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经济 >> 圣彼得堡50后心目中的列宁格勒
从浦东国际机场直飞圣彼得堡,经过十小时的飞行,我们开始了俄罗斯自由行。
从历史上说,这座城市最初叫彼得堡,持续了多年。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和德国是敌对国,因为“堡”是德语“城市”的意思,所以俄国把彼得堡改名为彼得格勒。“格勒”是俄语“城市”的意思。这座城市是列宁十月革命的发源地,年列宁去世后,这座城市改名为列宁格勒。直至年再次更名为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和历史中心古迹群构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从年9月8日到年1月27日,苏联军民开始了艰难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列宁格勒保卫战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是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列宁格勒城内共有640人死于饥饿与严寒,两万多人死于德军的空袭与炮击,3幢建筑被摧毁。
也因为此,列宁格勒保卫战闻名于二战,苏联红军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名扬四海。
列宁格勒被改名为圣彼得堡,表示了苏联时代的终结。
因为时差的关系,圣彼得堡还是早晨4点(国内9点),我们都已经毫无睡意,我们通过了洗漱河上的小桥、从冬宫广场开始,沿着涅瓦河一路步行逛下来,对圣彼得堡有了初步印象。
接待我们的导游是位学建筑的留学生,对圣彼得堡的建筑如数家珍,也使我们大开眼界。
圣以撒大教堂
圣以撒大教堂是一座由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下令建造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历时40年才完成。整体建筑恢弘壮观,不仅是圣彼得堡最大的教堂,在兴建时也是俄罗斯最大的主教座堂,至今都吸引着八方游客到访。
我们到以撒大教堂的时候,太阳刚好从教堂的金顶倾泻下来,光芒映射到绿草地上,显得格外柔和。
游人不多,圣彼得堡那些卖早点的小贩和清洁工人在忙碌着,公园的长椅上有不少人在看报或发呆……
滴血大教堂
滴血教堂的建筑属于中世纪俄罗斯建筑,类似于红场的华西里·柏拉仁诺教堂。
教堂内有平方米的马赛克——超过世界上任何其它教堂。
二战时,列宁格勒被德国军队围困期间,引发严重的饥荒,它被用作蔬菜仓库,因此得到了绰号“马铃薯上的救主”。
现在,它是马赛克博物馆。
只举行东正教的追思礼拜。
现在,它是圣彼得堡的一个主要旅游景点。
滴血大教堂游客如织。门前有穿着怪异的艺人,据说谁要和他们拍照都是要付钱的。导游告诉我们不要随意和他们拍照,否则被讹上就惨了,据说崔永元在冬宫广场和人家拍照被讹了块钱呢。
斯莫尔尼宫
斯莫尔尼宫位于圣彼得堡市中心,整体色彩蓝白相间,是巴洛克风格和拜占庭风格的融合,在圣彼得堡的诸多宫殿里具有相当高的代表性。
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军事革命委员会设在斯莫尔尼宫,为十月革命司令部。年11月中旬至年3月列宁曾在这里办公和居住。
这里建有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的纪念碑。
现在,斯莫尔尼教堂主要用作音乐厅,周围的修道院建筑由圣彼得堡市政府机构使用。
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是东正教的修道院,是彼得大帝休了他的第一任妻子,然后他的第一任妻子在这里度过了余生。
列宁曾经躲在修道院的暗室里逃过了反对派的追捕,十月革命时他们就是从这里下令攻占了冬宫。
喀山大教堂
喀山大教堂位于圣彼得堡的涅瓦大街上,我们曾经三次路过这里而不得知,直到快要离开了,女儿拿着百度地图导航,我们来到这里不禁哑然失笑。
这是一个典型的俄式教堂。
大教堂前的街心花园:帝国风格的花岗石喷泉,两位俄国统帅-年别列津纳河战役的英雄库图佐夫和巴克莱·得利的纪念像。
进入教堂前,可以看到“不准拍照”的英文标识。教堂里的右侧是库图佐夫将军墓。墓上部摆放着从法国军队手中夺得的战利品——几面军旗和钢盔。
喀山教堂内还安葬了俄罗斯著名元帅库图佐夫的骨灰,他墓碑两边挂满了库图佐夫在俄法战争攻陷城市的市旗和钥匙。在他旁边是与其同期的元帅巴克来德托利的雕塑。
我们进入教堂内,看到有嬷嬷在卖教堂的纪念品,有两位估计是守门人松懈地注视着进出的人们。
教堂内金碧辉煌,我们看不懂东正教的那些名堂也就是“绕场一周”而已。
走出教堂,在教堂前的广场上拍照留念,忽然冲出来4、5个妙龄少女,嘴里不停的叫着“付钱——付钱!”神马情况?
