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中红网主办首场人民英雄故事大讲堂在京

发布时间:2021/6/23 10:40:17   点击数:
白颠疯图 http://pf.39.net/bdfyy/bdfzj/180809/6450486.html

李大钊烈士和夫人赵纫兰。(中红网红色图库)

国民党一大时李大钊(左一)、孙中山(左二)。(中红网红色图库)

油画:民国初期的政治人物。前排右一为李大钊。(中红网红色图库)

位于北京万安公墓的李大钊烈士陵园。(中红网江山摄)

位于河北省乐亭县的李大钊纪念馆。(中红网红色图库)

矗立在李大钊纪念馆前的象征他八大功绩的石柱。(中红网红色图库)

英烈故事大讲堂现场。(中红网李学叶摄)

李大钊烈士之孙李建生在讲述他爷爷的故事。(中红网李学叶摄)

活动现场:毛泽东专列列车长李建新(右)与原总政治部办公厅编研局局长梁德武大校(左)在现场。(中红网李学叶摄)

活动现场,自左至右:军品大王李长东,中国扇子艺术学会会长崔承顺,江苏锦悦电子集团高级顾问杨震。(中红网李学叶摄)

活动现场,自左至右:中央军委机要科二股股长王耀山之女王亚地,中国首位被官方媒体冠名的红色收藏家金铁华,摄影家桑全利。(中红网李学叶摄)

活动现场,自右至左:北京千百红贸易公司经理王清和,世界华人协会副秘书长、书法家张思科,原总后勤部药监局局长周正祥大校。(中红网李学叶摄)

毛泽东专列列车长李建新(右)向李大钊烈士之孙李建生(左)赠送书法作品。(中红网李学叶摄)

军品大王李长东向来宾赠送他收藏的毛主席像。中为中国扇子艺术学会会长崔承顺,左为中国首位被官方媒体冠名的红色收藏家金铁华。(中红网刘继楠摄)

参加首场《人民英雄故事大讲堂》的部分与会者合影。(中红网布铁威摄)

参加首场《人民英雄故事大讲堂》的部分与会者合影。(中红网布铁威摄)

中红网北京年2月6日电(江山、李学叶、布铁威、刘继楠)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英雄、缅怀先烈,由中红网主办的首场《人民英雄故事大讲堂》,今天在北京锦绣潇湘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功举办,特邀中共创始人、革命先烈李大钊之孙李建生作报告。李建生系统地介绍了他爷爷李大钊烈士的为国为民、不畏艰难、传播马列、献身革命的光辉事迹,使与会的各界代表深受教育。

李建生首先谈到纪念人民英雄和革命先烈的意义,他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距离我们两个百年目标中的第一个年,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3年时间。在党的十九大之后新的一年到来之际,缅怀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们的优良品德,把他们作为学习的榜样,非常有意义。年元旦,李大钊在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下,向中国人民宣告世界新纪元的到来,是什么样的新纪元,不是别的,是社会主义的新纪元。99年之后,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1.5讲话指明“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从新纪元到新时代,99年始终贯穿着一条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的红线,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的繁荣富强而斗争的辉煌轨迹。从新纪元到新时代,从99年的奋斗史中,也映射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深刻必然性的逻辑关系。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所以,我今天能同大家在一起,重温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事迹,我觉得是又一次受到了革命传统的教育。

李建生说,李大钊烈士在91年前就牺牲了,所以,我们第三代子女不会对自己的爷爷、奶奶有直接的印象。关于李大钊的事迹,大部分来源于李大钊烈士的原著;他的同事、学生、战友的回忆录;李大钊的子女李葆华、李星华等的回忆录和专家学者们的专著。尽管如此,我觉得每次重温烈士的感人事迹,都会有一些新的体会和感悟。觉得用我们这些后辈的行为与思维比较,先烈和先辈人生伟大之处显而易见。

李建生说,李大钊的事迹会追溯到多年前的历史。由于历史年代久远,如果真正的史学专家稍微不在意,就会有假专家跳出来搞什么“揭秘”,这些假货们“揭秘”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历史虚无主义全盘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当然,其中就必然否定包括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真实性。所以,我建议大家对那个时代的相关重大历史因素应该有客观、全面的认识,和正确、准确的立场。比如:应该知道北洋军阀和奉系军阀的多次战乱、祸国殃民的反动卖国本质;马克思主义为何能率先被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觉醒的标志;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和俄共当时对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支持以及对中国“打倒帝国主义列强、铲除军阀势力、实现民族振兴”的大革命运动的帮助与支持等。有了准确、正确的立场,我们就容易理解李大钊和所有中国共产党英烈的人生追求,更会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衷和近百年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所取得的伟大成果。同时,也会自然粉碎所谓各种“揭秘”的暗藏阴谋。

