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拉那 >> 地拉那美食 >> 董洪杰国家意识与阿尔巴尼亚语的发展
国家意识与阿尔巴尼亚语的发展
阿尔巴尼亚位于巴尔干半岛东南,是“一带一路”通向欧洲的重要通道。相较其古老的语言历史,阿尔巴尼亚作为民族国家却非常年轻,仅有百余年之久。阿尔巴尼亚语在民族建国运动之初即是凝聚人心的重要力量,而国家意识的发展也对阿语的社会地位产生了深刻影响。十四世纪以降,阿人一直处在奥斯曼帝国治下。十九世纪末,阿民族运动方兴未艾,脱离奥斯曼帝国的呼声已转化为实际行动。而“发展母语”则是阿社会精英在实现民族独立之路上走出的第一步。他们年创办了第一所阿语学校,使母语首次获得了教学语言的地位;年创制了阿语正式的字母表,一改民间以拉丁、希腊和阿拉伯语字母混杂形式书写阿语的状况,为阿语社会功能的发展提供了书写基础;一年之后又创建了第一所师范学校,旨在为母语教学培养师资。阿人一系列争取母语教育权利的努力和斗争与其国家意识萌芽相伴相生,打破了历史上外族语言垄断阿人教育、政治等公共领域的局面。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后,阿国获得奥匈帝国的支持,于年11月独立建国。然而不久,“一战”爆发,阿国教育遭到严重破坏,刚刚兴起的母语教学未能延续,阿语再次退出了社会公共领域。战后20年阿国开始了短暂建设,阿政府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国民教育权利,在城镇广泛开办阿语为教学语言的小学,推行国民教育。外语教育在这一阶段也得到恢复,法语和意大利语教育持续发展,英语学校亦在阿境内首次开办。这些外语学校是当时培养阿社会精英的摇篮。然而随着国语政策的持续发展,阿境内希腊族等少数民族语言开始受到压制,大多数外语学校也均被关闭或划归国有。阿国建国以后,国语政策在这一时期达到顶峰,母语意识极大强化。
九十年代初,阿政府先入北约,后又成为欧盟候选国,开启了“回归欧洲”的转轨进程。年的宪法修正案确定阿语国语地位的同时,取消了对外语教学的严格限制。同年,阿科学与教育部颁布政策,要求外语教学符合欧盟“多语主义”和“跨文化主义”两大原则,并引入了《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和《欧洲语言档案袋》来改造本国的语言教育系统,使其语言教育在理念和政策层面符合“欧洲标准”。历史上周边语言唱主角的传统逐渐演化为英语独大,意大利语、土耳其语等被逐渐边缘化的外语格局。在全球化及阿国全面转轨的大趋势背景下,语言政策更