原来,这是一群类似于“乞丐”的盲流,她们以诈骗钱财为生。她们在围栏上绑着几只和平鸽,谁要是拍到她们养的鸽子谁就要“付钱”。额滴个神!我们打开相机告诉她们我们没有拍鸽子,她们仍然不依不饶。女儿很“严肃”的说,我们找警察,她们方才罢休。
看来,这个“战斗的民族”很彪悍耶!
列宁广场
列宁广场位于列宁大街,是赤塔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19世纪末期,共产党的前身社会民主劳工党在俄罗斯成立,列宁为该党布尔什维克派的领导人,于年11月7日占领当时首都圣彼得堡,夺得政权,史称十月革命。
年12月30日成立联邦,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除俄罗斯外,还有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后扩至15国)。
列宁广场是各国游人来到赤塔必看的旅游景点。
在这座城市,只有列宁广场还保留了前苏联的印记。除了这个广场到处都是彼得大帝的博物馆和雕像。
我们曾经三次路过列宁广场,这是我和老伴一定要来的景点。作为50后,我们对列宁有着某种特殊的感情,是“俄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座城市给50后带来过许多憧憬……
十月革命的那声炮响,就是从图片中的这艘巡洋舰上发出的,这艘巡洋舰作为海军博物馆的一部分让游人参观。在巡洋舰的最佳拍照的位置被一个“养鸽子”的老太太占据,不过我避开老太太,拍得也还不错!
中央海军博物馆
中央海军博物馆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大洋街5号。
是以彼得大帝的模型收集为基础,年创立的博物馆。用于展示从苏联海军开始的俄罗斯的历史资料。
为我和老伴解说的是一位航天航空大学的留学生,他用了一个小时详尽地介绍了博物馆的展品和收藏的船只。
不能不佩服老毛子的细致,彼得大帝亲手制作的战船模型保存的太好了。彼得大帝本人是一个很勤勉认真的人,他在当权之后公派留学生到英国和荷兰学习造船技术,没想到出国的留学生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就是没有学回来技术。一怒之下他亲自假扮留学生到荷兰学艺,学会了精湛的技术,建立了波罗的海舰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海军的国家。
当然,在看到“日俄战争”的展馆前,我和老伴都有点儿忿忿不平,这场发生在我国旅顺的和中国“不相干”的日俄战争让我们感觉很不好。
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大帝的椅子,据说都是按照他们的手型定做的。
展馆有一枚前苏联的勋章。斯大林时期制作,是由颗钻石和5颗红宝石镶嵌而成。一共制作了20枚,斯大林当时给自己颁发了两枚。不知哪位受勋者曾经拍卖过一枚勋章,当时是万美元,可想而知多么珍贵。
这里的建筑很有特点,特别是这位学建筑的留学生给我们当导游,使我们对这儿的美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彼得要塞是三角形的碉堡式的建筑。
十二月党人广场中央有一个圆形的大草坪,中央竖立着彼得大帝骑马雕像。铜像高5米,重20吨,底座是一块重吨的花岗石,是目前世界上纪念性雕塑艺术最完美的作品之一。
它还是一座桥梁博物馆。十三座桥横跨在涅瓦河上,每到凌晨一点,这十三座桥就会开启,被人们称为“开桥”。此时聚集的船只鱼贯而入,蔚为壮观。
圣彼得堡是一座历史名城,它的整体建筑属于巴洛克风格。据说它原来是一片沼泽地,是依靠运进来大量的石块筑成了如今的石头城。
这片土地是十月革命的发源地,认识涅瓦河、冬宫等著名景点是从《列宁在一九一八》这部电影开始。
虽然电影的内容已经记的不太清楚了,但是普希金的诗、高尔基的海燕、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射向冬宫的那声炮响早已印入脑海之中。
注:关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有以下几种说法:
1、阿芙乐尔巡洋舰向冬宫发出一发炮弹,点燃了十月革命的烈火。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接受的说法。
2、阿芙乐尔巡洋舰根本没有发出炮弹,冬宫广场并没有发生战斗,冬宫被和平占领。
3、阿芙乐尔巡洋舰发出了一发空炮弹,虽然有响声但不具备杀伤力。
无论哪种说法,列宁格勒保卫战和十月革命已经成为那个年代大事件的象征,是50后这代人的集体回忆。
作者简介
乐婆婆上海人主任医师热爱文学退休后撰写美文美食影评诗词等作品有多部作品发表于网络
文墨晚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