李建生认为,李大钊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有八大贡献。他说,在河北省乐亭县李大钊纪念馆前的广场上,耸立着八幢擎天石柱,这八幢石柱代表着李大钊烈士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的八大贡献,具体为:

1.在中国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2.实践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奠定基础。3.领导五四运动,使中国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4.在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旗帜下,关怀、团结、培养有志青年,使他们成为中国革命的骨干和中坚。5.创建中国共产党,是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6.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在国共合作的旗帜下进行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大革命。7.领导中共北方党组织开展反军阀、反压迫、反对帝国主义入侵的工人、农民、学生运动。8.注重军事斗争,培养军事骨干,以及成功引导冯玉祥国民军加入国民革命的行列。

李建生说,李大钊的八大功绩映照出他短暂人生的辉煌。然而,更加辉煌的是他的高尚的品格风范,他是那时中国共产党人的代表人物,也是我们现代人心目中的榜样。如果试问何为中国共产党人,李大钊等所有先烈的事迹,就是答案。所以,在提及我们的理想、信念时,所有的先烈,永远都是我们行动的榜样。

李建生说,李大钊在世时,结交了很多朋友和学生,其中有陈独秀、胡适、毛泽东、周恩来、孙中山、冯玉祥、鲁迅、蔡元培、蒋梦麟、周作人、刘半农、章士钊等诸多名人,他们对他的人品和功绩都有极高的评价,甚至找不出毛病。所以,李大钊烈士的战友、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张申府在回忆录里称李大钊是“完人”。我想,这么说也是有充分根据的。完人,即各个方面几乎趋于完美。虽然是赞美崇敬之说,但李大钊事迹确实包含了很多方面,由于时间关系,我们选择了以下重点共同重温和学习。

一、为主义牺牲、为革命献身的崇高品格。

李建生说:

本节引用李大钊的名言是--短文《牺牲》:“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他这段名言发表于年,与他成为共产主义者的时间同步。我觉得,他用自己壮烈的牺牲,衬托出生命音响的绝壮和人生的高尚。李大钊从立下这段名言起,就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他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早为革命英勇献身的领袖人物。

在民国初期,组织宣传马克思主义活动就有危险,随着北洋军阀政府对社会上进步人士明显的打压,李大钊的革命活动多次受到反动当局的监视,有时只能离开北京到昌黎五峰山避险。他在北京的住处也被迫多次搬家。

年三月,李大钊在北大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党组织的早期机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就是秘密进行的。

年5月21日,北洋军阀政府逮捕了参加中央会议后返京的张国涛,张国涛立即叛变,供出了李大钊、张昆弟等共产党人,为此,李大钊剃掉胡子、化装成商人乘夜车到昌黎五峰山避险。

年3月18日,李大钊带领北京学生和群众到执政府前请愿,抗议日本等八国列强的侵华威胁,段祺瑞政府向游行队伍开枪镇压,造成请愿学生当场死47人、伤多人的惨案,李大钊也被军警打伤,因机智对应才未被捕。之后,段祺瑞政府通缉李大钊,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北京成立安国军政府成后,更是公告反共反赤,说“宣传赤化,主张共产,不分从首,一律处死刑。”

在残暴的白色恐怖中,张作霖和张学良军阀父子不经任何审判,先后杀害了左翼新闻工作者邵飘萍、林白水。

当时李大钊领导的国共合作两党北方领导机构也被迫转入地下,由美术馆对面的翠花胡同迁至东交民巷的苏联大使馆西院旧兵营内。

说到这里,李大钊面临的危险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严重。因为在张氏父子看来,国共两党在北京的机构是一把插入军阀心脏的尖刀,直接威胁着奉直鲁军阀同北伐军的作战,必须除掉。所以,张氏父子就派侦缉特务长期监视侦查两党人员的活动,伺机下手抓捕。

在此等危险形势下,李大钊有多次离京避险的机会,面对生死选择,李大钊从党的工作大局出发,考虑到北京的两党领导机构是领导北方华北、东北、西北、西南革命运动的核心,作用十分重要,坚决不能放弃,哪怕是牺牲生命都无所畏惧。所以,他一方面主持北方区党的工作,开展工农、学生运动和帮助冯玉祥国民军走上北伐之路等,另一方面他陆续安排许多同志离京赴新工作岗位或参加学习,自己则毅然选择了坚守。

