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首富的审美就这这个女星要哭了

发布时间:2021/6/26 12:56:55   点击数: 2 次

他来了,他来了!!!

许家印带着他最新设计的建筑,又来了

许家印的品味,姐妹们应该都有见闻吧?

上次他主导设计了恒大足球场。

号称要建立一座广州的新地标

晚上的灯光秀预计是这样

感觉随时要孵化出一个哪吒

并且,上面还只是设计图,目前该足球场已经开工建设。而国内建筑,大部分还要比设计图再丑上一分…

心疼广州的朋友。

这次,许家印又有了新设计。

位于深圳湾的恒大超级总部

米高度,通体土豪金色,计划年完工。

又一座“城市地标”建筑

土豪金,国内大佬建筑设计的迷思。

前车之鉴已经太多。

北京金泉广场的“大元宝”:

安徽长江之歌的“铜钱串”:

天气好时,这些土豪金建筑已经足够奇葩。

天气差时……

更是就像一条条拔地而起的灰蜈蚣

恒大土豪金,建成后又会怎样?

所长愿称之为:“元宝,铜钱,金条”三兄弟。

说起来,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

隔壁的前苏联,如今的俄罗斯。

现代建筑的审美,怎么就比我们高那么多?

当然,不止比我们。

俄罗斯的审美,几乎是碾压全球的存在。

今天,所长就和姐妹们一起看下战斗民族的审美。

虽然被认为性格“五大三粗”,他们的审美艺术却是深邃又优美。

近代审美中,最值得称道也最常被提起的,是战斗民族的建筑审美。

1.宏大

战斗民族的现代建筑艺术,起始于前苏联时期,起初有着极其浓厚的社会主义气息。

庄严又宏伟,团结又激昂。

差点成为这个时期的代表的建筑,是苏联宫殿。

设计于上世纪30年代,但最后未完成修建。

当时设计是层楼,高度约为米,内设可容纳20个座位的主厅

正式开工建设为年。

但建设途中,二战打响,纳粹攻入苏联。为抵抗德军,苏联宫殿建筑设施被完全拆除。

里面钢条和钢管,送到了战场上修防御工事。

这个建筑也就彻底流产。

战后很长一段时间,苏联建筑主要为工人集体住宅楼,设计大都同质化,没什么审美属性。

唯一有审美设计的,是“七姐妹”楼。

其中最知名的,当属莫斯科大学主楼。

年建成,被称为“英雄般的建筑”、“史诗般的结构”、“无与伦比的辉煌”。

坐在莫斯科地势最高的列宁山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学。

主楼前后各是一个大公园,环境十分优美,建造用途则是作为学生宿舍。

如今,沧海桑田,苏联不再。

唯有这座莫斯科大学主楼依旧高高屹立。

只是主楼顶部的红星常被大雪冰封,

2.未来

苏联中期,则迷恋未来主义建筑。

这个时期的苏联,国力昌盛,民众也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幻想,因此崛起了大量充满未来科幻气息的建筑。

最知名的,是莫斯科的宇宙征服者纪念碑。

年建立,为纪念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

钛合金材料,高米。

碑顶是一枚飞向太空的火箭,碑体形状为火箭起飞后喷出的尾焰。

底部则是莫斯科宇航博物馆。

雪后下半部会和天空融为一体,给人一种直冲云霄,通往星空的感觉。

当时的苏联,社会环境有很多约束,但建筑师们却拥有着最高的自由度。

无数奇思妙想付诸现实:

比如雅尔塔的“友谊疗养院”,形状酷似一个停在海边的飞碟

还有第比利斯的“典礼宫殿”:外观如同一座教堂,但又不属于任何一个宗教。

而是无神论人民的庆贺场所,用于庆祝婚礼和孩子出生。

除了这些宏大建筑,当时苏联的公交站,设计也非常先锋。

小巧又惊艳

3.神圣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回归自己原本的审美。

充满一种神圣悲悯的气息。

比如胜利者母亲,高九米,位于莫斯科郊外爱国者公园。

为纪念卫国战争中,牺牲战士的母亲而建。

通体古铜色,如同泥土的质感一般,像是地球之母从下而上拔地而起。

直观形状是一个掩面哭泣的母亲,但又胸怀一团象征希望的火苗。

双手捧面,捧住泪水。

也捧住了一段哀婉又壮阔的史诗。

同时,整体造型又以女性生殖器为基础。

也就是生命诞生于世的地方。

失去孩子的胜利者母亲掩面哭泣,但生命的火种依然存在,即将从母亲与大地中孕育重生。

悲怆与创造同在,人性和神性交织。

勒热夫战役纪念雕塑,位于勒热夫。

为纪念二战的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而建:苏联红军在这场战役中共阵亡了人。

开建时间是年,设计图纸如下:

一个身穿风衣,手拿冲锋枪,低头默然的战士。

腰下则是一群白鹤翱翔,托起他的整个身躯高飞。

寓意取自苏联纪念出征未归的无名英雄的歌曲《鹤群》:

“我常常觉得,那些在血战中,永远不再回来的战士们,并非埋进了凝固的土层,而是化作了雪白的鹤群。”

雕塑由市民自发捐赠筹建,已于去年年中正式建成。

庄严又肃穆,悲伤且神圣

不论是俄国、苏联还是俄罗斯。

这个居住在极寒地区的民族,骨子里大都有一些忧郁和严肃。

在地理意义上的尽头,地广人稀天寒地冻,放眼望去一片雪白荒芜。

仿佛自己游离于人世之外。

并且,极寒又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苦难。

不仅荒芜,而且悲凉。

所以那里诞生了无数伟大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普希金、塔可夫斯基…

文学电影不输法国,古典音乐不输德奥。

并且素来有尊重文学和艺术的传统。

浸淫其中的后人们,也大量吸收了其中的审美观。

俄罗斯儿童字母书

俄罗斯童趣书

所以时至今日,战斗民族的审美依旧一骑绝尘。

建筑有勒热夫战役纪念雕塑和胜利者母亲。

就连平日的节日装饰,也别有一番风味

政府的官方摄影也是一绝。

拍摄的军队,是这样的

光影运用一流:

色彩搭配惊艳:

官方摄影的审美和艺术水平,远超大多数国家。

媒体的摄影水平同样非常强。

疫情期间贡献了无数神作。

亲吻医生右手作为感谢的妇人,医院走廊奔跑的护士…构图配色堪称一绝。

既悲伤肃穆,又有一种力量感。

很多媒体照,都像是油画走进了现实。

这份审美,不仅在于艺术。也贯穿于当地人的日常生活。

这是俄罗斯谷歌,打出“为什么”之后的热搜词:

为什么

为什么世界如此

为什么我无法平静

为什么它永无止境

这是俄罗斯地铁常见的标语:

不要相信,不要害怕,不要问。

这是俄罗斯的“网红蛋糕”。

总的来说,俄罗斯的初始审美观,超脱于苦寒却壮阔的自然环境。

深邃广阔,又意味悠长。

这种来自自然的审美观,也影响着他们对人的审美。

俄语有这样一句形容美人的话:

“她的眉毛像两只黑熊躺着一样。”

形容皮肤,则是“像天鹅一样白”:

象征女性好身材的比喻,是“如桦树一样挺拔匀称”:

强壮,微胖,也都是对一个女性的赞美。

审美特征更偏向于自然化。

不加矫饰,朴实又真挚。

大概这便是他们的艺术,能够跨越文化直击人心的原因。

或许,他们的审美观,也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自然,壮阔,深邃,都可以是一种美。

精致,瘦小,少女,不是唯一绝对的美。

向远方望去,看到各种各样的美,开阔不仅是我们的美商和眼界,还有我们的灵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jj/2111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