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美景 >> 呵护,这一来之不易的电影节第23届上
来源:经济日报
7月20日,全国影院恢复开业;7月25日-8月2日,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绚丽举办。振奋人心的消息、振奋人心的电影节,迅速在国内外影视行业引起巨大反响。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影视行业冲击巨大,从今年2月柏林电影节举办以来,全球迄今还没有一个认证电影节能在线下举办。在这样一个特殊背景下,上海国际电影节“重装上阵”,更有着特殊的意义。
不设红毯、不办盛典、不评奖项……这一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举办的首个重大影视类国际文化活动,更注重电影本身,更注重产业本身,更能推动产业提振重启的信心。
办节更用“心”
不妨看一组数据:本届电影节收到来自个国家和地区的部影片,与往年基本持平;今年,虽然压缩了影院展映规模,但多部影片中,包括世界首映、国际首映、亚洲首映、中国首映在内的影片为部;“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继续受到欢迎,成员从年成立时的29个国家、31个机构,到今年7月已达44个国家、50个机构;亚洲各国和地区通过电影节开展交流互鉴的愿望强烈,37个国家和地区报名影片达部……
“这一切,来之不易,我们只有努力再努力,也会格外珍惜。”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主任傅文霞格外感慨,作为中国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在这个过程中也始终与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保持密切沟通。但无论何种方案,有一个前提不变,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卫生健康放在第一位。
论坛活动控制在50人以内,每场观影隔排隔座、上座率严控在30%以内……无论如何,“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都是大前提。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基础上,举办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既是信心的昭示,更是决心的宣示——战胜疫情的信心决心不变,办好人民节日的信心决心不变,建设好全球影视创制中心、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信心决心不变。
严格的防控举措让线下活动大幅精简,这也在倒逼办节也要创新,这就造就了本届电影节“云上”热闹了不少。为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作为人民大众的节日,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图创新、求转型,用线上“云展映”、大师班“云共享”等举措,满足影迷的多样需求。
比如,电影节与百视通共同策划了“线上影展”,10部官方展映影片悉数登场,分别为《扎娜》《孟加拉制造》《姐妹》《在10英尺高的安妮》《栗树林故事》《如何变成鸟》《身临原野》《偷马贼:时间之路》《母亲的土地》和《特征可识别》。这些选片充分体现了多元的特征,制作方出现了难得一见的阿尔巴尼亚、孟加拉国、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希腊、匈牙利、哈萨克斯坦、立陶宛等,堪称文化的万花筒,电影的百乐门。此外,记者了解到,除了影院展映之外,本届电影节的露天展映将在上海部分地区的商圈、市民广场、社区等进行,露天展映均以免费预约的方式观看。
上海市副市长宗明说,本届电影节将全面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突出文化惠民。
产业发展更用“力”
每一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以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姿态,都是一次再出发、新开始。今年以来,中国电影乃至世界电影又面临巨大挑战,上海国际电影节更要守住这份初心和使命。
疫情之下,全球电影产业都在寻找新的转向,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6场聚焦电影行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wendidi.com/dlnmj/23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