年夏秋季,中央曾通知李大钊等去武汉成立中央分局,由于北方工作不能脱身,他让别的同志先去,自己继续留北京主持北方工作。

年3月,有同志奉调到上海,临行前劝李大钊同行,李大钊说,“你是党调走的,我担负北方区的工作任务,我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

夫人赵纫兰也十分担心,多次劝李大钊离京,李大钊,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假如我走了,北京的工作留给谁?”“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代,这里的工作是怎样的重要。”

在苏联使馆旧兵营工作期间,为李大钊等做生活服务的一位家乡表姑曾经问李大钊,“你们老搞这事儿(指革命活动),也不怕吗?人家兵权在手,今天赶、明天捉,把你们从这儿赶到那儿,你们不是自讨苦吃吗?”

李大钊回答,“他们就好比是一堵墙,我们捣来捣去,总会把这堵墙捣垮的”。李大钊还说,“怕什么,早晚我们是要胜利的,我们的主义就像庄稼人的种子一样,到处都撒遍了,他们是破坏不了的,他们破坏了这儿,还有那儿长起来,没有关系”。就是这种革命乐观主义和牺牲精神,贯穿代表了李大钊的整个后半生。

年4月6日,在叛徒出卖和帝国主义使团团长的默许下,奉系军阀张作霖派了大量军警包围苏联大使馆西院旧兵营,对国共两党机关人员实施逮捕,包括李大钊夫妇、两个女儿在内,约有80--90人被捕。就在此前两天,李大钊的好友杨度得知张作霖要向苏联使馆下黑手的消息后,就通知了李大钊,希望他们迅速撤离,但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坚决坚守岗位,连这个机会都放弃了。

李大钊被捕后,北京学界政界知名人士都进行了积极的营救,国立私立二十五个高校校长联名向军阀当局请愿要求释放李大钊;杨度、章士钊等知名人士甚至为营救李大钊筹集了银元数千元;党组织更是拟定劫狱方案,通过劫狱的方式营救李大钊。劫狱计划传到狱中李大钊那里后,李大钊说,“这种行动自然是工人们、同志们的革命热情和对于党、对于我的爱戴,但今天完全没有可能实现这种计划,因为不只是囚室武装警卫,即监狱也处于重重武装戒备中,我个人为革命为党而牺牲,是光荣而应当,但已经是党的损失------我不能再要同志们来做冒险事业而耗费革命力量,现在你们应当保存我们的力量——-不要使革命力量再受损失。”表示当前保存革命力量更重要,冒险劫狱会造成更大牺牲,为了革命事业的发展要保存实力,不能贸然行事。因此,劫狱计划就没有进行。

而在舆论界,多数报章都报道表达,希望当局从李大钊高尚的为人品格考虑,给予所谓“宽大”的愿望。

李大钊在狱中完成了一生中最后的斗争檄文---《狱中自述》。如果大家看过《狱中自述》,就会感觉一个伟大的革命家面对死亡毫不畏惧,继续坚持共产党人的立场和原则,光明正大、襟怀坦白的昭示自己的政治立场、理想信念和主张,宏大气魄;同时,他运用国民党北方领袖的身份,巧妙保全了中共北方区委的全部秘密;他也把相关的政治责任全部承揽在自己身上,借以保护其他同志年轻的生命;充分体现了李大钊烈士高超的斗争艺术和高尚的人格风范。

在对李大钊审问无果的情况下,从反动立场出发,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的奉系军阀决定绞杀包括李大钊在内的20名国共两党北方领导机构的主要成员。在李大钊等20人被捕22天以后,反动当局迫不及待撕破法治公正的嘴脸,宣布处以他们绞刑。年4月28日下午,反动当局将20名革命者从警察厅押解到京师看守所执行绞刑。李大钊烈士从容不迫、镇定自如的第一个走上行刑的绞刑架,在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中,为了他一生为之奋斗的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壮烈的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步,牺牲时年仅38岁。

