只有20多岁,个子不高,却刚毅、坚定,动作敏捷。他待人和蔼可亲,尊重战士,从来不摆架子,也不在同志中制造隔阂。他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也能有的放矢地提出各种忠告,但必要时也会严厉地批评犯错误的战士。因此,他在战士们中间有很高的威信,大家都把他当做兄长看待。

年夏,哥萨克白匪军攻入佛拉季高加索市区,佛拉季高加索保卫战开始了。战斗打得十分激烈,在包清山的领导下,中国战士步步为营,浴血奋战。

一次,由15名中国营战士守卫的城防司令大楼被团团包围,中国战士在大楼里坚持了几天几夜,也没有一个人投降。革命胜利后,这座大楼保存完好,当地人称之为“中国楼”。

还有一次,守卫利涅依教堂一个钟楼的中国战士被白匪军包围。在粮水断绝的情况下,他们坚持10昼夜没有合眼。击退了进犯的敌人,忍受饥渴,节省子弹,但绝不屈服。到了第11天,白军叛乱被平息了,这些筋疲力尽的战士才被抬出钟楼。

佛拉季高加索保卫战刚结束,包清山又率领中国营奔赴90公里外的苏俄第二大石油城市格罗兹尼,参加了 的“格罗兹尼百日大战”。

年初,中国营在包清山的率领下,从基兹利亚尔(今俄罗斯达吉斯坦共和国北部的一座城市)向北方公里外的阿斯特拉罕城转移。

从基兹利亚尔到阿斯特拉罕转移要经过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卡尔梅克草原。时值严冬,寒风刺骨,草原天气变幻莫测,到处是污泥冰雪,湿漉漉的,连篝火也点不着,气温降到零下25摄氏度左右。粮食吃光了,战士们靠吃死马肉度日。破旧的军大衣挡不住严寒,手冻僵了,枪也拿不住。红军每前进一步都要耗费巨大的体力。

这次转移历时一个多月,途中饥寒交迫,疾病流行。全营人,到达目的地时只剩下人。在即将到达阿斯特拉罕城时,包清山走在全营的最前面,他让旗手打开军旗,军旗招展,群情振奋。每个中国战士都背着两三支掉队战友的步枪,机枪也没有丢掉,衣衫破旧但不失威武。

▲参加苏联红军骑兵部队的中国人

年夏,中国营和兄弟部队收复了高加索地区。格罗兹尼的苏维埃政权也恢复了,必须立即组织恢复当地的石油生产和运输。可是这里的5口油井从年末被敌人破坏后就开始燃烧,到年已经燃烧了两年半。在经过详细调查和探讨后,包清山和中国营战士想方设法扑灭了石油大火。随后他又带领中国营战士和石油工人们一起恢复了当地的石油生产。

年1月,中国营奉命开赴顿河地区首府罗斯托夫,主要任务是维持社会治安,保卫城市。当时这里的反革命分子、无政府主义者和形形色色的各种刑事罪犯横行无忌,他们叫嚣:“晚上八点钟以前是你们的,八点以后是我们的!”这些狂妄的标语在市区内人行道上、围墙上和楼房的墙壁上随处可见。中国战士在街上日夜巡逻,发现坏分子就当场捕获,许多不法分子感到“无拘无束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他们开始隐藏起来或离开罗斯托夫。城市秩序日趋平静。

年中,包清山被任命为撒马尔罕市穆斯林骑兵营营长。早在年前后,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地区,部分上层地主富农发动叛乱,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巴斯马赤匪军。他们对苏维埃政权恨之入骨,极端凶残,到处烧杀淫掠,给当地人民带来空前的灾难。包清山率领骑兵营,在艰苦的条件下始终坚持战斗,直至彻底消灭了这股悍匪。

▲十月革命和苏俄内战时期 的“国际

志愿者”——包清山自然在列(第二排中间)

年5月初,包清山接到新的任命,离开了撒马尔罕市,前往塔什干市(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之后去了莫斯科。这位英雄热情地告别了战友。

从此以后,报刊和档案文献中再也没有出现过关于他的任何记载了,这位转战苏俄国内各条战线并建立了伟大功勋的传奇式英雄突然消失了。

关于这一历史疑案,有不少说法。有人说他在年回中国,后来参加了中国红军并在战斗中牺牲,但没有确凿的史料支撑这个观点。

年,由俄国的民主派社会团体「记忆」(Memory)与俄国总统档案馆联合整理和发表了一批解密档案,据说是“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成员签署的枪决名单”,其中竟然发现了“Пау-Ти-Сан(包其三)”的名字。据称,“战后,包其三在基辅联合指挥员学校担任翻译。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十日被捕,一九二六年四月二十三日以“从事反革命恐怖活动”罪被国家政治保卫总局(格别乌)枪决。一九九一年十月十八日平反……”这一说法也被维基百科俄语版“包清山”词条所直接采用。至于被捕、审判和枪决等问题上的诸多细节,相关文章语焉不详(有意思的是,相关文章声称档案来自俄联邦安全局档案中心,但笔者在俄联邦安全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jj/201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