在此说明一下,有一个自称学者的阿某,几年前就跳出来以揭秘的标题,对这段历史大肆篡改,内容包括对军阀张作霖立场的美化和反共立场的辩解、对张作霖的屠夫本性大肆粉饰、污蔑当时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支持等。这个阿某说,张作霖按照李大钊希望用西方绞刑行刑的愿望,出于人道主义,进口了一具绞刑架行刑。这点,不论是史学专家还是知道李大钊烈士事迹的人,都将其定性为造谣和欺骗。实际上,李大钊烈士为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生死上更不会提出选择死法;那具绞架是年北洋政府为追时髦从欧洲进口的,在对20个革命者行刑之前没用过,之后也因过程太残酷再也没用过;还有,张作霖宣布判处李大钊等20人绞刑的时间是年4月28日上午,同日下午就执行绞刑,试问,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谁有本领把绞架从欧洲搬到北京?所以一看就知道是编造的谎言。从中也看到,凡是“揭秘”,里面都有造谣炒作的成分,不论作者是谁,读者都不要太信以为真。

二、求学和留学之路。

李建生说:

本节引用李大钊名言是: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厉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这是李大钊烈士牺牲前在《狱中自述》中的一句话。

李大钊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践了他的立志投入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人生目标,并且找到并开始实践救国救民的真理和路径。我觉得他的成长和成就,是立志后的学习探索之路,也是亲身实践和投入之路。

李大钊经过幼年老爷爷的启蒙教育、三位老师的私塾教育和两年新式西学的中学教育后,就基本确立了寻求救国救民真理和方法的远大志向,中学毕业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科时,他直言对银行等个人生财的职业以及医生等没有兴趣,志向是“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

年夏,李大钊为了实现自己“再造中华”的远大抱负,他从乐亭老家来到当时北方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天津,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政治经济学科学习,当时他的年龄是18岁。

在北洋法政读书6年,李大钊因学业成绩突出,成为杰出的学生,被赞为“北洋三杰”的第一名。而且,他怀着炽热的爱国情怀积极地参加了辛亥革命前后的各种政治活动,思想日渐成熟。

这所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是北洋军阀统治集团为培养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所设立的学校,在北洋法政期间,李大钊通晓了西方各国和日本的法律,同时也较熟练的掌握了日语、英语等。然而对李大钊影响大的,是世界上各种的思想潮流以及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其中就包括了那个时候的社会主义思想。

同时,他有幸成为辛亥革命英烈白雅雨(注释)的学生,而白雅雨面对清军屠刀面无惧色、仰天长啸、英勇就义的壮举,使他深刻体会到人生和生命的价值所在。

对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的学习,他在《狱中自述》中回忆这段生活时写道:“随政治知识之日进而再造中国之志趣亦日益腾高。”他甚至把他的宿舍称为“筑声剑影楼”以此立志。

年10月,李大钊从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再一次来到北京,凭吊圆明园故址,看见西洋楼的断壁残垣和丛生的荒草,再联系到衰败的国力和穷苦的百姓,他十分感慨,觉得自己的学识离改造社会的重任还有很大差距。

于是,就在同年冬天,东渡日本求学,次年春,考入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在异国他乡,李大钊所追求的并不是个人学业,更主要的是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广泛阅读社会科学书籍,较详细的接触到了社会主义思想。

当时,他聆听了日本进步人士关于社会主义的讲座,更是接触到了英、日文的《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书籍,在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上,李大钊的眼界更加开阔了。从大钊先烈的留学过程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早期在中国的传入,不是从俄国和俄文学习到的,而是在日本通过英、日文接受的。

尽管那时各种思想很多、李大钊也不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者,但是,这些在日本留学接触到的先进思想,为以后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另外,李大钊这种有选择的吸收外来先进思想,与他的救国志向和心系中国的劳苦大众有直接的关系。

年5月,袁世凯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对这种把国家利益出卖给日本帝国主义的卖国行径,李大钊奔走呼号,积极联络留日学生群起反抗,他带头起草了《警告全国父老书》,连夜发回祖国,声讨袁世凯这个国贼。他还发表了《国民之薪胆》等多篇爱国文章。李大钊认识到:日本维新时代是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然在今日谋中国民族之解放,已不能再用日本维新时代之政策。”

年,李大钊感到再造中国的使命刻不容缓,必须回国,于是结束留学生活,返回国内。

留学日本对李大钊而言是学习新思想的机会,也是投身爱国救民政治斗争的初步实践,可喜的是,受到了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启蒙。

可以说,在繁杂的社会思潮中,他感觉到了救国救民真理的曙光。这个真理一旦出现,不但可以改变中国,也一定会改造世界,对李大钊烈士来说,思想上认识上的飞跃,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李大钊烈士生性乐观,在一派破败和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和幸福,对国家和人民的未来充满无限美好理性愿望,这一年,他满怀激情的写了震撼人心的励志散文---《青春》。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五四运动的领导者。

李建生说:

本节引用的李大钊烈士名言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李大钊一幅著名的楹联。

年李大钊回国后,他以报刊杂志新闻媒体为阵地,与反动军阀和落后文化思想开展斗争并继续探索救国真理。他编辑叫晨钟报的报纸,是为了时时刻刻警示国人国家有危难,百姓有危难。他在报纸上设计了警钟的图标,并首次把他的人生座右铭“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作为警句印在报纸上。

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又是新文化运动的开路先锋。年9月1日,李大钊于《新青年》第二卷第一号发表了著名励志散文《青春》,其中“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这段琅琅上口的排笔句,至今激励当代青年。他在报刊上发表的大量文章,更是针砭社会时弊,抨击军阀统治,成为先进文化领军人物。

年1月,经章士钊推荐,应北大校长蔡元培邀请,李大钊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从此,李大钊站在了新文化运动的最前线,北京大学成为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阵地。北大图书馆也被李大钊由旧式的藏书楼,改造成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图书馆。李大钊也被当今国际业界称为中国的现代图书馆之父。在李大钊任图书馆主任之后,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藏书从年12月的中文书籍册,外文书籍册;到年9月的中文书籍册,外文书籍册。藏书量猛增,外文书增加达1.9万册,很大一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书籍。阅览室的分设:设有公共阅览室、专题阅览室,并且延长了开放时间。并扩大了报纸、期刊的订阅范围,健全了流通和保管制度。

李大钊刚就任北大图书馆主任时,不到三十岁,那时不是教授,后来成为史学和经济学教授、并是北京多个高校兼职教授,他还是《新青年》、《每周评论》杂志的编辑、“少年中国学会”的发起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名人还有陈独秀、鲁迅、胡适等北大教授。

年5月4日,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严惩卖国官员,北京以北大为核心的大学中学学生在天安门前示威请愿游行,在遭到当局和帝国主义国家驻华使团的漠视冷遇后,愤怒的学生烧毁了卖国官员的寓所,军警逮捕了大批爱国学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

李大钊的图书馆主任办公室,在五四期间成了爱国学生的联络站、指挥部。大钊在五四期间全心领导和关怀进步爱国学生,他提出对帝国主义的蛮横和官员的卖国必须用“直接行动”给予坚决反击,之后,他又全力营救被捕同学,在五四之后的近十几天的时间里,他罕见的停止了自己的时评政论文章,全力以赴处理与五四相关的事项。

或许是中国老百姓对卖国、腐败、侵略和压迫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北京的五四运动成了全国民众爱国情绪爆发的导火索,在五四之后的几十天里,各地都以罢课罢市罢工的方式支持北京爱国学生,当时亚洲最大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重镇上海因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近于瘫痪,使得北洋军阀政府十分恐慌。

五四是中国百姓大规模参与爱国政治运动的首例,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和爱国热情,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是发起这场爱国运动的主力。

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最主要的贡献是:为中国的未来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当时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

这些,一方面是学术上的新锐思想,另一方面是切切实实的改变社会制度的革命运动。

四、传播马克思主义,热情颂扬十月革命。

李建生说:

本节引用的是李大钊先烈的名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可以理解为李大钊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中第一个举起“红旗”的人。对于共产党人来说,红旗不但是革命的象征,更是努力实践社会主义并为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而奋斗的象征,李大钊坚信社会主义是优于资本主义及一切剥削制度的先进社会制度,这个制度可以给社会带来公平,给人民带来富裕,也可以比资本主义更有效的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他坚信这个制度在全世界实现不论用用多少时间,都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

前面说过,李大钊一直在探索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如果说大钊烈士距离找到这个真理只差东风的话,就是在那时,世界上还没有出现一个能改变旧制度的震撼人心的壮举,这个壮举就是:建立百姓当家做主人的人民政权,这个政权是带领百姓自觉的去实现社会主义。

由于那时还没有这方面的革命实践,李大钊对真理的探索还只能停留在学术探索上。

年11月7日,由列宁领导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也称布尔什维克党,率领俄国工人和士兵在圣彼得堡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政府,建立了工农兵掌权的苏维埃政权,开始走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爆发后,消息立即就传到了中国,李大钊对此十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jj/2107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